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民間故事:先娶兒媳,後娶老妻

張家莊和王家莊相隔二里地。張家莊有個張老漢,王家莊有個王老漢。張老漢有一兒,王老漢有一女,兩個孩子出世不久,兩家大人就做了兒女親家。

民間故事:先娶兒媳,後娶老妻

兩個孩子都長到十七歲,尚未完婚。有一年春天種地,張老漢家耩穀子,地沒耩完,谷種沒了,這塊地離王家近,張老漢對兒子說:“春兒,你拿上口袋,到你岳父家借點谷種,快去快回,這兒等著耩地哩。”春兒拿著口袋去了。

民間故事:先娶兒媳,後娶老妻

進了岳父家,岳父,岳母都不在,只有他媳婦枝兒在家。枝兒見女婿來了,喜的忙要燒水,做飯。張春說:“顧不上吃飯,我家耩地谷種不夠了,先跟你家借點,那兒還等著用哩。”枝兒說什麼也不讓他走,非要留他多呆一會。兩個年輕人都已成人,如今見了面,爹媽又都不在家,難免要動春心。張春和枝兒辦完了事,枝兒從櫃裡拿出一雙特地給他做的襪子,讓他換上,這才給他谷種,張春背上走了。

民間故事:先娶兒媳,後娶老妻

張老漢早等的著了急,好容易見兒子來了,氣的他大罵兒子說:“你他媽幹啥去了?借點種半日還不回,非要等天黑再來麼?老大不小的了,什麼活兒都指不上你。你還回來幹甚!養你這麼個廢物,。。。。。。”張老漢越說越生氣,上去就要打他。張春嚇的轉身就跑,張老漢想,你還能跑到哪兒去,晚上回家再說。可是晚上收工回家,並不見兒子的影子,問家裡人,說沒有回來。張老漢也沒找他。等到睡覺的時候還不見兒子回來。他有點心慌了,莫不是跑了?忙打發人去找,哪兒也沒找見,誰都說沒見,張老漢心裡很很後悔,可後悔也晚了。

張春逃跑在外,有家不能歸,靠要飯過活,也不知道走了多少天,走到了什麼地兒。一天黑夜裡,他睡在一家糧店的門道里,門房裡的掌櫃的和賬房先生正在算一筆賬,怎麼也算不對,張春都把賬聽明白了,他倆還是算不清。都快半夜了,張春在門道里就說:“掌櫃的,這賬挺好算的,我這裡都算出來了,你們還算不對。”掌櫃的聽門道里有人說話,就把頭伸出窗外一看,是個叫花子,就問:“你剛才說什麼?”張春說:“你們算的帳繞著哩,不對哩。”掌櫃的說:“你怎麼知道繞住了,你能算嗎?”張春說:“掌櫃的要是相信我,我可以試試。”

民間故事:先娶兒媳,後娶老妻

掌櫃想,人不可貌相,他既是這樣說,相想必是有這個本領。就說:“好吧,你來給算算。”張春進了賬房,要了兩把算盤,雙手同時打,掌櫃的唸完了他也打完了,兩把算盤的數兒一樣,又連打兩遍,還是一樣。掌櫃的暗暗驚訝小夥子的本領。可是他有這樣的才學,為啥要飯呢?一問便知道了小夥子出逃的原因,便把他留在店裡當個夥計。沒過兩年,賬房先生去世了。掌櫃的就讓他接替賬房先生。又過六七年,掌櫃的歲數大了,店裡一切事就靠給了張春。張春說怎麼辦就怎麼辦。實際上他成了二掌櫃的。

民間故事:先娶兒媳,後娶老妻

王枝兒自從那次把張春留在家裡一會,就身懷有孕了,肚子越來越大,爹媽問她,他害羞不說。爹急了要攆她出去。枝兒說:“您別攆我,我有地兒去生,這是他張家的根,我到婆婆家生去。”接著,她把張春來借谷種的經過,說了出來。王老漢一聽,既是這樣,那就到婆婆家去生吧。

王枝兒來到婆家,說出實情,站老漢一想那天借谷種,耽誤那麼長時間,原來是這事,就把兒媳婦留下了。

王枝兒生了個男孩,取名張繼。一晃過去了十八年,張繼也已訂下了媳婦,說話該辦喜事了。這時,同村人有趕驢馱販運糧食的,他也想出去掙點錢,跟爺爺說了。爺爺怕他太小,出外不放心,不讓他去。可張繼一定要去,爺爺只好依了他。

同行一夥趕驢馱的,走了好幾天,這一天來到一家糧店。這正是張春在的那個糧店。張繼他們住下後,張春看這個年輕人,跟自己長的相像,就盤問他是哪裡人,多大歲數,父親叫什麼,張繼一一實告。張春心裡一動,知道這是自己兒子到了,又驚又喜!但是也不貿然相認。第二天走的時候,別人都馱上一馱高粱,張春卻讓張繼馱了一馱糠。他說:“你馱一馱糠,也少賣不了錢,回去告訴你爺爺說把糠倒出來,摻和摻和再賣,千萬別原口袋去賣。”張繼到了家,跟爺爺說了,爺爺一倒糠,一天口袋裡裝著兩個元寶,四條口袋倒出八個元寶。爺爺很吃驚,怎麼給裝這麼多元寶呢?次日賣了糠,他對孫子說:“下次你再去還馱糠,糠的價錢好,掙錢多。”

民間故事:先娶兒媳,後娶老妻

張繼第二次又來到店裡,張春仍又給他裝上一馱糠。臨走時交給他一雙襪子說:“你拿這雙襪子,回去交給你娘,讓她受累給我補一補。”小夥子受了掌櫃的恩惠,這點自然能辦的到。

到了家,張繼把襪子交給他娘,說“這是那個糧店掌櫃的襪子,他一個人,沒人縫補。讓您受守累補一補。”他娘接過襪子一看,心裡“咯噔”一下,她認得這是自己給丈夫的那雙襪子啊,忙問兒子,這人長的什麼樣,多大歲數。“你成天問你爹在哪兒,那個糧店老闆就是你爹啊!兒呀!你還去吧,這回去,一定讓他回來,你就說你要娶媳婦了,讓他回來喝喜酒。他不回來,你也別回來!”

孫子跟爺爺一說,爺爺也恍然大悟,怪不得他在糠裡,裝回那麼多元寶呢。兒子有了下落,他自然也是高興萬分。

張繼第三次去的時候。認了爹,要爹跟他一塊回家。張春說:“回去,回去,回去喝我兒喜酒去。”

張春回來了,帶回大車小車的東西。一家團聚,緊接著就給兒子辦喜事。可是他和枝兒還沒拜過天地,張老漢又擇良辰吉日,給兒子辦喜事。這正是先娶兒媳,後娶老妻。

民間故事:先娶兒媳,後娶老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