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林下經濟“添綠增金” 產業多元迸發活力


福建日報APP-新福建3月20日訊(通訊員 王發祥 記者 黃筱菁)春分時分,走進“全國林改策源地”武平縣萬安鎮捷文村,許多林子下面都種上了仿野生靈芝、七葉一枝花、黃花遠志、三葉青等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村子山林多,生態環境又好,非常適合這些林下經濟作物的生長。”市自然資源局派駐捷文村第一書記陳霞青介紹說。

發展林下經濟是提高林地產出、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林改後,捷文村立足森林資源優勢,利用好生態、打好環境牌,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產業,讓其成為老百姓的“聚寶盆”。

春雨綿綿的捷文村山林間,腳踩溼潤肥沃的土壤,一陣陣泥土芳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脾,這是喜陰的林下中藥材生長最適宜的環境。林農李廣軍在林子裡穿梭著,仔細察看著去年種下的“七葉一枝花”長勢。

2018年,李廣軍在這片山林試種了100畝仿野生靈芝,取得了頗豐的經濟效益,基地還帶動6戶貧困戶以勞動投入方式,讓每戶擁有一畝靈芝,成功實現脫貧增收。去年春,李廣軍牽頭組織51戶林農聯合成立專業合作社,將靈芝種植規模擴大至500多畝,帶動周邊村13戶貧困戶參與其中。為進一步利用林地空間,他還在林間套種了100畝的“七葉一枝花”,持續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新模式。“好的生態環境不僅要充分利用起來,作為合作社還得起示範帶動作用,引導大家發展林下經濟增收致富。”李廣軍說。

作為“全國林改第一縣”的武平,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始終牢記囑託,接力林改再出發。近年來,當地堅持以“國家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建設為抓手,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按照林下經濟發展“一心四區”總體佈局,創新出臺扶持政策,大力發展多元化林下經濟產業,讓大山添新綠,讓百姓增收入,致力打造林改“武平經驗”升級版 。縣林業部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積極做好林下文章,念好林農致富經,鼓勵和引導農民大力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產品採集加工、森林景觀利用等林下經濟。

發展需要資金扶持。從2013年起,武平縣財政每年安排3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林下經濟和花卉產業發展,並大力實施產業扶貧,在2016-2018年期間每年拿出100萬元扶持800戶貧困戶發展林下經濟,每戶給予1000-5000元補助,同時大力推進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建設,以典型示範帶動,起到“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作用。通過建設示範戶,引導帶動廣大林農從林下經濟發展單一模式向多樣化,組織化程度低向參與人數多、高組織化程度轉變,已初步形成林藥、林菌、林蜂、林禽、林馴、林遊、林花、林茶、林蛙和林下產品採集加工等10種模式。

去年,武平縣林下經濟經營面積達145.8萬畝,實現產值34.2億元,比增10.2%;全縣建成各類林下經濟示範基地185個,參與林下經濟建設林農戶數約3萬戶,組建合作社(協會)127個,有效開闢了一條“不砍樹能致富,保生態也得益”的綠色發展新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