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太空裝備 之 菲萊登陸器

"菲萊"是歐洲宇航局2004年發射的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的著陸器,約100公斤重,2014年11月12日登陸"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完成人造探測器的首次彗星登陸,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在彗核表面著陸並開展科學考察的探測器。2016年9月2日,羅塞塔飛船搭載的相機拍攝到已經中斷聯繫的菲萊。

太空裝備 之 菲萊登陸器

菲萊是第一個在彗星登陸的太空飛行器,2004年3月由歐洲航天局的太空探測器"羅塞塔"號搭載,在經過近11年的飛行後,將菲萊登陸器投向彗星67P。

菲萊此前曾"沉睡"過。2015年6月,歐洲航天局表示,菲萊在該彗星上工作了60個小時後,太陽能電池耗盡"沉睡"。由於該彗星其後離太陽距離靠近,菲萊又重新有力氣與地球取得聯繫。

"菲萊"在沉睡多月後與地球取得聯繫,並向地球發出一條信息:"你好,地球!能聽見我嗎?"

"菲萊"著陸器包含一個基座,一個設備平臺和一個多邊形夾層結構,所用材料全部是碳纖維,所攜帶的儀器和子系統都在引擎蓋下面,這個引擎蓋被太陽能電池覆蓋,還有一根天線負責通過羅塞塔軌道飛行器把數據從彗星表面傳到地球。

太空裝備 之 菲萊登陸器

菲萊著陸器的降落位置並不十分理想,位於"格拉西門克"彗星上的懸崖附近,這裡的光照情況並不理想,著陸器很快就耗盡了電力供應。現"菲萊"著陸器獲得的光照是2014年11月著陸時的兩倍,不過著陸區仍然非常寒冷,所以"菲萊"著陸器沒有進入甦醒程序。

菲萊登陸器曾於2015年6月13日甦醒,電腦啟動85秒後與羅塞塔號建立通信,但信號不穩定,羅塞塔飛船需要調整飛行軌道,以便可以有較長的接觸時間。可惜菲萊像一個頑皮的小孩,一直沒法與位於德國的菲萊登陸器控制中心建立長時間穩定的數據鏈接。經過無數次嘗試,菲萊都不回應,讓控制中心一度以為菲萊沒有真正存活下來。幸好7月10日北京時間2時45分至3時07分成功穩定聯繫12分鐘,並且響應地面控制中心發出的指令。

"菲萊"著陸器成功登陸67P彗星標誌著,人類發射的航天器首次在一顆高速運行中的彗星表面著陸。在太空探索的歷史上,這代表著一個重大的里程碑。由於彗星是太陽系形成過程中留下的殘留天體,因此對67P彗星進行探索研究將有望揭示有關太陽系起源和地球生命孕育的進一步線索。

太空裝備 之 菲萊登陸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