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瓷磚空鼓注漿技術,地磚牆磚空鼓修補辦法


瓷磚空鼓注漿技術,地磚牆磚空鼓修補辦法

造成瓷磚空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施工工藝造成的。溼鋪瓷磚很容易出現空鼓現象。溼鋪時,由於水泥砂漿中水分較高,在自然乾燥過程中,水分滲透到基層,乾燥後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空洞,地磚與基層之間不能充分粘結,就會出現空鼓。

二、施工技術問題。瓷磚鋪設在裝修施工中是最常見的施工方法,對工人技術的要求是很高的。技術不熟練的工人在施工過程中,由於操作不當等人為原因,也會形成空鼓。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基層清理不乾淨。基層沒有經過徹底打掃,上面還留有浮土或沙粒等,水泥砂漿鋪上後實際上是與浮土沙粒粘在一起的,並沒有與基層結成一體,日久則容易出現鼓現象。

2.基層澆水溼潤不夠。水泥的凝固過程中少不了水,所以如果基層不溼潤,就很難與水泥砂漿牢固地凝固在一起。

3.墊層砂漿鋪設太厚或加水過多,或者沒有完全壓實。4瓷磚背面浮灰未刷淨,或用水溼潤的不夠,影響粘結。

5.鋪貼後瓷磚與基層沒有完全乾燥(一般需要1~2天)就收到外力作用,如在上面走動、敲擊等而使瓷磚鬆動、脫落。

三、偷工減料。一般裝修隊伍為了省時省料,往往只在瓷磚的四角抹上砂灰,然後把瓷磚鋪上。剛鋪上,由於四角固定,所以瓷磚看起來也很牢固,但瓷磚下方中間並沒有砂灰,日久天長就會因為膨脹係數不同而造成起鼓。

四、環境及季節原因。由於季節的變化,鋪貼後的瓷磚在水泥砂漿還沒有完全乾燥的情況下,如果溫度驟然下降,就會致使砂漿裡的水分不能完全滲幹。當溫度上升時,由於熱脹冷縮的原因,瓷磚與基層之間就會出現空洞,繼而鬆動、脫落,形成空鼓。

形成空鼓的原因還有很多,如外力作用、地磚變形、劣質水泥等材料的質量問題都會使地磚產生空鼓。

瓷磚空鼓可以分為:瓷磚和砂漿層之間空鼓,以及砂漿層和混凝土層之間空鼓;邊角部位空鼓以及瓷磚內部空鼓。瓷磚和砂漿層之間邊角部位空鼓可以採用延瓷磚縫隙注漿的方法進行修復。砂漿層和混凝土層之間空鼓或者瓷磚中間部位空鼓則需要採用正祥空鼓微孔注漿處理技術進行處理。

空鼓微孔注漿處理技術是一項專門針對混凝土空鼓、石材、面磚空鼓修復的新型技術,利用高壓注入的原理,將低粘度、高強度、微膨脹的空鼓專用修補材料———AB-1灌漿樹脂注入到空鼓內部,自動完成對空鼓區域的灌漿修復,提高混凝土結構、石材、面磚與基層的粘結力、整體性和耐久性,滿足正常使用要求。該技術是各類空鼓進行修補的最佳方法,工藝性價比最高。

空鼓修復專用灌漿樹脂:

AB-1灌漿樹脂,專門針對混凝土空鼓、裂縫修復,廣泛應用與混凝土、石材、面磚空鼓修復,可以採用低壓和高壓兩種方式灌注,修復後徹底根治空鼓難題。

空鼓微孔注漿處理技術施工步驟:

1、空鼓部位統計:施工前先對現場的地面、牆面空鼓情況進行一次全面詳細的統計,用小錘敲擊,將空鼓部位標註清楚。

2、鑽孔定位:佈設孔位非常關鍵,孔位的選擇對於灌漿效果的影響很大,要由施工經驗豐富的人員對每塊空鼓的鑽孔位置進行設計、定位。

3、通透性測試:根據情況選用高壓注漿機或者低壓注漿器灌漿,使用高壓注漿機進行注漿前,先要對鑽孔進行通透性測驗,確保鑽孔的通透性,為順利灌漿打下基礎。

4、裂縫封閉:為了確保灌漿加壓時漿液不外流,注漿之前要對板縫、瓷磚縫隙進行封閉處理。

5、加壓注漿:用專門的注漿嘴,配合選用的低壓或者高壓注漿設備,將AB-1灌漿樹脂均勻的壓入注漿孔。

6、檢查飽滿度:一邊注漿一邊用小錘敲擊,檢查判斷漿液的流向及飽滿程度。

7、清理由於灌漿樹脂固化後強度極高,較難清理,注漿時應隨時清理外溢的樹脂,可用抹布沾乙醇擦除。對於石材、面磚處理,為了保證空鼓石材、面磚與地面牆面的粘接,確定灌漿效果後,可增加負載。

8、養護:採用空鼓微孔注漿處理技術修復空鼓後,灌漿樹脂硬化通常需要48小時,在此期間嚴禁震動踩踏,修復注漿孔洞。

瓷磚縫隙注漿的方法比較簡單,可以參考自動低壓灌漿技術:

施工步驟:

1、確定空鼓部位;

2、清理縫隙,用壁紙刀剔除空鼓部位附近瓷磚縫隙內的雜物,剔除的深度要能達到空鼓部位;

3、封閉瓷磚縫隙,採用快乾型封縫膠,沿瓷磚縫隙表面塗刮,寬度50px左右,能確保加壓注漿時不漏膠就可以,封閉時每隔15-500px預留一個注漿口,注漿口位置儘量設置在離空鼓部位距離近、通暢的部位;

4、在預留的注漿口位置安設塑料底座。(快乾型封縫膠充分固化後才可以注漿);5、安設灌漿器,將配好的AB灌漿樹脂吸入灌漿器,把裝有樹脂的灌漿器旋緊於底座上;

6、灌漿:鬆開灌漿器彈簧,確認注入狀態,如樹脂不足可補充再繼續注入;

7、注入完閉:待注入速度降低確認不再進膠後,可拆除灌漿器,用堵頭將底座堵死;

8、樹脂固化後敲掉底座及堵頭,清理表面封逢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