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續航短不光是電池的鍋 電動汽車處處都是技術門檻

為什麼同樣續航里程的電動汽車,有些品牌的車型坐在裡面就是讓人感覺有點壓抑?為什麼不同品牌的電動汽車明明電池容量一樣,續航里程卻差出很多?人們在挑選電動汽車時,對於續航里程是最為關注的,但對於究竟什麼樣的電動汽車才會擁有強大的續航能力、長續航背後不同的技術會對其他應用體驗有什麼影響,卻大多說不上來,甚至一直有著"只要電池夠大,續航根本不是問題"這樣的誤區。要想從眾多的電動汽車裡,準確地找出那些續航里程和與它相互制約的其它性能都優秀的車型,還真不像大家想的那麼簡單。

電池需要內力深厚,"虛胖"沒有用

動力電池的電能容量,顯然是影響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最重要的因素。但要提高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卻不是塞進一塊更大的電池就能實現的。一方面,塊頭更大的電池,自身重量也會更大,拖累得整車的重量增加,行駛的耗電量也會受到影響,整體效果未必划算。另一方面,電池的尺寸變大,勢必會影響到車內空間。為了舒適性考慮,也不能無限度地使用更大的電池。

所以說動力電池"虛胖"是沒用的,還是得"內力深厚"才行。但要電池同時實現容量大和重量輕、體積小這樣相互矛盾的目標,顯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拿比亞迪e平臺車型的動力電池來說,高續航表現的背後,是從礦石到所有零部件研發、製造的全產業鏈佈局。調動整條產業鏈協同發力,性能提升的空間自然更大。

續航短不光是電池的鍋 電動汽車處處都是技術門檻

比如,最初從電池業務起家的比亞迪,始終引領著動力電池技術的發展,對於電池發熱現象以及各種熱管理方式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因此不像有些品牌,盲目拔高電池電芯的能量密度,卻解決不了熱管理裝置過於複雜,導致電池重量增加、體積增大的問題,以至於電池整體儲能效率反而更低。所以比亞迪e平臺的動力電池擁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既能綜合地提升電池的電能容量和整車的輕量化水平,從而提高續航里程;又能對優化舒適性有所幫助。

另外,比亞迪e平臺的電池管理系統,同樣擁有15年的自研積累和大規模的應用經驗,能讓電能的釋放更精準、更高效,使得車主在享受高性能駕駛體驗的同時,依然可以擁有高續航里程。

總之,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並不像大家以為的那麼簡單,而是一套相當複雜的電池管理系統。只有憑藉全面的技術優勢才能真正實現動力電池的升級,真正促成續航里程的大幅提升。豐田選擇與比亞迪聯合開發電動車,並開始探討動力電池開發,就是最直接的證明。

續航短不光是電池的鍋 電動汽車處處都是技術門檻

嚴打電能"貪汙"

除了動力電池的綜合性能之外,影響一款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即便動力電池費盡心血實現了升級,增加的電能儲備卻因為驅動車輛行駛的各個裝置相互配合效率低下,或是各種電子設備"揮霍無度",甚至於風阻過大而被白白地浪費掉大半,續航里程的增加當然也會大打折扣。而要把各個裝置、設備的運行效率都提高,把它們的能耗和車輛的風阻都降下來,把被"貪汙"的續航里程一點一點地奪回來,對車企技術實力的深度和全面性要求極高。

以比亞迪e平臺車型為例,從大量連電機線圈形狀都不放過的細節節能設計,令驅動車輛行駛的電機最高效率達到97%、綜合工況下的綜合效率達到94%,化身節能小能手,到控制電池充放電的高壓系統應用碳化硅材料開關提升開關速度,降低開關損耗,再到儀表、空調、車窗控制、胎壓監測等低壓模塊的集成,從一點一滴去做節能,省下的每一度電都能延長續航里程。

風阻造成的能耗同樣沒有逃過法眼。下沉式車頭、尾部與C柱一體化設計、水滴型外後視鏡、霧燈氣簾與A柱外形優化……不僅僅讓e平臺車型外觀更搶眼,更融入了降低風阻、節省電能、增長續航里程的考量。

如此精益求精、聚沙成塔的結果,就是比亞迪e平臺車型的電耗相比上一代最高優化15%,續航能力業內領先。比亞迪e2同級別最低的百公里10.9kWh能耗表現就是最好的例子。

續航短不光是電池的鍋 電動汽車處處都是技術門檻

影響體驗的"場外因素"也要重視

有時候,人們在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方面的焦慮,還會受到一些"場外因素"的影響。比如,在時間安排很緊的長途旅行中被迫停下來充電的時候,所需的充電時間越長,對續航里程短的怨念就會越深。尤其是很多電動車超快充電速度的"紙面數據",都是需要在相匹配的高電壓充電樁上才能實現的,可是在遠離大城市的高速路上這類沒法挑肥揀瘦的情況下,如果遇到的是建設時間比較早的充電樁,電壓沒有那麼高,就真是"回到解放前"了,乾著急沒辦法。

這時比亞迪e平臺車型60kW升壓裝置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讓車子對電壓低的充電樁也"不挑食",才能真正走遍天下都不怕。

還有一種情況也會讓續航里程"躺槍":那些電池管理系統對餘電計算不準的車款,明明路過充電樁的時候,系統拍著胸脯說餘電足夠跑到目的地,結果開到一半電量警報響了,車主不得不提心吊膽地找充電樁,心裡得有多窩火?而提高剩餘里程估算精度這個事,還真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像比亞迪e平臺那樣,擁有大量電池應用經驗積累,再結合AI和雲平臺的支持才能做到。

以往不放心電動汽車能不能Hold住自駕出遊、回老家、雙城生活等的長續航要求,是很多人權衡買油車還是買電車時最為糾結的。現在,隨著越來越多比亞迪e平臺汽車在高速路中飛馳,其從容不迫的樣子被人們看到,市場將越來越意識到,對品質領先的電動汽車續航里程需要重新認識了,電動汽車的普及速度一定會大大加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