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孩子,學會做一個體面的普通人

孩子,學會做一個體面的普通人

從我兒子有交流能力的第一天我就在憂慮一件事,就是我應該如何向他描述我們成年人的世界。

我努力地用來自全球各地的各種繪本,試圖從各個層面搭建一個我心目中的可以向他這麼大的孩子描述的成人世界,我用各種各樣的繪本和故事向他打過各種各樣的比方,但是好幾年下來,我發現,其實通過繪本我可以描述的世界或許太過美好了,以至於我無法向他解釋我自己身上以及中國當下那麼多不能解釋的種種缺陷。

6年過去了,我對這件事始終無從下手又萬般焦慮,是的,我努力做的不是支離破碎就是過於片面。絕大部分時候我已經放棄了努力,我甚至覺得他應該有他自己的方式,或許是大風大浪的奇妙探險,或者是有驚無險的峰迴路轉……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打開世界的方式。

直到最近,我看到《瘋狂動物城》,我才發現,我錯了。

給兒童世界打出的最精妙的一個比方

一直以來我最無能為力的事,迪士尼卻做得如此徹底。這部電影是迪士尼數千個創意團隊成員用三四年時間和心血搭建的一個完整的動物城邦,它向孩子展示了任何一個家長完全不可能呈現的成人世界。

這個動物城邦簡單而美好,殘酷而真實,一個完美到令人窒息的寓言世界,在我心中它幫孩子們用平行映照成人世界的動物城邦快速架構出一個可以立刻理解和認知到真實的世界,用每一個動物角色和他們的關係,幫孩子們搭建出了完整的價值觀體系。它流暢緊湊的講述中,永遠都藏著有關人性和世界的樸素真相,而不管多飛的敘事都有著堅實的現實和心理邏輯。

《瘋狂動物城》是成年人給兒童世界打出的最精妙的一個比方,它簡單而真實,沒有一個家長有能力去塑造這麼一個與成人世界平行的世俗城邦,它完整地向你的孩子介紹了成人世界的一切美好與殘酷,偏見與寬容,友誼與競爭,執著與堅持、信念與夢想……

不是烏托邦的烏托邦

《瘋狂動物城》引進之前曾經有兩個譯名分別是《動物大都會》和《動物烏托邦》,從英文字面意思來看,烏托邦是最貼近的,也是創作者最想表達的人一個夢想中的平行世界。在2016年定檔之前改成了《瘋狂動物城》,我最早得到這個改名的消息多少有點失望。從市場營銷角度來看,烏托邦是一個有理解困境的名詞,但是它太精確了,精確到我作為一個超級市場派都要為這個詞讓步的地步。

迪士尼並沒有塑造一個所謂的完美烏托邦,即使是動物的世界,該有的所有生存的殘酷與博弈、臉譜化的成見、文化與種族的各種偏見……不僅一一俱全而且毫髮畢現,好的是迪士尼創作者用美好的共存和包容的願望讓烏托邦在動物世界得到了實現,這是對整個人類未來共同想象力和願景的一個美好期待吧,這也是他們在內心願意把一個真實而又值得期待的未來美好世界留給孩子們的一種展現。一想到數千個人都在這樣的願望中共同努力創作的場景,就讓人不禁心有慼慼焉。

做一個體面的普通人

在《瘋狂動物城》這部電影裡最大的slogan就是“每個人都無所不能”,看起來是個簡單而充滿雞血的故事,其實電影故事的主旋律卻是嘗試一切,並非通過主人公兔子朱迪警官的故事,展現她的灰姑娘變公主的蛻變之路,而是給孩子每一個角色和每一個進電影院的孩子一個更積極向上的信息——從自己開始改變,你一定會成為那個力所能及、實現自我的人,你也會看到更美的世界。

你要走的並不是那個砥礪前行奮發圖強的草根逆襲之路,而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努力做一個體面的普通人,就算是最好的人生。或者說,努力做好一個體面地普通人本身,就是對浮躁社會的最好逆襲。就憑這一點,這部片就可能是迪士尼和皮克斯繼《獅子王》、《海底總動員》、《飛屋環遊記》、《冰雪奇緣》、《怪物工廠》,《超能陸戰隊》之後又一部劃時代之作。

這麼好的電影雖然不能天天看,可是電影故事書卻可以作為孩子的床頭書來反覆閱讀,讓孩子重溫電影中的精彩,體會其中的深意。小兒6歲了,看過電影后,主動問我有沒有瘋狂動物城的書賣,書到手後就讓我不停地給他講,甚至還激發了他認字的興趣,這樣就不用求著我給他讀了,每次講故事的過程,他全程投入、屏住呼吸,彷彿又回到了電影院的場景。

我們無法想象迪士尼和出版方背後工作的複雜性,但是無論如何,我都要感謝那些我無能為力所致,他們卻在幕後努力呈現出來的創意與產品,感謝創意、感謝迪士尼,你們用自己的行為在證明:一個體面的普通人是多麼重要而美好,我也希望我的孩子成為這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