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臨湘河湖怎樣治理?聽總河長魏淑萍這樣說

全力落實河長制 努力實現河長治

魏淑萍

臨湘地處長江之濱,河網密佈、湖泊眾多。境內有長江岸線38.5公里,河流66條、湖泊9個、中型水庫3個。

臨湘既是長江大保護戰略的直接責任者,也是湘鄂兩省協同治水的重要主導者,還是岳陽市區飲用水源的有力保障者。我作為臨湘的總河長,始終堅持把河長製作為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和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全力以赴抓好河長制工作落實。

一、以“全力治水”推動生態修復 過去,臨湘生態環境問題較為突出,江河沿線垃圾遍佈,養殖、生活汙水肆意排放,保護區內非法捕撈、網箱養殖現象普遍,非法採砂屢禁不止,“垃圾河”“黑臭河”屢治不清。對此,我們堅決落實中央精神,把修復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採取超常規措施,積極行動,實施全線治水。2017年以來,我們在長江沿線設立各類垃圾處理設施1000多處,清運陳年垃圾7000餘噸,完成了所有非法碼頭、砂石堆場取締,做到了江堤沿線封洲禁牧,實現了堤身原狀恢復、植草復綠。今年,我們又按照上級要求,強力推進長江岸線臨湘段港口碼頭專項整治,鴨欄長江作業區一期工程已經暫停建設,其他1個碼頭、3個渡口已經全部關停復綠。同時,我們全面加強了河道採砂管理工作,堅持每天24小時不間斷值班巡查。2018年,僅長江沿線我們就組織了7次清江行動,查獲非法採砂、運砂船舶5艘,對非法採砂行為形成了強有力的震懾。特別是為了保護好黃蓋湖省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我們以攻城拔寨的決心,在去年拆除黃蓋湖內圍欄9636畝、網箱6800口的基礎上,今年又拆除黃蓋湖、小泥湖等矮圍網圍19處、1693畝,做好了漁民上岸、轉產轉業工作,黃蓋湖再現萬畝碧波,越冬候鳥成倍增長,生態環境持續好轉。另外,我們還結合規範村民建房和“空心房”整治工作,拆除沿黃蓋湖大堤“空心房”365處、5.3萬平方米,黃蓋鎮稻田公園也正在建設中,力爭打造一個集生態農業、科普教育、觀光旅遊、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現代“農業公園”。

二、以“悉力淨水”改善水體質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水環境、水安全對群眾生產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以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導向,堅持水岸同治、標本兼治,持續改善水體質量。新建了工業園區初期雨水收集池和汙水處理提質工程等環保設施,在桃林河流域5個鎮(街道)啟動了汙水處理廠建設,建立了農業面源汙染治理網格化管理機制,劃定了畜禽養殖“三區”,實現了長效、常態治理。特別是從維護水源安全出發,我們強力推進龍源、團灣、忠防三個水庫和鐵山水庫北乾渠沿線專項整治,退出畜禽養殖戶40戶,關停粘土磚廠、加工企業、餐館54家,水源水質得到明顯改善。同時,為根治隱患,我們實施了龍源水庫影響水源的53棟房屋拆遷、安置工作,徹底消除了飲用水源安全隱患問題。

三、以“大力興水”謀劃長遠發展 水不僅是人類的生命之源,更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我們堅持把水情作為最大的市情,水勢作為最大的優勢,著力保護水資源、做好水文章。以長安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為主線,以源潭河為縱、黃蓋湖為橫,依託河湖連通工程,打造沿河湖歷史文化旅遊走廊,營造以水文化為主題的生態軸線景觀。同時,積極申報國家溼地公園,以溼地保護帶動生態經濟,著力打造溼地保護和生態經濟發展的平臺。在水資源利用上,我們積極引進環保、水務等企業,借力打造環保產業板塊。目前,我市工業園區已引進了汙水處理、集中供熱、固廢焚燒等環保企業,園區環保能力不斷提升。

四、以“竭力安水”維護民生民利 臨湘湖區面積廣,防汛抗災任務艱鉅。特別是黃蓋湖作為本流域洪水主要調蓄場所,歷來水旱災害頻發。黃蓋湖湖區的安穩,不僅牽動著3個鎮12.5萬群眾及18萬畝耕地安危,而且涉及到臨湘、赤壁乃至湖南、湖北兩地協同治水大局。為此,我們積極謀劃黃蓋湖防洪綜合治理工作,積極對接國家項目資金,成功擠進了2017年全國新開工的15個重大水利工程之列,項目總投資10.6億元(湖南部分)。特別是在該工程未批覆之前,我們著力籌集資金8000多萬元,對黃蓋湖流域的險工險段進行了加固整修,確保了2017年安全度汛。目前,項目已完成投資3億元,該水利工程竣工後,可徹底解除臨湘湖區群眾的心腹之患。

河長制工作是利國利民的德政,也是造福子孫的好事。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嚴格按照河長制的要求,進一步提高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切實抓緊抓實河長制工作,加快打造“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河湖生態體系,努力把河湖打造成為“精彩北大門、品質新臨湘”的閃亮生態封面!

(作者系臨湘市人民政府市長、總河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