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讓西安地鐵改道的“廢丘”,真的確定無疑嗎?

讓西安地鐵改道的“廢丘”,真的確定無疑嗎?

在陝西,大冢多。

城門樓,古樹,村廟,祠堂,冢疙瘩……

在哪個村,沒有點說道的村,都不算是陝西的村。

讓西安地鐵改道的“廢丘”,真的確定無疑嗎?

西馬坊,也就是我村曾經是長安古八鎮之一。

比古鎮更早的據說是周亞夫兵營,也說是周文王駐紮在此,養馬的地方。我不太信。

就如小時候有人說西馬坊村臨著的東馬坊有一座冢疙瘩,是周文王的第九個兒子或者是第九個女兒的冢。

後來歷史專家說是上林苑的犬臺宮,我就信了,結果還是錯了。

讓西安地鐵改道的“廢丘”,真的確定無疑嗎?

村子剛剛拆遷,正當大家翹首以待的安置樓新灃和園動工之際,卻在臨著東馬坊和西馬坊交界的地方發現了三秦大地之一的"章邯宮"遺址"廢丘"。

一方面我非常高興,但是,

我該信不信。

就像我信了是上林苑"犬臺宮"遺址一樣,都是專家說的,結果呢。

如果真是雍王都城遺址,那可是大事,非同小可。

"三秦"大地的由來因此而來

"三秦"一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中有"是時,還定三秦",今日已成為了陝西的代稱,但是呢,是把陝北、關中、陝南合稱為"三秦"。

其實,三秦最早僅指關中地區,不包括陝南。

後來由於人們理解的"三秦"概念的不斷變化,逐漸演化成指整個陝西的名詞。

關中在春秋戰國時為秦國的京畿重地。公元前207年,項羽在鉅鹿之戰中消滅了秦軍主力,先於劉邦引兵入咸陽。殺害秦王子嬰,火燒咸陽城,焚燬阿房宮,自立為"西楚霸王",大封諸侯,將劉邦封為漢王。

他心裡對劉老三極不放心。

為牽制劉邦,項羽將秦之故地——關中分封給秦的三位降將:章邯為雍王、董翳為翟王、司馬欣為塞王。

雍王都"廢丘",轄咸陽以西及隴東地區;塞王,都"櫟陽",轄咸陽以東;翟王,都"高奴",轄陝北。這便是"三秦"一詞的由來。

讓西安地鐵改道的“廢丘”,真的確定無疑嗎?

此次發現的東馬坊遺址,其實在東西馬坊交界上,在我家地頭一百米處。

我小時候和母親用架子車從分給我家的田地裡拉瓦渣片,一車一車,數年後才終於不絆磕鋤頭了,瓦渣灘成了良田。

半截瓦和整片繩紋的瓦當堆在地頭,被過往的車碾碎。還有麻錢,一串串連在一起,想掰開就碎了。那時,我才十幾歲,不懂,只感覺我村肯定不一般。

原來始終認為"三秦"之一雍王章邯的都城'廢丘'在興平東南南佐,不信,你百度,都是在興平的詞條。

原來一直錯了,這也是專家經過考據所言。

讓西安地鐵改道的“廢丘”,真的確定無疑嗎?

之所以認為這裡是項羽所封雍王章邯的都城廢丘" 有這麼幾點理由:

1、出土陶罐發現疑似"廢丘"字樣

經過近4個月的發掘,考古隊清理確定夯土建築基址3處、水井22口、灶15座、灰坑70處、墓葬1座。22口水井中,戰國秦漢時期的有15口,唐宋時期的有7口。

水井清理出土的陶罐上還發現有"灋丘公"三字,"灋"和"廢"相通,"灋丘"即是"廢丘"。

這要是把"廢丘"城的陶罐拿到這裡用遺留下的,也不是沒有可能哦。

2、在出土的板瓦、筒瓦等建築材料上,發現有"左宮""右宮""大匠"字樣的陶文。

據專家介紹,宮司空和大匠都是秦漢時期負責大型宮殿建築營建的主要職官。此前在已有的考古發現中,僅有阿房宮遺址同時發現前述3類陶文。

那麼是阿房宮的一部分,被項羽燒掉了,冢疙瘩有一層焦土。

僅憑陶罐證據不充分。

如果說它是上林苑一座宮苑,也有可能哦。或者是一座大寺院呢。我也是瞎猜,不以為據。

僅憑有"灋丘公"三字,即使大工匠也不足證明。

真的不足。

讓西安地鐵改道的“廢丘”,真的確定無疑嗎?

3、符合水灌廢丘城的地理環境。

雖然對這一點我略微贊同。是因為在西馬坊村東南的確有沙壕,一米下就有沙。

《史記·高祖本紀》中載:"引水灌廢丘,廢丘降,章邯自殺。"

楚漢戰爭中,章邯在漢王元年(前206)八月,與劉邦軍屢戰不利,章邯拒不投降,退保廢丘。漢軍無奈,遂引水灌廢丘,漢王二年(前205年)六月,城破自殺。

劉邦與章邯的戰爭採用了水攻,用水去灌廢丘城。

據說恰好在東馬坊遺址此次考古發現了一條填滿淤泥的壕溝,北面東面均發現大面積淤泥,顯示周圍曾有大量水面存在。東馬坊遺址南邊就是古灃河河道(沙河),從灃河引水很容易實現'灌'城,說這與歷史記載正相吻合。

我不太同意這個說法,我小時候一直生活在這裡,除了覺得遺址這兒比其他四周可能高一點點,沒有覺得灃河或者古沙河比遺址高,古代西面的渭河和灃河始終處於飄移狀態,歷史書上明確記載,渭河古道西移,灃河東移,經常決口淤沙積累是存在的。

古代記載廢丘之後這裡叫槐裡,是一個地方,那麼在這裡沒有槐裡這個名字,沒有蛛絲馬跡。而在興平有,我不敢說興平就是,只說這個還是證據不足。

專家說有一米落差,這一米古人沒有測平儀,恐怕憑眼睛有點費力。

因為興平南佐地勢高更不可能灌城,就證明這裡可能,反正還是不能服人。

這三條不足以完全證明。我不敢妄下結論說這個遺址不是"廢丘",只是想服人,還得找更有力的證據。

讓西安地鐵改道的“廢丘”,真的確定無疑嗎?

儘管因"廢丘"發現我村的安居工程被迫略改地方,但是我還是為我村附近有這麼大一座古城而自豪。因考古也暫時停工了地鐵五號線西馬坊段橋樑施工。歷時一年多眼看建成的地鐵橋樑部分被拆掉了,據說要改或者調線路。而且已經修好的秦皇大道也佔據在廢丘遺址上,估計也要改變吧。

先人留下的財富,而且這麼大的財富,應該避讓。

今後這裡的人還要靠祖先勳蔭呢。

感謝先人。

讓西安地鐵改道的“廢丘”,真的確定無疑嗎?

為什麼不把臨近"廢丘"大約200米位於東馬坊小學後的冢疙瘩也開掘一下,到底這個夯土臺是什麼來歷?

專家們,有人考證麼。

冢疙瘩中間有一層焦土和瓦渣層,怎麼解釋呢。

這到底是什麼建築?

讓西安地鐵改道的“廢丘”,真的確定無疑嗎?

請給一些更直接的證據吧。

廢丘要證明自己是廢丘,還必須再要證據。

我依然遲遲疑疑總覺得半信半疑。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章邯管轄的範圍在西北,方,土地廣袤。為什麼要把都城建在這裡,除非管轄範圍應該從咸陽東某個地方算起,否則說不過去。哪有把都城建在和別人管轄的交界上。

歷史上張冠李戴的地方還少嗎?

還是謹慎些好。

讓西安地鐵改道的“廢丘”,真的確定無疑嗎?

由於"廢丘",地鐵要改一點道了,但是這片土地更加輝煌,現代給歷史讓路還太少,失去了歷史,就失去了敬畏。因此我們的安居工程還要做出犧牲和時間,這一點我們應該理解。

2020年,我們就能坐上地鐵了,在地上空中就可以看"廢丘"了。

但願它真是真的"廢丘"。

就如新聞所說,這是迄今為止渭河南發現的最大的宮殿建築。

讓西安地鐵改道的“廢丘”,真的確定無疑嗎?

九州三秦,這片厚重的土地上不光是榮耀,還有祖先的精氣神,散落在絲絲寸寸的土地上,失去了敬畏,我們的精神就會荒蕪。

據《關中記》載,上林苑中有三十六苑、十二宮、三十五觀。

還有七十二座離宿館,六水迂迴其中,兩水穿進穿出。

"廢丘"遺址西一千米是古"西渭橋"遺址,東十五里是昆明池遺址,再東十里是阿房宮遺址,南十里是豐京遺址,北數里就是現在的咸陽。

這是一片希望的土地,古老給了它自信,現代給了它憧憬,我還是覺得它比現在發現的應該更輝煌,這是我曾經隱隱的感覺和現在依然隱隱的感覺。

謝謝考古的專家們,你們辛苦了。

你們還需要再辛苦,讓廢丘明明白白成為灃西新城的驕傲!

本文由"終南山故事"獨家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