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黃其勵院士:新能源電足夠用,可甩開膀子發展新能源車


黃其勵院士:新能源電足夠用,可甩開膀子發展新能源車

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其勵


用的是煤電,憑什麼說新能源汽車是“新能源”的?

從推廣之初起,外界對新能源汽車的這一詰問就一直存在。在不少消費者和一些業界人士看來,由於中國的電力能源結構仍以煤電為主,既然電力來源是“非新能源”的,那電動汽車就不能稱為新能源汽車。還有觀點說,既然如此,不應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這種觀點有道理嗎?新能源車用新能源電的現狀和前景如何?

2020年1月10-12日,新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0)將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辦。大會前夕,百人會組織了系列嘉賓交流活動,

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其勵接受了《電動汽車觀察家》等媒體採訪,就以上問題做了解答。

另外,黃其勵還對泛在電力物聯網及其應用等進行了介紹。

1

少用煤電,

多用可再生能源清潔電

外界對“新能源車用的不是新能源電”的疑問,和中國的電力能源結構有關。

黃其勵介紹,目前,中國煤電裝機量佔全國總量的60%以上,而在煤電供應上,會儘可能用清潔煤電供給新能源汽車

,以實現清潔能源供應。但在他看來,應該更進一步,新能源汽車應該用可再生能源的清潔電,而不是經過處理的清潔煤電。

黃其勵所說的可再生能源清潔電,可以通俗地理解為新能源電,也就是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清潔電力。

2019年6月,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佈的《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8年,國內新能源發電裝機合計3.59億千瓦,佔總裝機量比例為18.9%。雖然新能源發電裝機量較往年增長不少,但所佔比例依然有待提升。

對於新能源車用新能源電的前景,黃其勵比較樂觀。

他表示,中國新能源發展較快,也有較大潛力:陸地和近海的風資源可以裝機42億千瓦,2018年底僅

裝機1.84億千瓦;太陽能可以裝55億千瓦左右,2018年底只裝了1.74億千瓦。因此,“不用擔心新能源電力來源,甩開膀子發展電動汽車沒有問題。”他說。

那麼,新能源汽車如何能用上新能源電?黃其勵表示,要保證新能源電力供給,需依靠泛在電力互聯網統帥的智能電網來解決

他用網購流程做比,解釋清潔電力互聯網的作用:淘寶、京東等網絡購物平臺的商品多種多樣,用戶選購其中一種或幾種商品,最終通過網絡系統拿到預定的貨品。


類似的,在電網中,電力供應側有煤電、水電、核電、風電等多種產品,新能源汽車電力需求側可選擇其中之一,即可選擇可再生能源清潔電力。

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綠色電力需求,可以通過技術、管理和市場等手段實現。

不過,黃其勵提示,電力供給不僅要重視可持續性,加強新能源電力的應用,還要注意靈活性——由於光伏、風能等能源存在波動性,和用戶的電力需求無法達到完全一致,因此需要通過煤電,提高電力供應的靈活性。


他認為,在今後相當一段時間內,煤電將由基礎電源,轉型為基礎和靈活兼顧的多功能角色。做好煤電這篇文章,是可再生能源發展和電動車發展的不可缺少的主力和助手。


2

企業試水“新能源車用新能源電”

到目前為止,國內企業已經有不少新能源車用新能源電的實踐。

2019年10月,國網電動汽車公司從青海省採購了7000萬千瓦時的光伏扶貧電力,全部用於北京地區充電樁充電,預計可滿足約200萬車次充電。

對此,黃其勵表示,雖然7000萬千瓦時在國內總用電量的盤子上並不算大,但這種跨省綠電交易,證明了全國的推廣的可行性


另據北京電力交易中心預測,到2025年,中國電動汽車消納新能源電量的能力可達到近300億千瓦時。

除了國家電網,民營企業也開始了新能源車用新能源電的實踐。

2019年12月27日,《電動汽車觀察家》主辦的2019新能源汽車商業化案例演講大會上,特來電品牌總經理趙健,介紹了特來電正在進行的新能源車用新能源電案例。

例如,電動汽車用戶下午下班時把車停在車位上,而用車時間是第二天早上8點,通過雲端控制自動化調度,可以在夜間用西北棄風棄水發的新能源低谷電。這樣,充電網就能讓新能源汽車用上新能源電。

3

關於泛在電力物聯網

在實踐“新能源車用新能源電”的過程中,泛在電力物聯網發揮了重要作用,有些類似上文中黃其勵提到的清潔電力互聯網


近一年來,“泛在電力物聯網”一詞頻頻見諸媒體報道,但對於新能源汽車行業普通從業者和消費者,這一概念仍然比較陌生。

那麼,什麼是泛在電力物聯網,它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應用有哪些?對充電行業有什麼影響?黃其勵也給出了自己的理解。

黃其勵認為,從字面意思看,泛在電力物聯網指的是,通過信息技術實現電力的“萬物互聯”。如果將電力網比作人的骨骼,泛在電力物聯就像人的大腦,目的是實現智慧用電、科學用電、合理用電和高效用電。

他指出,目前的電動汽車,尤其是私人用電動汽車多處於無序充電階段,用戶隨地、隨時、隨機充電。隨著電動汽車保有量的逐步增加,

無序充電勢必增加電網的峰谷差,加重電網壓力。未來,利用泛在電力物聯網實現有序充電,就能減小峰谷差,提高資源和資金利用率。

據黃其勵介紹,2019年6月,國網華北分部曾組織國網電動汽車公司在部分地區進行泛在電力物聯網的調度控制。比如,在獲得電動汽車用戶同意的基礎上,車輛接入充電樁後,充電時間、時長和電力來源由電網控制,以優化電網配置,也讓用戶用上最節能、最划算的電。

“目前,有序充電的新能源汽車還比較少,談不上‘泛在’,如果把保有量的314萬輛新能源汽車,甚至未來更多的電動汽車連接起來,就稱得上是真正的泛在電力物聯網了,能同時滿足用戶需求、電網需求和國家能源轉型需求”。黃其勵說。

回到本文開篇的問題,

新能源車堪稱“新能源”嗎?從電力來源獲取看,雖然目前新能源汽車充的主要是煤電,但未來充上新能源電依然可期。

2019年12月23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0)媒體溝通會上表示,到2035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比例有望超過50%。屆時,可再生能源低碳轉型的時代到來,新能源汽車的優勢才會凸顯。

用黃其勵的話說,目前,中國經濟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能源轉型是一大關鍵。能源轉型涉及的三大環節,即一次能源清潔化、二次能源電氣化和全民節能,都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密切相關。


“從這個角度講,發展新能源汽車,我是比較積極的。”他如此評價。(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