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怎麼評價魯智深?

劍花煙雨風情


如何評價魯智深?

提及水滸中梁山上的好漢,有很多人是持否定態度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不少好漢做過壞事。比如,宋江為了拉攏秦明,在活捉秦明後,假扮秦明殺了不少百姓,還間接害死了秦明的老婆;李逵自不必說,殺人極多,最不可饒恕的是他還殺死過四歲的孩子,而且手段極其殘忍,是用斧頭劈開兩半;董平搶了太守的女兒,王英殺主,武松殺了張都監家十五口人等。

反觀魯智深,他就沒有濫殺無辜。從一開始打死鎮關西,後來救劉太公的女兒,又救林沖,還為了救史進,孤身行刺賀太守,雖然最後失敗了。招安之後,魯智深立功不少,跟方臘部下的鄧元覺大戰五十多回合不分勝負,還曾生擒馬靈和方臘。

按書中所言,田虎、王慶和方臘都是為禍一方的勢力,尤其是方臘,其治下的老百姓苦不堪言,都希望宋江等人去打敗方臘,有的還幫助宋江,包括和尚、義士甚至軍官。

可以說,老魯自始至終都沒有亂殺一人,他的一生都是在救人。當好漢們平定方臘後,魯智深也在六和寺坐化了。

對此,很多人給予魯智深相當高的評價,說他是真正的好漢,是有俠義精神的人,甚至說他是108將唯一一位好人。

我對魯智深的評價是,他稱得上是俠之大者,所謂“俠之大者”,就是要為國為民。

當魯智深從在渭州為提轄到上梁山,他所作是為了民。三拳打死鎮關西,是為了金翠蓮;大鬧野豬林,是為了救已經淪為犯人的林沖;桃花山下,他痛打周通,是為了劉太公的女兒;行刺賀太守,是為了好兄弟史進;武松被包道乙砍斷左臂後,也是魯智深拼命救了他。

魯智深前期就是老種經略相公帳下的軍官,官至關西五路廉訪使,老種是宋代西北邊防的名將,魯智深跟他自然也是殺敵衛國。招安之後,魯智深自然也是保家衛國,輔國安民,尤其是活捉方臘,更是讓他大放光彩。

可以發現,魯智深這輩子都是為國為民的,他是好人,是優秀的將士,是俠之大者,這也是他為什麼能成佛的原因。

但我也不想為了捧高魯智深,而貶低宋江、李逵、武松等人。

首先,魯智深也並非完人,他也有不足之處。比如為了喝酒,對著別人就是“照襠一腳”,那人痛的半天起不來;他在佛殿後面拉屎拉尿,還喝酒吃肉;他看不慣只拿2兩銀子的李忠,卻不知道李忠生活艱難。當然,這些瑕不掩瑜。

其次,宋江、李逵等人也並非一無是處。誠然,他們前期有過錯,手段也殘忍,但因為他們本來就是魔心未斷的天星,所以才會如此。尤其是李逵,他是天殺星下凡,本來就是為了殺戮而生的。羅真人也說過,因為下界作業(罪業)太重,所以天帝派李逵下來殺戮,作為對下界人們的懲罰。

但是,宋江、武松、李逵等人也有俠義精神。

比如李逵在壽張縣做官,就為百姓主持了公道,這與三國演義中張飛坐鎮古城是一樣的;武松當然更有俠義精神,他打虎後不貪錢,而是把賞金都分給了那些因為捕虎而被知縣杖責的獵戶,他在蜈蚣嶺殺了惡道人,救了張太公的女兒,錢也都給那個民女了。宋江更是仗義疏財,幫過閻婆、宋玉蓮等無數人,連家鄉的人都稱他是孝義黑三郎。

拋開這些不談,好漢們招安後也是有功的。他們大敗遼國,這是為國家去除強敵隱患;平定田虎、王慶和方臘,這是為國家消除內亂。他們的所作所為,其實完全可以稱為不世之功,所以他們才能夠在死後立廟,迴歸神位,保佑百姓,永為後世敬仰。

水滸要說的,就是108將是從墮落到自我救贖的。

評價魯智深,我們當然可以誇他,可以讚美他,但也別為了捧高他而貶低其餘107人,尤其是一味地批判107人,這對他們不公平,而且容易讓魯智深招黑——事實上,這些年已經有人抹黑魯智深了,說他好色,說他不該打死鄭屠等。








自說文史


四肢發達,頭腦有點簡單,也不是很簡單那種。

他本是一個軍官,在當地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又有著一身好武藝,原本是可以逍遙自在的生活的。他是一個特別豪爽的人,不拘小格,經常在街上瞎晃悠。周圍人都知道他的性格,是個直來直往粗獷熱情的軍人,至少沒有給大家帶來畏懼和厭惡。

性格直爽的軍漢形象躍然紙上,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簡單粗暴。魯智深之前一直過的是簡單直的軍營生活,直到拳打鎮關西,幾拳打死了人。

沉穩,粗中有細,三拳打死鎮關西之後也不慌不忙,先穩住周圍的群眾,然後再回家收拾東西跑路。之後做了和尚,還想著可不可以不要刮鬍子,想留著,有男人氣概。看到這裡不禁覺得他蠻可愛。做了和尚之後,他和寺廟裡的和尚矛盾有點大,他本來就是一個雷厲風行的軍人,而另外的一群人是做事慢悠悠的禪師。他是一個大老粗,又不懂佛法,關鍵是別人還打不過他,不聽規矩,別人又拿他沒辦法,最氣人的他隨地大小便,滿地都是屎尿。顯然這是無法合群的,就算換做是我們,也不可能忍受的了這個人。

最後上了梁山,他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喜怒來做事的,好事沒什麼頭腦。後面招安時,他也是堅決反對的,被迫招去後,始終鬱鬱寡歡。只有他,對社會壓迫進行了進攻。有膽識,有情有義,有勇,有一點點謀略。算是一個草莽英雄吧。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解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魯智深坐化詩揭,足以評論其一生。

好句分享:

年紀不小了,該幹嘛幹嘛去,別一頭扎進那美麗的憂傷,一邊拼命往裡鑽還一邊喊救命。 ——劉瑜


喜歡分享樂意分享


我對水滸傳裡的魯智深感觸頗深。不拘小節 大情大義之人。他若然是和尚但是他喝酒吃肉,但是他內心有一顆真善之心。遇到欺壓鄉里的惡霸他會先殺之而後快。遇到孤苦之人他會傾囊相授。為了朋友不顧自己的安危首當其衝。所以魯達是水滸眾多英雄中最後得善終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