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一碗普通的蕉芋羹,喝出了武平農家特有的味道

一碗普通的蕉芋羹,喝出了武平農家特有的味道

一碗普通的蕉芋羹,喝出了武平農家特有的味道

《一碗普通的羹一一喝出了農家特有的味道》

小時候我們只要一說喉嚨痛上火了,母親就知道我們又想吃羹了,於是就會抽空做那種我們愛吃的羹,讓我們解解饞。

這種羹我們這叫做薯粉羹,那時候農村隨處可見蕉芋,我們還經常把它的葉扯下來做成球,帶到學校踢。到了蕉芋長了花,我們還會摘下花,吸吮著它的甜汁,好幸福啊!

一碗普通的蕉芋羹,喝出了武平农家特有的味道

到了冬天,蕉芋才能成熟,那年代沒有粉碎機,每家每戶倒有個帶齒的大缽頭。母親和姐白天把芋挖了洗乾淨,到了晚上便坐在比較暖和的地方,把一個個蕉芋在帶齒缽頭裡磨成漿。因天氣奇冷,作業時間又長,母親和姐姐的手指頭經常痛得發麻,姐姐有時都想不幹了,但她又不忍心讓母親一個人幹,每次也只能咬牙堅持到底。

一碗普通的蕉芋羹,喝出了武平农家特有的味道

更艱辛的是,蕉芋磨完,還得把蕉芋渣進行淘洗,就是把蕉芋渣用紗布袋或米篩裝好,用水反覆沖洗,讓粉通過水過濾到水缸中,過濾完,用鍋鏟反覆攪動,讓其沉澱。經過兩三天的攪動換缸,才可以把水倒掉,用鍋鏟把上面的一層比較黑的粉剷起,用簸箕裝好曬乾,用於平時自家做薯粉粄和薯丸子。那些又白又嫩的粉曬乾後大人會用篩米粉的老斗篩再篩一遍,最後才用布袋裝好放進穀倉,這些粉是要留到家裡有客人來時做薯丸子吃的。

一碗普通的蕉芋羹,喝出了武平农家特有的味道

記憶深刻,每次挖了蕉芋,母親和姐姐都會拿幾個比較老的蒸給我們吃。那年代油水嚴重缺乏,蕉芋吃多了會反胃,所以母親和姐姐絕不會多蒸。蕉芋和蓮藕一樣,芋斷絲連,我們都非常喜歡吃。

蕉芋產量低,蕉芋粉的製作耗時又費力,價錢又低,並且又是在天氣奇冷的時候才有收成的,大家都感到很辛苦,現在已經很少種了,花點錢買幾斤就夠一年用。

一碗普通的蕉芋羹,喝出了武平农家特有的味道

蕉芋是一種中藥,具有清熱利溼、解毒消腫、健脾胃的功效。還可治療黃疸、慢性痢疾、腹瀉、對月經不調、咯血、高血壓、虛腫等等也有顯著療效。

蕉芋粉中富含大量的營養元素和葡萄糖,經常食用能夠起到清熱解毒的功效。所以母親才會經常做薯粉羹給我們吃。製作薯粉羹簡單易學,看一次就會。把少許的薯粉放進碗頭裡,先倒點冷開水把薯粉攪稀溼,放糖放鹽則由個人喜好,再把滾燙滾燙的水慢慢倒進碗頭裡,用筷子迅速攪動,直到稠度適合自己口味即可食用!

其實不但我們小孩子喜歡吃薯粉羹,大人有點頭疼腦熱時也會用薯粉羹解決問題,吃了薯粉羹也說頭不疼了,整個人都舒服多了。

一碗普通的蕉芋羹,喝出了武平农家特有的味道

薯粉粄也好吃,易做,把薯粉用水浸透,等粉融化後適當放鹽,油鍋熱了把衝稀了的粉再攪松,因為薯粉非常快又會結塊。做薯粉粄,在落鍋前必須反覆攪動。這樣,不但沒有粉塊,鹽也均勻。和做搞粄子一樣,用鍋鏟反覆搓,直到搓熟,在搓粄子的過程中,得多次往鍋鏟上抹油,不然鍋鏟會被慢慢熟透的粄漿粘糊,使人不好操作。

薯粉粄耐熱,心急的人特別要小心,我們小時候嘴饞,猴急,香噴噴的粄子一端上桌,就迫不及待挾一塊丟進嘴,經常被燙得吞又不是吐又不是,搞得淚水連連,狼狽不堪。

薯粉粄可以幹吃,也可以煮湯,吃得最多的是青菜煮薯粉粄,反正那時候吃什麼都香。只要不餓肚子,營養不營養倒是沒那概念。

雖然當時蕉芋粉不少,在農村也算是很爛賤的東西,可是母親怕我們偷偷製作薯粉羹時不小心被滾燙的水燙傷,便把薯粉鎖進穀倉裡,鑰匙隨身帶,我們想吃薯粉羹時還得用心計,謊稱自己喉嚨痛得要小命,要母親趕緊為我們做薯粉羹,讓我們早點脫離痛苦。

次數多了,母親不相信了,說哪會老是喉嚨痛?分明就是想吃薯粉羹,騙我喉嚨痛。還說要真是喉嚨痛,得帶你們去看醫生,打一針就不會痛了。

母親知道我最怕打針,所以才會這麼嚇我,但我也不笨,帶我去看醫生?更花時間不說,對於一分錢都想掰開兩次使用的母親來說,是不可能花那個錢的,除非母親吃錯了飯。

不信?哼!我們有的是絕招,吃飯時皺眉痛苦的樣子由不得她偷懶省粉,除非她是後孃,巴不得我們在她眼前消失。

一碗普通的蕉芋羹,喝出了武平农家特有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