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要彩禮被罵賣女兒,不要彩禮結婚之後婆家看不起,為什麼傳承已久的習俗,現在的一些男人卻反對?

Liebstch


這個問題描述的現象並非中國社會的普遍規律,屬於以偏概全。

關於彩禮的問題,我在頭條上曾多次作答,這裡再簡單說一下。彩禮風俗是中國“傳宗接代”文化的衍生品,其邏輯如下:古代統治者為了政治需要,發明了“傳宗接代”思想併為男人洗腦,讓他們相信延續家譜是自己與生俱來的使命。從此,男人才熱衷娶妻生子,女人結婚也有了“幫助男人完成使命”的意義。另一方面,為了保證傳宗接代的嚴肅性,就要保證父子血緣的確定性。措施之一是用貞操、男女授受不親等觀念給女性洗腦,之二是禁止女性隨意出門、以防婚前失貞和婚後與丈夫之外的男人接觸。對女方的父母而言,嫁出的女兒成了潑出的水。因此,彩禮的意義之一是幫助男人完成使命的報酬,之二是女方父母辛辛苦苦養大女兒的補償。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作為報酬還是補償,彩禮的數額都是受道德限制的,即不能讓男人家庭因為彩禮而債臺高築。古代統治者非常清楚,如果大多數人因為高額彩禮而娶不起媳婦兒,那樣的結果將導致底層民眾造反。

彩禮存在的基礎是男尊女卑,即把女性的社會作用定位於“給男人傳宗接代”,在崇尚男女平等的當今社會已經不合時宜。但是,中國太大,各地發展又不平衡;加上傳統思想畢竟源遠流長,其影響不可能徹底消除。目前,城市不存在高額彩禮的問題,這種問題主要存在於封閉落後的地區。那裡仍然認為女人結婚是給男人傳宗接代,因此必須有報酬和補償。為什麼有“賣女兒”一說呢?因為彩禮的數額遠遠超出了男方家庭的承受能力,許多家庭為了娶媳婦不得不四處借債,導致生活水平急劇降低,這在“大清早亡”之前也是不被允許的。另一個問題是現代社會的女性有離婚的權利,不少案例中的女方在出嫁之後不久就鬧離婚;更有甚者,有些人借彩禮為由放鴿子行騙、惡意榨取男方錢財。其結果是花了大筆錢財的男方家人會像防賊一樣提防過門兒的媳婦兒,這樣的家庭如何能夠和諧?不久前發生江西的事情,女方收取高額彩禮後會婚,結果被男人殺死,這樣社會如何能夠和諧?

其實,由於傳統的因素,男人是不拒絕在一定程度上對女人付出的,但這種付出一定要有限度,幾萬或十萬以內估計問題都不大。如果將男方家庭逼到債臺高築、甚至家破人亡的地步,你就不怕男人走極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