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心目中的相聲大師有哪些?

海天一色8037


雖然聽了近四十年相聲,但有些前輩和名家不敢妄論,像相聲八德,甚至是小蘑菇常寶堃先生,竟然連一段錄音都沒聽過,甚是可惜。在我常聽的相聲演員當中,我認為只有以下四位才稱的上是相聲大師。

馬三立。馬三爺不僅輩份高,活也好。相聲是語言的藝術,以說為主。而真正能把相聲“說″好的,也只有馬三立老先生了。《開粥廠》是我最最喜愛的兩段相聲之一,集知識性藝術性趣味性於一體,棒極了。

侯寶林。侯先生的學唱是一絕,他的《改行》是我最最喜愛的兩段相聲中的另外之一。他所說的無論是劉寶全的大鼓、抓雞兒趙的十不弦,還是金少山、宮雲甫的京劇,都是韻味十足。尤其是學周信芳大師的“賣包子″,連周大師本人都讚不絕口。另外,侯先生對相聲的改良,也是他對相聲的另一大貢獻,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相聲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

度。

劉寶瑞。單口大王。僅就單口相聲來說,劉寶瑞就是巔峰,從古至今無人豈及。

馬季。豈今為止最後一位相聲大師。他開創了歌頌型相聲的先河,將諷刺型相聲帶到了巔峰。歌頌的熱情,諷刺的辛辣。單口對口群口全行,且捧逗俱佳。表演與創作於一身,更是令旁人望塵莫及。另外,他門人眾多,弟子徒孫名家輩出,使相聲馬家軍多少年來都是相聲界不可或缺的一支有生力量,馬季功不可沒。

錢壓奴卑藝壓當行,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大師可不是炒出來的,是幾十年如一日做出來的。當今這浮燥的社會,再出大師可就幾無可能了。丶"


無劍的劍客


1、侯寶林

侯寶林,1917年11月29日(農曆十月十五日酉時)出生於北京。侯寶林先生是相聲界具有開創性的一代宗師,相聲表演藝術家,善於模仿各種方言、市聲、戲劇表演。

2、馬三立

馬三立 (1914年10月1日-2003年2月11日),出生於天津市,相聲表演藝術家。中國已故相聲泰斗,相聲八德之一馬德祿之子。回族,甘肅省永昌縣人。曾任中國曲藝家協會顧問、天津市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等職。

3、馬季

馬季(1934年-2006年12月20日),原名馬樹槐,出生於天津市寶坻區黃莊村,相聲表演藝術家。1956年,被調入中國廣播說唱團工作,並拜侯寶林為師學習相聲。

4、常寶堃

常寶堃(1922年5月5日至1951年4月23日),男,河北省張家口市人,藝名“小蘑菇”,相聲名家。1931年拜張壽臣為師學習相聲,後與趙佩茹合作,在京津一帶演出。

5、蘇文茂

蘇文茂(1929年2月24日-2015年5月3日),出生於北京市,相聲演員。相聲大師常寶堃的弟子。先後與朱相臣、馬志存等人合作,以其蘇派相聲的藝術魅力在我國相聲界享有很高的聲譽



青春已過半孫大洋


從相聲八德開始就有錄音了

李德鍚、劉德智等老先生都有零星的錄音,不提了。

壽字老先生,大師張壽臣,有錄音、錄像《賊說話》存世,壽老有個外號,相聲大夫,誰的相聲“病”了,人家能治。怎麼叫“病”了?包袱不響了,尺寸不對,節奏不準,使活不會抖包袱,量活不會翻包袱……這些個“不”症,人家是盡皆治之。

壽字的老先生,郭榮起先生。師從馬德祿,怹父親郭瑞林,都是說相聲的。錄音、錄像很多,怹自己評價自己就是笨,但是人家鑽啊。可以說是說學逗唱一門不落,都這麼好。怹改《賭論》為《打牌論》,學不同人打牌之後輸贏不同的反應,絕了!

壽字的老先生,馬三立老祖。姥爺恩緒、父親馬德祿、哥哥馬桂元都是說相聲的,爺爺馬成芳說書,擱在現在就是曲藝世家。怹來說,大家應該都是很熟悉,沒必要過多介紹。有“相聲泰斗”之稱,一來是歲數到了,二來能耐過人。

寶字的老先生,閆笑如先生,馬老祖大徒弟,比師父還大一歲呢。存世四段錄音,聽去吧,都是教科書級別的。《武墜子》現在基本都是按照人家的活路來的。

寶字的老先生,劉寶瑞。張壽老弟子,四個字評語“單口大王”。

寶字的老先生,趙佩茹……使活、量活、單口、群活都好,四個字評語“亙古一人”。郭德綱老師的直系師爺。

文字的老先生,趙心敏……馬志明,少馬爺都跟他學!“比馬志明還像他爸爸!”觀眾的評語。經典的新相聲《錯誤不在我身上》。

文字的老先生,馬季先生。力挽狂瀾!救相聲於命懸一線!前無古人,後乏來者。

馬季先生以後……大師沒了。

其實這些位老先生裡面,有一些只能算相聲名家,相聲大家。

嚴格來說大師……

三位:張壽臣、趙佩茹、馬季。

再嚴格一點就倆。

張壽臣、馬季。

讓我挑一個的話就是馬季先生。


貴州春黔社洪方舟


我心目中的相聲大師是郭德綱。

當然老一代的相聲演員馬三立、侯耀文、馮鞏等人也都可以稱之為大師,但是對相聲界的發展貢獻來說他們還是差點的,而郭德綱與眾不同的是把相聲傳承了下去,現在可以說是一個人帶領一個行業在前進。

相比那些老藝術家來說他們只是在自己的藝術領域鑽研,目的是把中國相聲藝術研究到極致。

但是郭德綱的出發點是把相聲發揚光大,還在海外巡演,讓遠在他鄉的華人也都能現場聽到我們中國人自己的藝術,也讓更多年輕人喜歡上相聲,而且可以說做的非常成功,德雲社也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的相聲演員,當然德雲社也是一個企業,也有很多地方是從商業角度出發的,但是隻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看到相聲這種藝術。

同時也在傳統藝術的基礎上創新,作出更適合現代人的藝術,被廣大人民接受的藝術才能得到傳承,這個是一件很正能量的事情,把小眾的東西做成大眾的。

比如拿京劇來言,現在熱愛京劇的年輕人還有多少?多年後會不會被遺忘?

所以郭德綱做的這些事被稱為“相聲大師”無可厚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