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供應鏈金融將會是互聯網金融的下一個熱點嗎?

趙慶樹


我是泰瑞科技,榮幸至答,謝謝!

首先答案是非常肯定的!為什麼呢?我從以下4個方面來分析並給出具體方案。

根據第三方的投資機構所知,當前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已超過10萬億,未來五年供應鏈金融市場複合增長率也將保持在15%左右,預計到2021年,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達到20萬億,所以供應鏈金融是值得等待挖掘的一片藍海。

那麼我們來先看看2018年供應鏈金融的火熱程度:

1、紛紛殺入,搶灘龐大市場

2018年供應鏈金融站上風口,傳統金融機構、核心企業、電商平臺、物流企業等機構紛紛殺入,搶灘龐大的供應鏈金融市場。舉例說明:中國鐵建,其由第三方搭建的鐵建銀信平臺,截止目前累計銀信開具規模351億,累計融資規模235億;還有中國電建、河北鋼鐵、聯想等大型國企央企或上市公司,其基於電子信用憑證流轉的供應鏈金融平臺非常火爆,各家平臺上線後,由於其電子信用憑證具有可逐級支付流轉、可逐級拆分、可融資等特性,核心企業針對供應商的拓展也非常迅速,目前最深的已穿透到三級供應商,最多流轉次數接近兩百多手。

2、搭建供應鏈金融平臺是基礎,業務運營最關鍵

從整體上看,隨著供應鏈精細化與協同化水平的提升,未來供應鏈金融市場將保持較快增長,或成為繼互聯網金融、消費金融後的又一風口。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供應鏈金融將會逐步走向成熟,對其風控能力和業務運營能力也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大數據,雲計算等金融科技將會成為重要工具和利器。

3、到底平臺應該怎麼搭建,怎麼樣基於核心企業強信用背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利用區塊鏈技術,利用電子憑證,實現多級信用穿透,將核心企業信用一直穿透至最底層,以支持長尾客群融資。

重新定義核心企業。對於很多地方的重點大企業來說,由於地方銀行金融服務過程中沒有形成該企業供應鏈平臺,導致這些地方重點大企業上下游企業得不到供應鏈資本。中小銀行可以通過供應鏈平臺,將這些企業作為供應鏈核心企業,為其上下游解決融資問題。

通過技術解決下游企業融資難題。核心企業上游供應商有應收賬款,只要解決信用傳導和多層級穿透問題就可以了,但下游沒有鏈接核心企業,情況更加複雜。未來可以通過建立五大數據庫,通過與交通、運輸、物流、倉儲等行業合作建立聯盟,實現控機構、控交易、控資金、控貨物、控單據,解決風控難題。

4、供應鏈金融平臺具體方案我們來探討探討

1)基於電子信用憑證的供應鏈金融平臺

集團及所屬企業為了與供應商實現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的目標,在現金、銀承、商承等結算方式基礎上,引入電子信用憑證。該電子信用憑證依賴核心企業的信用,作為一種可流轉、可融資、可拆分的全新的電子信用憑證,由集團所屬企業依據真實採購業務開具,保證到期兌付。

電子信用憑證操作便捷,供應商在供應鏈金融平臺上註冊、開戶,持有的憑證流轉、拆分、融資全部實現線上化操作。

2)什麼是電子信用憑證

是指集團及所屬企業在與供應商發生採購業務的基礎上,通過集團供應鏈金融平臺開具的體現雙方真實貿易關係的信用憑證,是集團推出的一種類似商業匯票的結算方式(實際該電子信用憑證依據和遵從的是合同法),集團所屬企業均可作為開具單據,向供應商開具憑證,用於支付結算貨款。

3)電子信用憑證使用

集團基於上游供應商資金管理、貸款回籠、效率和效率提升,從供應商角度出發,設計該支付憑證,幫助供應商解決以下問題:

A:供應商交貨後,即可按合同約定時間,快速取得該電子信用憑證,回籠貨款;

B:供應商持有電子信用憑證,在期限屆滿後,即可收取電子信用憑證對應的資金;

C:持有電子信用憑證期間,如果有融資需求,可持憑證在平臺內自主選擇向平臺保理公司發起融資,方便快捷;

D:供應商也可以將該憑證用於支付採購貨款,只要供應商的上游供應商也在平臺註冊,其也會享受到上述全部便捷服務。

4)電子信用憑證對於供應商的價值

1)可流轉。供應商持有的該電子信用憑證是有價憑證,供應商可將憑證向上遊供應商流轉,用於貨款支付。全程在平臺內操作,高效便捷、確保資金安全。

2)可融資。供應商持有該憑證,可以通過供應鏈金融平臺辦理融資,供應商將享受低沉本融資服務。

3)可拆分。供應商持有該電子信用憑證,可以通過平臺自主進行任意拆分,拆分後的憑證,供應商可自主選擇用於支付、融資或到期收取現金。供應商可以根據自身業務及資金需求進行自主管理和自由分配。

5)電子信用憑證對於集團(核心企業)的價值

A:集團商業信用推廣

幫助集團推廣商業信用,提高各級供應商對集團的黏性和忠誠度;

B:優化集團報表

幫助集團優化財務報表,降低集團整體對外有息負債,並通過保理融資業務獲取金融收益;

C:有效解決三角債問題

通過憑證轉讓,有效解決三角債問題,提升資產流動性;

D:解決票據支付難的問題

解決傳統商票不可拆轉、拆融的問題,提高供應鏈整體支付效率;

E:降低供應商融資成本

基於核心企業增信作用,向金融機構整體議價,降低供應商融資成本,同時為供應商提供了快速融資渠道,保證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穩定性;

F:建立良性的資金渠道

通過供應鏈金融平臺,建立集團與金融機構新的合作模式,為集團生態體系引入新的資金渠道。

我是泰瑞科技,專注科技領域資訊與乾貨分享(每日說系列)、諮詢方案等。希望我的分析和回答能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如有同道中人,可一起交流、一起學習、一起提升!


泰瑞聊科技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供應鏈金融的概念,就是金融機構圍繞著核心企業,通過技術手段的應用,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將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並通過數據的分析和評估,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一種金融服務。

供應鏈金融近幾年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首先,第一個原因是金融科技的不斷創新,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這些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將以前複雜的供應鏈能夠用金融服務連接、貫通成為現實。

另一個原因是,管理層對於金融領域的監管趨嚴,降槓桿、打擊資金空轉這是金融監管的大方向。未來,金融脫虛向實,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才是監管層大力支持的方向,供應鏈金融就是對實體企業的金融服務。

第三個原因大量的中小企業由於財務信息不透明,披露機制不規範等客觀原因,信用信息採取不易,導致像銀行這樣的傳統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發放貸款產生的成本比一般大企業要高。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研究報告表明,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的管理成本平均為大型企業的5倍左右。所以,很多中小企業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長期得不到金融服務,屬於尚未開發的空白地帶。

根據第三方的投資機構,當前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已超過10萬億,未來五年供應鏈金融市場複合增長率也將保持在15%左右,預計到2021年,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達到20萬億,所以供應鏈金融是值得等待挖掘的一片藍海。


獨角獸挖掘機


2018年供應鏈金融站上風口 兩大趨勢值得關注

2018年供應鏈金融站上風口,傳統金融機構、核心廠商、電商平臺、物流企業等機構紛紛殺入,搶灘龐大的供應鏈金融市場。這一輪供應鏈金融熱潮中有兩大趨勢值得關注,一是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及核心廠商成為當仁不讓的主角,其背後各有考量和動機。二是各參與方通過科技手段降低核心企業門檻、解決信用多層穿透問題,甚至“去核心企業化”來破解“鏈”上難題。

供應鏈金融市場空間龐大

除政策驅動外,供應鏈金融火爆背後不乏市場吸引力。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供應鏈金融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9月,我國工業類企業應收賬款餘額為14.24萬億元,同比增長10.8%。2017年底,我國工業類企業應收賬款餘額達13.48萬億元,比2016年底同比增長8.5%。 截到止2017年中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達到14.42萬億元,受到監管政策影響,互聯網金融C端業務受到衝擊,B端金融發展有望爆發,預計2020年中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達到27.01萬億元。

2012-2018年9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規模統計及增長情況

目前我國的海量中小企業未能得到金融資源的有效支持,國內貿易應收賬款、存貨以及預付賬款規模合計接近110萬億,天量的貿易資產規模蘊藏的巨大金融價值未得到有效利用。

從整體上看,隨著供應鏈精細化與協同化水平的提升,未來供應鏈金融市場將保持較快增長,或成為繼互聯網金融、消費金融後的又一風口。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供應鏈金融將會逐步走向成熟,對其風控能力也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大數據,雲計算等金融科技將會成為重要工具和利器。

風控將會是主要價值產出環節,風控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供應鏈金融商業模式的可複製性與天花板。換句話說,數據和技術優勢將奠定供應鏈金融企業的競爭力。從政策層面上來看,合規、開放、創新或將成為未來供應鏈金融監管的主要方向。在消費金融發展進入瓶頸期的大趨勢下,供應鏈金融的潛力不可限量。

如果深刻理解供應鏈金融,它其實代表的是現代企業的發展模式。

從企業本身來看,將企業經營B2B類比B2C網上購物,可以直接放購物車、下訂單、在線支付,如果想優化一部分自己的現金流,還可以用白條,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就是交易、支付、融資完整融合在了一起。現在企業的發展也是在做貿易層、支付結算層和信貸融資層等不同層次的交易,所以它是代表企業發展的一個途徑,現在企業的發展就是要做到多層面的融合來優化整體的運營效率。

再從銀行的角度來看,現在的銀行對公業務,大家普遍強調和認可的趨勢就是交易銀行,以現金管理和貿易融資為兩大核心基礎,它的目標是把這兩個服務深度融合,同時和企業的交易行為深度融合在一起。

企業端在推進交易、支付結算、融資這三個層面當中的兩個服務空間就是銀行的現金管理和貿易融資服務空間,它幾乎就代表了現在企業和現代銀行對公業務的發展途徑。

所以,供應鏈金融幾乎代表了一個趨勢和將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