02.04 你所看到的《揚州十日記》,也許就是域外陰謀家的一場陰謀

寫在前面

戰爭史本來就是人類的災難史,這樣的災難不是天災而是人禍,而當這些戰爭帶來的災禍過去之後,總會有別有用心之人,將這個傷疤揭開,將陰謀摻雜在其中拋向不明所以的世人,可謂用心險惡。而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揚州十日記》,也許就是域外國家的一場陰謀。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為了否定揚州大屠殺這場災難,畢竟揚州大屠殺的存在,並不是單單由這一本書來佐證的。更多實實在在的證據,就在揚州。但是這些我們國內朝代更迭造成的災難,卻被某些陰謀家所利用,通過誇大編造史實,讓其變為我們滿漢之間矛盾的爆發點,激起民族矛盾,是我們所必須警惕的。


你所看到的《揚州十日記》,也許就是域外陰謀家的一場陰謀

《揚州十日記》

提起明末清初的戰亂,清軍南下的過程中,犯下的諸多屠殺百姓的罪行。而其中就有我們經常提起的諸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在這些戰爭帶來的災難中,屠殺可謂是給人類帶來的最直接的災難。其中記錄揚州大屠殺的書籍——《揚州十日記》,就是我們最常提及的書籍。

揚州人口數量的疑問

《揚州十日記》中記載:“查焚屍簿載數共八十餘萬,其落井投河、閉門焚縊者不與焉,被擄者不與焉。”翻譯成白話文就是,焚屍記錄本上記載的數據就有屍體八十多萬具,而而期間落水淹死、在房中燒死、被擄掠走的人還不算在其中。這死亡數字在清末時,被反清志士們廣為宣傳,而至今依然有許多人堅信。

那你有沒有考慮過,你看到的這個數字,大都是別人經過加工後的文章,或者在與瞭解此事的人閒聊中,瞭解到的這段災難歷史,你有沒有自己考慮過,《揚州十日記》這本書有沒有問題,其中記載的相關資料有沒有問題。今天這篇文章,就是替你思考一下這些問題。

八十萬這個數字,到底是不是準確數字。這個數字記載在《揚州十日記》中,那麼在古代,如此龐大數字是如何統計出來並保證準確無誤的。拋開如何統計被殺害的人數不談,就是八十萬但是隻有十天在古代軍隊的武器裝備下,百姓也更容易反抗,如何做到10天屠殺八十萬人。

你所看到的《揚州十日記》,也許就是域外陰謀家的一場陰謀

揚州大屠殺

根據現在的研究,當時清軍入關,滿蒙漢八旗軍隊以及家奴,加之早就投降的明軍部隊,清軍入關約二十萬有餘。這些部隊在拿下北京後,又大約有六萬以上的部隊留守京師。朝鮮使者對朝鮮國王的報告上說“且聞衙門之言,則累十萬兵經夏屯留”,其餘兵力南下,對付南明、李自成、張獻忠的勢力。

在南下的過程中,由於需要駐守新佔領的戰略要地,清軍中八旗的部隊數量也在不斷減少,攻至揚州時,八旗軍隊的數量只有三萬人左右。三萬人要在十天內屠殺八十萬人,在當時的條件下有完成的可能性嗎?而且清軍入關南下,為的不是劫掠,而是中原江山,更沒有如此規模屠殺的必要,但小規模屠殺立威是難免的,這個沒必要否認。

可能有人會說,三萬人那只是八旗部隊,還有輔助的漢人部隊啊。你要是這樣想,那就對了,真正屠殺百姓的,到底是誰你心裡應該有點數了。你要說這些投降的明軍只管綁人,砍人的工作由清軍完成。那我只能說,這股思想你已深入骨髓,我就不在這裡和你抬槓了。

《揚州十日記》中記載,在屠殺結束之後,清軍對倖存者發糧救濟。多達數千擔的糧食,“片時蕩然一空”,在爭搶糧食的時候, “親友不相顧”,到了初五日,屠殺結束後的第三天,“蓋往來打糧者日不下數十輩”。從這些描述來看,經過屠殺之後的揚州,也還有幾十萬的人口吧。最起碼領糧食的時候還能和親朋好友一起爭搶,就可見一斑。

你所看到的《揚州十日記》,也許就是域外陰謀家的一場陰謀

攻下揚州城的愛新覺羅·多鐸

而揚州的人口數,根據史料記載揚州府人口最多的一年為萬曆六年(1578年),其戶口和人口狀況為“戶一十四萬七千二百一十六,口八十一萬七千八百五十六”,也就是揚州府有八十一萬人,包括其管轄的“三州六縣”的人口。

那麼在特殊時期,人口的流動量比較大,但是流動方向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天災向城市,人禍向鄉村。就是在面對諸如旱災、水災導致的饑荒時,人都會向城市聚集逃難。而發生戰爭、瘟疫等人為災難時,都會遠離人多的城市,而揚州的情況,應該屬於後者。

大量人口逃離揚州,如果還如《揚州十日記》中所記載的,屠殺八十萬人後,還有規模眾多的人口倖存,那麼揚州的人口數絕對在百萬以上。但是如果再考慮逃難的話,大量人口流失之後,還能保持百萬級別的人口,那之前的人口,就要遠遠超過百萬。可是以當時南方最繁華的南京來說,南京的人口也不過幾十萬。

《揚州十日記》突然出現的蹊蹺

你有沒有考慮過,古代戰爭中,為了洩憤也好,為了恐嚇對手也好,對於攻下的城池,都會有屠城這一做法。從楚漢之爭就有記載的大規模屠城,到之後的歷朝歷代,每逢戰亂或王朝更替,城市被攻陷,人民被屠殺,都是戰爭的一個伴生現象。但為什麼明末清初,滿清對中原百姓的屠殺被刻意提出,你考慮過嗎?

你所看到的《揚州十日記》,也許就是域外陰謀家的一場陰謀

明軍揚州守將史可法

你可能會說這是外族入侵,是外族對華夏民族,或者說漢族的野蠻屠殺。但是為什麼遼、金對南宋的征服戰爭沒有被提起?一向以弒殺著稱的蒙古人,在征服南宋的戰爭中,沒有屠城嗎?連漢人都被定義成了最下等人,為何也沒有被刻意的提及呢?

這就是和我上面說的詳細記錄明末揚州大屠殺的《揚州十日記》有關了,這本《揚州十日記》,是清末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東京和大阪的圖書館中“突然”發現的。在推翻滿清統治的革命期間,出現這樣一本書,渲染反清情緒,推動革命發展,書的真偽性自然不用考慮。

但是當我們處於和平年代,再用這樣一本當年不知為何突然出現的“禁書”來說事,並在國內因此吵得面紅耳赤,甚至因此激發了民族間的矛盾,那就得討論一下,這本書的真偽與他的目的。那麼關於這本書,有兩個重點,一是反清志士找到的;二是在宿敵日本的圖書館中找到的。

當然,對這本書提出質疑,肯定會有人反駁,《明史》這樣的正史是清朝修的,肯定會刻意抹黑明朝,所以《揚州十日記》這樣倖存在日本的書籍更可信。這裡重點就來了,

為什麼滿清推翻明朝,所編《明史》就是抹黑。而出現在宿敵日本圖書館中的一本不明來路的野史,卻成了“光明正大”的記載呢?這不是在自欺欺人嗎?

你所看到的《揚州十日記》,也許就是域外陰謀家的一場陰謀

揚州古城

而還有一個重點,這本書出現在了日本,就是那個從明朝就開始與中原王朝為敵的日本。如果這本書出現在朝鮮或者是越南,那麼這本書的可信度都會非常高,可他卻偏偏出現在了日本,而且是在一個恰到好處的時間節點。當然,與其一起發現的,還有《嘉定屠城記》等等一系列“禁書”。

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何日本會有這種書呢?這些書是怎麼傳到日本去的呢?日本又為何會如此妥善保存這些書呢?這些問題就值得思考一番。而且傳世三百餘年的古書,普通的中國留學生是怎麼突然發現的呢?要知道,這本書可不是單單一本在桌子上放著,等著中國留學生去看,而是夾在眾多的古籍之間。你覺得有讓一個外國留校學生隨意在古籍中翻閱查看古籍的可能嗎?

還有一件事情,大家瞭解的可能比較少,日本明治維新之後,將中國視為假想敵,開始大力挑撥滿漢關係,企圖以民族問題瓦解中國。而大家最為常看到的,也是一些人極力鼓吹的“明亡之後無中華”這句話,就是由日本的內藤湖南提出的。嗯,沒錯,就是一個日本人提出的,我們中華文明的延續問題竟要一個日本人來評價,關鍵一部分人還信如真理。

而到了甲午中日戰爭期間,日本又在中國內地廣發文告《告十八省漢人豪傑書》,企圖直接挑起滿漢之間的衝突,為日本對清作戰提供幫助。雖然在甲午中日戰爭中,這篇告書起到了什麼作用不得而知,但十幾年後孫文先生,卻差點因此與漢滿蒙回藏的五族共和失之交臂,建立起只有漢地十八省的中華民國,讓費心肢解中國的列強省了心。

你所看到的《揚州十日記》,也許就是域外陰謀家的一場陰謀

漢地十八省區域範圍

王秀楚身份的疑問與書中的錯誤

以上是關於這本書在出現的時間和地點上的疑點,而這本書的內容之上也存在諸多漏洞。清朝初年確實曾經有《揚州十日》或者《揚州十日錄》之類的書籍,但被列為禁書,作者也是無名氏,後在乾隆年間焚燬。而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揚州十日記》,最早出現於道光年間的《荊駝逸史》一書中,是一名“陳湖逸士”編撰的野史集。

而當《揚州十日記》重新在日本出現時,這個原本由無名氏撰寫的野史,卻加上了王秀楚的名字,並以“揚州十日”的目擊者和倖存者自稱。但是該書中記載的揚州地名卻錯誤頻出,揚州學者朱志泊曾經提出:“這個‘王秀楚’不但不是揚州人,甚至沒有來過揚州。”

《揚州十日記》中的第一句話,就存在可疑之處,書中記載:“己酉夏四月十四日,督鎮史可法從白洋河失守,踉蹌奔揚州。”但根據應延吉《青磷屑》的記載,白洋河失守為前一年的十一月初七日,時間相差了半年之久。而對於書中人物的記載,卻只有史可法一人,對當時偌大的揚州來說,主要人物的記載也太少了。

書中明顯的破綻還有作者以清軍士兵間的語言交流為素材記於書中,但是滿清部隊剛剛入關之時,清軍士兵是不會說漢語的,他們只講滿語,那麼這個王秀楚是如何聽清這些清軍士兵間交流,又是如何與這些清軍交流的呢?

你所看到的《揚州十日記》,也許就是域外陰謀家的一場陰謀

滿清八旗騎兵

當然,這個問題也可以解釋,要麼這些內容是王秀楚自己編的,要麼是王秀楚和會說漢語的清軍交流。那麼說漢語和清軍交流,會說漢語的清軍,是哪支部隊呢?要麼是漢八旗,要麼是投降的明軍,反正不是滿八旗或者蒙八旗,那麼殺人屠城者又是誰呢?

這篇文章,又重提了揚州大屠殺這場災難,這場人類自己給自己帶來的災禍。天災與人禍的區別,就在於天災只能預防而無法避免,而人禍始於人且止於人,是完全可以避免。揚州大屠殺這場人禍已經發生了,它是中國人民的一場災難,一場不可能被忘記的災難。

雖然是災難,但是這場災難也只屬於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異族他國不會因為這場災禍而懷有同情之心,他們只會看到這場災難對於他們自身的價值。面對中國的災難,這些陰謀家不會悲憫,而是在醞釀著,如何用這個災難,給中國帶來破壞力更大的災難。

最後在文尾再重申一遍,文章的目的不是否定揚州十日,否定明清改朝換代時給百姓帶來的災難,

給百姓帶來的痛苦;而是為了讓讀到這篇文章的朋友,能清醒一下,不要再被網上那些渲染滿漢對立情緒的言論所左右。在這個和平年代,對於曾經的言論,我們要有辨別的能力。

你所看到的《揚州十日記》,也許就是域外陰謀家的一場陰謀

民族大團結

我們現在處於一個民族大團結,國家大發展的時代,但是總有太多的人,太多的國家,不想讓我們團結,不想讓我們發展,不想讓我們和平。我們國家幾千年歷史上的痛處,就會被他們拿出來胡亂編造,肆意擴大,他們不會在乎事實,因為他們的心態就是“看熱鬧怕事小不熱鬧”,怕我們沒有矛盾,還刻意為我們製造矛盾。假如不幸真的爆發了矛盾,站在矛盾雙方背後,給雙方遞槍的,也一定會是他。

所以,千萬不要被誤導,做這些令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