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建橋那麼貴,過江不方便,哈爾濱為什麼努力發展江北而不是往南發展?

遠道而來的人才


好奇書僮,一名原創小說作者,已在頭條發表多篇小說。

首先不太同意提問者的觀點,我常去哈爾濱並在哈市呆過二年,親眼見證了哈西的崛起,隨著哈西高鐵站的建設和萬達等入駐,房價也從五六千漲到了一萬多。可是江北(也稱松北區)比哈西起步要早,但是並沒有繁榮起來,開車路過時,還有好多地塊或荒或還在種著地,整個區顯得稀稀落落的。

我認為之所以哈西發展快,就是依託哈長(哈爾濱、長春)城市群這個契機發展起來的,向南有發展有空間,有更多的吉林、遼寧等的大城市,而往江北呢,就是呼蘭、巴彥等區縣,經濟總量太低。

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觀點,歡迎大家指正討論。


好奇書僮


哈爾濱江北的大面積開發是特定時期盲目追求景觀效益的錯誤規劃項目,這個稍微有點常識的都會明白,或者當時的規劃者也許是站在建設一個衛星城而不是一個主城區的高度來制定江北的開發,但是這一點哈爾濱絕大多數市民和購房者並不清楚而已。

首先,江北不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城市規劃的,作為哈爾濱的一個城區但是卻又得不到毗鄰成熟經濟區的帶動和影響。

其次,在交通上有著天然的缺陷,目前只能通過一兩座橋樑連接江南江北,這就相當於任何城市的兩個主城區之間只有兩條馬路相同,而橋樑在經濟生態中的價值遠遠低於馬路街道,因為街道兩邊會形成密集的商鋪和居民樓社區學校醫院等生態環境,因此相近的城區會通過密集相連的街市形成經濟人文的傳遞和輻射,但是江南江北之間是通過有限的橋樑幹道和引橋連接,橋樑越長對江南江北的隔離就越大,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在江南北之間短促的河道間是無法建造更多的橋樑,那樣會對生態環境和防洪洩洪造成不可逆的影響,目前建造的幾座橋樑相距都很遠就是基於這樣的原因,而這樣又會使得江北的城區建設被拉的很長很散,表面上看江北的建設空間很開闊富裕,但是卻不利於城區集中建設的共振效能的形成。這其實就像把一瓶白酒中的酒精投入一個水缸裡,投入在江北的開發建設資金很難形成集群效益。

江南江北的交通天然缺陷也限制了人群的流動,我們很難走路去江北,駕車成為主要一種流動的方式,但是這種流動方式有些相當的侷限性和成本,未來會發展地鐵城市輕軌,然而江北作為哈爾濱衛星城而不是主城區的存在感是很難改變的。

再次,作為省會城市的哈爾濱GDP不說,房價高企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人才在外流但城市人口在增加,這是因為省內其他市縣人口的湧入,融入的購房者中有幾個重要的組成,一是其它地區的具備較強購買能力的階層,江北是否首選?二是來哈工作務工人員,相信這一部分購房者會首選經濟活躍功能齊備市井繁華的城區。至於來哈養老上學的那部分購房者是都對江北的經濟有多少貢獻我就不多說了。

根據上面所述就不難理解群力哈西的建設為何後來居上發展的如此迅速了。

儘管江北的土地開發成本低,規劃空間大,但是有利就會有弊,江北的繁榮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並且這個漫長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太多,比如人口老齡化問題。

總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不看好江北。


大冰古玩故事


二十年前吉林有十座跨江橋的時候,哈爾濱只有三座;今天,哈爾濱有11座跨江橋的時候,吉林還是十座喲!當初市委市政府定的方針“一江居中,兩岸繁榮”,市政府搬到江北去了,足見其決心。開挖江北河汊,建一江三島和大頂子山航電樞紐,使哈爾濱段松花江水位始終保持在117米上下,不會出現春天枯水,夏秋洪澇的災害,形成大片溼地,太陽島才成為名副其實的島嶼,哈爾濱從上到下分別被陽明灘溼地、太陽島、狗島分割開,使松北同江南的距離在2.5----4公里之間,目前還沒有哪個城市的格局會這麼寬。


薄帷鑑月


如果站在哈爾濱自身城市發展的角度,發展江北並不是最好的一個方向和選擇。

但是,如果站在整個黑龍江省的發展看,作為省會城市,區域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哈爾濱發展江北,不僅是有利於自身,還能帶動黑龍江北部、西北部,將大慶和齊齊哈爾、綏化、伊春、黑河等地對接過來。

有心人可以看一下,省會城市首先是一個省的中心地帶,然後是各類資源的集中地。如果這個省會城市的地理位置過偏,對全省各地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就會出現問題。

另外,從一個沿江而建的大型城市來說,全國幾乎沒有像哈爾濱這樣,90%的資源和人口集中於江的一側。松花江是哈爾濱的靈魂,也是一個城市重要的生命線。但過去的幾十年,哈爾濱錯過了兩江共繁榮的最好時機。

現在,不過是彌補失去的機會。

說到底,一個省會城市的發展規劃,不是一個城市的事情,是全省的大事。

過去的幾任主要領導,有的人有眼界,有的人很短視,更多的是在利益趨使下,將應該留給子孫後代的群力和哈西,過早地進行了大規模開發,尤其是群力的開發,將一個城市最好的溼地和緩衝地帶,建成了現在這樣子,很讓人無語。

幾十年前幾百年前,橋對一個跨江城市發展的障礙,現在根本不是什麼大事。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一座橋的費用並不高,作為一個沿江城市,哈爾濱過去幾十年的主政者,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多修橋。看一看同為松花江邊的城市,吉林,有多少橋。

留一個話吧,二十年後再看,哈爾濱往江北發展,於哈爾濱,於黑龍江,是好事,更是大事,就怕半途而廢。


拾字接頭


哈爾濱努力發展江北是因為哈爾濱新區2015年己獲得國家批覆,將打造龍江振興最具活力的增長極,最具潛力的創新高地,突顯出哈爾濱“一江居中,兩岸繁榮"的總體佈局。江南以“輸出”為主,江北以“導入”為主,重要公共設施、公共服務項目原則上要向江北傾斜,引導帶動江南江北人口、經濟要素、基礎設施等均衡配置,協調發展。

哈爾濱新區以松花江北部地區為核心區,輻射呼蘭區整體和周邊市縣部分區域,以哈南工業新城平房區部分為產業支撐區,以綜合保稅區,內陸港為聯動發展區,構建“一帶、一核、三組團"協調發展新格局。

哈爾濱新區是中國唯一的以對俄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和最北部的國家級新區,是中國實施新一輪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舉措和戰略支點。

資料源於網絡,哈爾濱歡迎您。











暢哲746


先說下哈西,哈西的發展確實很迅速。但是現在呢?去哈西很方便麼?地鐵是方便,坐車開車呢?基本上也是個飽和狀態。群力房價貴的嚇人。真的適合居住和發展麼?說實話群力的入住率讓我感覺遠遠沒有江北的入住率高。周邊配套設施就不行。總說松北新區不行。我看了都說交通怎麼樣怎麼樣,從客觀記性的角度來說,確實很不方便。如果政府不把通萬達那的地鐵叫停,你看方便不方便?正常我從道外開車到江北萬達也就30分鐘。這已經就很快了。還有別用說群力啊,哈西啊。多好多好。在把房價往上炒,還讓不讓人活了?說哈爾濱市一線城,也就三線的工資。買套房得要個命。。。至於松北區怎麼開發那也是國家的戰略目標。能發展成什麼樣咱是不清楚就拭目以待吧。我當然也希望能打造成上海那樣的浦東浦西。評論都是個人觀點,不喜誤噴。謝謝


魅惑亂人心


首先哈爾濱發展江北有以下幾個原因

1自然優勢

每一個城市打造都圍繞著本身最為優越的自然環境,哈爾濱是沒有海,一條松花江哺育著兩岸市民。江南以沿江的老道外老道理為基點建立了老哈爾濱,如果要建造新的哈爾濱當然江北有沿江的優勢。

2發展優勢

哈爾濱以老城區為軸心如果想發展,必須往四周輻射,哈爾濱的東部為阿城區,如果發展東部必須打造華南城,但是交通並不發達,僅有的一條長江路遠遠不夠。南部為平房區,已經形成一定的城區了。西部為哈西群力已經打造完畢。江北幅員遼闊700多平方公里的佔地面積更有打造的優勢。

3知名度

一提到哈爾濱外地人就會想到太陽島、冰雪大世界、哈爾濱大劇院、東北虎林園等,這些都在江北,這些旅遊必到之所都是其它區域不具備的。

4城市幸福指數

對於一個城市沿江都繁榮會增加市民的幸福指數,把市民都向新城遷移也有效的解決了老城區的交通堵塞。

再有哈爾濱10年前就喊出來北越南拓的口號了,可見發展江北早在哈爾濱新區成立之前就做為了哈爾濱的發展基石,雖然我大哈發展的慢但是發展的方向還是沒變得,祝賀🎉哈爾濱新區大發展,帶動我省經濟,為哈長城市群做一個排頭兵!



北冥有魚89958


討論城市發展方向的問題必須定性定量的分析,打開百度地圖衛星圖層,非常清楚的發現,城市的擴展是沿著主幹道路,而終止於農村的有大片平房的地區。如果瞭解到這些後,再重新審視一下哈爾濱南部,密集的平房區域增加了太多的開發成本。

其次如果一個地區容易開發,便於開發,難道還用政府的宣傳,哈西群力正是這樣的存在,這兩個地區就如同有出息的兩個孩子,不要家長扶持就能混的很好,而江北地區就如同資質並不太好的孩子,需要家長的照顧,宣傳,包裝。

歸根到底,每個人經歷的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很自然結果也就不同。城市發展問題只是我們茶餘飯後的談資,難道你認為憑藉我們個人的思考能力,會比得上政府裡那些專業研究城市規劃的團隊厲害嗎?答案顯而易見。

用現有的眼光看待江北的發展,我們的直觀感受是什麼?首先是環境方面,城市中心有大江通過,城市面貌有了不一樣的感覺,居民幸福感潛在提升,這是城市文化的軟實力。相比一些缺乏河流流過的城市而言,我們的優勢很明顯,只不過是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而已。

其次江北開拓的新型城市規劃思路,哈市的堵是眾所周知的問題,在交通規劃方面,江南這個城市中心的交通、環境、供水等壓力已經極大了,尤其需要一個新城市中心的緩解,哈西,群力的確發展迅猛,但這也像是一個需養量大,代謝也很大的器官,時時刻刻的衝擊江南本不粗壯的血管。

總體來說,江北、江南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哈爾濱,但如同姊妹城,江南創造江北,江北也會推動江南進一步發展。


新瓜子40


哈爾濱發展戰略從南拓北躍中興強縣開始,到現在一江兩岸,攬江入城,多年的摸索,定位越發清晰,東面多山,地域狹窄,接近賓縣了,南面不確定,有賴於哈長城市群和吉林的共建協同,西面有發展空間,第一階段把三環擴進來的目標已完成,和松北相比,哈西的區位優勢稍弱,或者不是首選。全國一江兩岸發展成功的有南京、武漢、廣州、重慶、上海,從這些區位規劃的成功經驗看,一江兩岸,攬江入城已被廣泛認同,目前,松北區的書記是市委常委,副市級,松北區擁有部分市級審批權限,下一步省級功能也要部分劃撥松北區,這些行政級別的調整都和上述城市類似,王省長親自出去為松北區招商引資,省內大項目一律落戶松北。再造一個新城是哈爾濱未來的必然,哈爾濱也會成為黑龍江省的人口高地,城區人口會接近800萬。


用戶4113065749


江北景區多,太陽島,冰雪大世界,虎林園,波塞冬,萬達樂園,金河灣溼地等,環境優美,哈爾濱是一個沿江城市,松花江對於哈爾濱影響意味深長,對俄貿易也是重中之重,江北這塊土地需要崛起,一江居中兩岸繁榮的原則沒有錯,從空間角度來講發展空間更大,環境角度也是絕佳,經濟角度政府利用資源政策可以賣地大把錢到手,新區政策好很多人願意來投資,大項目年年批,人口快速增長,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要發展江北,因為你不是江北人,不希望看到別人好,只要對你有利的才是真的好,現在很多人不瞭解江北的實際情況,現在不算好,但是每年都有很大變化,每個新領導人上任都會要成績,要排面,弄出點動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