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蒲松齡之墓曾出土哪些文物?

蒲松齡之墓位於淄博市蒲家莊,墓前石碑上刻清雍正三年(1725年)張元撰寫的《柳泉蒲先生墓表》,以及蒲松齡夫婦生卒年月、蒲松齡的生平介紹等內容。墓表正文記述:“先生諱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以文章意氣雄一時。學者無問親疏遠邇,識與不識,蓋無不知柳泉先生者。由是先生之名滿天下。…先生祖諱生汭。父諱盤,娶劉氏,增廣生劉公季調女。子四人,孫八人,曾孫四人,五世孫才一人。所著文集四卷、詩集六卷、聊齋志異八卷。…”

1966年秋,蒲松齡之墓被挖掘,陪葬之物合葬之人被大白於天下。這次暴力挖掘對蒲松齡研究造成了極大的損害,使許多問題變成了千古疑案。關於蒲松齡之墓葬的陪葬品,以及蒲松齡墓葬被挖掘的情況,馬瑞芳等學者都進行了細緻的走訪與考察。雖然關注點各不相同,但可以得出結論的是:蒲松齡的墓葬十分簡陋,並無大量的陪葬物品;傳言蒲松齡頭枕的“天書”並不存在;蒲松齡帶入棺槨的作品因保護不周而快速風化,因此無法判定到底是否是《醒世姻緣傳》;蒲松齡墓葬中只有妻子劉氏,並無“第二夫人”的身影。

蒲松齡之墓曾出土哪些文物?


蒲松齡墓挖掘情況:

蒲松齡墓被暴力挖掘的情況,蒲先玲文中有詳細記載:

1966年8月21日,蒲松齡故居的大門上被貼上大字報:“寫鬼寫妖害人不淺”、“刺貪刺虐害人更深”。現場一位老師說:“批判要徹底,要斬草除根,去挖蒲松齡的墳”。此後一群人便朝著蒲松齡的墳走去。到了蒲松齡的墳地後,眾人先把墓碑推倒,然後從蒲松齡墳的南面偏西一點開始挖墳。這裡提到,由於墳是三合土打的,很結實,無法輕易破壞,所以破壞者又去借來鐵錘和鋼釺進行破壞。在鐵錘和鋼釺的作用下,蒲松齡之墓很快出現一個洞口,可以容得下一個人通過。當時的負責人先找了些柴草點燃放進墳裡去,判斷可以下墳後自己先下去,隨後有其餘四人跟隨下到墳裡。

蒲松齡之墓曾出土哪些文物?


蒲松齡墓出土文物情況:

蒲先玲的文章詳細記載了他跟隨其他人進入蒲松齡墓之後看到了墓葬第一情況:

墓穴中東西兩邊放置兩副棺材,棺材大頭處有一張供桌,供桌上有:宣德爐一個,錫檯燈一盞,錫酒壺一把,錫酒杯一隻,銅菸袋嘴一個,銅菸袋鍋頭一個,印章四枚。靠近蒲松齡棺材的角上有一部六七分厚的書角,但無字,且拿出後就風化了。供桌石前有一個漿水罐。

在場的幾人打開了蒲松齡的棺材,發現蒲松齡頭骨處並沒有天書。又打開蒲松齡夫人的棺材,裡面有“有銅鏡一個,銅簪一支,銀耳勺一支,草念珠一串”。

關於蒲松齡墓葬的情況,馬瑞芳文中也有記載。與蒲先玲文中記載類似的事,馬瑞芳文中也記載了蒲松齡墓葬“寒酸”、“簡陋”。墓中的棺木並不豪華講究,蒲松齡身上未為佩戴任何金珠玉器。墓中沒有值錢的陪葬品,只有一個銅手爐,一盞銅燈,一方普通硯臺,一個琉璃菸嘴兒,另有一個已經腐爛的木質菸袋桿兒。


蒲松齡之墓曾出土哪些文物?


蒲松齡墓出土圖章

從蒲松齡墓中出土了四枚圖章,分別是:“留仙”、“蒲氏松齡”、“留仙松齡”和柳樹泉水圖。“蒲氏松齡”印章直徑1.8釐米,高5釐米,圓形,陽文篆書。“松齡留仙”印章則為正方形,陽文篆書,邊長1.8釐米,高5.2釐米。此外,後人再仔細研究蒲松齡像時發現還有“奉天”和“綠屏齋”兩枚圖章,但在墓中併為見到。馬瑞芳認為“奉天”圖章意思是“信奉天的意志”,“綠屏齋”圖章指的是蒲松齡的書齋“綠屏齋”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蒲松齡的書齋最初名為“面壁齋”,後改名“綠屏齋”,最後定名為“聊齋”。


蒲松齡之墓曾出土哪些文物?


蒲松齡墓出土古鏡

蒲松齡墓中出土的一枚銅鏡被認為是一面東漢末年的銅鏡(魏傳來《蒲松齡墓出土銅鏡考》)。關於這枚重要的古鏡,蒲松齡曾作《古鏡行,贈畢衡伯》:

“古鏡,古鏡,不知甚代何年。故人發篋相贈,其大如拳。背上羅紋細細,朱綠班班。四周有物盤踞,非螭非虎。但辨榆莢小篆,明明五銖錢。四座迷迷,欲解不能得解,抱問博物茂先。言是唐朝大鈕,當出陵冢,得之地下黃泉。置几上,睫毛疏疏可指。年生兩莖白髮,拔去公然茂齒。我將懷之湖海山嶽,及爾共悲喜。待頷髭摘盡,留付與膝下孫子。亂曰:’黃金買絲,繡作荷囊。玉櫝深藏之,深藏之,勿疏其防。君子少,小人常多,波斯賈,其奸不可量!失鏡去,故人心愴。’” 《蒲松齡集·聊齋詩集卷二· 癸亥》

經後世考證,畢衡伯為畢盛鈞,曾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贈給蒲松齡一面古鏡。由詩中可看出蒲松齡十分珍視這枚古鏡,甚至去求證《博物志》的作者張茂先,並被告知這是一枚唐代古鏡。

蒲松齡之墓曾出土哪些文物?


蒲松齡墓出土銅製宣德爐

蒲松齡墓中出土了一件宣德爐。這件宣德爐為銅製,高6釐米,上口直徑13釐米,雙獸附耳,圈足。底部正中有陽文“大明宣德年制”楷書六字款。

蒲松齡之墓曾出土哪些文物?


蒲松齡陪葬天書

世人傳說蒲松齡下葬時頭枕一部天書。因此,這部天書也被研究者們廣泛關注。在馬瑞芳的介紹中,蒲松齡的確頭枕一部厚書,但當書被拿出墓穴後就很快風化,因此無法辨識到底是哪本書。在蒲先玲的介紹中,蒲松齡墓中的確有一本書,但這本書並不是枕在蒲松齡頭下,而是放在供桌上。關於陪葬天書,最初人們推測是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後人們傾向於認為這本書是被多人推測為蒲松齡所作的《醒世姻緣傳》。

蒲松齡之墓曾出土哪些文物?



蒲松齡“第二夫人”

20世紀80年代時有關於蒲松齡“第二夫人”的爭論。對此, 馬瑞芳教授特意核實,證明蒲松齡墓中只有二具遺骨,並無第三人的遺骨。除了蒲松齡的妻子劉氏之外,有學者認為,蒲松齡與陳淑卿也有一段愛情和婚姻。為了考證蒲松齡是否有第二夫人,馬瑞芳教授特意核實蒲松齡墓中的遺骨數量。結合對蒲松齡生平與作品的研究,可以得出結論:蒲松齡並沒有“第二夫人”。

蒲松齡之墓曾出土哪些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