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一字抵千斤,神奇的傳說——耒陽青龍塔

耒陽是炎帝神農創“耒”之地,是全國唯一以「耒」命名的區域。作為農耕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耒陽已有2200多年曆史,秦初置耒縣,西漢初年設耒陽縣,其城址2000多年從未改變,素有「荊楚名區」、「三湘古邑」的美名,被譽為「一帝三聖」之地,是“紙聖”蔡倫誕生之地、“詩聖”杜甫卒葬之地、“遊聖”徐霞客巡遊之地。張良隱耒、羅含記耒、龐統治耒、張飛巡耒、韓愈詠耒等等歷史典故,長期浸潤著這片神奇的土地。在耒雙城東北方位有一座塔,稱為青龍塔,為何稱之為青龍塔有多種傳說。

一字抵千斤,神奇的傳說——耒陽青龍塔

傳說之一:相傳很久以前,玉帝打發一個仙人下凡,要他將百寶散在四方。這個仙人聽錯了,認為是將百寶散在耒陽,耒陽得了百寶,於是就成了一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人才輩出的好地方。 有一條青龍不喜歡山清水秀,故意把耒河水攪渾.變成黃水。沿河百姓紛紛上告知縣“張太爺”。張太爺召集沿河百姓建石塔鎮孽龍。當時塔下基腳不穩,都給孽龍滾倒了。張太爺束手無策,站在塔基腳旁發呆。這時有個秀才挑一擔書路過這裡。樹上的鳥叫:“一字值千斤”。抬頭望去,鳥已直飛雲霄,知是神仙提示。張太爺如夢初醒,拉住秀才說:“請你把這一擔書賣給我”,秀才說:“讀書人不賣書”。張太爺將建塔的事講給他聽,秀才答應了,將書全部給了張太爺,張太爺把書全部倒在基腳裡。孽龍滾不動了,基腳才下穩,石塔也才建成。塔圓頂時,有個師傅下不來,張太爺拋給他一把傘,這個師傅張開傘從塔頂上跳下來,隨風飄了三里路遠。這個落傘的地方人們就叫“一把傘”。石塔建成後,因為鎮住了孽龍,沿河兩岸才又樹木蔥蔥,河水清徹。張太爺將塔命名為“青龍塔”。

傳說之二: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四月的一天,耒陽縣令張應星走馬上任。張應星是一位飽讀詩書而有作為的縣令。他在耒陽任上做了許多有益於地方的好事,有兩件事至今讓後人銘記。

一字抵千斤,神奇的傳說——耒陽青龍塔

其一是修志。上任不久,張應星即親自組織修纂《耒陽縣誌》,在主纂《耒陽縣誌》中瞭解到,一個偌大的耒陽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而在歷朝歷代,雖有舉人進士,竟沒有一個狀元。在瞭解地方民情風俗時,他還聽聞了這樣一個傳說。

上古時代,耒陽有一民謠:“耒陽耒陽,周圍城牆,兒孫智慧,代代侯王。”被從這裡路過的申公豹聽了,施展妖法,把東北的山壓低了三丈三尺,變成了操箕口,並把謠歌改成:“耒陽耒陽,三面城牆,東北低矮,流水精光。”此後,耒陽遂人才凋零。

張應星實地察看了耒陽縣城的山川形勢。東、南、西三方地形均高且雄偉,東北山勢低,耒水自南而北,轉向東北滔滔而去,東北似一操箕口,按風水藏不住才,恰似民謠所傳。

一字抵千斤,神奇的傳說——耒陽青龍塔

按古代風水堪輿理論,東北是縣治的青龍方位。青龍低,地脈不旺。張應星決定在東北方位,修築一塔,壯其地脈。為了確定合適的建塔之地,張應星多次親自踏勘。康熙五十五年(1716)春,他帶著吏役前往青麓山再次選址,在荊棘蔓草中得一石碑,上刻:耒邑欲興,須於此處築塔,以塞洩。當即決定於此建塔。

建塔工程於當年夏天動工,歷時八個月,到了第二年初春才竣工。竣工當晚,自是一番歡慶。不料,第二日早晨卻發現,塔頂的鐵葫蘆掉了下來,塔身歪斜閃裂,隨後整個塔身全部坍塌。

一字抵千斤,神奇的傳說——耒陽青龍塔

一時謠傳四起。有人說,建塔處是一條青龍,塔建在青龍腰上,青龍一翻身,把塔給掀翻了。有人說,塔建好的當天晚上,恰是雷公雷婆當值,巡察人間,嫌塔高突兀擋路,怒從心頭起,電閃雷鳴間,把塔給炸倒了。也有人說,這是玉皇大帝的旨意。原來是風雲憎其突兀,奏明玉帝,玉帝在昏睡中下了一道聖旨,派風伯雲師推倒此塔。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終究塔是倒了,這是事實。

正在人心惶惶的時候,張應星對大家說,既有所異,定有所靈,塔,一定要建。張應星是一個有決心、有行動力的人,很快再次召集施工隊伍,在原址重建青麓塔。

一字抵千斤,神奇的傳說——耒陽青龍塔

據說,重建此塔時,張應星命人做了兩件事:一是在塔基中心挖了一口三丈三尺深的井,在井裡燒了九千九百九十九本經書。俗說:一字值千金(斤)。一本有多少字,九千九百九十九本書裡有多少字,有多重,無法計算。這樣就可以把青龍壓住,青龍再也不能翻身了。第二件事是塔的八個屋角上也挖了八個一丈八尺八寸的圓井,每個井裡填了三石三鬥繡花針。這樣一來,塔腳千萬鐵根,風吹雷打穩不動搖。

據傳,竣工後風伯雲師又將建塔情況上奏玉帝,玉帝不信,親自查看後,傳諭說:建塔以振脈氣,壯一方文風,此塔與天同壽。

一字抵千斤,神奇的傳說——耒陽青龍塔

傳說之三:相傳太上老君察訪人間時,玉帝叫他把“寶撒四方”,太上老君錯聽為“寶撒耒陽”,於是就使耒陽出現一大批人才來。

奸臣張縣令擔心這樣下去,自己在耒陽站不住腳,就想把耒陽的寶氣壓下去,那麼首先必須制服縣城東北的青龍,於是張太爺強迫民工建塔壓住龍頸。可是,青龍一翻身又把塔掀倒了。縣太爺於是從一個妖道那裡借來一部神書,壓住青龍,書中每字重千斤,這樣青龍就被這部神書活活壓死,塔才建成。

一字抵千斤,神奇的傳說——耒陽青龍塔

青龍死後,耒水河連續三年發洪水,縣太爺又驚又怒,又在龍尾建一座亭,就是如今的“八角亭”,又名環繡樓、望江樓、奎星樓,並在亭上題了一首壓制耒陽的詩:金牛對金洲,耒水兩邊遊;財主不三代,清官不久留。

歷史常有很多詭譎之處。張應星建塔究竟是壯風水,還是壓寶氣?

人們常說,蓋棺論定。意思是說,一個人的是非功過,在他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最終的評價了。因為對於過去的所作所為,他不可能再去增減一分了。而歷史卻常常無法讓人們蓋棺論定,在看似清晰的軌跡中,留下無數的疑竇,讓後人費盡思量。

一字抵千斤,神奇的傳說——耒陽青龍塔
一字抵千斤,神奇的傳說——耒陽青龍塔

傳說姑妄聽之。此塔至今已近300年,仍巍峨挺立耒水岸邊。塔高33米,坐北朝南,七級八角四門,置於花崗岩石基之上。塔身各面均有浮雕,中空內設石磴沿內壁旋至最上層,自下而上逐級漸收,簷角微翹。塔各級四面設拱券門,南向券門置門額,分別陰刻楷書“雲梯初級”、“更上一層”、“禹門春渡”、明達境界“、”蓬萊不遠“等,塔頂鑄置鐵質空心葫蘆寶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