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胜利,就在春暖花开——湖南使用“人工肺”救治的危重症患者首例成功脱机

胜利,就在春暖花开

——湖南使用“人工肺”救治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首例成功脱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伟锋 戴鹏 通讯员 刘 琼

“我恢复得很好,很快就可以出来感受美好春光了。”3月4日上午11时许,株洲市新冠肺炎定点集中隔离救治医院,邓女士在病房通过视频满面笑容地与记者聊天。

病情几度危重,省市专家36天鏖战,在使用ECMO(俗称“人工肺”)这一“终极手段”后,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邓女士终于与死神擦肩而过。3月2日凌晨,邓女士撤下ECMO,肺部开始“复工复产”,成为我省首位成功脱离ECMO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再观察几天就可以出院了。胜利,就在春暖花开。”连续20天参与救治的省高级专家、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杨明施教授,此时也是一身轻松。

生命告急,插管呼吸

1月28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的邓女士,转入株洲市定点医院救治。

“入院初期,只有发热、咳嗽等常规症状。”株洲市定点救治医院负责人何毅介绍,邓女士刚入院时不大配合治疗。

但病情发展很快。2月10日晚间,患者血氧指数持续下降,并出现紫绀、呼吸困难等症状。救治组立即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但效果不理想,“血氧指数只有正常值的四分之一”。随即,邓女士列为危重患者转入ICU。

市委、市政府立即调集全市最优医疗资源,“不惜一切代价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很快,来自株洲市各医院感染内科、重症医学科、肾内科、呼吸科等科室的20余名学科带头人连夜齐聚定点救治医院,紧急成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专家组,深夜制定抢救方案。

“马上气管插管!”会商后,专家组迅速提出方案。

“插管操作是生死考验”。定点救治医院ICU负责人、株洲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彭苏娜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30秒完不成插管,病人就很难救过来。幸好,彭苏娜和同事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顺利完成气管插管操作。

患者病情稍有好转。

再度告急,“人工肺”救命

刚想松口气,不料死神再次来袭。

呼吸功能衰竭、心率血压增高、意识不清……2月11日,邓女士各项生命体征再度恶化,命悬一线。

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市长阳卫国获悉后,立即赶赴医院,坐镇调度救治力量,全程关注救治进展,要求“全力以赴救治患者”。省卫健委派驻株洲的专家组组长朱勇峰带领团队紧急支援。

“上ECMO,越快越好!”晚上10时,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专家组迅速达成共识。

ECMO俗称“人工肺”,它能暂时替代患者不堪重负的肺部功能。在新冠肺炎疫情救治中,采用ECMO是拯救病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采用ECMO救治,面临错综复杂的判断和操作,既考验医护团队技术,更面临感染、血栓、出血等‘鬼门关’。”何毅介绍,哪怕只有一丝机会,医护团队要拼尽全力去争取,“与死神抢时间”。

深夜12时,ECMO团队准备就位,北京阜外医院专家提供远程技术指导。

防护设施厚重,蒸腾的雾气很快模糊了护目镜,两层手套找不到手感……面对重重困难,ECMO团队顶住压力,10多根维系生命的管道依次接上。12日凌晨4时左右,ECMO成功运行。

患者邓女士再次战胜死神。

针对邓女士的特殊危重病情,省里再次派出杨明施领衔的专家团队驰援株洲。

2月14日下午1时左右,紧急赶来的杨明施吃了碗泡面就穿上防护服进入ICU病房,详细了解患者病情。

“使用ECMO,相当于在患者体外安装一个新的肺。”杨明施介绍,ECMO一方面可以使患者受损的肺部得到修养生息,一方面也带来巨大风险,要经受生存考验。ECMO替代肺部功能时,将原来肺部的血液、空气等,同步转移到ECMO,需要科学、精准控制血液、空气流量、流速。“血液流经体外循环,流速过快,患者受不了;流速过慢,极易产生凝血。同时,这么管道接口,容易出现感染。”任何一个细小的疏忽,都可能使ECMO“救命神器”成为“夺命凶器”。

救治工作唯有细致再细致。每天下午,省市专家组会组织开展多学科会诊,及时修定治疗方案,开展“订单式”治疗。哪怕是一个仪器设备的参数、或是一种药品的剂量,力求精准。

针对邓女士的病情,株洲成立专医特护组,派出一支20人的精干团队,对其实行4小时轮班、24小时观察病情。医疗组专家随时在微信群交流救治方案。“最危重时段,医疗专家将手机闹铃设在凌晨2时、4时、6时,每隔两小时会商一次”。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定点救治医院ICU护士长贺晓元介绍,为更好地改善邓女士的缺氧症状、锻炼其肺部功能,护士需要帮其翻身成俯卧位,且每天保证这种睡姿达16个小时。

看似简单的翻身,却是难度很高的任务。每次翻身,需要七、八名医护人员配合才能完成,且翻身过程中要确保患者身上的10余条管道不能脱落。医护人员保持24小时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征,一有风吹草动,第一时间告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在医护人员的悉心治疗下,2月23日开始,邓女士病情逐步好转。“医疗团队真是了不起,患者从置入ECMO管道到脱机的19天,都未出现感染,真心不易!”杨明施教授对此连连点赞。

针对邓女士的病情,更多综合干预措施同步进行。

2月19日至21日,新冠肺炎康复者捐赠的800毫升血浆,分为4次输进了邓女士体内。

为加速患者肺部功能修复,专家组特意采取了干细胞治疗。同时,中医专家组根据患者病症,辨证施治。株洲市还为其配备了3位临床经验丰富的专职营养师,为其提供个性化的营养膳食辅助治疗。

身病药治,心病心治。因邓女士患病,导致家庭成员感染;治愈后,工作还有没有着落;治疗费用如何承担……治疗期间,邓女士一度心事重重。

株洲迅速成立心理干预团队,医护人员经常和她聊天解愁,同时创造条件与她家庭成员视频连线吗,互相鼓劲。

暖心举措,让邓女士重拾信心。近期,3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3月1日,副省长吴桂英在株洲督导疫情防控时,特意与住院患者视频,鼓励大家坚定信心、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并要求株洲“做好治愈患者的跟踪健康服务。”

截至3月3日,株洲累计80例确诊患者中,已有70例治愈出院。其中,17名重症患者中已有13名治愈出院。

春暖花开,胜利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