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金兵六萬滅了北宋,而當時“八十萬禁軍為何不迎戰”?

範範範小軒


說起八十萬禁軍,想必很多人會聯想到《水滸傳》,當中的林沖是徽宗時期八十萬禁軍的教頭,看看林沖武藝超群,他教出來的軍隊絕對是不同凡響,然而金兵區區六萬人竟然長驅直入,如若無人之地,攻入汴梁,活捉宋徽宗父子,那麼北宋滅亡時,這八十萬禁軍去哪兒了呢?


其實這都是被《水滸傳》給騙了,北宋徽宗時期那有什麼八十萬禁軍,不過北宋只是在宋仁宗的時候有過八十萬禁軍,後來經過王安石變法,裁減軍隊只是五六十萬禁軍。

北宋崇拜文風,重文輕武,文人的地位高,士兵的地位低,就連亡國之君宋徽宗也是個文藝分子,他的書法多漂亮啊,正是有了這些愛好,就認為這麼多的軍隊就是個大包袱,軍隊的人數那麼多,軍餉的支出就佔了國庫的六七成,太嚇人了,養這麼多的兵又沒人敢來入侵,於是就有人想起了冗並的方法。

所謂冗兵說白了就是吃空餉,就是虛報士兵的數量來套取軍餉,只是空有名額而不招人,所以軍隊中連一半的人都沒有達到,到了政和年間,許多地方都是空著名額不招人,然後這些空名額所分配到的軍餉就可以用來揮霍,因為皇帝也授意低下這麼做,把錢用來充盈國庫,所以士兵越來越少,所謂八十萬禁軍只是個空殼。


像童貫、蔡京以及高俅這種人都是大發橫財,他們報的80萬禁軍實際禁軍也就二三十萬就不錯了,哪怕只有十多萬有戰鬥力的軍隊也可以,問題是這些士兵大多是新兵啊,將領們為了多吞點軍餉,部隊裡面都是臨時招的新人,隨便給口飯吃就行,哪有什麼戰鬥力啊。


北宋的皇帝在決策上的失誤也是北宋滅亡的原因之一,北宋連金滅遼就是愚蠢至極的重要錯誤,雖然遼國覬覦中原,時常南下劫財掠物,但是後方有金國所牽制,所以不會輕舉妄動,現在把遼國給滅了,金國就直接與北宋接壤,再過沒有了遼國這個勁敵,金國的勢力逐漸膨脹,就對北宋動起了狼子野心。


據史書記載金兵渡黃河就花了整整六天時間,竟然沒有一個宋兵來騷擾,更為可笑的是一個2000人的金兵隊伍遇上了一個2萬人的宋軍隊伍,宋軍看 到金兵一來立馬轉身就跑,把金兵給笑尿了。有如此戰鬥力的將領和隊伍,何愁北宋不亡啊。


其實金國人有很懵逼,因為金兵此次南下,只帶了6萬的軍隊,其中契丹、渤海、奚族偽兵就超過3萬人,對於宋朝大軍來說,簡直就是烏合之眾,可能金兵本來就是想來打一打試探宋軍的,結果不曾想一路長驅直入,如臨無人之地,根本沒有見有效抵抗,總不會是宋軍集體休假了吧,這宋人的心也夠大的。


看起來八十萬禁軍就是個笑話。






遺產君


八十萬禁軍估計是看了水滸傳得出的八十萬禁軍吧,其實北宋在軍隊巔峰的時候可能還不止八十萬禁軍。宋太祖開寶元年全國有37萬人,其中禁軍20萬,宋仁宗慶曆五年軍隊有125萬人,其中禁軍82萬,到幾年後的皇祐初年更是達到了全軍140萬人,這個也是史書上看見宋朝軍隊的巔峰值。所以八十萬禁軍也是真的,不是所謂的假的,吃空餉的,但是到了宋哲宗時候王安石變法之後開始大量裁軍,宋朝軍隊急劇減少,但是這時候全軍仍然有80萬,禁軍60萬。



但是靖康之恥的時候,就算只有60萬禁軍按道理來說也可以吊打6萬金兵啊,十個打一個還打不贏嗎?

答案就是被宋廷的腐敗官員吃掉了。

首先就是禁軍缺人,宋徽宗崇寧五年,禁軍缺口達到24萬。

其次就是吃空餉太嚴重,宋徽宗寵臣童貫領兵的時候,河北地區只有20%到30%的軍隊了,那麼有80%左右的人都在吃空餉,邊防軍也是損耗殆盡,東京被圍的時候,西軍統帥种師道勤王帶來的只有15000人。這算什麼一萬多人來搞笑的嗎?吃空餉吃去了80%的軍隊,放在全國80萬禁軍不過20萬人,更何況前面說了王安石變法之後禁軍也沒有八十萬了。那麼守衛東京的想想能有幾個人。



然後就是禁軍私用各種史書上都有記載北宋末期,各個官員把禁軍當成自家的的了,要麼讓他們去修庭院,砌磚瓦。太尉高俅就是最典型的。更有甚者,讓這些禁軍去做女工,刺繡,做首飾去了。而且這些事既然當皇帝的知道還允許這樣做,宋欽宗的詔書有寫到:今三衙與諸將招軍……既到軍門,惟以番直隨從,服事手藝為業,每營之中,雜色佔破十居三、四,不復教以武藝。可想而知宋朝軍隊的戰鬥力了,而且老弱病殘居多。有什麼戰鬥力,當金軍在黃河北岸一聲吼,南岸的宋軍就掉盔卸甲的跑了。



中國歷史研究所


北宋雖說是斷送在宋欽宗的手裡,但是,早在他的父親宋徽宗時期,整個朝中就亂成一鍋粥了。宋徽宗在朝中任用的是奸相蔡京,就是這個叫蔡京的人改變了宋徽宗。本來剛繼位的宋徽宗還是想有一番作為的,這個蔡京告訴宋徽宗要享受,要奢侈,要花錢。因為只有炫富,四邊的國家才會臣服於你。

宋徽宗聽從了蔡京的建議,開始揮霍了起來。宋徽宗任用奸相不說,他還把大軍交給了死太監童貫,太監領兵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這不是開玩笑嗎?可想而知宋軍的戰鬥力有多水?

其實那時候北宋是視契丹族為自己的主要敵人的,也正好是在這段時間女真族開始崛起的。

真是無巧不成書,恰恰在宋徽宗統治的期間,契丹族也出了個敗家皇帝,這位愛打獵的皇帝就是契丹亡國君主天祚帝。

女真族崛起了,天祚帝派人去鎮壓不受規矩的女真人,可惜打了個大敗仗。再去,又是吃了敗仗。

在這種情況下,大宋看到了滅契丹的一個機會,於是宋派使者去聯合女真來滅契丹,兩國達成協議,事成之後幽雲十六州給宋。

結果宋和女真開始分兵進攻契丹,要說也怪同是馬上民族,契丹人見了女真人就眼暈,根本打不過人家,所以契丹的大片領土落入了女真族的手中。

雖說契丹打女真打不過,但是打宋軍還是綽綽有餘的。當時鎮守幽雲十六週這片土地的契丹將領是耶律大石,這個人是契丹名將,他也很痛恨大宋的作為,畢竟大宋和契丹簽有合約,兩國永不交兵,沒想到大宋乘人之危,聯合女真來滅契丹了。

當時耶律大石用八千人打敗大宋幾萬人馬。大宋又派軍隊過來增援,人數達到十萬有餘,耶律大石也讓天祚帝給他增兵,最後他擁兵三萬。

三萬契丹人對大宋十萬,結果大宋又是吃了敗仗。

當時就是這種情況,宋人打不過契丹人,契丹人打不過女真人。

一連數月宋軍攻不下契丹城來,於是宋就開始向女真求救,要求女真出兵幫宋軍打契丹佔領的幽雲十六州。

結果女真人三兩下就把契丹給滅了。女真從此也看清楚大宋的真正實力了。

女真人在滅了契丹後,他們連休息都沒休息一下,就直接來攻打大宋了,要知道大宋的軍隊是連契丹都打不過的,更不要說打女真人了。

當時大宋的文臣是這樣形容女真族的,人如龍,馬如虎。宋根本不是女真族的對手呀。

當女真族進攻大宋的時候,真的是猶如入無人之境,大道通天,根本沒有軍隊抵抗。他們見到的都是宋軍一路逃跑的背影。

女真族一直打到中原的黃河邊上,過了黃河就是送的國都開封城了。

黃河這麼重要的要塞,本來宋軍是有十幾萬大軍在這裡把守的,但是,夜裡他們聽到女真族敲打的鼓聲後,就連夜逃跑了,幾萬女真族就是乘著魚船,用了三天三夜的時間渡過的黃河。

他們渡過黃河後,就很感慨,大宋若是有幾千人把守在黃河邊,他們也不會這麼容易渡過黃河的,可惜的是,黃河邊上連一個把守的人都沒有,就更不要說抵抗了。

這樣的宋軍有多少不也是白搭嗎?別說八十萬,就是八百萬,沒有領頭羊也是一盤散沙呀。

當時朝中不光是士兵會跑,皇帝也會跑,宋徽宗一看契丹人都快打到都城了他趕緊禪位給自己的兒子也是後來的宋欽宗。太上皇宋徽宗自己帶著太監,奸臣等一夥人跑到了南方去避難了。

你說這樣的北宋,有多少不是玩完的貨呀。


史學達人


在六萬金兵攻陷汴京,中原大地幾乎陷入一片焦土的“靖康之恥”災難裡,北宋“八十萬禁軍為何不迎敵”這事兒,是個既讓人心碎,更叫人哭笑不得的話題。

雖說拜野史小說所賜,“北宋八十萬禁軍”這話,很多歷史票友們都是張口就來。但“靖康之恥”前夜時,大宋禁軍究竟有多少人?早在宋仁宗年間時,大宋的禁軍數量,就突破了一百二十萬,後來經過幾論裁撤整頓,到了宋哲宗年間時,北宋的禁軍裁減到“五十五萬餘,人約支三十餘萬緡”。從此直到北宋亡國,這“五十五萬餘人”的數額,就是北宋禁軍的基本編制。

所以說,雖然北宋禁軍,當時沒有“八十萬”的規模,但倘若這五十五萬國家重金打造的精兵,全力投入抗金戰場。對上殺氣騰騰的金軍,那也將近十比一的兵力優勢。就算拼消耗也能把金兵拼死,怎麼就落到被人家組團打包抓俘虜的慘敗境地呢?

比起後人熟知的北宋“政治腐敗”“重文輕武”等毛病來,北宋禁軍之所以玩失蹤,還因兩個特殊的原因。

首先一個原因是,別管北宋禁軍的數量,是“八十萬”還是“一百二十萬”,亦或“五十五萬”,北宋禁軍沒改的就是一件事:實力太水。

在宋仁宗之前,北宋的禁軍雖然也經歷了幾次擴編,但當時其聞名天下的,就是極度嚴格的選兵門檻。宋初的禁軍,從體型到戰鬥素質,都有嚴格的要求,幾乎是層層篩選。

訓練也極其嚴格。甚至校閱不合格的士兵,就會立刻被開除出軍隊。這樣一支勁旅,雖然極度燒錢,但打仗卻基本不含糊,特別是宋遼戰爭時期,雖說有“以文制武”“陣圖制”等坑爹戰略指揮,但宋軍也經常以弱勝強,在極度不利的態勢裡,多次給遼兵狠狠一擊。《澶淵之盟》的百年和平,就是靠宋軍浴血奮戰打出來的。

但這以後,就水了。

特別是宋仁宗年間時,在組建禁軍的問題上,大宋的君臣們,變得嚴重的“重數量不重質量”。宋仁宗年間社會矛盾激化,各地民變頻發,所以禁軍數量越多,大宋君臣們也就越安生。本著這個原則,大宋的禁軍,也就越招越多。宋仁宗年間的政策是,地方的都監們如果能招滿千人,那就官升一級。如此一來,阿貓阿狗都往大宋軍營裡招呼。以《上仁宗論益兵困民》一文裡形容:“皆是坊市無賴及隴畝力田之人。”

兵既然水,那訓練總要跟上吧?這個事情,北宋更是不靠譜。宋仁宗年間的軍事訓練,就是“鼓角雖備,不為號令,行伍雖列,不問稀密,佈陣雖立,不講圓方。”既然就是走過場,明朝學者王夫之更諷刺說,宋軍訓練,基本就是走過場。後來雖然經過王安石變法,從宋神宗年間起一頓強力改革,卻也只是西北等少數部隊有改善。大部分禁軍,還是老毛病。

而到了靖康之恥前夜的宋徽宗年間,老病沒改的北宋禁軍,又添了新的“水病”:數額水。宋徽宗年間的禁軍,說是數額五十五萬,但以崇寧五年樞密院的報告說,單是汴京周邊的禁軍,缺額就高達十四萬。地方各個戰略要地的駐軍,缺額更是常見現象。像理論上該有三萬人的定州,實際只有六千多人,而且都是“注水”的兵。

為什麼會缺這麼多?這也是個很簡單的邏輯關係:軍官剋扣士兵錢糧,士兵紛紛逃亡,多出來的錢糧被層層吃光。於是惡性循環,“循環”成靖康之恥前夜,宋軍不堪一擊的熊樣。

而比起這個毛病來,另一個毛病也同樣致命:大宋的“八十萬禁軍”不但數額注水,風格更是十分“大爺”,明明不能打,脾氣卻不小。這事兒,就是北宋軍隊一大問題:驕兵問題。

北宋吸取唐朝五代的教訓,號稱“重文輕武”,但再怎麼“輕武”,也需要有人拼命打仗。外加宋朝中期後,大宋官僚機制日漸臃腫,官員們人浮於事,遇事就求個安穩。所以對於軍將士兵,平日也是能哄就哄。日久天長,北宋禁軍軍備訓練廢弛,將士卻養出了驕嬌二氣。

於是到了宋仁宗年間時,北宋的軍隊就是“軍帥暗懦非其人,禁兵驕惰不可用”。這些平日裡享受優厚待遇的將士,平日操練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以至於“六分之財,兵佔其五”。主帥稍不如意,動輒就鬧兵變。北宋君臣但凡想整頓軍隊,幾乎都惹來反彈,結果就是息事寧人。

如此牛氣的“驕兵”,上了戰場又是什麼樣子呢?以北宋中期文彥博的形容:“禁軍小校臨陣而先退,變壘偏師望敵而不進”。平日牛氣哄哄,真打仗就犯了慫。

而到了靖康之恥前,北宋軍隊的“大爺”風格,更是發揮到極致。浚州的宋軍騎兵出征時,由於這些號稱精銳的騎兵,平時根本不怎麼騎馬,以至於在出徵隊伍上,全都嚇得整個人趴在馬上,把圍觀市民笑倒了一片。這樣的兵,就算再多十倍,上了戰場,也是白白被人吊打。

大宋不惜血本養兵,就養了這麼群大爺。

這種“養大爺”的操作,就算養一支足球隊,輸球也都是常態,更何況“養”的是幾十萬禁軍?所以“玩失蹤”乃至賠掉半壁江山,看似意外?其實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參考資料:顧宏義《天裂:十二世紀宋金和戰錄》、 程明生《宋代軍隊數量考》 、何玉紅,曹偉芹《禁軍缺額與北宋軍政》、 羅炳良《宋史瞥識》


歷史風雲錄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因為禁軍根本沒有八十萬。

簡單說一下禁軍!

北宋之前的朝代,國內軍閥掌握軍政大權,擁兵自重,互相廝殺,導致國家大亂。

北宋開始,將地方軍閥消滅,將軍隊收歸中央直接管轄,這就是禁軍。

禁軍的軍士調動權、指揮權和訓練權是分開的,指揮的將軍無法隨意調動軍隊,也不能訓練部隊,就無法形成軍閥。

禁軍主要駐紮在河南省,尤其駐紮在首都開封附近。

北宋的禁軍在宋太祖時期,只有20萬人。隨後很長時期,禁軍只有三四十萬。

這主要是禁軍完全依靠國家財政養活,屬於募兵制度。

北宋雖富裕,養活一支三四十萬的部隊,還是比較困難的。

到了徽宗時期,由於金國的威脅日益增加,禁軍擴充到50萬規模。

然而,此時的禁軍很多是虛的,戰鬥力很弱。

在北宋時期,禁軍曾經頗有戰鬥力,可惜很快就變質。

當年天災很多,地方上出現大量流民。

於是,禁軍很快成為一種社會救濟機構,吸引男性流民加入,以保證民間穩定(維穩)。

這些流民從軍只是為了獲得微博的薪資,以養家餬口,並沒有作戰的意識。

說通俗點,就是混口飯吃,無可奈何才當兵。

這些軍人的素質非常差,根本不能作戰。

這就是楊志對梁中書抱怨的:相公就算差遣幾百人跟我去護送生辰綱,也是沒用。這些廝們只要見到強盜,都是直接跑了。

另外,禁軍的腐敗現象嚴重,吃空餉的很多,童貫的部隊是主力,然而虛假士兵竟然達到百分之三十。也就是名單上有這個人,但實際上是假的。這些軍餉被主管的軍官貪汙了。

同時,禁軍待遇微薄,兵員素質差,有些戰鬥力的逐步被調到邊疆戍邊了。剩下的,基本都是垃圾,也不做軍事訓練。即便是禁軍從軍多年的士兵,也多淪為廂軍,也就是運輸兵和勤務兵。

這主要是他們素質太差,不適合作戰,也沒有戰鬥意識。所以,這些士兵平時只能:築寨修城、搭橋鋪路、做各種粗苯工作甚至為軍官個人服務,形同奴僕。

這些軍人形同普通的工人,也是無法作戰的。

真正能夠作戰的禁軍,充其量也就是十多萬人而已。

於是,靖康恥之前,金國圍攻北宋首都開封的大軍高達15萬人。而北宋守城部隊以禁軍為主,只有7萬人,戰鬥力非常虛弱。

所以,北宋禁軍兵力不佔優,戰鬥力又差,被金兵擊敗也是正常。


薩沙




所謂的八十萬禁軍,是源於水滸傳。大家都知道水滸傳是小說,不是歷史書。其實在宋徽宗年間,禁軍的真實數量已經少的超乎想象。

據史書記載,北宋的禁軍數量在宋仁宗年間達到顛峰的80萬,之後逐年減少。在宋神宗年間,經過王安石的一系列改革,禁軍數量已經減少到50多萬。

經過哲宗朝到徽宗朝,禁軍數量一直在慢慢減少。雖然在宋微宗年間上報朝廷的禁軍仍然有50萬,但是由於軍隊腐敗,吃空餉的情況非常嚴重,實際禁軍數量大打折扣。


宋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樞密院(掌管軍隊)報告,禁軍缺額24萬,新招兵10萬,仍缺14萬。

宋徽宗的寵臣童貫統兵,河北地區的軍隊只剩下20%-30%,留下的名額拿來吃空餉,攢出錢來送給皇帝揮霍。



吃空額吃到這個份上,可以說是登峰造極,50萬兵馬,吃掉70%-80%,所剩不過10多萬禁軍,扣除陝西、河北邊境的守軍,人口過百萬的東京汴梁還能有幾個兵守?


朕的歷史


北宋末年,不僅無八十萬禁軍,而且禁軍各個毫無戰鬥力可言。

北宋軍隊數量達到鼎盛時期在宋仁宗,全國兵力一百二十多萬,禁軍八十多萬。后王安石變法,實行裁軍,可見北宋末年,全國禁軍數量遠不足八十萬,駐守汴梁的禁軍大約十萬餘,如果算上隨軍家屬,則有八十萬。北宋末年,汴梁是個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其中絕大多數人口為禁軍及其家屬。

北宋末年,禁軍戰鬥力低下,這由於為凸顯皇家威嚴,禁軍除了鮮衣怒馬,也要求高顏值,加上澶淵之盟後,北宋趨於穩定,禁軍成為華而不實的少爺兵。這樣的軍隊,如何抵擋彪悍的金朝,就連羸弱的遼兵都把北宋打得一敗塗地。


五味社


我先來給大家簡單說一下禁軍這個軍隊。

禁軍是直接歸帝王管轄,擔任護衛皇宮、首都警備任務的軍隊。說不好聽點,禁軍就是皇家保安。在北宋,軍隊分為禁軍和廂軍兩種。禁軍是北宋的正規軍,也具備了禁軍的基本職能—天子的衛兵。除此之外,禁軍還供征戰和戍邊的調遣,是宋朝的主力軍隊,說白了就是中央軍。

而廂軍,顧名思義,就是“駐紮城廂”的軍隊,是北宋的地方性部隊。這些兵的西漢兜裡就差遠了,就是在地方打雜,供政府役使的,這些人基本就是混口飯吃,一般不參加戰鬥。廂軍連軍餉才只有禁軍的一半。

題主應當是受了《水滸傳》中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的影響,但實際上,宋朝那會的禁軍數量根本沒有那麼多,禁軍數量最多的時候是仁宗時期,多達八十多萬。這麼多兵員,財政支出肯定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況且,這麼龐大的數量的禁軍肯定也是魚龍混雜,軍人素質參差不齊,可以說是一個空架子。王安石變法,裁減冗員,軍隊戰鬥力得以提高。但到了北宋末年,禁軍的數量就是兵薄上標的一個數字,實際上卻只有幾萬人,軍隊嚴重缺額。

所以,北宋當時的禁軍根本就沒有八十萬之眾,在人數上根本不佔優,宋軍在金軍面前一潰千里,不是不迎戰,是應戰了也打不過啊!

主要就是對手太強了!女真人是一個很強悍的民族,他們全民皆兵。女真人“俗勇悍,喜戰鬥,耐飢渴苦辛,騎馬上崖壁如飛,濟江河不用舟楫,浮馬而渡。”相信大家也聽過這樣一句話:“女真不滿萬,滿萬無人敵。”

而宋朝這邊,過分加強中央集權,導致地方積貧積弱,地方的部隊在面對強悍的金兵時根本沒有抵抗力。更重要的是,宋朝重文輕武的傳統影響到了軍隊。禁軍社會地位很低,幾乎就是被人役使的奴隸。宋代的科舉也那麼發達,人們都考科舉走上人生巔峰了,沒人來願意來當兵。所以就造成了軍隊缺額十分嚴重,只有一些為生計所迫的人、無業遊民或者犯罪了的配軍才會去被迫當兵。人們當兵根本就不是為了為國家出死力,都是為了養家餬口。

這樣,宋朝軍隊的戰鬥力我們就可想而知了,就算有八十萬,也就是個花架子。

我是江暮雲,天各一方,讓我們遙望遠去的歷史薄雲互寄共識!歡迎大家關注、評論交流!


江暮雲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12月,金國軍隊第二次圍攻北宋首都汴京(今開封)。圍攻汴京的金軍分別是:完顏宗望率領的東路軍約8萬人;完顏宗翰率領的西路軍約7萬人。金國軍隊在汴京附近的總兵力為15萬左右。

所以,金軍第二次圍攻汴京的軍隊不是6萬人,而是15萬。金軍第一次圍攻汴京的軍隊,只有完顏宗望率領的東路軍6萬人,當時完顏宗翰率領的西路軍受到太原方向的阻擊,未能到達開封。

並且金國軍隊的這個數量與真實數量應該是相差不大,數據是真實的。

我們再看北宋方面。宋徽宗是在金國入侵時嚇破了膽,匆匆忙忙傳位給宋欽宗。宋欽宗即位於危難之中,也是驚慌失措、首鼠兩端、不知所措。金人把這兩位皇帝俘虜後,封徽宗為昏德公,封欽宗為重昏侯。這兩位皇帝都是昏君,這個評價沒有問題。但宋欽宗的表現比宋徽宗要強一點,畢竟是他替他老爸背了一個超大黑鍋。

宋欽宗繼承的是宋徽宗宣和年間的軍隊,主力是禁軍。王安石變法時的保甲民團過了50年左右,到宣和年間大多都是徒有其名了。

宋徽宗宣和年間的禁軍總兵力大約在73萬左右,雖然不到80萬,但也可以號稱80萬。其中三衙直屬的兵力是11.6萬,其中殿前司7萬,馬軍司1.2萬,步軍司3.35萬。其他為地方禁軍,其中以陝西軍最強大為15萬,其次河東10萬,河北10萬,河南8萬,因宣和年間剿滅宋江、方臘,山東、浙江及其他要地還分散20萬禁軍。

但問題是這73萬禁軍不是實際人數,只是編制人數。根據第一次開封保衛戰的主持者李綱的估算,實際人數大約是40萬人。

三衙直屬兵編制是11.6萬,實際只有3萬,這些兵全部用在了第二次開封保衛戰的守城戰役中。

河北兵編制是10萬,實際只有2-3萬。因為澶淵之盟後,北宋與遼國基本沒有戰爭,河北兵主防遼國。承平日久,宋徽宗膽子太大了,導致宣和年間,河北和三衙的兵員缺額最大。遼國大將郭藥師投降北宋後,帶來了號稱5萬軍隊,實際可能約3萬人。

陝西軍編制為15萬左右,實際約14萬人。因為宋神宗、宋哲宗的北方戰事主要是和西夏大的,並且規模很大。所以這部分的軍隊缺額較少,也是北宋有對外實戰經驗的主力,有著名的種家軍、折家軍。

河東軍(今陝西)編制10萬,因為靠近西夏,缺額也較少,並且童貫罰遼後駐紮在河東,實際兵力應在7萬左右。

所以,在金兵第一次南下時,北宋北方(今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可用兵力約30萬。但北宋末年昏君和姦臣當道,將劣兵弱,北宋的這些軍隊只能用於對付內部造反的方臘等人,面對強悍的金軍,大部分逃的逃,降的降。

金兵第一次南下圍攻汴京時,大約消滅了10萬宋軍。但趕到汴京勤王的部隊有20萬,其中從保甲中招募的新兵有10萬左右。金兵撤退後,這些新兵雖然遣散了一部分,按仍然保留了相當一部分。

所以,在金兵第二次南下時,北宋北方(今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可用兵力約30萬左右。

如果把金兵第二次南下比喻成現代的第二次國共內戰,也有三大戰役和渡河戰役。

河北的真定戰役,相當於平津戰役,真定知府李邈和將領劉翊率數千人與完顏宗望的東路軍對戰,最後全軍覆沒。河北的其他小城的軍隊大多守門不出,完顏宗望得以直撲黃河。北宋派出1萬馬軍司騎兵在黃河阻擊完顏宗望,結果是一觸即潰,北宋三衙的騎兵就這樣完蛋了。

河東的太原戰役,相當於淮海戰役(徐蚌會戰),是決戰,網上被稱為“太原絞肉機”。完顏宗翰在太原採用了圍點打援的戰術(跟本朝太祖在淮海戰役用的是一樣啊。)三次擊潰宋軍精銳部隊共20萬人。完顏宗翰攻克太原後,南下強渡黃河,北宋派出10萬大軍阻擊,結果也是一觸即潰。唯一的亮點是:王稟率3000人,面對完顏宗翰的6萬大軍,堅守了200多天。

陝西的潼洛戰役,相當於遼瀋戰役。陝西宣撫使範致虛勤王,募兵6萬,號稱20萬。從長安奪潼關向東進軍,範致虛有勇無謀,潰敗於三門津的千秋鎮,逃回潼關。

趙構在河北、山東一帶以兵馬大元帥的名義,得兵5萬,但趙構一心自保,只派幾千人去汴京勤王。

唯一到達汴京的勤王部隊,是張叔夜的1.3萬人。當時汴京城裡還有三衙軍3萬人,雜牌部隊還有2-3萬。

汴京守軍約6萬,面對城下15萬金兵。

那年冬天特別冷,汴京雪下近三尺。北宋初年偏溫暖的氣候,到靖康時,已經變得比今天還要嚴寒了。

宋欽宗以郭京的六甲神兵抵抗金兵,演了一場鬧劇,把自己和老爸變成了亡國奴,還搭上了三千皇室官吏,無數百姓。


沂藍書院趙月光


禁軍是北宋的正規軍,並且北宋王朝自一開始就實行募兵制,即“樹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由於北宋的都城東京開封府往北無險可守,所以只能靠所謂的八十萬禁軍來拱衛。可是到了宋徽宗時期,軍備早已廢弛,從清明上河圖中就可以看出,連該站崗的地方都沒有人了。



因此,北宋禁軍的戰鬥力之低下可想而知,甚至淪為了今天的城管一般,除了欺負小商販之外,一上戰場就抓瞎。但是宋徽宗又是一個很作的皇帝。由於蔡京用紙幣將民間的真金白銀換了來,宋徽宗就覺得自己有實力可以收復幽雲十六州。於是,宋徽宗背棄了澶淵之盟,派人渡海去金國簽訂海上之盟,宋金聯合滅遼。

金人號稱“女真不滿萬,滿萬無敵於天下”。遼軍的戰鬥力比宋軍強百倍,都被金軍打得兩次全軍覆沒。而宋軍在滅遼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戰績真是叫丟人現眼,竟然被耶律大石率殘兵打得兩次全軍覆沒,童貫為勞軍的金銀財寶也成了耶律大石的戰利品,最後成為其建立西遼的國本。



最後,宋軍連幽州都打不下來,求助金軍才打下了幽州。但是宋朝在這場滅遼之戰中暴露的實力讓金人看到了,所謂八十萬禁軍不過是一群廢物。因此,金人藉口宋朝違約,率軍南下,不費吹灰之力就打到了開封。宋朝的黃河守軍在金軍一夜擊鼓之後,竟然做鳥獸散了。幸而還有李綱這樣的大臣組織了一場東京保衛戰,宋欽宗又親自去談判,才算用黃金和土地換了一時的和平。



可惜,蔡京推廣紙幣之後,民間再也沒有真金白銀可以收刮。因為給金人的黃金成色不足,金人又第二次南下,這一次連守衛開封的軍民都組織不起來了,開封被金軍攻破,即所謂的靖康之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