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王莽是怎樣篡位稱帝的?如何評價這個人?

忘憂清樂閣主


在中國歷史上的眾多皇帝中,王莽可以算得上一個異類中的異類了,他既是開國皇帝,又是亡國之君。王莽登基之初有無數的儒家士子大師為他歌功頌德、大唱讚歌,而他死後卻被分屍,連舌頭都被人割下洩憤,甚至還背上了篡位的罵名遺臭千年。那麼王莽究竟是怎麼當上皇帝的呢?


這還要從王莽的身世說起。王莽是以漢元帝皇后王氏外戚的身份登上政壇。王皇后名王政君,18歲入掖庭,受寵於皇太子即未來的漢元帝,後誕下兒子劉驁。元帝即位後,王氏被立為皇后,父親王禁也被封為陽平侯。後父親去世,弟弟王鳳承襲爵位。

王莽像


漢元帝駕崩後,王皇后之子即位,即漢成帝,王皇后成為太后,其弟王鳳也被任命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權傾朝野,控制了國政,王氏一族隨之崛起,王禁的八個兒子除了早逝的王曼外,全部被封為列侯。王莽正是王曼的遺子,因為未得到爵位而生活簡樸,修習儒經,風度儀態皆有儒者之風,不僅盡心侍奉母親和寡嫂,對待眾位伯父叔父也是盡心竭力。


王莽因侍奉王鳳而發跡。王鳳曾大病一場,王莽在伯父的病榻前數月盡心侍疾,親自嘗藥,一日也未曾梳洗寬衣,這讓王鳳大為感動,臨時之前囑咐元后和成帝照顧王莽,王莽才被任命為黃門郎。從此以後,王莽在仕途上平步青雲,在當時的名士中聲名鵲起。


與王莽一同崛起的還有元后的姐姐王君俠之子淳于長,他同王莽一樣因侍奉王王鳳而得以進入仕途,還設計將出身貧賤的女官趙飛燕冊封為皇后,深的成帝信任,成為了王莽最大的對手。王莽便向太后進讒言說淳于長垂涎大司馬一職,導致淳于長下獄而死,當時的大司馬王根對淳于長之死也是深感自責,竟辭官而去,並舉薦王莽取而代之,大司馬一職就這樣落入王莽手中。

劉歆是王莽提拔起來最重要的儒家學者


然而王莽的大司僅做了一年。一年之後成帝暴斃,漢哀帝即位,王氏外戚遭到打壓。王莽主動請辭了大司馬職位,又受到牽連被遣到自己的封國新野,閒居三年。因為王莽聲名極好,以公正無私、嚴於律己而聞名,上書為王莽申冤的數以百計。此後有日食出現,世人皆以為這是因為王莽蒙冤而引發的天象,王莽這才得以重返朝廷。


後漢哀帝駕崩,已經是太皇太后的元后立刻進入未央宮收起皇帝璽綬,詔令王莽入宮商議善後事宜,王莽終於再度出任大司馬,兼任太傅統領尚書。此後王莽大肆清除異己,總攬朝政,還指使地方官冒充南越裳國進攻白雉一隻,黑雉兩隻,仿效周成王時周公輔政的典故,為自己營造了祥瑞,被封為安漢公。

王莽政權發行的錢幣


王莽擅長做秀,更提拔了不少有真才實學的儒家士大夫,開展了一場儒教大改革運動,這進一步提高了王莽的威望。他還將女兒送入宮中立為皇后,被加上宰橫的尊號,後又加九錫位極人臣。後14歲的漢成帝暴斃,王莽立2歲的孺子為皇帝,開始了篡位活動,大行製造各種符命和預言。


幼帝即位當月,就有地方官在井底發現了一塊白石,上有“告安漢公莽為皇帝”八個紅字,震動天下,王莽開始自稱假皇帝,命天下人稱其為攝皇帝,改皇帝為皇太子。自此以後王莽登基已經水到渠成,各種祥瑞和預言層出不窮,把王莽推上了皇帝的位置,也把他推進了覆滅的深淵。


參考文獻

《漢書》

西嶋定生:《秦漢帝國》


歷史研習社


王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篡奪皇位者,他採用“文招”,波瀾不驚地成功代漢,開權臣篡位之先河。

王莽字巨君,西漢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縣東)人,是漢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莽的那些伯父、叔父、堂兄弟皆託王皇后的鴻福,位居宰輔,王氏一門凡九侯、五大司馬。反觀王莽則慘透了,他的父親王曼早逝,未能趕上好時光得以封侯拜爵,是以王氏家族惟王莽孤貧無依,非常落魄。但少年王莽甚是自立自強,折節恭儉,勤奮博學,以德行名於世,贏得了極高的社會聲譽,被士民奉為楷模。

王莽三十歲時終於熬出頭,被封為新都侯,擢升光祿大夫、侍中,步入政壇;三十七八歲出任大司馬,成為掌控朝政的重臣。王莽官爵愈尊,權勢愈大,他反倒愈加謙恭,贏得了更大的聲譽,同時也更加深得姑母、太皇太后王政君的信任與倚重。漢哀帝時,外戚丁、傅用事,王太后靠邊兒,王莽被罷官回家。公元前1年,漢哀帝駕崩,王政君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直接行事皇帝權力),王莽復任大司馬、領尚書事,總攬朝政,進位太傅,晉爵安漢公,被朝野視為安定漢室的擎天白玉柱。

漢元始五年(5)十二月,王莽毒死年僅十四歲的漢平帝,因其無子,漢元帝這一支就算是絕嗣了。漢宣帝的曾孫時有五人封王、四十八人為列侯,皆屬帝室近支,算是皇位的正宗繼承者人選。然而朝綱獨斷的安漢公王莽因這些帝裔均已成年,擔心不好掌控,影響自己政治目標與理想的實現,遂力排眾議,在宣帝玄孫中挑選了一位最年幼者為皇位接班人。這時候,有人上奏道:“武功縣令孟通在挖井時得到一塊白色石頭,上圓下方,石頭上還寫有‘告安漢公王莽為皇帝’的硃紅色文字”。王莽遂借“天命、符命”的祥瑞說事,指使群臣以此事忽悠、施壓於太皇太后。翌年三月,王莽“託以為卜相最吉”,立宣帝曾孫廣戚侯劉顯之子、年僅兩歲的劉嬰為皇太子,號為孺子,王莽如願以償,自己仿效當年周公輔成王的故事,以攝政名義居天子之位,稱“假(代理)皇帝”,行使天子權力,離君臨天下只有寸步之遙了。

當上“假皇帝”的第三年,又開始集中出現了符命現象。最奇的是未央殿前出現銅符帛圖,上有“攝皇帝當為真”之徵,於是王莽改元以應天命。有個叫哀章的讀書人作銅匱及作圖與書,造作漢高祖遺命,令王莽為帝。王莽順天應人,遂於公元8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宣佈即天子位,國號“新”,以十二月初一為始建國元年正月初一。

王莽代漢建“新”、改朝換代極為順利,並沒有引起“政治地震”和社會動盪,朝野都非常平和地結束了這一現實,熱切地期待“新朝”能帶來新氣象。然而王莽的改革並沒有得到國人的認可,改朝換代沒有帶來的動亂和戰亂,在他執政後期還是引發了,王莽的“文人政治”、“理想改革”也隨著風起雲湧的民眾大暴動而壽終正寢。

王莽篡位稱帝之所以順利成功,其主要手法是:一得到姑母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好感賞識與信任倚重,位極人臣,這是政治基礎。二是修煉成人品高潔的正人君子,贏得良好的聲譽,竟得到四十八萬七千五百多士民上書稱頌其功德,好形象帶來好人緣,這是民心基礎。三是利用人們的迷信心理大造符命,以“天命”言人事,使得自己的上位是“天命所歸”,這算是輿論基礎。

王莽的一些做法,被後世那些篡位者奉為圭臬,如加九錫、符命等,皆是篡位前必搞的套路。


風光藝境


我們先說個傳說,當年漢高祖在芒碭山路遇白蟒擋路,提劍欲斬。白蟒說“你斬我頭,我就篡你江山頭一朝,;你斬我尾,我就篡你江山末尾朝”。於是漢高祖攔腰將它斬斷。它就化身王莽把漢室攔腰斬斷了。。

王莽的出身顯赫的外戚家族,他的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他在當時的家族中絕對是個異類,獨守清淨,生活簡樸,為人謙恭。而且勤勞好學,很快就聲名遠播,被大家當做道德楷模。王莽應該是個非常好的演員,他把進入角色之後並且無時無刻按照角色的要求進行這表演,38歲出任大司馬開始執政,依舊錶演克己不倦,招聘賢良的角色,所受賞賜和邑錢都用來款待名士,生活反倒更加儉約。有一次,百官公卿來探望他的母親,見到王莽的夫人穿著十分簡陋,還以為是他家的奴僕。卸職隱居期間,更是逼死了自己殺了家奴的二兒子,要知道那個年代世家大族殺死家奴根本不是事,於是乎他的聲望越發高了。


再次獲得權柄之後,王莽一面繼續自己假裝“聖人”的表演,一面指揮黨羽打擊異己,加緊奪權。先得到“安漢公”的爵位,後在漢平帝死後立孺子嬰為太子,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稱假皇帝,臣民則稱王莽為攝皇帝。之後命人偽造各種符命祥瑞,讖緯圖冊,受命於天的假象。無法和違背上天的王莽“被逼無奈”的接受了孺子嬰的禪讓,國號為“新”。

對於王莽,白居易的《放言五首》曾有: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來告誡大家看人不能只看一時,是忠是奸不到蓋棺定論一刻誰也不好說,側面也表揚了王莽的演技。


圓圓頭不圓


我們先說個傳說,當年漢高祖在芒碭山路遇白蟒擋路,提劍欲斬。白蟒說“你斬我頭,我就篡你江山頭一朝,;你斬我尾,我就篡你江山末尾朝”。於是漢高祖攔腰將它斬斷。它就化身王莽把漢室攔腰斬斷了。

王莽的出身顯赫的外戚家族,他的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他在當時的家族中絕對是個異類,勤勞好學,很快就聲名遠播,被大家當做道德楷模。王莽應該是個非常好的演員,他把進入角色之後並且無時無刻按照角色的要求進行這表演,38歲出任大司馬開始執政,依舊錶演克己不倦,招聘賢良的角色。

再次獲得權柄之後,王莽一面繼續自己假裝“聖人”的表演,一面指揮黨羽打擊異己,加緊奪權。先得到“安漢公”的爵位,後在漢平帝死後立孺子嬰為太子。之後命人偽造各種符命祥瑞,讖緯圖冊,受命於天的假象。無法和違背上天的王莽“被逼無奈”地接受了孺子嬰的禪讓,國號為“新”。

在中國歷史上的眾多皇帝中,王莽可以算得上一個異類中的異類了,他既是開國皇帝,又是亡國之君。王莽登基之初有無數的儒家士子大師為他歌功頌德、大唱讚歌,而他死後卻被分屍,連舌頭都被人割下洩憤,甚至還背上了篡位的罵名遺臭千年。那麼王莽究竟是怎麼當上皇帝的呢?

這還要從王莽的身世說起。王莽是以漢元帝皇后王氏外戚的身份登上政壇。王皇后名王政君,18歲入掖庭,受寵於皇太子即未來的漢元帝,後誕下兒子劉驁。元帝即位後,王氏被立為皇后,父親王禁也被封為陽平侯。後父親去世,弟弟王鳳承襲爵位。

漢元帝駕崩後,王皇后之子即位,即漢成帝,王皇后成為太后,領尚書事,權傾朝野,控制了國政,王氏一族隨之崛起,王禁的八個兒子除了早逝的王曼外,全部被封為列侯。王莽正是王曼的遺子,因為未得到爵位而生活簡樸,修習儒經,風度儀態皆有儒者之風,不僅盡心侍奉母親和寡嫂,對待眾位伯父叔父也是盡心竭力。

王莽因侍奉王鳳而發跡。王鳳曾大病一場,王莽在伯父的病榻前數月盡心侍疾,親自嘗藥,一日也未曾梳洗寬衣,這讓王鳳大為感動,臨時之前囑咐元后和成帝照顧王莽,王莽才被任命為黃門郎。從此以後,王莽在仕途上平步青雲,在當時的名士中聲名鵲起。

與王莽一同崛起的還有元后的姐姐王君俠之子淳于長,他同王莽一樣因侍奉王王鳳而得以進入仕途,還設計將出身貧賤的女官趙飛燕冊封為皇后,深的成帝信任,成為了王莽最大的對手。王莽便向太后進讒言說淳于長垂涎大司馬一職,導致淳于長下獄而死,當時的大司馬王根對淳于長之死也是深感自責,竟辭官而去,並舉薦王莽取而代之,大司馬一職就這樣落入王莽手中。

劉歆是王莽提拔起來最重要的儒家學者

然而王莽的大司僅做了一年。一年之後成帝暴斃,漢哀帝即位,王氏外戚遭到打壓。王莽主動請辭了大司馬職位,又受到牽連被遣到自己的封國新野,閒居三年。因為王莽聲名極好,以公正無私、嚴於律己而聞名,上書為王莽申冤的數以百計。此後有日食出現,世人皆以為這是因為王莽蒙冤而引發的天象,王莽這才得以重返朝廷。

後漢哀帝駕崩,元后立刻進入未央宮收起皇帝璽綬,詔令王莽入宮商議善後事宜,王莽終於再度出任大司馬,兼任太傅統領尚書。此後王莽大肆清除異己,總攬朝政,還指使地方官冒充南越裳國進攻白雉一隻,黑雉兩隻,仿效周成王時周公輔政的典故,為自己營造了祥瑞,被封為安漢公。

王莽政權發行的錢幣

王莽擅長做秀,更提拔了不少有真才實學的儒家士大夫,開展了一場儒教大改革運動,這進一步提高了王莽的威望。他還將女兒送入宮中立為皇后,被加上宰橫的尊號,後又加九錫位極人臣。後14歲的漢成帝暴斃,王莽立2歲的孺子為皇帝,開始了篡位活動,大行製造各種符命和預言。

幼帝即位當月,就有地方官在井底發現了一塊白石,震動天下,王莽開始自稱假皇帝,命天下人稱其為攝皇帝,改皇帝為皇太子。自此以後王莽登基已經水到渠成,各種祥瑞和預言層出不窮,把王莽推上了皇帝的位置,也把他推進了覆滅的深淵。

兩漢之交時代的王莽是一個很特別的歷史人物。當下的很多歷史觀點對他的評價都不夠客觀。

當我們需要改革精神的時候,就歌頌王莽是一個繼往開來的改革家(改革開放時代);當我們需要大一統精神的時候,就鄙夷王莽是一個千夫所指的禍國亂臣(目前主流觀點),無論哪種觀點,單獨來看,都不夠客觀,不夠真實的讓我們認識王莽。

評價歷史人物不能只談成敗,可是脫離了成敗討論人物難免有點耍流氓,以下從逐個王莽的歷史大事件,試圖全面的看待王莽。

第一,以新代漢的偉績。

王莽以外戚身份滅亡漢朝,這在當世,其實並沒有令人大為意外。因為從劉邦建漢之後離世,呂后領銜的諸呂集團,就開始以外戚的身份把持朝綱,之後也形成一種漢朝的例制,呂氏之後衛青、霍家、許嘉等外戚集團不斷動搖劉氏帝王的影響力和實權。

時間來到西漢後期,政府失去權威,政局動盪,內憂外患、人心思變,時局的情況很像七百年後唐王朝安史之亂之前的社會格局,相比之下,同樣的動盪引起了唐王朝的迅速崩塌,而王莽的以新代漢則保住了漢朝的整體框架,最大限度的維持了和平的局面,這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王莽有幾點錯誤,最後都讓他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1.政治外形塑造成功,24歲的王莽初入政壇為官,就塑造出一個禮賢下士,清廉簡樸的形象,迅速積累了官場人脈和社會輿論的支持,可是迅速代漢(公元8年,爬山“大司馬”高位,公元9年及登基稱帝)讓他長期苦心孤詣積累的人心和支持都如同雪崩一般塌陷。

經過一百餘年的儒學的洗禮,“名正言順”、“君權神授”的儒學正統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王莽作為一個儒生,他不可能不知道這些,可是可能權力的烈酒已經讓他酩酊大醉,於是,他在公眾面前塑造的高大雄偉的形象付諸東流。官場、民間反莽、反新的浪潮屢禁不止,最終成為摧毀新莽的強力火藥。

在代漢的過程中,如果王莽選擇曹操所用的步步緊逼,逐步蠶食的方式進行過度,可能上下的接受度就會更平穩、更順暢。

2.兩千年前社會主義的代言人。

很多觀點玩笑意味的說,王莽是一個現代社會穿越到古代社會的人,就是因為,王莽是一個骨子裡的樸素社會主義的踐行者。十九世紀才興起的社會主義,早在一世紀的中國,就有了王莽式的構想和實踐。

作為儒學學派的集大成者,即便王莽沒有什麼儒學創作,可是“仁”的思想在王莽心中紮根,以一個學者的姿態建立一個龐大的帝國,中國歷史上僅此唯一。

劉邦、朱元璋之類的帝王,之所以造反當皇帝,全是為了一己之私,而王莽的確有自己的政治抱負,他希望把自己所信封的儒學信條在政治上一一實現,締造一個理想的快樂世界。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王莽和劉邦之間差了一百個趙匡胤,一千個朱元璋。

他的改革條款穿越了千年的歷史軌跡,竟真有些社會主義的影子。

土地國有、政府分配。用以解決土地兼併問題,讓平民重獲生產資料,改善生活,拉近貧富差距,宏觀把控土地分配,控制大地主的權力蔓延。

政府專賣制度,控制誇張的物價,建立國家貸款制度,施行計劃經濟。一系列消除貧富不均的制度,讓我們甚至懷疑,馬恩兩位導師是否收到中國改革家的啟發。

然而,畢竟,改革最終失敗了。

王莽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學者、經濟思想家,但絕不是一個政治家。他一心想要打擊的壟斷大地主階級,卻是他的改革必需的推行者,那麼這又怎麼實現?

他所想要拯救的生活悽苦的大眾,早已在他的篡漢行為中失去了對他的信任和支持,那麼又怎麼會感激?

他是一個儒學的專家學者,可是儒家學派的基本精神就是崇古,對於自己所診斷出來的社會的病態,王莽覺得只要吃下古老儒書上的藥方就可以痊癒。這又怎麼可能?腳步向前邁,可是思維向後看,幾千年以來一直成為儒生最痛苦的病源所在。(讓我想到後來的宋朝的改革家王安石先生)

3.自作聰明的偏執狂。

中國式的成功政治家,都是如同劉邦、劉備這樣的人物,他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最聰明的,利用身邊的資源拱立自己,才是他們的大智慧。

而王莽並不是這樣的人,改革不順利時,他表現出極度的狂躁、不安,對於所有反對的聲音都迎頭痛擊,即便有的政客只是給予一些解決問題的建議。

權力有時帶來睿智,但更多時候帶來獨裁。對於朝野上下一邊倒的埋怨、鼓譟,對於因飢餓而搶掠的民眾,對於趁火打劫的匈奴鐵騎,王莽開始了一系列的“法西斯”高壓政策,使得形勢更加急轉直下,最終他也在戰火中,身首異處。

最後,對於王莽的一句話評價一向分為正反兩個極端,筆者覺得大可不必如此強硬的來分化,也不願再次拾人牙慧。

筆者一向覺得歷史人物的正反其實不重要,歷史人物留下的思考才是歷史的真正魅力所在,而王莽給我們留下來的值得思考的財富就是,真正的“抱負”必須要付諸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拼搏實踐,否則就只會是人生路上的一個沉重的,讓你步履為艱的“包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