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哪些檢查能夠幫助我們識別冠心病?(心電圖系列)

檢查冠心病的方法很多,大家多少做過一、二,但它們都有什麼意義?能幫助我們瞭解些什麼?下面就來簡單介紹一下。

哪些檢查能夠幫助我們識別冠心病?(心電圖系列)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雖然引起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或者心肌梗死的原因不止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還有其他,但最主要、最常見的、95%以上的都是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所致。所以,現在所說的冠心病,就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實際在臨床工作中,有些病人的冠狀動脈缺血是由其他疾病引起來的,需要醫生來鑑別診斷。

哪些檢查能夠幫助我們識別冠心病?(心電圖系列)

冠心病如果只是供血不足,會出現心肌缺血的表現;如果缺血嚴重或完全中斷,就會造成心肌缺血性損傷、壞死,就是心肌梗死了。所以,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分別是冠心病發展的不同程度的表現,這些情況,根據臨床表現可以初步判斷,但是要確定診斷,還是要有輔助檢查提供依據。各種檢查方法都有自己診斷冠心病的標準,但是側重點不同,檢出疾病的概率也不相同。

哪些檢查能夠幫助我們識別冠心病?(心電圖系列)

那麼,哪些檢查方法能夠幫助我們檢出冠心病呢?

1.心電圖。心電圖可以說是心臟病應用最普遍的檢查方法了。價格便宜,檢查方便,對人沒有損傷,還可以多次重複。心電圖檢查診斷心肌缺血、心肌梗死都有標準,在心肌缺血、損傷、壞死的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變化(演變)圖形,是診斷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很重要的檢查方法。

哪些檢查能夠幫助我們識別冠心病?(心電圖系列)

但是,心電圖對於心肌缺血的檢出率比較低(一般不到50%),除非當時正在發作心絞痛(心肌缺血)。因為心臟在心肌缺血、損傷的時候心電活動會發生改變,心電圖也就改變了,但供血恢復後心電圖也就恢復正常了。缺血的時間一般都比較短暫,如果不是發作當時記錄,很難捕捉到心電圖的缺血改變。

哪些檢查能夠幫助我們識別冠心病?(心電圖系列)

心電圖對心肌梗死的檢出率比較高,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圖形有一定規律的動態演變規律(過程),動態地觀察記錄,可以提供很多信息,有助於病情判斷。但有時候單次檢查的時機不對,可能也會錯過。比如心肌梗死後做心電圖時正處於“偽改善期”(醫學術語是“抬高的ST段正好回落到等電位線”)時,有時也會被誤為正常。

哪些檢查能夠幫助我們識別冠心病?(心電圖系列)

對於陳舊性心肌梗死、心臟室壁瘤,心電圖也可以提供信息。

2.動態心電圖。就是檢查記錄在正常活動狀態(動態)下24小時或更長時間的心電圖。這樣,有可能記錄到心絞痛(心肌缺血)發作、尤其一些無痛性(無症狀)心肌缺血發作的心電圖改變,彌補常規心電圖的不足,提高檢出發病的幾率。當然還可以用於心律失常的監測。但是,即使是延長了監測時間,如果病人在監測期間無發病,也可能檢測不出來。

哪些檢查能夠幫助我們識別冠心病?(心電圖系列)

3.運動(負荷)試驗。有活動平板(跑步)或者踏車(騎車)兩種方法,運動量要跑到次極量運動負荷的水平[根據年齡計算心率水平,還有代謝值(MET)標準],所以又稱“次極量運動試驗”。因為冠狀動脈狹窄到一定程度(狹窄超過50%,管腔面積減少75%以上)時,代償(供血需求增加時擴張,保證供血)能力就會明顯降低,當運動增加心臟負荷需要供血增加時,就會因供不應求而出現心肌缺血,心電圖會相應變化。這種方法大概可以檢出70%~80%的病人。現在還可以同時監測呼吸功能(運動心肺功能測定)來檢測心肌代謝情況。

哪些檢查能夠幫助我們識別冠心病?(心電圖系列)

如果患者無法運動,還有一些藥物負荷試驗,如注射一些可以誘發病變的冠狀動脈發生供血不足的藥物如腺苷、潘生丁(雙嘧達莫)等,來誘發出現心肌缺血改變,達到負荷試驗的目的。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