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蛋鸡的光照管理以及产蛋期光照的注意事项

蛋鸡的光照管理以及产蛋期光照的注意事项

光照能够提高鸡的新陈代谢,增进食欲,使红细胞血红素含量增加;使鸡皮肤里T-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3,促进机体内钙磷代谢。光照少了影响鸡的采食量,也就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合理的光照对蛋鸡的生长发育以及开产后产蛋率的高低直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众邦药业技术部针对大家讲述的一下关于光照的注意事项。

01

class

光照对蛋鸡的作用原理

光照对鸡的作用有两个方面:

①促进生殖腺多种激素的作用;

②通过光照周期循环作用使鸡体内所有机能的固有节律与明暗同步。就是说,光照对鸡的作用是同步信号作用的刺激作用。刺激作用的效果表现为开产日龄的控制和产蛋率的变化;而同步信号作用效果则表现为对排卵和产蛋时间的制约。

光照作用的机理是在光线的刺激作用经视神经途径传至丘脑下部或直接透过颅骨达到松果体及丘脑下部,作用于光感器,刺激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GnRH(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静脉到达垂体前叶,引起FSH(促卵泡激素)和LH(黄体生成素)的分泌,促进卵泡的发育和排卵。发育的卵泡产生雌激素,促进输卵管的发育并维持其机能,使母鸡出现冠变红、耻骨开张等第二性征。同时雌激素还能促进钙的代谢,亦利于蛋壳的形成,LH(黄体生成素)则引起排卵。

在禽类生殖内分泌的变化和调节过程中,光照对其影响最为显著,并直接影响生产性能。在现代家禽生产中,这已成为控制鸡性成熟的主要手段。光照对雏鸡生长前期(10周龄前)作用不大,12周龄后由于其生殖系统进入快速发育阶段,光照长度变化对其影响很大。在蛋鸡产蛋期的光照管理中,产蛋期光照时数一般认为以不小于16小时为宜。

02

class

光照对蛋鸡的影响

光照对鸡的性成熟、产蛋、蛋重、蛋壳厚度、产蛋时间、产蛋到排卵间隔、受精率、精液质量与孵化期及生理状况、活动、代谢及行为个方面都有影响。

1、 光照时间对蛋鸡的影响

光照时间的长短与鸡性成熟日龄密切相关。育成期光照时间过短将延迟性成熟,时间过长则使性成熟提前。过早成熟的鸡开产早,蛋重轻,产蛋率低,产蛋高峰持续期短。若产蛋高峰时突然缩短光照则可降低产蛋率、增加死亡率,即使恢复原来光照,也很难短时间内达到原来的产蛋水平。


2、光照强度对蛋鸡的影响

过强的光照,可使鸡烦躁不安,造成严重的啄癖、脱肛、神经质。光照突然增强,可使鸡群的破壳蛋、软壳、大蛋、双黄蛋、小蛋等畸形蛋增加,鸡的猝死提高,但光线太弱,可使雏鸡采食量下降,饮水减少。在进行光照强度对笼养鸡产蛋性能的影响试验中,将鸡分为数量相等的上中下三层,采用不同的光照强度,发现中层鸡产蛋量明显高于上下两层。雏鸡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熟悉环境,进行觅食与饮水。合理的光照强度不仅可提高鸡的产蛋量和群体产蛋率,而且还能节约用电,减少鸡恶癖的发生。


3 光照颜色对蛋鸡的影响

鸡对光线有较强的色感。在红光下鸡趋于安静,啄癖极少,成熟期稍迟,产蛋量增加,但受精率降低;在黄光下,鸡的饲料报酬低,性成熟延迟,蛋重增加,产蛋量减少,啄癖率提高;绿光可使鸡的性成熟提前,公鸡的配种能力增强,增重加快;蓝光促进性成熟,提高公鸡的繁殖力,增重加快,啄癖极少,但会使母鸡产蛋下降。

光照对鸡生殖机能的作用还受机体内在生物节律与光照周期变化的同步性的影响。光线对机体的作用不仅取决于光照周期的长短或明、暗长度的比例,而且可能更主要取决于光线照射与此生物节律相符合,机体即发生反应。否则,无论给多大光照其效果也不会明显。

03

class

蛋鸡光照的管理

实行人工控制光照或补充照明是现代养鸡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大技术措施之一,必须高度重视和严格执行。制定关照制度的原则是:雏鸡及育成期均处于生长阶段,这阶段光照制度是促进雏鸡健康成长,但要防止母鸡过早性成熟。母雏10周龄后,光照时间长会刺激其性器官的加速发育,过早的性成熟后对其今后产蛋不利。因此,这阶段的光照时间宜短或逐渐缩短,不宜逐渐延长,光照强度宜弱。产蛋期的原则是:使母鸡适时开产并达到高峰,充分发挥其产蛋潜力。因此,光照时间宜长,不宜逐渐缩短,强度也不可减弱。

1、育雏和育成期的光照管理

雏鸡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熟悉环境,进行觅食和饮水。育雏最初几天,光照强度应比正常光照强度增强2-3倍,即每平方米面积应有2瓦带灯伞白炽灯。2-3天后光照强度逐步减弱,也就是每平方面积有0.5W带灯伞的白炽灯光源。

两个月龄后,小鸡的性腺发育加快,光照对性腺的促进增强,加上现代商品杂交蛋鸡在遗传上有早熟特性,使得性成熟早于体成熟期,造成小母鸡过早开产,产小蛋的时间过长而全年产蛋量不高。因此,必须对光照进行控制,使性成熟延迟,与体成熟同步发育,才能提高生产性能。生产上一般从育雏结束后开始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最迟不超过10周龄。在允许范围内,若逐渐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对性成熟也有促进作用,所以育成期尤其是后期,不可延长光照时间,不可增加光照强度。

封闭式鸡舍

完全依靠人工光照照明,容易控制光照。初生雏妓在48小时内保持23-24小时光照时间,每平方米达到4W的光源,使水和料易于发现,便于饮食。从第3天起到第二周末,每平方米光源降至3W,光照时间逐渐降为15小时。从第3-17周,光照时间逐渐降为每天8-9小时,强度不变。从18周龄开始向产蛋期光照制度过渡。

开放式鸡舍受自然光照影响较大,而自然光照在强度和时间上随季节波动变化,如北半球6-7月份日照时间为14-15小时,而12月-次年1月约为9小时。所以,必须人工光照对自然光照加以调整和补充,才能适应雏鸡的生长发育。

调整和补充光照时要根据出雏日期、育成期、当地日照时间的变化及最长日照时数来进行。北半球在12月21—次年6月21日之间,日照时间呈上升趋势,6月21日后处在光照时数下降的阶段。

5月4日至8月25日孵化的雏鸡,生长阶段的后期处于日照逐渐缩短时期,为适应鸡,可完全利用自然光照。上面的日期确定的依据是从第8周开始控制光照,第18周开始产蛋期过渡。这与以前实行从第10周开始控制光照时间,第21周开始向产蛋期过渡不同,主要原因是现代蛋鸡的性成熟普遍提前。

8月26日至次年5月3日孵化的雏鸡,生长阶段后期处于处于日照渐长或较长时期,为不适时鸡,如完全利用自然光照,通常会使母雏早熟、早衰。为防止不适时鸡早产,多利用人工光照补光,控制光照时间。

具体方法有两种

①恒定光照时间:第一周光照时数为23小时,第2周期查出2-17周期间的日照最长时数为14小时,此光照时间一直保持到17周,从18周开始没周增加0.5-1小时,达到产蛋时数为止。


②光照时间逐渐缩短:将2-17周龄期间的日照最长时数14小时在加上人工光照,然后逐渐减少。第1周光照时数为23小时,然后根据当地气象资料查出2-17周期间的日照最长时数,再加上3.5小时人工光照(如自然光照14小时,加3.5小时共17.5小时光照)作为第2周龄的光照时数,以后每周减少15分钟,至17周龄正好减去3.5小时,18周期每周增加0.5-1小时至16小时产蛋期光照时数。


以上两种方案中,方案①在生产中较容易实行,但控制性成熟的效果不如较为麻烦的方案②。以上开放式鸡舍的光照强度从4日龄起最好逐渐降每平方米1—2W。光照方案适用于商品蛋鸡。对于蛋种鸡,为了使其体形得到充分发育,获得较大的开产蛋重,提高种蛋合格率,光照增加时可比蛋鸡延迟2-3周。


2、产蛋期的光照管理

蛋鸡每天光照16小时较好,每日光照时数超过17小时,对产蛋还有一定抑制作用。光照在每平方米3W以下时,产蛋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在3—5W之间,产蛋量变化不明显;超过5W,鸡只的死淘率增加而影响总产蛋量。

1、密闭鸡舍产蛋期的光照管理可在育成期8-9小时光照的基础上,每周增加1小时;连续2周后,每周增加0.5小时,直到16小时,16小时光照可以一直恒定到60周龄;60周龄后将光照时间延长到17小时,直到淘汰时结束。根据渐长光照对鸡的产蛋性能有刺激作用的原则,实际生产中可以每周增加15分钟,或2周增加0.5小时,直到增加到16小时,这样渐长的光照的刺激次数更多一些,对鸡的产蛋有好处。

2、开放式鸡舍的光照原则是利用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补充的原则,一般于早晚各开灯一次。开产时,也同样需要渐增的补光方法。比较理想的补光方法是早晨补充光照,这样更符合鸡的生理特点,且每天的产蛋时间可以提前。不管采用哪种光照制度,已经确立,应严格执行,否则会影响产蛋率。为了简便管理方法,无论在哪个季节都可定为早4点至晚20-21点。

04

class

照明系统的设计和布置

光照度可用照度计直接测量。光照度的单位是勒克斯,可简写为lx。被光均匀照射的物体,在1m2面积上得到的光通量是1流明时,它的照度是1lx。


在生产中,可按以下方法简单计算照明灯泡的数量和瓦数。普通灯泡每瓦大约发出6.15流明的光到达鸡背水平。假设有一个2000m3 的育成鸡场,需要10lx光强,则总共需安装3252(2000×10/6.15)W灯泡,如果25W的灯泡,则需130盏灯泡(3252/25)盏灯泡。


安装灯泡的高度一般为2.0-2.4米,灯泡间距一般为3米,安装两列以上的灯泡需要交叉排列,使舍内照度均匀。要保持灯泡的清洁,及时换掉坏灯泡;最好加灯罩,可提高光效率30-40%。按上述方法,育雏第一周内,每15m2的鸡舍安装一个40W的灯泡,第二周开支逐渐交错的换用25瓦灯泡,进入育成期逐步交错换用15瓦灯泡就可以了。


密闭鸡舍中长采用人工照明设备,如高效节能灯来满足鸡的需要。在实际生产中,高效节能灯因具有寿命长、能效好、发光效率高、光纤适合人的视觉、调节频率较高等特点,能满足鸡的生理需要,是理想的鸡舍照明设备。


鸡舍内照明系统的合理布置是供给蛋鸡适宜光照的直接保证。在集约化蛋鸡生产中常用的是阶梯式和叠层式鸡笼,特别叠层式鸡笼上下层全部重叠,育成鸡笼架净高近4米,若与普通鸡舍一样在同一平面布置灯具,势必影响下层笼的采光。因此,叠层笼养鸡舍的照明系统采用的是高低两层布置形式。通常,下层灯离地面1.8-2.2米,上层灯离鸡笼顶部0.2-0.4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层鸡的光照条件比较均匀。

05

class

光照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光照管理应从雏鸡开始为最好,最迟不能超过育成期,否则达不到理想效果。


2、光照制度一经实施,不宜变动,不可忽照互停;时间不可忽长忽短;强度不可忽强忽弱。尽可能保持舍内照度的均匀,并维持应用的照度。


3、育成期光照制度到产蛋期过渡,结合鸡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比如大母雏生长发育较差,体重较轻,可推迟一周增光照时间。增光照时间前1-2周加饲料,在开始增加光照时,换用蛋鸡料。


4、不能突然改变光的颜色和光照时间,尤其对产蛋鸡,补充光照的时间应由短到长,且在早、晚补充为佳,以便增加鸡的采食量。但要注意,初期每周增加光照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以免导致脱肛。对光线强度应渐明或渐暗,从育成期光照方案过渡到产蛋期方案也要逐步进行,如果突然关灯或缩短光照时间,则可能引起惊群、换羽、产畸型蛋或休产等现象。


5、光照管理必须要与完善的饲养管理体系相匹配,合理的光照才能明显提高鸡的生长性能。


6、灯泡设置要合理,分布要均匀,不要有暗区。鸡舍内有多排灯泡,每排灯泡应交错分布;灯泡与鸡舍沿壁的距离应只有灯泡间距的一半为宜。

06

class

产蛋期蛋鸡光照注意事项

1、光色应用合理,光色不同,波长各异,对产蛋鸡的影响也不同。在其他饲养条件都相同的条件下,养在红色光线下的母鸡要比其他颜色光线下的母鸡产蛋率明显提高,一般可提高20%左右。


2、给蛋鸡补充光照时长一定要稳定得当,一般从19周龄开始,光照时间要由短到长,以每周增加30分钟为宜。当每天的光照时间达到16小时,应保持稳定光照,不能时长时短,最好的办法是每天早晚各补充1次光照。


3、对于正常的产蛋鸡光强均匀适宜,所需要的光照强度一般为每平方米2.7瓦。多层笼养鸡舍为使底层有足够的照度,设计时照度应提高一些,一般为每平方米3.3~3.5瓦。所以,鸡舍内安装灯泡以40—60瓦为宜,一般灯高2米,灯距3米。鸡舍内如果安装2排以上灯泡,应交叉排列,靠墙的灯泡同墙的距离应为灯泡间距的一半,还应注意随时更换破损灯泡,每周将灯泡擦拭1次,以使舍内保持适宜的亮度。避免黑暗时或光亮时突然开灯、闭灯 对鸡造成惊扰引起应激反应,应在天未黑时或天已有一定亮度时开灯、闭灯。


4、光照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到鸡群的产蛋率。初春日照时间缩短,光线对鸡体的作用减少,使鸡脑垂体前叶的促性腺激素分泌量降低,从而导致鸡群产蛋率下降。


5、一般从自然光照少于12小时时开始提供人工光照,补足到每天光照时间14小时左右。补充光照,采用每天两次开灯照明的方法较好,即在每天早晨6点开灯至天亮,晚上天黑开灯至20点,每天开关灯时间不必变动。补充光照时,电源供应要稳定,舍内每平方米以3瓦左右光照为宜,灯距地面约2米,灯与灯之间距离约3米,舍内光线照射要均匀,食槽与饮水器应放置在灯泡下面。


6、鸡群开产后,每天适宜的光照时间应是14~16小时,照度以10勒克司左右为宜(相当于离地高2米,每0.37平方米有1瓦光照)。光照时间不可随意变更,特别在产蛋后期,更不宜降低光照强度或缩短光照时间,也就是说,光照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否则会大幅度降低产蛋率。


7、对于健康状况不良、发育较差、体重较轻、以及不足6个月龄的鸡群,一般不进行人工补充光照,或推迟一段时间再予补充,否则达不到提高产蛋率的目的,即使一时的提高,也会很快早衰,反而使全年的产蛋率有所减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