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朱元璋在路邊撿到睡覺的懶漢常遇春,竟然幫他奪得了天下?這是怎麼回事?

落雪颯沓


【精選回答】來自優質賬號→野史日記


常遇春可是一個不得了的人物,常遇春是朱元璋的急先鋒,也是大明朝的開國名將,跟隨朱元璋建立了不世之功。

不過,這樣一位偉大的將軍,當年跟朱元璋的時候,可不是這麼光輝的形象,相反,當時的常遇春是一位“懶漢”,在一起偶遇之中,跟隨了朱元璋,一起打天下。

話說1330年元朝至順元年,咔嚓一聲驚雷,常遇春出生了。當然了,常遇春不是天子,所以這聲雷和他出生沒什麼關係,只是當天下雨而已。

常遇春家特別貧困,沒啥錢,吃不上溜,也穿不暖,一個草棚子還經常漏雨。常遇春的父母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他拉扯大。

根據記載,這常遇春是一位“貌奇體偉”的壯漢,說白了就是長的很有特點,體格比較強壯。這一點倒是和朱元璋有點像,朱元璋的相貌就挺奇特。

雖然常遇春的相貌不至於像朱元璋那樣“猶如新月”,但是也是很有特點的,好在常遇春的身體不錯,也就沒人欺負他。

生在了亂世,能夠活下去才是當時的人們追求的人生,但是這個常遇春卻不一樣,雖然窮酸,但是卻有大的志向,要成就一番事業。這可能就叫人窮志不短吧。

常遇春在亂世也沒什麼好活幹啊,仗著有一副好身體,索性就落草為寇了,當了山賊了。當時常遇春的首領叫劉聚,雖然是首領,但是沒啥大志向,就打算一輩子在這落草為寇,安逸的活完此生。

常遇春發現了劉聚沒啥大出息後,索性也不和他混了,因為他還想有出息呢。結果,常遇春離開了劉聚之後,也沒混的更好,反而一天無所事事,不知道要幹啥好。

這一天,常遇春溜達的就來到了一處田壟,有一片樹蔭,他靠在田壟那兒的樹蔭中,迷迷糊糊就睡著了。

別看常遇春在現實裡混的不咋地,但是在夢裡他老牛了,馳騁沙場,斬敵立功,騎高頭大馬,帶領十萬精兵,劍鋒所指,無敢不從,威風凜凜。

要不咋說這人都愛睡覺,畢竟這夢裡啥都有啊。常遇春正在做著美夢的時候,突然他的十萬大軍中出來一位金甲的士兵,一看這士兵就不是凡人,渾身發金光,見到這樣的神兵來叫自己,常遇春仔細的聽神兵說話。

在夢中,常遇春依稀聽到神兵對他說,你快醒醒,快醒醒,你的主子在你身邊過。常遇春一聽,趕緊醒過來,揉了揉眼睛,一看,大吃一驚。

原來常遇春看到了一隊人馬走過,為首的正是朱元璋,常遇春當然不認識朱元璋是誰,但是卻知道那就是自己要追隨的主人。

朱元璋一看,這人是不是有病啊,上來就說要跟自己混,好在常遇春體格不錯,朱元璋就同意留他在身邊了,不過多半是可憐他,賞他一口飯吃的意思。

後來,常遇春隨朱元璋一起,鏖戰衢州、大戰九華山、大破陳友諒、東征北伐,攻取元大都。建立下了不世之功,可以這樣說,大明朝的一半江山都是常遇春打下來的,這正是“朱元璋看到一位懶漢,收留他後得到了半壁江山”說法的來源。

不過常遇春最後的死,卻有傳說與朱元璋有關。

朱元璋後期有一丟丟小殘暴,朱元璋有一次聽說,常遇春的老婆特別兇,而且不生兒子,於是朱元璋就賜給了常遇春兩個宮女,讓她們幫常遇春傳宗接代,但是常遇春不敢啊,他害怕他媳婦。

有一次宮女服侍常遇春洗腳,露出半截手臂,那位宮女特別白,常遇春就情不自禁的說了一句:“真白呀!”沒想到這句話被他老婆聽到了,結果,第二天,常遇春就收到了一份禮物,這份禮物就是宮女的“雙手”。

常遇春嚇壞了,這事後來傳到了朱元璋耳朵裡,朱元璋賞賜的宮女居然被砍了手,朱元璋沒表現出來什麼,還邀請常遇春吃飯,請常遇春喝肉湯。

常遇春回家後想告訴老婆,朱元璋沒怪罪他,還請他吃飯,但是怎麼也找不到了老婆,最後才得知,他的老婆被朱元璋叫去後,做成了肉湯,一聽到這個,常遇春不久就暴斃身亡了。


大家好,我是野史日記,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了解歷史。順手點個贊,支持我一下,謝謝您!


野史日記


常遇春是明朝的開國名將,是朱元璋的得力助手。

但他並不是朱元璋撿來的,而是他自投羅網,主動對朱元璋投懷送抱,暗送秋波的。與其說是朱元璋選擇了常遇春,不如說是常遇春選擇了朱元璋。


常遇春在投奔朱元璋之前是鳳陽府懷遠縣一帶有名的土匪劉聚手下,跟著劉聚打家劫舍,確實是過了一段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日子。

說常遇春是懶漢也沒毛病,因為只有懶漢才想不勞而獲,於是他當起了土匪,打家劫舍,但常遇春又不是一般的土匪,因為他有夢想。

元朝末年,階級矛盾激化,各路起義軍此起彼伏,但劉聚卻只知打家劫舍,謀財害命。

與劉聚待了一段時間,常遇春就看出來此人胸無大志,並不是一個可以長期一起共事的人,於是,他暗自打起了另謀他路的想法。

1355年,常遇春隨劉聚在和州一帶劫掠,正巧碰上朱元璋正率軍攻打和州,於是常遇春化妝成百姓,想要看看這路義軍首領,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能否可以一起共事。


常遇春發現,朱元璋對手下將士十分體恤,對百姓也愛護有加,朱元璋平易近人,且手下軍紀嚴明。

為此,常遇春認定朱元璋是個能做大事的人,便打定主意要跟他好,於是就主動投懷送抱。

當常遇春到朱元璋營帳中見朱元璋時,朱元璋並不是十分熱心,但又見常遇春體魄健壯,言語之意十分誠懇,便問了常遇春一個問題“你能隨我過江打仗嗎”?

常遇春答“將軍指到哪裡,我便打到哪裡,渡江之日,願做先鋒”。
於是,朱元璋收留了常遇春,最終在常遇春的輔佐下,推翻元朝,建立起一個嶄新的大明王朝。


Mr種茶家


有一天,朱元璋帶領紅巾軍隊伍經過和州(今安徽和縣)時,途中發現路邊躺著一個身材高大的壯漢,老朱心想,這肯定是個乞丐,沒討到吃的餓昏在路邊了。

講真這種場景並不鮮見,元末明初戰亂頻仍,放眼望去“赤地千里,餓殍遍地”。

老朱小時候也討過飯,自己也曾餓昏在別人門前。有一次,如果不是王大娘用“珍珠翡翠白玉湯”把他救活,自己早就餓死了。



老朱此時動了惻隱之心,於是跳下馬走上前推了壯漢一把。意思是讓他醒醒起來吃點東西。

這漢子一下子驚醒了,揉了揉惺忪的雙眼,嘴裡嘟囔著:“哪個龜兒子攪了老子娶媳婦的美夢,看我不把他撕碎”。漢子睡的太沉了,軍隊的嘈雜聲竟然沒有驚動他。

老朱皺了一下眉,提鼻子一聞,不對啊?這乞丐咋還喝酒了?再仔細一看,漢子穿的也不算破爛,老朱心中疑惑不解。

漢子一一骨碌爬了起來,質問老朱道:“你是幹什麼的,為何攪我睡覺?”老朱放心了,心想,這傢伙聲音洪亮,肯定不會餓死。

“我是紅巾軍元帥朱元璋,恰好路過此地,打擾好漢美夢了,既然沒事,你還接著睡吧”。老朱站起身要走。




剛直起腰來,這漢子“撲通”一聲跪了下來,激動地說道:“常遇春等候多時,願投將軍帳下,唯牽馬墜蹬效力左右”。

以上是朱元璋和常遇春在路上相遇時的情景。

常遇春是大明第一功勳,明朝建立後,被朱元璋封為開平王,人稱“常十萬”。

常遇春好像是上天賜給老朱的得力干將。為什麼這樣說呢?

老常比老朱小兩歲,但二人小的時候沒有任何交集,他不像徐達那樣是老朱的發小。

老常從小孔武有力,並且善騎射,他不想平庸過一輩子,在20歲時投奔了懷遠、定遠一帶的綠林大盜劉聚,在他手下做了一個強盜頭目。



雖然做土匪不缺吃穿,但這不是老常追求的目標,他原本認為劉聚是俠盜,是劫富濟貧的好漢,所以才投奔了他。

誰知現實很打臉,劉聚及手下經常禍害百姓,口碑極差,相反朱元璋帶領的紅巾軍秋毫無犯,百姓夾道歡迎。老常很苦惱,劉聚不是他心目中的偶像。

到後來劉聚也率領手下加入了反元行列,但他的土匪性格依然沒變,常遇春於是萌生了離開劉聚的想法。

就在常遇春尋找朱元璋的途中,由於心情煩躁,中午喝了點小酒,走著走著酒意上來了,於是在路邊睡著了,這才無巧不巧遇到了老朱。

親們想想看,這不是上天安排又是什麼呢?

話接前言,常遇春聽說眼前的人就是朱元璋,於是急忙跪下,並表示要投奔他。同時做了自我介紹,老朱這才知道他是劉聚的手下。



此時老朱多了一個心眼,劉聚和自己都是起義軍領袖,莫非劉聚虧待了老常或者二人鬧掰了?如果是這樣,我此時接納他,劉聚肯定對自己有意見。

想到此,老朱拿起筆來,為老常開了100兩銀子的一張支票,遞給他說:“去軍務處支100兩銀子回去吧,好好跟著劉聚幹去吧!”

常遇春彷彿讓人羞辱了一般,大聲說道:“我老常不是來讓你施捨的,假如我跟著劉聚幹,打家劫舍比這100兩銀子多的多,我不是因為愁吃愁喝才投奔你的,我想跟著你乾點大事!”

聽了老常一番表白,老朱心中暗樂:“我正要渡江和陳友諒死磕,正需要這樣的忠勇將領”。

但老朱並沒表現出急不可耐的樣子,這時他想到了諸葛亮的“請將不如激將”的辦法。於是故意激道:“能相從渡江乎?取太平之後,歸我未晚也。”



常遇春急忙再次跪倒在地回道:“常遇春願意跟隨元帥渡江,元帥指到哪,我老常打到哪!渡江之日,願為先鋒”。老朱大喜。

隨口問道:“到時將軍帶多少人馬呢”?

“十萬之眾,橫行天下”。常遇春自信說道。

好一個“常十萬”,本帥現在就准許,哈哈……,二人開心笑了起來,最後老常成了朱元璋的開國功勳。


秉燭讀春秋


朱元璋和常遇春的相遇是一段傳奇經歷,當然也是雙方選擇的結果。

常遇春相貌就很“奇偉”,而且勇猛過人。


亂世之中嘛,誰不是為了混口飯吃。

於是常遇春就加入了一夥“起義軍”,這夥人的老大叫劉聚。

讓常玉春萬萬沒想到的是,劉聚帶著這一夥人,沒幹什麼翻天覆地的大事,而是整天忙著打家劫舍,碌碌無為。

任誰說看到這夥人也知道,跟著這夥人乾沒什麼前途,等將來天下太平還不是被當做一般盜賊被官兵剿滅。所以常遇春就放棄了繼續跟隨劉聚活動。

估計不過山賊日子之後,常玉春也沒找到其他的老闆,跟著亂世中的流民到處遊蕩。


有一天,在和陽附近,常遇春估計是走路走累了,就停下來休息一會兒,沒想到這一趟就睡著了。

睡著之後,也不知道睡了多長時間,常遇春突然做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夢。

常遇春夢裡,一個身披鎧甲手拿盾牌的神人,叫他起床。啊,這個神人跟他說,“快起來,你的老闆來了”,這個鬧鐘也太特別了……

不管怎麼說,常玉春突然從夢中驚醒。一睜眼正好看到朱元璋帶領的隊伍從旁邊路過。

這可是神啟啊,常遇春不敢怠慢,立刻去投奔朱元璋。

估計朱元璋也沒當成什麼事兒,畢竟當時亂世之中參軍求個生路的人太多了。

但是在隨後的戰爭中,朱元璋發現,收下常遇春,賺大了。


由於常遇春加入朱元璋的隊伍時間比較短,所以他就想抓緊時間立功,算交個投名狀。

這一天,朱元璋的隊伍兵臨牛渚磯,元軍就在對岸佈防,朱元璋的人怎麼打也打不過去。

這時候常遇春向前請戰,自願為前鋒。

只見常玉春,登上小船接近對岸,然後刺向對岸的敵兵。敵人立刻抓住他刺來的矛,想要搶奪他的武器。

但是常玉春卻藉著敵人向後拉的勁兒,順勢一躍,跳上對岸。然後衝向敵陣,為後面的士兵開闢了登陸陣地,朱元璋的隊伍順勢擊敗了守衛的元軍。


從此之後,常遇春就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


一盤拉條子


我就納悶題主是從哪看到的說常遇春是懶漢之說,此人可真不是睡大頭覺的懶漢。他曾經做過土匪這不假,但他還是有抱負的,不願過每天打家劫舍的日子,最後棄暗投明,協助朱元璋奪得天下。

有人說朱元璋殺開國功臣中就有常遇春,這你可真冤著老朱了,朱元璋是殺了很多開國功臣,但常遇春確實是病死的。


常遇春其人

他自幼家庭貧苦,在亂世中,他為了保護自己和不甘心老死田間,從小習武,他聰明勤快,逐漸練得一身好武藝。長大後的他體貌奇偉,身高臂長,力大過人,學武有成,精於騎射,各種兵器都能使用。

元末統治腐朽,加之天災,到處土匪和義軍蜂擁而起。常遇春經常飢腸轆轆,他羨慕土匪能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所以就投奔了定遠一帶的綠林大盜劉聚。

可是沒過多久,他就厭煩了這種天天打家劫舍的日子。他發現劉聚也不是個做大事的人,便想著脫離匪窩。

他也聽說過朱元璋為人仗義,很有作為,便想投奔他。


機會來了

1355年,他隨劉聚在和州搶掠,正遇朱元璋率軍至此,他便混在老百姓中觀察朱元璋。

發現朱元璋確實視士卒如兄弟,他的隊伍紀律嚴明,不禍害老百姓。就知道朱元璋是個能做大事者。

他去找朱元璋,當時朱元璋態度很冷淡。兩人一番對話,常遇春表示“將軍指哪,我打哪,渡江之日我願為先鋒”。

朱元璋見此人身材魁梧,言語誠懇,便把他留下了。


建立功勳

1355年。朱元璋率軍南下,在採石磯面對元朝水軍的嚴密防守,常遇春揮戈勇進,如入無人之地,殺的他們的海軍紛紛潰敗。之後他隨朱元璋攻下集慶,改為應天府,這時候的他初露鋒芒。

1359年朱元璋派遣常遇春攻打衢州。他率部一路殺將而來,攻取了龍游城。在這空當還作詩一首,在此不述。常遇春以奇兵出其不意地突入,毀其所架之炮,攻圍甚急。元軍支持不住,遣使密約投降,衢州路院判張斌夜出小西門,迎常遇春大軍入城。這樣,元軍甲士萬人,才迅速崩潰。

1360年,西征陳友諒,常遇春再立大功。行升參知政事。

1363年。陳友諒與朱元璋在鄱陽湖決戰,此戰可以說誰贏誰得天下,兩方到了攤牌階段。

此戰中,常遇春功不可沒,在危急時刻還救了朱元璋的命。朱元璋誇讚他說:“當百萬眾,摧鋒陷堅,莫如副將軍。”


結局

他因戰功卓著,朱元璋十分器重,被封為鄂國公。朱元璋還讓朱標娶了常遇春的女兒,成了兒女親家。

但好景不長。常遇春從開平南返時,在軍中得了卸甲病(其實就是風寒),但那時候醫療條件太差,因此去世了。

朱元璋得知後,十分悲痛,並作詩悼念。“朕有千行生鐵汁,平生不為兒女泣。忽聞昨日常公斃,淚灑乾坤草木溼”。


說史聽濤


簡單來說,常遇春不是懶漢,睡覺更像是他演的一場戲。

朱元璋在路邊“撿”到常遇春還真不是野史杜撰,《明史·常遇春傳》明文記載了此事:

(常遇春)歸太祖於和陽。未至,困臥田間,夢神人被甲擁盾呼曰:“起起,主君來。” 驚寤,而太祖適至,即迎拜。時至正十五年四月也。

這段記載說的簡單,常遇春想去投奔朱元璋,但走到半路上困了,躺在田邊睡覺,睡得正香時,夢到了一個神人把他叫醒:快起來,主公來了!常遇春醒來一看,朱元璋正好路過,他立刻上前投奔。

這個有點怪力亂神的故事最早出現在《明太祖實錄》中,實錄的結果是“上喜其壯勇,用以為前鋒。”《明史》複述了前段,後面多了點記載。

《明史·常遇春傳》:無何,自請為前鋒。太祖曰: “汝特飢來就食耳,吾安得汝留也。”遇春固請。太祖曰:“俟渡江,事我未晚也。”

這裡是常遇春自己主動要當先鋒的,朱元璋撇嘴,不接受他的請求,認為他只是沒飯吃了來混飯吃。常遇春一再請求,朱元璋也只是說等渡江後再說。

由此觀之,託夢這事應該是常遇春自己說的,大概率是胡說,想讓朱元璋以為自己的神人欽定的朱家戰將,接受自己的加盟,可朱元璋不吃這套,秉承唯物主義思想,一眼看穿常遇春是想討口飯吃。

從直接結果看,常遇春的表演很失敗,他事先知道朱元璋會經過那裡,故意在那裡裝睡,打算用神人託夢的故事為自己謀得先鋒的位置(這不是個好差事,但常遇春喜歡)。

事實也證明,常遇春的天賦不在表演,而在戰場。他能夠獲得追封王、兒子封國公這種榮譽,憑藉的是他的赫赫戰功,也就是幫朱元璋奪取天下的功績。

常遇春投奔朱元璋的時候,朱元璋還在和州,但已經打算渡江進攻金陵(今南京)了,常遇春一看好機會,於是在過江的時候憑藉自己優秀的跳高才能,先登採石磯,收穫了領導的注意。

在《明太祖實錄》這種後來整理的官方材料中,常遇春出鏡率很高,名列重要領導行列,可這是後面看前面,彼時常遇春剛剛入夥,渡江之後的職位仍很低級,不可能進入領導班子,只是因為受到了最高領導的注意,加上常遇春緊跟大領導的步伐,提拔的速度飛快。

常遇春在得到朱元璋認可之後,一發而不可收拾,他參與了朱元璋征戰江南的歷次重大戰役,之後又會同大將徐達北伐元朝,掃平天下,為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立下汗馬功勞。

洪武二年(1369年),常遇春率軍北伐殘元,大獲全勝。就在從開平往南返回,走到柳河川時,常遇春突然得了暴病死在軍中,年僅四十歲。

朱元璋十分悲痛,不僅作詩悼念,還將常遇春作為陪葬明孝陵的功勳之臣,親自參加他的喪禮,又追封為開平王,配享太廟。

算起來,常遇春是很有眼光的,他是鳳陽懷遠人,跟朱元璋也算老鄉。《明史》記載他“貌奇偉,勇力絕人,猿臂善射。”這種人自然不會是懶漢,他在投奔朱元璋之前,其實是當土匪的,跟土匪頭子劉聚打家劫舍。後來他越看越覺得劉聚沒前途,又聽說朱元璋搞得挺好,就跑去投奔朱元璋,於是有了路邊“撿”人,才有了後面的大明開平王。


平沙趣說歷史


答:提問問題的人想問什麼呢?是的是的,朱元璋是在路邊“撿”到睡覺的常遇春,並且,常遇是幫他奪得了天下,就是這麼回事。莫非,提問問題的人是想知道這這個過程是怎麼樣的嗎?

好吧,我來說說。

原先,我寫過一篇有關朱元璋的原始班底“淮西二十四將”的文章,這“淮西二十四將”裡,有一個名叫“鄭遇春”的。就因為這個鄭遇春,我被讀者罵慘了,他們一個個在文章下面留言,說我無知,把大名鼎鼎的常遇春的姓都搞錯了,不配說史。

怪我怪我,怪我沒有在文章裡特別標識,此“鄭遇春”非彼“常遇春”。

唉。

不用說,常遇春的知名度比鄭遇春大多了。

而且,常遇春是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但他劃歸淮西集團也沒有問題。但是,他加入朱元璋隊伍的時間遲了點。

朱元璋帶領淮西二十四將離開濠州奔赴定遠的時間是至正十四年(1354年)正月初一。

而常遇春是至正十五年(1355年)四月才來歸附朱元璋,他真不在“淮西二十四將”中。

朱元璋是怎麼在路邊“撿”到常遇春的呢?

《明史·常遇春傳》中是這樣寫的:(常遇春)困臥田間,夢神人被甲擁盾呼曰:‘起起,主君來。’驚寤,而太祖適至,即迎拜。時至正十五年四月也。”

不用說,這段敘述極富神話色彩,既是神話朱元璋,也是神話常遇春,可信度很低。

但這個真不能怪《明史》的編撰者,因為,他們寫這一段時,是參考自《明太祖實錄》的。

當然,您也不能怪《明太祖實錄》的編撰者,因為,他們寫這一段時,可能是直接或間接聽到了常遇春這麼敘述過。

那常遇春是否真的做過這樣的夢呢?

那就只有天知道、鬼知道、常遇春本人知道了。

周文王說他做夢夢到了大賢人姜太公在磻溪垂釣,唐太宗說他做夢夢到了應夢賢臣薛仁貴出現,這都是些無從考據的東西,聽聽就好,不必深究。

這裡要補充的是,常遇春可不是提問問題者所說的“懶漢”,他自小就長得奇形異稟,長大後“貌奇偉,勇力絕人,猿臂善射”,是天生的名將、勇將、猛將、驍將,看到元末四海鼎沸,群雄爭起,他也與劉聚等人揭竿而起,要做一番事業。因看劉聚等人鼠目寸光,胸無大志,於是不辭而別,四下探訪明主,有意投奔朱元璋。

常遇春在田間臥睡,是事先知道朱元璋準備攻打和州,故意在其必經之路上演的一場“秀”。

但一開始,朱元璋並不喜歡他,認為他是個騙吃騙喝的,對他說:“汝特飢來就食耳,吾安得汝留也。”

常遇春一下子涼透了心,但不肯放棄,“固請”。

朱元璋還是不肯收留,說:“俟渡江,事我未晚也。”

一個多月後,朱元璋展開渡江大戰,常遇春果然復來投,並且玩命衝鋒,建立奇功,終於得朱元璋笑納,從此征戰天下,名揚青史。


覃仕勇說史


常遇春是明朝的開國功臣,傳聞常遇春體貌奇偉,身高臂長,力大過人。青少年的時候,因為不甘心像父輩一樣世代務農,老死田間,於是四處尋訪名師,學習武藝。

常遇春加入土匪團伙為求生計

常遇春學藝有成有正逢元朝末年,民不聊生。隨著各階級的矛盾日益激化,中原大地也出現了許多的反抗元朝的起義軍,同時也滋生出了許多的山賊流寇。

常遇春的家鄉安徽鳳陽也是如此,當時在懷遠定遠縣最大的土匪頭子就是當時的劉聚。武藝有成的常遇春自然不甘心被官府和流寇欺壓,於是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加入了劉聚的團伙,當了綠林好漢。憑藉著常遇春的武藝,在綠林裡自然也是混得風生水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好不快活。但是就這麼過了一段時間,常遇春當土匪的激情顯然已經消散了,喝酒吃肉也沒了什麼興趣。因為他感覺,這些人每天就知道打劫醉生夢死,一點對未來的打算也沒有,於是他下定決心,脫離盜群,另謀生路。

夢中得高人指點遇主君

常遇春在離開劉聚之後,走在半路上突然感覺有些困了。乾脆就躺在田間地頭上睡了一覺,睡著正香呢,突然他做了一個夢。夢中常遇春聽到有人在叫他,給他說話:“快起來,快起來,你的主君到了”。常遇春猛然驚醒,果然發現剛好有一對人馬從他面前走過,正是朱元璋的隊伍。常遇春當土匪的時候也曾聽說過朱元璋,並且今日一見看朱元璋威武不凡,十分豪氣,就希望加入朱元璋的隊伍。當時朱元璋也正在招兵,看常遇春一個莽漢子長得也是五大三粗,於是就接收了常遇春。

在《明史·常遇春傳》中有云:

(常遇春)困臥田間,夢神人被甲擁盾呼曰:“起起,主君來。”驚寤,而太祖適至,即迎拜。時至正十五年四月也。

常遇春勇冠三軍,朱元璋刮目相看

面對剛剛加入隊伍的常遇春,朱元璋雖然留下了他但是卻對他十分不屑,因為朱元璋覺得常遇春只是因為捱了餓,想到軍中找飯吃而已。這點在《明史紀事本末》中也有過記載:

適太祖騎從至,即乞歸附,請為先鋒。太祖曰:“爾飢故來歸耳,且有故主在,吾安得奪之!”遇春頓首泣曰:“劉聚盜耳,無能為也。儻得效力於智者,雖死猶生。”太祖曰:“能相從渡江乎?取太平後,臣我未晚也。”

而且常遇春上來就想做先鋒官。所謂的先鋒官就是大部隊偵查道路和敵情的先鋒部隊的首腦、負責人,類似於現在偵察部隊的負責人。這朱元璋哪能同意啊,要知道先鋒官就是一支部隊的眼睛,十分重要。一個剛剛加入隊伍,還不知根知底的人怎麼能為此重任?朱元璋本意只是想讓他當個小兵小卒來著。

讓朱元璋刮目相看的是,在攻打衢州的時候,常遇春主動請戰,親自上陣,身先士卒。並且只用了三天的時間,從水陸兩路攻打,就攻下衢州城。也正是因為此戰,朱元璋對常遇春的態度大為改觀,並感慨道:吾得一勇矣!

隨後,常遇春在九華山之戰,鄱陽湖之戰等都取得了關鍵性的作用。在朱元璋稱帝后,常遇春又一路向北,攻城略地,直搗元朝大都。至此,元朝徹底結束了它的統治,朱元璋建立大明朝。

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七日(8月9日),常遇春在柳河川(今河北龍關縣西)病逝,年僅40歲。朱元璋聞喪大為震悼,賜葬鐘山之下,並親自出奠。後朱元璋追封常遇春為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諡曰忠武。配享太廟。並且賦詩紀念:

“朕有千行生鐵汁,平生不為兒女泣。忽聞昨日常公薨,淚灑乾坤草木溼。”

結束語:老年後的朱元璋不知有沒有想到,當年在田壟上的莽漢子竟然幫助他成就了這樣一番事業。當初那個他看不上的常遇春也成了一名稀世名將,名垂千古!


部分資料來源:《明史·常遇春傳》、《明史紀事本末》


瀚海說史


在傳說中是不是有朱元璋在路邊撿到睡覺的懶漢常遇春然後常遇春幫他奪得天下這個故事,談古論金不是很確定,所以就不多與大家聊了。

真實歷史中的常遇春投奔朱元璋的時候,不是懶漢,而是一個盜匪,他在朱元璋的眼中,形象確實不太好,因為朱元璋看到他就問:

你是不是捱了餓,想到我的隊伍中找飯吃?

可見常遇春看上去就像一個找地方餬口的走投無路的人。

《明史》對常遇春歸屬於朱元璋的形式有明確的定義,那就是——『歸附』,《明史》將『從徵』與『歸附』這兩個概念,分別對應所謂的『因以留戍』與『僭偽降卒』,常遇春屬於『歸附』,就是指他在乙未年(1355)夏,從群盜部下隻身來歸,相比於『從徵』諸人與朱元璋較好較深的傳統關係,出身『歸附』的常遇春其實嚴格來說不具備朱元璋嫡系的身份,屬於所謂出身不夠好,也就是從其他陣營投降過來的人。

但是,常遇春憑藉著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與對朱元璋的忠誠,成為朱元璋集團的核心成員,被朱元璋褒揚為『雖古名將,未有過之』,在朱元璋奪天下的過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明朝開國六王中,徐達、李文忠、沐英、鄧愈、湯和的出身都是『從徵』,只有常遇春是『歸附』,他能夠在其中居第二位,完全是由於其所立的蓋世奇功。


談古論金


眾所周知朱元璋小時候的幾位玩伴後來成為了明朝的開國元勳,有不少人會習慣性的誤將湯和徐達和常遇春都認為是朱元璋兒時的玩伴,其實這三人當中只有湯和和徐達才是朱元璋的同鄉和玩伴,常遇春則是半路投奔朱元璋的,常遇春投奔朱元璋時朱元璋已經是義軍中的將領了。

常遇春早年因生活所迫而落草為寇

常遇春雖然出生貧苦人家,但是頗有志向,年輕時的常遇春並不甘心於老死田間,因此他拜師學武,而且在武術方面造詣匪淺。

常遇春學武斷然不是因為興趣愛好這麼單純的原因,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常遇春家連基本的生活都沒有保障更不用說為了興趣特地花錢去習武了。常遇春學武肯定是想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有所作為的。

但是常遇春當時面臨的狀況就是連飯都吃不飽,迫於無奈常遇春加入了家鄉的一個盜匪組織,說白了就是淪為打家劫舍、攔路搶劫的強盜。

常遇春投奔朱元璋

常遇春不是真心想做強盜的人,他胸懷志向想有所作為,所以沒過多久常遇春便萌生了去意,強盜的生活不是常遇春想要的。

1355年,朱元璋已經是郭子興義軍中的一名將領,這年4月朱元璋奉命率軍攻打和州(即現在馬鞍山市的和縣),恰巧常遇春等人那會正在和州搶掠。

常遇春之前就聽聞過朱元璋為人仗義豪爽,加上此時的常遇春已厭倦了盜匪生涯,所以可以想象的出常遇春此刻心裡是有想過投奔朱元璋的。於是常遇春喬裝打扮藉機觀察朱元璋的作風,在確認朱元璋名不虛傳後常遇春更加堅定了投奔之心。

起初朱元璋並不看好常遇春的,在常遇春投奔之時朱元璋甚至懷疑他是來軍中混吃混喝的,後來常遇春將自己落草為寇的原因以及心中的想法開誠佈公後,朱元璋這才看在常遇春體魄健壯會武術的份上將其留在軍中。

所以題目中將常遇春描述成懶漢其實是不客觀的,因為常遇春本來就無心做強盜的,做強盜只是生活所迫而已,不過常遇春後來幫朱元璋開創王朝立下很大功勞倒是真的,不管是大破陳友諒還是攻打大都常遇春都功不可沒,常遇春是當之無愧的明朝開國第一猛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