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這座省會城市對棚改徹底轉向!三四線城市房子還能買嗎?

摘要:三四線,尤其是那些人口淨流出的城市,是基本上不具備任何投資價值的

這座省會城市對棚改徹底轉向!三四線城市房子還能買嗎?

撰文|張銀銀

上週兩則消息吸引了槓桿遊戲。

首先是人民日報用了大半個版面來談棚改10年的三四線居民變遷的故事,裡行間充滿了對棚改的肯定,有人開始說三四線城市樓市利好了。

另外就是長春市政府發佈《關於取消棚改項目貨幣化安置購房獎勵政策的通知》,宣佈取消棚改項目貨幣化安置購房獎勵政策,鼓勵有條件的棚改項目新建一定數量的回遷安置住房。

關於棚改,槓桿遊戲感同身受。

槓桿遊戲老家在南方一座還算髮達的三線城市。小時候對家鄉的印象就是山清水秀,人傑地靈。

畢業之後,平均每年回去一次,年年感嘆家鄉變化之大,每年各種風光帶、商業綜合體建設的頻率比之前20年累加起來都快。

更快的是住宅拆遷的速度。

3年裡,父母兩方的親戚加起來,有4個家庭經歷了拆遷。

其中有一家是因為城區市容市貌改造,一家是因為機場路修建,兩家是因為規劃問題,實際上據我瞭解,這4家的房子房齡都不會超過35年。

與城市拆遷速度幾乎成正比的是房價的上漲速度。曾幾何時房價一平六七百,1000元一平算是豪宅級別了。如今遍地每平七八千,據說還要排號靠搶。

每回一次老家槓桿遊戲都要感嘆一次。一座三線城市,房價快要趕上了省會城市。

不可否認,房價漲到這個地步,棚改“功不可沒”。當然也不能完全歸因於棚改,正如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所說的:此輪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影響因素相當複雜,主要還是新型城鎮化、貨幣金融、投資投機等因素的影響。

棚改只是一個一般影響因素,不宜過分誇大其作用。

事實也確實如此。就拿這次人民日報發文,力贊棚改的正能量作用來說,蜜姐看到有聲音說這是三四線樓市利好的信號,事實上真的如此嗎?長春這次對棚改徹底轉向又怎麼說?

槓桿遊戲覺得,重點不是棚改安置方式的改變,而是棚改的使命和價值,要順應新的需要。

長春說的很明白,為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穩定商品房銷售價格。

7月12日,住建部在吹風會上表示,要因地制宜地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

而就在幾天之前,不少杆友應該都看到,央行武漢分行行長王玉玲撰文指出,《棚改貨幣化去庫存任務現階段基本完成》。

我認真看了這篇文章,對其中的數字和棚改取得的成就,尤為注意。很大程度上說,這不是分行行長的意見,而代表央行很多人士的看法。

和湖北省一樣,其實很多省的三四五線城市,住宅去化週期都已經不高。無論從這個角度,還是從債務角度、調控角度,棚改放緩都是大概率了,特別是降低貨幣化安置比例。

這座省會城市對棚改徹底轉向!三四線城市房子還能買嗎?

恆大研究院日前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2016-2017年,三四線通過棚改貨幣化去庫存分別為1.4億平方米和1.8億平方米,佔銷售面積的14.8%和18%;當前商品住宅可售面積已降至2014年峰值的37.2%。

而國家統計局公佈的7月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數據顯示,從同比看,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分別上漲6.7%和5.1%,繼續領跑房價上漲。

在如今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背景下,棚改收緊也是情理之中。

那三四線城市的房子還能買嗎?剛需什麼時候都該買,這點槓桿遊戲說了多次就不囉嗦了。投資方面,三四線,尤其是那些人口淨流出的城市,是基本上不具備任何投資價值的,尤其是在這一輪房價上漲之後,連最後一點投資的空間也被榨乾了。

這座省會城市對棚改徹底轉向!三四線城市房子還能買嗎?

一二線城市房價大漲你可以說是大量人口流入帶來大量剛需,三四線呢?動輒近萬元一片的房價背後,是一直上漲緩慢的人均收入。

舉例來說,某中部四線城市的當地人均工資水平在三千左右,但是當地的房價已經超過了一萬多,達到了居民月收入的四倍以上,這個時候再加上當地的人口流動性其實並不大,房價和居民收入的背離問題將會進一步明顯。

正是如此,人才爭奪戰才那麼重要,得有人為中長期買單啊。

問題來了,我國經濟整體增速不如以前,雖然也很不錯。那麼,創造的優質就業崗位,增速不會有房子銷售增速那麼快。

所以,落戶了、買房了,和實際獲得了在該城市與之匹配的工作與否,是兩回事。至於說三四五線城市,更是擋不住部分年輕人繼續湧入省會等……

三四線城市這兩三年漲上去的價格,實際已經提前透支了長期的收入/房價合理比。

投資了這裡的房子,以後賣給誰是個大問題。

槓桿遊戲的這幾位親戚在拿到了拆遷補償款之後,除了必須買房的剛需,其餘的家庭都不約而同選擇了在省會城市買房。

果然,這兩年二線城市房價繼續高歌猛進,他們趕上了限購和調控前的最後一波,如今身價也是翻了至少一倍。

但你想要他跌太多也是不太現實的,畢竟國內外的局勢擺在這兒。你說調控怎麼辦?只能長效機制建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