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時空尺度與長生之道

​(東晉)虞喜《志林》記載:


信安山有石室,王質入其室,見二童子對弈,看之。局未終,視其所執伐薪柯已爛朽,遂歸,鄉里已非矣。


後來《晉書》根據虞喜之記載略記為:“王質入山斫木,見二童圍棋。坐觀之,及起,斧柯已爛矣。”斧柯,即斧頭之木柄。類似之記載還有很多,但該篇算是仙鄉情結類故事之濫觴。


時空尺度與長生之道

(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卷四十》“浙江水”篇中引《東陽記》曰:


晉中朝時,有民王質,伐木至石室中,見童子四人彈琴而歌,質因留,倚柯聽之。童子以一物如棗核與質,質含之便不復飢。俄頃,童子曰:“其歸。”承聲而去,斧柯崔然爛盡。既歸,質去家已數十年,親情凋落,無復向時比矣。


此後,(南朝·梁)任防《述異記》、《隋書·經籍志》“洞仙傳”篇、(明)國子監祭酒蕭良有《龍文鞭影》等古代文獻,關於爛柯山王質觀弈之記載,數不勝數。再如(北宋)祝穆之《方輿勝覽》,(明)寥用賓之《尚友錄》、(明)胡翰之《青霞洞天遊記》、(明)留文溟之《爛柯山記》,(清)蔡方炳之《增訂文輿記》,(清)顧元熙之《龍見壺稿》,甚至民國十年六月出版之《中國人名大詞典》一書,亦有此記載。以上引述,相互之間雖有些細節出入,但內容基本一致:王質在爛柯山觀看了一局圍棋,斧柄腐爛而不覺;出山後,才發現已過去很多年,於是回山向道。


時空尺度與長生之道

正如《醒世恆言·卷三十八》中所道:“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自唐朝以後,中國道教之旁門左道開始大量出現,人們對於長生不老甚或成仙得道充滿了企盼,於是對於道教神仙體系之構造煞費苦心,而有關“山中三七日,世上一千年”、“袖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或“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之記載,也開始大量出現於道家書籍、志怪小說或文人之隨筆、筆記當中,《西遊記》就是其中之佼佼者。


時空尺度與長生之道

關於“壺中日月長”之記載,古文獻中也有不少,如(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汝水》曰:


昔費長房為市吏,見王壺公懸壺於市,長房從之,因而自遠,同入此壺,隱淪仙路。


(南朝·宋)范曄在《後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傳》中記載:


費長房者,汝南人也。曾為市掾。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於肆頭,及市累,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唯長房於樓上睹之,異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長房之意其神也。謂之曰:“子可明日來。”長房旦日復詣翁,翁乃與俱人壺中。唯見玉堂嚴麗,旨酒有餚盈衍其中,共飲畢而出。


時空尺度與長生之道

此後,(唐)王懸河《三洞珠囊》、(北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二八》(引自《雲臺治中錄》)中皆有關於“壺公”之記載。這些記載雖不盡相同,但無關緊要。此外,“懸壺濟世”這一稱頌醫人醫術高明、醫德高尚之典故,就出於此壺公。壺公不但是醫師,更是神仙一流。(唐)杜甫《寄司馬山人》之“家家迎薊子,處處識壺公”,(明)高啟《鶴瓢》之“壺公本解飛騰術,丁令寧為濩落材”,(清)楊守知《咂嘛酒歌》之“劉伶大笑阮籍哭,直欲躍入壺公壺”等。至於壺公之弟子費長房,後因錯過仙緣,只能修到鬼仙一流,僅學會了召神役鬼、治病救災、縮地等法術。


時空尺度與長生之道

以上王質爛柯與懸壺濟世之典故,皆關於道教長生之術。道教與佛教在修煉目的上有顯著性之差異。佛教修來世,這一輩子苦苦修行,為的是下一輩子投胎時生在好人家,而下一輩子又為了下一輩,仍舊要修行,因此謂之苦行僧;而道教求今生,今生若能修煉得長生不老,何有來世?


時空尺度與長生之道

要想長生不老,就要修到很高之境界。在宋、元朝以後,神與仙之級別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五種:

(1)只能修到死後精靈不滅,在鬼道能長久通靈存在的,謂之鬼仙,乃最低境界;

(2)能夠祛病延年、無災無患而壽登遐齡者,謂之人仙,乃第二重境界(如《西遊記》中貪圖唐僧袈裟之觀音禪院院主);

(3)能辟穀服氣、行動靈便迅捷,具有水火不侵等部分不受物理世界拘束之法術者,謂之地仙,乃第三重境界;

(4)能夠長生不老、飛行絕跡,具有很多不受物理世界拘束之法術者,謂之天仙,乃第四重境界;

(5)具備第四重境界之所有修養,且能形神俱妙、不受物理世界之任何力學與生死約束、能夠轉換時空者,謂之神仙或大羅金仙,簡稱為神,此為最高境界。


時空尺度與長生之道

古人敬畏大自然變化之深邃,鑑於宇宙原理之難測,出於美好願望,創造出無數修煉方法,以求達到長生之目的。千百年來,人類感嘆之餘,也為解密宇宙之道付出了無窮心血與艱辛。人最關注的,莫過於天道循環、天理倫常與自身之命運。命運或命數之神秘,冥冥之中似有定數,在福不禍,在劫難逃,而趨吉避凶乃人所共欲。本文雖不討論道教神、仙修煉之道,但對於其理論根據,卻要好好地研究一番。道教修煉之終極目的,是為了長生不老、飛行絕跡與變幻莫測。這可以用“袖裡乾坤大,壺中歲月長”來形容,前一句能掌握則能飛行絕跡、變化莫測,後一句能掌握則能長生不老。


時空尺度與長生之道

(清)悟元子(俗名劉一明)解(北宋)張伯端《悟真篇·金丹四百字》時,言道:“黍米一粒,能包虛空三界。”這與“袖裡乾坤大”意思相仿。此外,佛教中有言:“一芥子即一世界,一剎那即一永恆。”其前一句就相當於道教之“袖裡乾坤大”,而後一句則相當於“壺中歲月長”。為了說明“袖裡乾坤大,壺中歲月長”之數學原理,需要先對數域特別是實數域有一定的理解。


數學發展史可以說是人類對實數集的認識史,數學的每次大突破幾乎都帶來實數認識之突破。實數集包含之哲學其實是最深刻之哲學,因為數學裡面最深刻而基本之難題就是實數集之連續統問題,它蘊含著豐富的人生與宗教哲學。1878年,德國數學家、集合論之創始人康託(Cantor,1845-1918年)證明:任何兩個有限維光滑流形總是等勢的,即它們能一一對應。等勢是集合論的基本概念之一,讀者可簡單理解為集合等勢則可建立一一映射關係。如集合X=[0,1]與Y=[0,2]等勢,因為它們之間存在一一映射關係Y=2x或X=Y/2。

時空尺度與長生之道

在此,先證明佛教之一剎那與道教之壺中歲月為一一對應之實數集合。佛經《摩訶僧祗律》卷十七中記載:


一剎那者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


據此計算可知,佛教之一剎那為0.018秒。至於壺中歲月,可設為一日,亦可設為永生。以秒為單位,設區間A=[0,0.018]為一剎那,B=[0,86400]為一日,C=(-∞,+∞)表示永恆;設

時空尺度與長生之道

,構造函數

時空尺度與長生之道

顯然,反函數之唯一性保證了區間A、B、C之一一對應。更通俗地說,即A、B、C三個集合中的點,竟然完全一樣多!這說明,一剎那即永恆、天上一日即地上一年、洞中七日即世上千年等說法,完全滿足實數集之一一映射原理。


時空尺度與長生之道

該結論如此地怪異,很可能會令人感到十分震驚。誠然,區間X=[0.1]上的點與整個實數的點一樣多,而區間Y=[0,2]上的點也與整個實數的點一樣多,因此區間X=[0,1]上的點與區間Y=[0,2]上的點也一樣多。這確實令常人難以接受。但這也正是無窮集合之魅力所在。為方便讀者理解,在此以圖示來說明連續區間之等勢性。如下圖所示, 將有限時間取為一日X=[0,1]、長生不老取為永恆(-∞,+∞),並分別用一條線段與一條直線表示。


時空尺度與長生之道

道教之“袖裡乾坤大”或佛教之“一芥子即一世界”或其通俗說法“滴水含太陽”,在數學上表現為任意兩個半徑不等之球體,所包含的點完全一樣多。為證明該點,可先證明任意兩個半徑不同的圓盤所包含的點一樣多。原理與上述論證基本一致,可以用代數方法,也可以用圖解法(將上圖的兩條直線改成同心圓周,P點設為圓心)。


時空尺度與長生之道

不可數無窮集合的等勢概念建立在實數稠密與連續的基礎之上,由此可以說明,為什麼物種都生活在以0為中央之有限子集內,卻可以思想無限。特別是人類,可以將有限時間之尺度擴張得非常大,如失眠時、鬱悶時;亦可將時間尺度縮短,如快樂時、深沉思考時。正所謂“歡娛嫌漏短,寂寞恨更長”,此之謂也。


如果數學基礎尚可,請讀者在實數域再走遠一點。從幾何學之角度,實數可分為兩個互相滲透卻無公共交點之子集,即有理數集與無理數集。它們都是實數集的稠密子集,但各自本身不連續,只有合在一起構成實數集後才滿足連續性。有理數與無理數各自本身也不完備,只有合在一起構成實數才滿足完備性。所有這些,都是因為實數之“連續統”假設。康託在其集合論中提出了“一切集合之集合”等概念,由此引發出羅素之“理髮師悖論”等一系列集合論悖論,並導致了第三次數學危機。美國著名數學評論家莫里斯·克萊因(M.Kline,1908-1992年)稱其為數學確定性之喪失。


時空尺度與長生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