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韓國是不是世界上地緣位置最差的國家?

煙花ヨ那麼涼


韓國的地緣位置的確有其不利的一面:儘管韓國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放眼全球都並不算一個弱國,然而偏偏身處大國扎堆的東北亞地區,以致於韓國舉目四顧就會發現周邊環繞著中國、俄羅斯、日本等幾個世界級大國。美國儘管不是東北亞國家,卻在該地區有著巨大的政治、經濟、軍事影響力存在,事實上韓國在相當程度上是要受美國控制的。除了需要面對中、俄、日幾個大國以及接受美國的控制之外韓國還必須面對和自己同宗同源的北方兄弟。韓國國土面積只有大約10萬平方公里,幾乎沒什麼戰略縱深可言,尤其是考慮到韓國首都首爾就位於距離朝韓軍事分界線40公里處就進一步放大了韓國在戰略縱深上的劣勢。40公里是個什麼概念呢?從首爾市中心騎自行車以20公里每小時勻速騎行之需要兩小時就到達軍事分界線了。這也是朝鮮不止一次威脅“一旦爆發戰爭將在瞬間令首爾化為一片火海”的原因。更要命的是首爾在韓國不只是發揮著行政首都的只能,同時也是韓國的經濟、文化中心:以首爾為中心的首都圈儘管之戰韓國國土面積的12%左右,卻承載著全國50%的人口、80%的行政機關、65%的大學和70%的經濟力量。這意味著韓國絕大多數人口、最高政治權力機關以及絕大的部分的經濟和軍事力量都直接置身於朝鮮火力的覆蓋範圍之內。環顧在韓國及其周邊地區存在勢力分佈的這幾個國家:美國、俄羅斯、中國、朝鮮均為有核國家,日本事實上也擁有包括濃縮鈾和後處理鈈的幾乎完整核燃料生產能力,儘管這距離實際研發出核武器還有一定距離,但對韓國而言: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威脅。東北亞地區是全球彈道導彈最多的地區、全球防空導彈最多的地區、全球核彈密度最高的地區,以韓國的規模體量和軍事實力而言:身處這樣的地區並不安全。

韓國的地緣位置儘管存在不利的一面,但也算不上糟糕:韓國地處東亞大陸向海洋延伸的半島之上,自古以來就處於中原王朝擴張的極限邊緣,儘管歷史上中原王朝有時也將版圖延伸到半島,然而絕大多數時候半島受中原戰亂的影響是極小的。相比古代中原王朝的內憂外患狀態而言:朝鮮半島簡直就是相對安定的世外桃源——半島上的高麗王朝持續474年、李氏朝鮮王朝持續518年;相比之下中國自秦以後的王朝能撐到兩三百年已是極限,況且李氏朝鮮顛覆高麗王朝用的也是兵變的模式,並沒出現中國秦末漢初、三國兩晉、隋末唐初的大規模戰亂。歷史上絕大多數時候中原王朝對朝鮮半島是沒什麼野心的,與半島一海之隔的日本倒是對其充滿了野心,然而在漫長的古代歷史上受制於航海條件也難以對半島構成實質性威脅。直到相當於我國明朝時期豐臣秀吉發動的侵略戰爭令半島第一次面臨足以導致其亡國的威脅,然而這時韓國地緣中的優勢表現出來了:半島與中原的地理距離不遠不近,因此得以與中原王朝保持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半島同中原的距離使其得以避免被中原王朝同化,從而保持了本民族的獨立性;另一方面半島同中原的距離並沒遠到阻斷雙方交流的地步,因此千百年來半島一直深受中華文明影響,得以源源不斷從華夏文明中吸收營養,從而構建起自己的國家體系。與此同時半島國家還與中原王朝形成了宗藩朝貢關係,儘管今天隨著韓國民族自尊意識的抬頭使其將當年的宗藩朝貢關係視為屈辱,然而實際上當時的宗藩朝貢體系也對半島起到了保護作用——豐臣秀吉侵朝戰爭中身為宗主國的中國明朝就履行了保護藩屬國的義務。表面上看:全世界幾乎任何一個民族都曾有過輝煌的時刻——中國古代曾締造過輝煌的文明;歐美國家則在近代強勢崛起;日本儘管是亞洲人民深刻反感的侵略者,但不可否認的是人家一度強大過。唯獨韓國自古以來就被夾在中、日兩大強鄰之間:古代一直是中國的附屬國,近代又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可我們換個角度思考:不也正是這種處於中日夾縫之間的獨特地緣格局使半島國家得以本民族的獨立性嗎?

當然有人會認為這是古代歷史,那麼如今韓國的地緣格局如何呢?我們說有一點其實是沒變化的——就是作為半島國家的韓國依然處於東亞大陸鄰國同太平洋國家的地緣連接處,只不過對韓國影響力最大的太平洋國家由日本變成了美國。作為大陸地緣勢力和海洋地緣勢力交匯處的韓國固然要承認來自兩方面的地緣壓力,然而實際上這也為韓國提供了左右逢源的機會:美國對韓國的政策是將韓國打造成為自己在亞洲遏制戰略對手的橋頭堡,因此對韓國的控制是必然的,然而美國只需要韓國接受自己一定的控制即可,並不會吞併韓國或對其提出領土要求——這是美國的國家政策所決定的,事實上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的擴張都是通過外交、經濟、文化等方式實現的,美國並不熱衷於武力佔領別國,即使是在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後美國不也沒趁機吞併阿富汗和伊拉克嗎?如今韓國已然接受美國的控制,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已不可能再對韓國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美國不僅不會對韓國構成威脅,還會對韓國進行必要的扶植,事實上這對韓國這個國土面積只相當於我國浙江省大小的彈丸小國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受制於資源、勞動力和國內市場束縛的韓國對外部市場的依賴度是很大的——正由於美國及其控制下的日本對韓國經濟的扶植才使其得以由全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躋身亞洲四小龍,同時駐韓美軍的存在客觀上使韓國得到了國防安全上的保證。俄羅斯絕大部分人口和經濟、軍事力量集中在歐洲部分的領土上,遠東地區在俄羅斯屬於較為邊緣化的地帶,俄羅斯在這裡的地緣政治勢力並不強,況且俄羅斯和韓國之間還隔著朝鮮作為緩衝區,因此俄羅斯也不可能對韓國造成直接威脅。中國奉行和平崛起的基本國策,儘管中韓關係因為薩德問題存在齟齬,然而中國的最終目的只是希望把美國勢力從韓國排擠出去,確保自身的國防安全和地區局勢的穩定,中國對韓國也並不構成威脅。事實上中國不僅不對韓國構成威脅,實際上還曾一度對韓國的發展起到助推作用:薩德事件之前中國購買外國商品最大的來源國不是美國,不是日本,也不是歐洲各國,恰恰正是韓國。如果不是韓國自身造成的中韓關係波折,那麼中國市場對韓國經濟的意義是不可估量的。日本在歷史上倒是有武力擴張的傳統,然而作為二戰戰敗國和加害國的日本在戰後一直受到美國的監管,美國絕不會允許身為自己盟友體系之內日、韓兩國大打出手,即使是在兩國存在爭議的獨島問題上日本不也沒敢訴諸武力嗎?這樣一來真正直接與韓國處於對立狀態並能對其造成實質性傷害的其實只有朝鮮。

事實上就是朝鮮的威脅也是有限的:朝、韓之間儘管存在矛盾,可說到底雙方都認可自己是同根同源的同一個民族並且願意坐下來交流溝通。與此同時正因為東北亞地區大國扎堆的地緣格局使各大國均不願看到在這個事關本國重大利益的地區發生軍事衝突,所以自從朝鮮戰爭停戰六十多年來儘管朝鮮一再發出警告,然而周邊各國無不本著勸和的心態盡力避免戰爭的爆發,而戰爭也終究沒打起來。表面上看:東北亞地區是全世界核彈密度最高的地區,然而這也意味著各方勢力在此的博弈是一種零和博弈,誰也不具備壓倒對方的絕對優勢,反而有可能走向互相毀滅的兩敗俱傷局面。正是在看似危險的格局之下東北亞地區反而保持了六十多年的和平狀態,在我們可預見的未來這種和平狀態應該還將繼續維持下去。當然也許有人會說:朝鮮一定要動用核武器打擊韓國嗎?儘管自從朝鮮戰爭停戰六十多年來朝韓之間沒再爆發過戰爭,但軍事分界線附近不仍時不時傳出軍事摩擦的消息嗎?的確在目前的局面下朝韓之間發生局部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實際上一直都存在,然而這並不能對韓國構成實質性傷害——事實上朝鮮所能威脅韓國的就是核武器優勢以及首爾同軍事分界線的距離,而在常規武器的現代化程度上韓國其實是優於朝鮮的,況且駐韓美軍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韓國所面臨的來自北方的戰略壓力。由此可見韓國其實真正所面對只是來自朝鮮的有限威脅,這種威脅對韓國造成實質性傷害的可能性不大。

綜上而言:韓國的地緣環境有其不利的一面,但絕不是全球最糟的。事實上比韓國地緣環境糟糕的國家比比皆是:位於中印邊境喜馬拉雅山麓的尼泊爾和不丹東、南、西三面國土皆被印度包圍,在內政外交上一直受到印度的高度鉗制,這兩個小國甚至不排除會步錫金後塵而被印度吞併的可能性。以色列實際控制面積只有25740平方公里,南、北長不過433公里,東、西最寬處只有五十多公里,而特拉維夫走廊的東西寬度也就10公里。然而缺乏戰略縱深的以色列卻一直身處在資源、人力等方面佔據絕對優勢的阿拉伯國家的包圍之中,環顧以色列周邊的阿拉伯國家關係好點的也就是保持一種事不關己的冷漠態度,關係糟糕的恨不得將以色列置之死地而後快。即使是非阿拉伯國家的土耳其和伊朗也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同以色列之間也存在較為尖銳的矛盾。儘管以色列和韓國一樣也是美國的盟國,然而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地緣勢力遠比在東北亞要小得多,儘管歷次中東戰爭中美國也給予了以色列一定支持,但美國畢竟沒再以色列境內駐軍,因此美國所能提供的支持其實是相對有限的,基本上以色列還是要依賴自己的力量獨自面對在資源、人力等方面佔據絕對優勢的阿拉伯國家。這麼比較下來您還覺得韓國的地緣位置糟糕嗎?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韓國的地緣位置的確談不上好,但是地緣位置比它差的國家並不少。至少,韓國擁有不差的海岸線,擁有不大但夠用的平原,處在漩渦中心但大國都因為戰略需要而默契地保持了和平。

給題主列幾個真正處在較差地緣位置的國家:

1.玻利維亞,南美最苦逼的內陸國。1883年“太平洋戰爭”敗於智利,1904年將太平洋沿岸盛產硝石的唯一濱海省份(現智利北部,如圖)割讓給智利,成為內陸國。被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南美較強的勢力包圍,靠販賣礦產資源和發展旅遊業來發展經濟。

2.摩洛哥,非洲西北角的悲劇國家。北部直布羅陀海峽樞紐休達和良港梅利利亞被西班牙佔據,西側馬德拉群島被葡萄牙佔據,西南的加那利群島被西班牙佔據,就像天朝上國被奪走了所有島嶼和海峽西岸一樣,我想大家能體會這種感覺。摩洛哥的鄰國阿爾及利亞和毛里塔尼亞都不友好。

3.埃塞俄比亞,東非國家,“非洲之角”內部的內陸國,出海口被大國保護的厄立特里亞和吉布提和形狀怪異的索馬里封鎖。

4.塞爾維亞,巴爾幹國家。南斯拉夫繼承國,失去了大量國土和所有海岸線,與解體後的兄弟國家關係緊張,國內分離主義抬頭,需要提防二次分裂。

5.孟加拉國,南亞國家。被印度全面包圍,包括海上,與外界的溝通受阻。

6.老撾,東南亞唯一內陸國。對越自衛反擊戰間接地保護了這個國家,它被中越柬泰緬包圍,人口少經濟增量少,很沒存在感的貧窮國家。

韓國雖然處在一個有較大缺點的位置,但地緣位置還算過得去的。至少擁有相對和平的環境和相對穩定的經濟發展氛圍,還有自主的海岸線和美國盟友,在世界舞臺也算是個有聲有色的中等國家了。


天天種豆子


韓國的地緣位置還是非常好的,在東亞地區找不到第二個了

韓國地處朝鮮半島南部,國土三面環海,總計面約10萬平方公里,與我國的浙江省差不多大小。

(韓國地圖)

就自然環境而言,韓國的自然資源確實不怎麼豐富,煤鐵石油,凡是你能想到的自然資源韓國全部都缺,沒有不缺的。而且韓國全國都被太白山脈貫穿,滿眼望去都是山,平原稀少,耕地短缺,搞得韓國今天吃的大白菜都得從山東進口。

(韓國境內多山,只有在黃海沿岸有少量平原)

不過自然環境跟地緣環境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韓國的地緣環境還是很不錯的。

韓國所在的朝鮮半島三面環水,只有北部與東亞大陸鏈接,地理上比較孤立。在東亞地區也就是隻有日本和韓國的地理環境相對獨立,但韓國比日本強的是,韓國沒有火山、地震和海嘯。

而且也正是有由於朝鮮半島在古代非常貧瘠(因為沒什麼耕地,農業不發達),所以韓國吊不起侵略者的胃口。因此韓國在歷史很少遭受戰亂的波及,跟中原比起來朝鮮半島簡直就是一個室外桃園。

(三面環海的朝鮮半島)

由於受東亞戰事影響較小,韓國朝代的壽命都比較長。像是跨越明清兩代的李氏朝鮮,國祚達到了518年。而韓國的第一個王朝箕子朝鮮前後更是存活了926年!比中國的任何一個朝代時間都要長。

在明朝以前,歷史上入侵中原的金國、蒙古最後都放棄了直接統治韓國,而是將這裡變成藩屬國。

在明代朝鮮只經歷了2次非常嚴重的外族入侵,一次是1592年日本豐臣秀吉入侵朝鮮。

在戰爭初期日軍只用了一個多月時間就將朝鮮國王李昖趕到了鴨綠江邊上,朝鮮軍敗退的速度之快讓接到求援的明帝國都十分驚訝,明朝君臣甚至懷疑朝鮮是夥同日本圖謀中國。

不過隨著詳細情報的傳來,明朝政府才發現是冤枉人家朝鮮了,人家只是單純地戰五渣而已。最後在大明的援助下朝鮮得以復國。

朝鮮第二次危局是來自遼東的滿清的崛起。清軍曾先後兩次攻打朝鮮,第一次為丁卯胡亂,第二次為丙子虜亂。朝鮮與清軍的戰爭最後都以失敗告終,不過滿人也並沒有滅亡朝鮮的意思,很可能是看不上朝鮮。清國入侵朝鮮只是想為攻打大明掃清後患,所以在朝鮮投降稱臣之後,清軍就饒過了朝鮮。

李氏朝鮮在明清的庇佑下過了500多年,直到近代遭受日本侵略才被吞併,歷史上首次徹底亡國。但是隨著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朝鮮又得以復國。

獨立之後的朝鮮分裂成北方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南方的大韓民國,韓國現在雖然整天都要面對著來自北部的威脅,但總體而言韓國的地緣位置還是很好的。若是今後朝韓實現了和解,那麼韓國也就沒什麼外部威脅了。


千佛山車神


恰恰相反,韓國是世界上地緣位置最好的國家之一。

什麼叫地緣位置差?蒙古才是典型的地緣位置差,一個被兩個大國封閉起來的內陸國家,沒有出海口,經濟發展困難。

還有比蒙古更差的,比如一些非洲內陸國家。自己不僅位處內陸,周邊國家還都經濟落後,連個依靠都沒有。

韓國海岸線這麼長,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經濟是容易發展的。而且,正因為地緣位置重要,才成了美國的重要盟國。能成為美國的重要盟國,等於就在經濟起步階段找到了投資方與出口市場。

歷史上,朝鮮半島與東亞老大哥是命運與共的,老大日子好時就跟著好,衰落時就跟著被人欺負。但能欺負它的也不多,也就日本一個。因此與世界許多國家相比,朝鮮半島在歷史上其實是戰亂屬於少的,享受繁榮的時間是長的。

進入現代社會,這歷史鐵律依然起作用,緊靠著世界最大的一個市場,韓國成功地從一個發展中國家順利成為發達國家,沒有掉入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這在二戰後可是鳳毛麟角的。

要說韓國的地緣位置最差,蒙古要哭泣,感覺不知到哪裡去講天理了!


建章君


個人覺得中國的地緣位置最差,東邊是三個小而強的國家朝鮮,韓國,日本,朝鮮雖然不是發達國家,但軍事放到世界範圍來比較也不算很弱,日韓國土面積雖然比較中國算小的,但畢竟是發達國家,工業實力很強,背後還有美國撐腰。

東南是菲律賓,雖然實力不強,但也經常和我們作對,有美國在後面搗亂的影子,臺灣省就更加不要說了,大家都知道

南邊的越南雖說經濟不發達,軍事還過得去,和我們有領土糾紛,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反華的態度也很明顯,澳大利亞是發達國家,反華是經常可以聽說的

西南的印度經濟強大,軍事雖然有點逗逼,但客觀來說還是很強大的,也有核武器

西邊的斯坦國對我們信仰影響很大,新疆那塊地想獨的都信這個教

北邊的俄羅斯雖然現在和我們走的比較近,但他們一直以警惕的目光看著我們,生怕我們覬覦他們的西伯利亞,以外蒙古作為緩衝就是最好的證據

遠的歐洲,美國哪個都想打擊壓制中國的崛起,中國能在夾縫中崛起真的很不容易,一旦中國又有衰落的跡象,周邊的這些狼肯定又會群起而攻之,韓國至少美國日本不會太過壓制他,中俄也在拉攏他,世界上其他國家也不怎麼敵視他,相較於中國他們算好的了


ATai131477346


世界上地緣位置最差的國家,其實是以色列,韓國還算不上差。

韓國和它北方的兄弟朝鮮,的確比較悲劇,夾在了中俄日三個大國中間,哪一個都不是他們能惹得起的,現在還被美國插只腳進來,使得整個他們兩國很是悲劇。

其實從古至今,朝鮮半島的勢力都是比較悲劇的。過去咱們中原王朝強盛的時候他們就只能成為我們的小弟,淪為附屬國,年年進貢,歲歲來潮......不過,我們中華文明還是比較平易近人的。但對面海的那群豺狼就不同了,每次日本想要挑戰我們的地位時,他們總會先拿朝鮮來開刀。

所以,從古至今朝鮮半島幾乎不是在被人打,就是在被人統治中度過,確實夠憋屈的!

但這些和以色列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麼,人家以色列可是要以區區800多萬人面對2億多人口的阿拉伯國家的直接包圍。以色列可以說是中東地區、乃至全世界的“孤兒”!

韓國和朝鮮,雖然旁邊就是中日俄,但是中日韓朝至少文化相近,同為儒家文化圈,也算是同根同源,而我們又是個熱愛和平的國家;日本雖然總愛搞事,但和他們畢竟還隔了條海;至於俄羅斯,本來在遠東的實力就不咋地。所以,韓國的地緣環境並不是絕對的惡劣。

但是,以色列則是惡劣到極點的地步了。以色列與中東的穆斯林不僅是宗教和文化都截然不同,還存在相當大的歷史矛盾。加上以色列的底盤狹小,土地貧瘠,卻要面對一堆人口和領土都大他們N倍的阿拉伯國家。

不過,也正是因為身處逆境,讓以色列人更加發奮,更加頑強,最終得以憑藉頑強的戰鬥力,硬是成為中東小霸王,在一堆阿拉伯國家的包圍中存活下來(當然,這其中也得感謝美國)。而且憑藉先進的技術,在貧瘠的土地上生產足夠自己國家食用的糧食,創造了一箇中東奇蹟。這正是我們應該佩服以色列的地方。


這些歷史要讀


韓國的地理優勢比起蒙古,比起以色列要好了太多,甚至擁有俄羅斯夢想中的地理優勢

韓國這塊土地在我國古代一直是藩屬國,到了明朝更是“不徵之地”,為什麼對這塊地方沒有興趣呢?是在是那時候的韓國太“窮”了,自然環境惡劣。

韓國三面環海,海洋性氣候明顯,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炎熱潮溼,平原稀少,大多是山地,在當時的中原王朝看來只是個“不毛之地”

既然自己佔據著天下最好的土地,為什麼要去那裡受苦呢?既然“高句麗”向自己稱臣,就沒必要去那裡受苦了,安安心心當好自己的宗主國就可以了。

就這樣,儘管中原王朝寂靜更替,但古朝鮮一直都是我們的藩屬國,到了明朝之後,日本開始崛起,並將目光瞄向了古朝鮮,開始了侵略朝鮮的戰爭。

說起來也是古朝鮮戰鬥力不行,日本軍隊侵略一個月之後,朝鮮國王就逃到了鴨綠江邊,等著朝鮮求救信件擺在明朝皇帝的案頭上的時候,明朝皇帝還在懷疑這是不是陰謀。

但不管怎麼說,自己的藩屬國受了侵略,宗主國就要去救,於是兩次幫助朝鮮趕走了日本侵略者。

有意思的是,後來韓國拍攝關於這一段日本侵略歷史的電視劇都刪減了明軍的存在,彷彿那段一個月“亡國”的歷史不存在一樣。

後來的韓國也經過了不少戰爭,到了二戰之後的韓國,因為北方鄰居的存在,甚至還變得更加安全了,本國境內駐紮有美軍,和美國的安全捆綁在了一起,雖然自己沒有戰時指揮權,但以韓國軍隊的戰鬥力,可能又會復演豐臣秀吉攻韓時的一幕。

安全上面也不必擔心,有駐韓美軍在,首爾方面對於安全那是放了一百個心,同時,韓國一旦沒有了安全威脅之後,開始了迅猛的發展,畢竟他的地緣位置實在是太好了。

韓國是和朝鮮畫線而治,三面環海,這在上世紀歐美髮達國家產能轉移時對於韓國是絕好的優勢,這也為韓國定下了“出口型經濟”的國策。

“漢江奇蹟”時的韓國出現了溜達支柱行業,分別是電子、鋼鐵、建築、汽車、造船、石油化學推動著韓國走向富裕,後方是日本,因為同在美國陣營中,韓日兩國的技術交流也從未斷過,而且時常美國產業轉移也會挑選韓國。

除了日本之外,我國處於戰略考量,對於韓國的政策也不錯,對韓國也開放了市場,所以現在的亞洲四小龍中的韓國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好了,不僅有三面海岸線,還有不少的出海口,這對於俄羅斯也是一直想要而得不到的。

但韓國的國土面積有點小了,在北方鄰居的過氣大炮下,南朝鮮與北朝鮮的延坪島炮戰打的一塌糊塗,北朝鮮的炮彈都砸在了南朝鮮的陣地上,而南朝鮮發射的炮彈都砸在了北朝鮮的田地上,這就是南朝鮮人吹到天上去的K9火炮戰績。

所以,韓國的地理位置還是不錯的,從古時候的“不毛之地”伴隨著時間的發展,也成為了歐美產業轉移的香餑餑,但在軍事上,南朝鮮還是“有待進步”


娛樂吃瓜主


我來回答。

評論一個國家地緣應從多個角度來分析。

從地理位置來看;1.韓國位於朝鮮半島南部,三面臨海。海上交通便利,能夠發展遠洋貿易。2、漁業資源豐富。3、海岸線曲折,港灣優良,能夠進行各類水產養殖,以及建立優良港口。4、處於中國,日本和俄羅斯遠東之間。作為中轉港口非常有利。

經濟角度看;西邊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東邊的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韓國靠近這兩個經濟發達的國家,能夠就近的和中國和日本開展貿易往來,形成優勢互補。而且進出口貿易還能節省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可謂一舉兩得。

氣候條件;韓國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區,但由於受海陸位置的關係,太平洋暖溼氣流影響。冬季氣候較溫和。氣候好就說明生存環境條件不錯。

國際政治及歷史背景:

由於韓國是美國在亞太地區僅次於日本的盟友,而且美國在韓國有駐軍,並部署有“薩德系統”所以對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和俄羅斯威脅是很大的,去年還因為韓國企業樂天集團提供部署場地而被中國抵制。

而且韓國和日本一直因為歷

史問題經常撕破臉,前段時間日本還貿易制裁韓國,限制氟聚酰亞胺、光刻膠,和高純度氟化氫這三種高科技材料出口韓國,將韓國從A類貿易出口國,降為B類。

強強包圍

韓國單獨拿出來可以跟歐洲英法等強國對比也不遜色,但周邊的中國,日本,俄羅斯,朝鮮個個都是“肌肉男”,中日是經濟軍事強國,俄羅斯是僅次於美國軍事強國。朝鮮更是懸在韓國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所以在和平年代,韓國的地緣優勢是非常好的。但一旦有點風吹草動,又夾在中間很被動。因而被稱為“東亞怪物房”。


0度觀


首先韓國不是世界上地緣位置最差的國家,在這個地球上地緣位置不如韓國的多了去了,韓國三面臨海,其還擁有豐富的海洋國土,正是便利的海洋交通位置,才造就了韓國出口型的發達經濟。


你看我們背上的蒙古國,雖然有15個韓國大,但是,連一個出海口都沒有,就兩個鄰國,一箇中國,一個俄羅斯,想出國都得借道中國,你說,蒙古,好嗎?


雖然,韓國有三個強大的鄰居,北方還有一個與他拼命的兄弟,作為大國的博弈場,韓國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外國的影響,但是這又是各方的拉攏對象,想想看,中國為了不讓韓國完全倒向美日,以前給了他多少好處,黃海劃界,中國讓步,蘇岩礁中國都沒說是中國的,中韓自貿協定,韓國擁有了中國這個巨大市場,經濟能不好嗎,還有首爾這個名字,我們都知道韓國的首都以前叫漢城,本世紀初,韓國人認為漢城這個名字太中國化了,強大的民族自信心受不了了,就鬧著中國政府給他改名,可是歷史上中國都叫他漢城,如果改成其它的名字,那以前的書籍,豈不也得改,太麻煩了,中國一開始是拒絕的,可是最後還是讓步了,就是現在的首爾。


北方的藍天


韓國地緣位置差不差得分開來講。

在現在這樣一個和平年代,韓國的地緣位置應該是絕佳的,在這地球上都算的上好。三面環海、四季分明,使得它可以無拘無束的擁抱全球,又緊臨日本和中國,乘著這兩個經濟、貿易和市場的巨無霸大國的東風,使自己成了海洋、經濟、貿易強國。

當然,如果換成是地緣戰略或戰爭來看,韓國的地緣並不好,可謂強敵環視,東邊的日本西邊的中國北邊的俄羅斯,貌似個個捏死它就像捏死一隻蒼蠅一樣,甚至連山水相依的窮兄弟都能拿過氣的火炮和不靠譜的咳技術嚇唬它。所以韓國一直也生存在巨大的危機之中。

所以用好了絕好,用不好絕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