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2020年國考公務員考試,國考面試中考官最反感的是什麼呢?


2020年國考公務員考試,國考面試中考官最反感的是什麼呢?

在國考面試當中,主要採取的形式還是結構化,這裡就和大家聊聊,考官在評分過程中反感哪些行為,同時怎樣答題易得考官青睞,結構化面試中的這些小細節一定要謹慎處理。

  ❏在公職類面試中,考官反感考生這樣的行為:

  ❶小動作太多

  有些考生在緊張的狀態下,容易出現一些小動作,比如抖腿、轉筆、吐舌頭、聳肩等等,殊不知在考官看來這是一個人沒自信的表現,也不夠沉著冷靜。

  ❷亂用名言警句

  有些考生為了顯示自己的積累或者想讓自己的答案顯得高大山,就喜歡引用,特別是引用重要的講話,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自己要對引用的名言警句非常熟悉,不能出現說錯或者比較含糊的情況,另外一方面是不要亂堆砌或者語境引用錯誤。

  ❸聲音太小,語速過快或過慢

  回答問題的時候,聲音一定要洪亮,語速要適中,不宜過快或過慢。如果聲音過快,很有可能考官會聽不清你的內容,或者會讓考官壓根不會聽你的內容,語速把握不當也會出現這一問題。所以要想得高分,一定要規避這一問題。

  ❏在公職類面試中,考官都欣賞這樣的考生

  ❶氣場強的考生

  氣場是包含了考生的長相、著裝、行為舉止、情緒狀態、答題流暢度、對面試題的理解和分析等,是一個考生綜合實力的體現。考官人事測評經驗豐富,往往一眼就能看出考生是否有氣場。氣場影響因素很多,但是有些是一進考場就能展現出來的,如著裝、顏值,表情等。在所有影響氣場的因素中,考官最看重的是心態,即考生進場後是淡然自若、沉著應對,還是驚慌失措、不知所云。

  心態也會影響考生的語言表達,影響考生能否和考官自然的交流。試想,如果一位考生一進考場就表現的很緊張,戰戰兢兢,說話吞吞吐吐,答題緊盯稿紙、全程低頭,如何能開展好公務員入職後工作?

  因此,在面試時,考生要自信沉穩、淡然自若,向考官充分展現自己獨當一面的個人魅力。千萬不要讓考官覺得你沒見過大場面,hold不住局面。但凡事要把握好度,個性太強難以融入集體,不利於團結;氣場太強也會給人壓迫感,讓考官覺得難以駕馭。

  ❷觀點獨特的考生

  結構化面試形式規範,站在考官評價的角度,也存在一些弊端,最大的弊端就是“同質化”。

  試想,一個考場20個人,回答同一套題,考生們年齡相仿,專業相同,知識背景和思維相似,考官一天聽考生答幾十遍題,非常容易厭煩,隨著籤號的推進,考生在考官眼裡的表現也逐漸趨同。因此,在面試考場上,考官尤其是主考官非常討厭模板化、同質化的答案,而非常喜歡思考角度獨特、答題個性化的考生。獨特的表現,有很多方式,而觀點的獨特,無疑是主考官最喜歡的。道理很簡單,作為主考官,自然喜歡一些有深度的東西,觀點無疑是面試中最有深度的內容了。

  這裡,需要強調一下,獨特並不是譁眾取寵,也不是標新立異,而是在符合價值觀基礎上,體現個性的思維方式。

  ❸真誠自然的考生

  面試中,主考官非常討厭那些動作僵化、表情僵化、答題內容僵化的考生。試想,如果這個考生當了公務員,面對老百姓的時候也這麼“端著”,如何能做好基層的工作?跟群眾打成一片,真誠自然、走心是前提。

  所以,建議考生在面試中,心理上少一些束縛,多一些自然,行動上少一些僵化,多一些真實。不做作,不模板,不套路,真誠、自然、隨和。人自然了,就自信了,就有氣場了,發揮的就更好了!

  ❹表達流暢的考生

  公務員考試中,筆試關鍵在“寫”,面試關鍵在“說”,語言表達對面試而言至關重要。在結構化面試中,“語言表達能力”本就是一項測評標準。語言表達流暢的考生,即使內容一般,整體面試效果也不會差,而語言表達能力差的考生,即使觀點和內容很不錯,也會讓面試效果大打折扣。在一場結構化面試的後半場,考官們容易倦怠,很多時候考生說了什麼考官們聽得並不仔細,但是對考生說的是否流暢和清晰,卻能夠直觀感知到。

  什麼才能稱之為“表達流暢”呢?基本要求是“表達流利不卡頓”。

  ❺思維清晰的考生

  所謂“思維清晰”,就是指考生在面試答題的時候,語言上展現出邏輯性。做到思維清晰,考生要對題目有全面的認識和分析,就是思考成熟,想清楚作答的“答題點”。做到思維清晰,還需要在語言表達上有所注意。考生思路清晰了,接下來就是要表達清晰,這樣考官才能感知到。

  語言表達上需注意兩點:一是用好邏輯詞,如“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再次等”;二是答題開門見山,較少前綴和總結語,凸顯邏輯層次。

  ❻交流互動的考生

  雖然結構化面試的形式比教模板,雖然公務員的工作比較正式。但是在現實中,絕大多數考生,無論是否接受過系統培訓,在面試考場上的表現普遍缺少交流互動。

  例如:主考官宣讀引導語的時候,詢問考生“明白了麼,”有些考生埋頭看題,不回應主考官;答題過程中,跟考官沒有眼神和肢體交流,或者只看主考官,不顧及其他考官;考生作答的時候,不向考官提示題號,部分走神的考官不清楚考生在回答哪道題;答題完畢後,不提醒考官,讓考官分不清考生是卡頓了還是作答完畢;考生答題的時候,語氣全程平調,像催眠曲,無法對考官形成有效吸引。

  上述都是考生缺乏交流互動的表現。如何解決呢?

  問題的反面就是解決手段,大家不妨思考下。相對於知識和經驗,領導更喜歡有悟性的,有靈性的考生,換到公務員面試考場上,同樣適用。

  ❼接地氣的考生

  公務員面試題往往取自於現實,其作答邏輯和路徑也要結合現實環境,這就要求考生在面試答題中,不能一味的理論拔高,該接地氣的地方一定要接地氣。但是因為多數考生沒有機關工作經驗,在面試考場上,不少考生答題存在不接地氣的情況,主要反映在:

  1.理論性的空話套話太多;

  2.解決問題的手段不切實際;

  3.場景和語境把握不準。尤其是第二條問題 ,廣泛的存在作答組織題、應急題、人際關係題中。


2020年國考公務員考試,國考面試中考官最反感的是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