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華為的5G和高通的5G有哪些不同?5g什麼時候才能普及民用?

吳大大資源分享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就技術標準而言,本質上既沒有華為的5G,也沒有高通的5G,我們所指的5G是指 3GPP的5GNR標準。

3GPP是一個全球性的專利組織,本來是歐洲推廣UMTS成立的組織,後來由於多個國家的通信業組織的加入,慢慢的發展成了全球性的專利組織,基本上現在全世界的移動通信網絡都是基於3GPP的標準建設的。現在我們使用的4G標準--LTE-Advanced(包括TD-LTE和FDD-LTE)就是由3GPP制定並提交ITU審核批准成為國際標準的,目前3GPP還在繼續制定5G的標準---5GNR。

3GPP目前中國、歐洲、美國三足鼎立,而且現在中國在3GPP的話語權日益強大,目前的5GNR標準立項中是以中國為主導的。

在5GNR的標準必要專利中,中國的企業也佔有了大量的專利,其中華為排名第一,當然了,高通的專利也不少。

也就是說,就5G標準而言,沒有華為的5G,也沒有高通的5G,3GPP的5GNR標準其中是全世界的通信業的智慧結晶,是當前我們組網使用的標準。

提到5G解決方案,華為提供的是端到端的5G解決方案;高通的5G解決方案更多是基於終端的5G解決方案。

華為是一家通信製造業的全產品線公司,產品線涵蓋通信業的各個方面。就5G而言,華為是目前可以成為唯一可以提供端到端的5G整體技術解決方案的公司。華為可以提供5G無線接入網、5G承載網、5G核心網、邊緣計算、網管平臺、終端等5G涉及到的全部產品。


用比較簡單的話可以認為,華為可以獨立的建設一張5G網絡,不需要其他公司參與。

高通的5G解決方案是基於終端的解決方案,高通本身是不生產任何通信業的終端和設備的,它提供的是5G的集成式移動平臺和技術支持。

高通的5G基於終端的解決方案主要集中在芯片、射頻前端、毫米波天線模組等,這些技術在手機端的體現就是手機使用的Soc,這個可能大家更熟悉一些。

高通的5G解決方案還可以協助廠家生產5G CPE以及基於5G的電腦等產品,主要是集中在終端。

高通提供的技術支持主要是指協助終端廠家生產可以被應用到5G網絡中的終端,其中還包括可以被應用到物聯網領域的各種終端。

5G的普及化還要看中國的三大運營商的相關建設,畢竟網絡建設是三大運營商,或許還有未來的廣電做為第四大運營商的建設。

5G建設的難度大,5G頻譜高,性能要求更高,相對的基站數量也要更多。還涉及到了大量的城域網擴容、基站選址、新建傳輸匹配等方面的問題,涉及到的資金也是海量的,還需要運營商去籌集,其中還涉及到政府相關部門的配合問題,5G建設如果沒有相關的政策護航的話,也基本沒有可能完成普及。


5G的室內場景覆蓋還需要建設大量的小型化基站,在5G網絡中,室外宏站完成初步的室外覆蓋,室內部分則需要小基站來解決。

整體5G建設估計還是從一線城市開始,慢慢向二、三線城市覆蓋,在2020年正式商用的時候,也很難象今天的4G網絡覆蓋如此之廣。

樂觀的估計也要4-5年5G才能得到比較大的覆蓋規模,室內部分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華為的5G和高通的5G,整體上都是符合3GPP標準的5G技術,但是這兩家公司在具體的5G芯片產品上還是有較大差別的。高通一共推出X50、X55、X52(集成於SoC中)三款基帶。華為則推出了巴龍5000、麒麟990 5G SoC(內置基帶)二款基帶。下面分別看一下這幾款產品的特點。

高通X50

高通早在2016年就發佈了全球第一個當然也是自己的第一代5G基帶芯片驍龍X50。X50基於28nm工藝,是個5G單模基帶,只支持NSA組網模式。目前在中國市場已經基本完成使命,不再贅述。

高通X55

12月10日高通發佈了驍龍865移動芯片及外掛5G基帶芯片X55。注意這倆芯片雖然沒集成在一起,但是卻不能拆分使用。必須一起搭配使用。

驍龍X55基帶採用了最先進的7nm工藝製造,完全支持2G、3G、4G、5G,其中5G部分完整支持毫米波和6GHz以下頻段、TDD時分雙工和FDD頻分雙工模式,以及SA獨立組網和NSA非獨立組網模式。

驍龍X55帶寬:mmWave 800MHz,sub-6GHz 200MHz。X55補全了FDD 6GHz以下頻段,從而實現FDD/TDD兩種模式全覆蓋。驍龍X55支持最多七載波聚合和24路數據流,還支持先進的FD-MIMO(全維度)技術。

驍龍X55的最大理論(毫米波頻段)下載速度可以實現達到7.5Gbps,同時能夠實現最高3Gbps的峰值上傳速度。

對於LTE(4G)的網絡速度,最高支持制式到LTE Cat.22,可達到2.5Gbps的峰值下載速度和316Mbps的峰值上傳速度。

高通X52

與驍龍865+X55一起,高通發佈了定位中端的驍龍765/765G 5G移動SoC芯片,該SoC集成了入門級Snapdragon X52 5G基帶。

X52基帶下行峰值可達3.7Gbps,上傳峰值速度1.6Gbps,支持毫米波、Sub 6、SA獨立/NSA非獨立組網和DSS(動態頻譜共享)。作為一種多模式基帶芯片,X52支持從2G到5G的所有網絡制式,當用戶不在5G網絡(NSA組網)覆蓋範圍時,它可以降級接入4G LTE網絡。

對於LTE(4G)的網絡速度,驍龍 X52只能達到1.2Gbps峰值下載速度和210Mbps峰值上傳速度。

驍龍X52帶寬:mmWave 400MHz,sub-6GHz 100MHz。

華為巴龍5000

巴龍5000(Balong 5000)是華為在今年1月24日發佈的,採用臺積電7nm工藝,工藝先進,具有極強的性能和更高的能耗比。

巴龍5000是全球第一款單芯多模5G基帶,這款基帶不僅支持5G SA獨立及NSA非獨立組網,還支持4G、3G、2G網絡。

在Sub-6GHz(中頻頻段,我國5G的主用頻段)頻段可實現4.6Gbps,在毫米波(高頻頻段)頻段達6.5Gbps,是LTE(4G)速率的10倍。

Balong 5000還是全球首個支持V2X(vehicle to everything)的芯片,可提供低延時、高可靠的車聯網方案。

麒麟990 5G SoC

除了不支持毫米波,其它基帶性能與巴龍5000類似。

由上可以看出,華為已經實現了高端旗艦芯片的SoC模式,將5G基帶集成於SoC,從而實現了性能與體積和能耗的優化組合。高通僅在中端5G芯片實現了SoC方式。

就獨立的基帶芯片來看,巴龍5000和X55應該是較為相近的。但是巴龍5000已經商用近一年了,而X55還未正式上市,性能如何還需進一步驗證。

5G的普及民用

隨著三大運營商10月底一起發佈了5G套餐,5G已經開始民用。但是因5G網絡建設週期會很長,故全國全面普及5G應至少需5年以上,大部分覆蓋也需至少3-5年。

明年底幾大核心城市將基本實現5G覆蓋,2-3年內差不多其他大中城市也將實現基本覆蓋。


科技動力


感謝您的閱讀!

經常看到新聞中,華為5G技術在領先其他全球技術至少1年時間,於是我們自然而然的覺得,5G分為很多種,有華為5G,高通5G,諾基亞5G……

實際上,5G只有一種,只不過這個按照3GPP制定的5GNR標準,有很多專利在其中,重要一點為了滿足5G的正常使用,很多企業都會研究端到端的解決方案,華為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個。

我們將3GPP制定的5G標準看成一個大水池,哪些東西可以加入進去?必須符合3GPP制定的5G標準,那麼,3GPP標準是怎麼制定的呢?

我們要知道:5G標準制定分為兩個階段。

R15標準重點滿足增強移動寬帶(eMBB)和低時延高可靠(URLLC)應用需求,R16標準進一步滿足大連接低功耗場景(mMTC),全部滿足完整的5G標準。

  • R15標準是第一個階段,是滿足增強移動寬帶和低時延高可靠應用需求階段,主要包括過非獨立組網NSA,獨立組網SA以及延遲版本(5G Late Drop)。
  • R16為第二個階段,滿足大連接低功耗場景,估計在2020年3月前凍結,至於後續的R17,是補充階段。

如今,高通所獲得的標準專利權,意思是大家的專利必須按照它的標準進行研究,可想而知,高通自己的標準,它的優勢有多大?

其實,5G的話語權,是最終獲批的核心專利數。在3GPP研究統一的相關標準後,各地的廠商必須按照該標準來進行設備生產、組網、終端接入。


這就是除了獲得3GPP標準之外,還需要在這個標準中有必要專利,目前華為5G的必要專利15%,目前全球第一,而高通的5G必要專利卻沒有華為多。

至於5G什麼時候普及?如今,我國已經頒發了5G牌照,正式說明了我國5G已經進入了元年。並且,還新增了廣電:

移動方表示:2019年,中國移動將在全國範圍內建設超過5萬個5G基站,在超過50個城市提供5G商用服務;到2020年,在所有地級以上城市提供5G商用服務。

雖然5G在2020年可能會普及很廣,由於5G頻率高,反而讓5G基站建設會比較慢,因為需求量大,所以國內全普及,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LeoGo科技


華為和高通都屬於3GPP這個國際標準組織的成員,他們的提案和相關專利共同組成了5G的通信協議,當然這個3GPP組織也包含很多其他成員,同樣這些成員的提案和專利也是5G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這樣理解吧,5G是由3GPP組織內的成員,共同獻計獻策並等到多數成員認可的一份協議。

當年成立3GPP組織本來是為了全世界即將到來的3G標準協議而成立的組織,該組織是一個非盈利性質的,目標就是為了制定一套全世界認可並且能夠通用的3G標準協議,最早的成員由三部分組成:

首先,各國和地區的跟通信相關的組織,例如歐洲電信標準化委員會、日本無線行業企業協會、日本電信技術委員會、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韓國電信技術協會、北美世界無線通訊解決方案聯盟和印度電信標準開發協會,貌似這些組織以及可以覆蓋全球大部分地區。

其次,主流設備提供商和主流運營商,都是老牌通信大咖

最後,還有一些個人,都是熱衷於通信事業的。

經歷了3G通信協議的制定,全世界發現這個組織還不錯,非常公平的兼顧了大部分國家的利益,所以在4G的時候,在中國和歐洲的堅持下,LTE成為全球主流的4G網絡模式,而美國主推的則徹底的消失在歷史長河裡。

自2015年11月的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WRC)5G的願景(IMT. Vision)和5G的技術趨勢的確定,經歷了長達32個月的標準進程,終於在2018年6月14日3GPP TSG#80通過了5GNR標準,這也就標誌著5G完成第一階段3GPP Rel-15的全部標準化工作。

各國都知道,未來5G可能帶來數以萬億的GDP,成為下個經濟成長的帶動點,所以在5G研究這塊可都是卯足了進,這當中肯定又以中國最為努力。要知道我們國家在2G的時候基本還沒我們什麼事,3G的時候,在非常困難的時候,讓TDS成為了3G的標準之一,而4G的時候,世界很多國家和運營商都部署了我們國家主推的TDD-LTE網絡,也說明已經接受了這種網絡制式,5G是否能搶到更多的話語權,關鍵要看我們提案和專利是否夠多,採納的概率是否夠高。

在5G的新空口領域,全球累計聲明的專利一共由5124項:

如上圖,從5G標準持有者來看,華為聲明的專利族數最多,數量達到1481項,佔比28.9%。另外,超過1000族專利數的公司還包括:華為、愛立信、三星。

在5G核心網領域,華為,LG和ETRI三家共同持有277族專利。

我們還從很多地方,包括我們國家信通院的給出的5G專利,有提到一個叫SEP專利,英文全稱Standards-Essential Patents,即標準必要專利,這部分專利也是企業的核心價值的體現。

如上圖所示,在SEP專利統計中,中國公司上榜三家,不出意外的就是華為、中興和中國信科,其中華為以1529份專利排在所有公司之前,其他公司,比如諾基亞和三星也都是超過了1000件,也非常多,高通終於在這個榜單看到了,一共787件。

通過上面的分析,不管從哪個角度去統計5G專利,都可以看到華為和其他一些中國力量,所以說在5G的時候,看得到中國人的努力。


今年就會有十點5G,未來5年將會進入換機高峰

工信部早就定調,今年會在部分城市和重點區域試點5G網絡,老百姓就可以體驗5G給我們帶來的快捷。這些城市包含: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等十幾個中大城市。



感謝閱讀! 如果有不對之處,敬請指出,如果覺得還OK,請留下你的贊和關注。再謝。


移動通信雜談


全球5G物聯網來了,

你準備好了嗎,中國置訂中國標準,說一下4G一5G網不同概念,它的區別在那裡,稱為對標概念,4G,ⅠOT互聯網,美國置訂標準,準確的說,一:(人與人,軟件與人)連接核心關係,(認知)對標理念,購物,支付,(認知)叫確認聯接的特點,(它改變了生活)走全球,買全球共鳴關係。

二,5G時代稱為物聯網,是中國置訂中國標準,為NBO丅物聯網,對標概念是,(物與物,網絡與物連接方式)它的三要素,稱為(感知,傳感效應)感知物與物相互關係,感知產業鏈與大數據連接方式,(遠程控制物與物智能連接,傳輸感知度)是物聯網NB0丅置訂措施,已蜂窩網數據基站為基礎,在2020新設150.萬個基站,全方位覆蓋傳輸(2,3,4,5,G)基站,低延時,高速傳輸為接口,物與物,人與物,物與大數據結構,相互構建感知效應關係。

三,萬物互聯網將接盤4G時代,爾產生(十萬億)就業機會,你動心嗎?

一,將改變中國傳統產業鏈,真正物聯互通一條龍服務,瑞對瑞,點與點,接合稱橋樑攜程。

二,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碎片化,多方位,多讀圖時代,信息產業一成木降低,服務器一成本下降,市場化運作越來越大。

三,可組建應用資本,很多應用靠平臺起來的,今日頭條,頭條二條觀眾喜歡就是好條,如,抖音不分級別,不分年齡,均可去抖抖:這就是5G改變社會,一成為社會品牌!(4G改變生活,:5G改變世界)效應!菩提樹初學爾言,不妥指正。


菩提樹72370727


大家好,我是(科技笵),是一名科技領域愛好者,你們在想要攀登到科學頂峰之前,務必把科學的初步知識研究透徹。還沒有充分領會前面的東西時,就決不要動手搞往後的事情。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針對這個問題,以下是我在科技方面的觀點和分享,希望你們能喜歡!


自2016年以來,關於華為5G與高通5G誰更勝一籌的討論就從未停歇過。那麼在經過三年的發展,華為5G芯片和驍龍5G芯片的差距有多大?6月27日,移動公司發佈的2019年第一期智能硬件質量報告給了消費者一個答案。事實證明,高通輸了!

此次參與測評的5G芯片,華為是海思麒麟980+巴龍5000,而高通則是驍龍855+X50,主要評測項目有網絡兼容性、MIMO吞吐量以及典型場景功耗三項。而從整體評測結果來看,海思Balong5000在網絡兼容性和吞吐量方面,表現都十分優異,遠超與其同級別的驍龍855+X50。

若是單看芯片性能表現,其對比並不鮮明的話,不妨再來看一下搭載相應芯片的手機表現。中國移動同樣對5G終端的性能進行了整體的測評,參與測評的5G手機中,華為Mate 20 X和小米Mix 3 5G版本便分別搭載的是華為5G芯片以及高通驍龍的5G芯片,而下圖,便直觀地表現出了二者鮮明的對比。

以上就是我對科技問題的闡述,希望能幫助到大家,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謝謝!


科技笵


天天拿5g說事,忽悠老百姓啊?你和高通是一個量級的嘛?今天超過蘋果了,明天蘋果為啥不買狼的芯片了,就好像你是蘋果的大哥,太不要臉了,老任這輩子能超過蘋果嗎,笑話。


世界地圖63323675


如果說華為5G和高通5G的區別就兩部分;一是國際標準部分,高通略有優勢,二是手機用的CPU,華為有優勢,主要是華為的研發能力太強,向市場投放產品的速度太快了,如華為已經在為世界三十多個國家建設5G通信網(有的是在4G基礎上升級),最新世界首款5G摺疊手機採用980(比高通835領先一代)已經在巴塞羅那高調亮相,這是高通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就是因為5G技術美國落後中國太多,美國總統親自出面阻擋打壓華為,延遲華為的技術進步和在世界的佔有率




鄭宇宇和你一起去創業


我們消費者只注重體驗,只要做得信號好,穩定,快速,順暢,方便,物有所值就行!


玲玲小姐姐Bella


感覺全面普及起碼要到2020年之後了。雖然華為和高通都推出了相應的5G芯片。但是移動端做的在充分,5G網絡覆蓋不了,也是白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