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超級細菌恐將橫行,人類真的沒救了嗎?

Wiil_wei


細菌是一種單細胞微生物,種類繁多,在人類誕生之前就已經存在這個世界上,伴隨人類的進化,甚至於與人類共生,我們的身體中就有上千種細菌存在,其總體的基因庫甚至於多餘人自身的基因數量,其可以影響我們身體的各個器官和功能,並與相當一部分疾病的產生都有關係。細菌與人體健康最為相關的就是部分致病菌可以導致人體的感染性疾病,在抗生素出現之前一旦被細菌感染如果自身的抵抗力不能控制,最終則很難存活。本問題提到了“超級細菌”,這是個非常嚴峻的話題,就連世界衛生組織都為此向公眾敲響了警鐘,那麼超級細菌是否真的會不受控制的橫行,人類是否真的沒救了呢?以下精靈醫生就為大家分析解答。

首先需要知道什麼是超級細菌。普通人看到超級細菌這個名字第一反應是傳染性和致病力非常強的細菌,但臨床上指的超級細菌是對多數抗生素,甚至於現有的全部抗生素耐藥的細菌,說的通俗一些就是很少有藥物或者沒有藥物可以治療的細菌。超級細菌產生最直接的原因是各種抗生素的亂用而導致細菌耐藥進程的加快。超級細菌多數存在於應用抗生素密集的醫院內,因此被感染超級細菌的往往是住院患者。此外,在一些抗生素亂用嚴重的地區也有超級細菌的身影,比如在一些地區的水和空氣中就曾發現超級細菌的基因片段。

那麼超級細菌是否會不受控制橫行呢?人類是否真的沒救了呢?客觀的說存在這樣的可能性,但是正因為意識到了這種危險,目前全世界多數國家已經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比如:嚴格規範化抗生素的合理應用、加快抗生素的研發、對感染超級細菌的患者進行隔離治療等等。其實,僅有這些措施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對全社會進行宣傳,讓大家都知道規範化應用抗生素的必要性,減少抗生素亂用的現象,只有這樣才能最終避免可怕的事情發生。


精靈醫生


作為全球最大的抗生素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人用掉的抗生素佔全球總量的近一半,中國人把抗生素當維生素,無論是感冒發燒還是頭疼腦熱都會用抗生素。造成的危害是抗生素的耐藥問題,細菌的耐藥性越來越強,能夠用於治療的抗生素也越來越少。

超級細菌,是指那些由於長期被濫用抗生素的病人體內產生的超級抗藥性的細菌,近年來陸續發現的超級細菌有:在美國發現的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可以抵抗最強力的抗生素和藥物,並能夠引起各種感染;在法國發現的耐萬古黴素腸球菌(VRE),因突破了人類當前對付細菌感染的頂級藥物萬古黴素而得名。多粘菌素目前是抗擊革蘭氏陰性菌的最後一道防線。如今,研究者們在中國的肉類食品樣本以及住院的部分患者體內發現了一種能夠抵抗這一藥物的基因。

細菌出現耐藥性符合達爾文進化論,即細菌菌株的耐藥性會自然出現。減緩這一進程的唯一方法就是儘可能少地使用抗生素。對於由病毒引起的感染或疾病的治療,可以說絕大多數抗生素的使用都是不必要的。患者經常主動要求使用抗生素,把抗生素看成是萬能藥。扭轉人們的這一錯誤觀念相當重要,但正如中國的情況所顯示的,這是件任重道遠的事。除此之外,

在動物飼料中添加抗生素的報道也非常普遍。在過去幾十年來,許多工業化國家在牲畜飼養中常規使用抗生素,這些牲畜排出的大量抗生素將會引發細菌變異,成為超級細菌。

如果因為超級細菌的存在而認為人類可能沒救了,未免有點言過其實,細菌感染畢竟不同於病毒,它一般不會短期內大範圍的播散蔓延,而出現超級細菌的人群絕大多數見於常年多病,體質差,用藥多的人。數百年來,人類與細菌的鬥爭就像是一場軍備競賽,隨著對細菌耐藥問題的嚴重性的認識,國家已出臺一系列的法規嚴控抗生素的使用,同時在老百姓中普及多用抗生素的危害,各大藥企也在積極研發新型抗生素或新的治療手段。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信耐藥問題會有所緩和,人類最終能夠戰勝超級細菌。


胡洋


超級細菌恐將橫行,人類也不會坐以待斃。不論是謀求生存還是發展,都以和諧共存為根基。


提起細菌這個生物,反感之情油然而生,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食物發黴、傷口化膿、咽喉腫痛……微小的它我們“視而不見”,卻無處不在。我們教育孩子,飯前便後要洗手,我們自身也非常注意個人衛生,要將細菌拒之於千里之外。

最初青黴素這個東西,正是從青黴菌(細菌的一種)裡提取出來的。青黴素高效的抗感染“殺菌”效果迅速走紅,我們對待細菌以最不能容忍的態度“趕盡殺絕”,細菌同樣也不會束手就擒,它奮起反抗,針對自身缺陷強化自身。

青黴素你能來“殺”我,細菌我也磨鍊出自身的擋箭牌(產酶)來使你土崩瓦解(水解)。細菌在進化,人類又針對具體情況研發出新的抗菌藥物,直至升級到萬古黴素來對抗耐藥菌。就這樣一來二去,產生了超級耐藥的細菌。

在青黴素誕生後,就有人就預言了超級細菌將會誕生,目前常見的超級耐藥菌有如下: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艱難梭狀芽孢桿菌、耐萬古黴素腸球菌、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 腸桿菌科細菌等。

加強合理安全用藥,不僅醫務人員要有這種專業技能,廣大群眾也要有這種意識。超級細菌的誕生,正是過度亂用抗菌藥物的必然結果,人類必須要為自己的“危險行為”買單。


人類與微生物不斷的“鬥爭”,推動了醫療事業的發展,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根據事物唯物辯證的發展規律,還有進化論中自然選擇的規律,超級細菌再厲害,也有制約它的存在。但只有“和諧共存”,才能共同謀求發展!

關注“臨要健康”,獲取更多健康資訊!

元來


今年熒屏,都被張嘉譯主演的電視劇給霸屏了,在他主演的《急診科醫生》中,有一集演的是,院內爆發了超級細菌感染,經過隔離及多方努力,終於化解了危機,不知道大家看過的是否還有印象?

超級細菌不是編劇杜撰的,也並非科幻故事。試想一下:在一個醫院中,有一種細菌感染正在蔓延傳播,而醫生們卻收受無策,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場景。超級細菌現在已經成為了世界範圍內的緊急事件與難題之一。

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統計,每年大約有200萬人感染超級細菌,因此喪生的人數超過23000人,超級細菌的橫行甚至引起了美國白宮的重視,早在2015年就發佈了對抗超級細菌的整體計劃。那麼到底什麼是超級細菌呢?

通常,超級細菌(Superbugs)被指哪些各種抗生素都無法殺滅的能夠感染人的細菌。美國傳染病學會會長Stephen Calderwood博士說:雖然它的恐怖引起了人們共同的恐慌,但實際上對於超級細菌,並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而醫生們常常把超級細菌叫做多重耐藥菌(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它並不是對所有的抗生素都耐藥,通常是指對兩種以上的抗生素耐藥的菌株,即為“超級細菌”。

任何細菌都有可能進化成超級細菌。超級細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濫用抗生素”。濫用抗生素包括在不該服用抗生素時服用抗生素;還包括不按療程服用抗生素;不遵醫囑服用抗生素;多種抗生素私自混合服用等情況。這些情況不論在國外還是國內,都是非常普遍發生的,在此“濫用抗生素”的情況下,加速導致了細菌耐藥菌株的出現,不斷演變,最終導致超級細菌的出現。

抗菌治療是現代醫學的基礎,癌症放化療、器官移植、外科手術、產科分娩、外傷消炎都需要藉助於抗生素類的藥物對抗感染,但是除了臨床必須,請大家都不要隨便服用抗生素,在必需服用時,也請謹遵醫囑。

個人如何避免感染超級細菌呢?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可以有效預防感染超級細菌:

  1. 僅僅在必需的情況下服用抗生素,並按醫生指導服用;

  2. 即使感覺已經痊癒,也應按醫生指導,按相應療程服用抗生素;

  3. 不要把醫生開具的抗生素處方給他人服用;

  4. 不要私自服用剩餘處方的抗生素;

除了對抗生素的嚴格控制外,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或經常用酒精棉球消毒手部,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均衡飲食,經常鍛鍊,規律作息,都可以有效的降低感染超級細菌的風險。

李藥師談健康


超級細菌不是恐將橫行,而是早有記載,並已出現過致人死亡案例。

我們首先來認識超級細菌。超級細菌(Superbug)並不是特指某一種細菌,而是泛指那些對多種抗生素具有耐藥性的細菌,更準確的稱呼為“多重耐藥性細菌”。而之所以被稱為“超級細菌”或“無敵細菌”,自然是媒體想吸引眼球。

2017年年底,四川的一名高中生羅地朋因感染超級細菌昏迷十多天並一度生命垂危的新聞,就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也讓超級細菌成為了輿論熱點。但超級細菌並不是新鮮事物,像是羅地朋感染的超級細菌MRSA——耐甲氧西林青黴素金黃色葡萄球菌——早在1961年就出現在了英國科學家的報道當中。

一度生命垂危的17歲少年羅地朋

而世界上第一例因感染超級細菌而致死的案例,也發生在並不遙遠的2010年。一名比利時男子在巴基斯坦旅行時,因為遭遇車禍入院手術,但回國時發現感染了含超級抗藥基因NDM—1(新德里金屬蛋白酶—1)的細菌。雖然醫生動用了強力抗生素黏菌素來治療,還是沒有挽救這名男子的生命。

耐藥性通過遺傳元件在細菌之間轉移,紅色為耐藥性基因。
圖片來源:http://microbiologyonline.org.uk

那面對可能致死的超級細菌,需不需要上升到人類有沒有救的高度呢?完全沒有必要。羅地朋的主治醫師黃曉波這樣解釋,“羅地鵬的病情只是小概率事件,要具備很多條件,複合病毒感染,基礎免疫力下降,致病細菌的毒力過強,以及機體反應強烈等。”

而且人類濫用抗生素導致了超級細菌的出現,人類也一定有辦法抑制它,且正在行動。針對已有的超級細菌,各國正在禁用越來越多的抗生素,也正在研發新型抗生素和新的治療手段。比如2017年2月27,世界衛生組織就公佈了十二種超級細菌,來指導藥物廠家有針對性的尋找或製造新的抗生素。只是目前來說,抗生素研發週期太長(10年左右),跟不上細菌耐藥的發展速度(2年左右),尚處於劣勢。

但超級細菌不同於病毒,像曾經大規模爆發並致死的非典和甲型H1N1流感,都是病毒性傳染病,可以在人與人或者人與動物之間傳播。而超級細菌則是細菌感染,本身傳染性就非常有限,所以雖然它耐藥性突出,但致病性和致死性卻並不強,無須上升到人類存亡這樣的高度。

那對於個體來說,要怎麼看待超級細菌呢?首先,我們要認識到,是抗生素的過度使用,催生了超級細菌。特別是我國,更是抗生素濫用和細菌耐藥的重災區。按照目前細菌耐藥情況的發展趨勢,我國很可能是最先陷入超級細菌頻生,最終無抗生素有用的國家。其次,多和親朋好友分享抗生素過度使用的害處。特別是農村,不論是養殖業還是醫療用藥,都在盲目濫用抗生素,更會導致群體免疫力下降。最後,自我防護來說,由於這類細菌的流行狀況還不明朗,還沒有特別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所以大家一定要增強個人體質,加強鍛鍊、講究衛生,讓各種微生物入侵無門。只要個人免疫力夠強,少生病少用藥,自然不用擔心超級細菌的問題了。


不入流的大劉


所謂超級細菌:是指那些不能被目前抗生素殺死,或是需要聯合眾多抗生素一起才能夠殺死的細菌,他們是細菌出現耐藥的結果,根本原因是抗生素濫用。

在沒有抗生素的日子裡

1,黑死病

14世紀,有一種疾病從歐洲一個叫做加法的小城開始,一路傳播,迅速傳遍了整個歐洲。

感染這種疾病的人一開始在胳膊和脖子上長出水泡和紅色隆起的疹子,之後疹子持續變大,最後會長到和雞蛋一樣大小,整個過程疼痛無比。

三到五天之後,感染這種疾病的人紛紛死亡,死亡後人體皮膚呈黑紫色,所以人們稱呼這種疾病為“黑死病”,疾病造成大約2500萬人口的死亡。

後來經過科學證實:這種疾病是鼠疫桿菌引起的,這種細菌最開始在老鼠身上,不知道什麼原因,造成了人鼠共患,導致人間慘劇。

2,霍亂

19世紀20年代,印度孟買發生了一種奇怪的疾病,該疾病起病急驟,患者開始是腹瀉,一天之內腹瀉次數多達十次以上,開始大便像黃水一樣,接連幾次以後,大便已經不再是黃水,而是變成米泔水一樣。

伴隨腹瀉的是嘔吐,嘔吐物並不是胃內的食物殘渣,而是像大便一樣的米泔水,因為大量的液體丟失,患者精神不振、眼窩深陷、聲音嘶啞、四肢冰冷。

疾病以摧枯拉朽的方式傳播,從印度開始橫掃半個地球,柏林、倫敦、紐約、費城、紐約、俄羅斯、中國、日本等等地區都受到了波及。

這次疾病具體死亡人數並不清楚,但是僅僅在印度,就有3800萬人死於它的魔爪。

這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疾病,命名為霍亂,這種細菌能從水中傳播,張牙舞爪的收割著生命。

不論是鼠疫桿菌還是霍亂弧菌,在還沒有發明抗生素的時候,全人類對細菌都此束手無策,除了寄希望於上帝之外,我們只能沉默的死去。

3,其他

除了這兩次慘絕人寰的大瘟疫之外,在平常的疾病中,一旦受到細菌感染,基本就是和絕症差不多。

因為不能治療細菌感染,外科手術不能開展,因為患者可能因為感染而死。

因為不能治療細菌感染,剖宮產也不能開展,因為產婦可能因為感染而死,結果是產婦死於難產,那時候,即便破宮產手術已經成熟,但是國家禁止在活著的產婦身上實施,只有在產婦死亡以後,才能實施剖宮產,取出胎兒。

.......

在沒有抗生素的時代,醫生們治療感染的方法是放血療法,就是將病人的流失,直到病人四肢無力,臉色發白。

抗生素的發明,開啟了醫學的黃金時代

1928年,英國醫生弗萊明發現了青黴素,1940年,英國牛津大學弗洛裡團隊提純青黴素,並且發明了青黴素量產的方法。

這是人類第一次獲取了抗生素,自此,人類找到了戰勝細菌的方法。

青黴素的發明,開啟了醫學的黃金時代。

因為能夠控制感染,外科手術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各種疾病得以治療。

因為能夠控制感染,剖宮產成為難產的首先治療方案,無數孕婦和胎兒得以挽救。

因為能夠控制感染,戰場上士兵死亡人數大量減少。

因為能夠控制感染,我們不再畏懼細菌。

因為能夠控制感染,細菌感染不再是絕症。

1945年塞爾曼.瓦克斯曼團隊又發明了鏈黴素,一種能和青黴素互補的抗生素,不僅能夠殺死青黴素不能殺死的細菌,還能殺滅結核菌。

之後,抗生素的研發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各種眼花繚亂的抗生素層出不窮,慶大黴素、四環素、鏈黴素、紅黴素等等,如雨後春筍班出現在藥廠和醫院裡。

人們享受著抗生素帶來的紅利,歡笑著,舞蹈著......

抗生素髮明以後,像鼠疫和霍亂的這樣的大瘟疫不再有過。

抗生素,人類與細菌短暫的勝利

細菌是一種生存了近30億年的生物,它是和地球一起成長起來的,地球的生命大概是45億年。

細菌在漫長的生命中,已經進化出了適應任何環境的能力,即便是抗生素這種天敵,也只是讓他們暫時的失敗。

緩過勁來的抗生素以不可思議的速度進化出相應的耐藥性,抗生素已經不能將其殺死。

並且,細菌還能將這種耐藥性不斷的傳播,不僅遺傳給下一代,在同一菌群之間也會得到耐藥基因。

所以,越來越多的細菌能夠耐受抗生素,例如現在大名鼎鼎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

以前,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黴素是很敏感的,只要見到青黴素,金黃色葡萄球菌必死無疑。

但是,現在已經不能用青黴素殺死金黃色葡萄球菌了。

更恐怖的是: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從發現至今感染幾乎遍及全球,已成為院內和社區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除了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之外,還有很多這樣的細菌,在早期,很容易就被殺死的細菌,現在需要好幾種抗生素才能殺死。

可以肯定的是,在不久的將來,這些細菌將進化出,即便是好幾種抗生素聯合也不能殺死的能力。

那時,我們對細菌再次束手無策!

未來會怎樣

回到題主的問題,抗生素濫用嚴重,會產生超級細菌,人類會完蛋嗎?

我想,完蛋倒是不至於。

但是,人類會回到沒有抗生素的時代。

就是那個鼠疫和霍亂收割生命的時代。

到那個時候,

即便是一個闌尾炎,醫生也不敢做手術,因為手術會造成細菌感染,而我們對細菌感染毫無辦法。

醫生會停下所有的有創操作,因為有創操作會導致細菌感染,也不能再做剖宮產,對於難產的產婦和胎兒,我們只能寄希望於上帝。

......

現在大部分醫學手段,到那時可能都用不上,人類醫學技術將重回沒有抗生素的時代。

對於細菌感染,我們的治療方法依然是放血療法。

一直流血到臉色慘白,四肢冰冷。

最終流血過多。

死去。


醫者梅廷芳


說起超級細菌,我們得先說說所謂的後抗生素時代。

後抗生素時代,指的就是由於越來越多的細菌對於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嚴重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和健康,如果現有抗生素都失去了效果,那麼我們就如同回到了沒有抗生素的時代一樣。

這是世衛組織針對全球的抗生素耐藥細菌感染死亡人數不斷增加,對全人類發出的警告。

超級細菌指的並不是某一種特定的細菌,而是泛指對多種抗生素具有耐藥性的細菌,又叫多重耐藥性細菌。超級細菌的產生說到底是由於抗生素的應用。



這就像在一場慘烈的戰鬥中,總有幸存下來的超級戰士,在抗生素一次又一次的殺滅下,它們不斷變異,越發強大。而我們所說的抗生素的濫用加速了這一進程。所以,我認為,超級細菌的出現是一個必然。

再來說說抗生素濫用。我們一般所能想到的抗生素濫用,就是疾病治療過程中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其實這一點上隨著大家對於抗生素濫用危害的認識不斷加深,已經得到了比較嚴格個規範的控制。

但在我們想不到的地方,其實抗生素的濫用更加嚴重,造成的危害也更加深遠,即非臨床抗生素濫用。比如畜牧業飼料中抗生素的添加,造成市場供應的魚、蝦、肉、蛋、禽等食物中都含有微量的抗生素,這些抗生素都會流向人體;另一個是醫藥企業廢物廢水中抗生素向環境中的排放,在沒有經過處理的情況下,這種抗生素嚴重超標的廢物廢水會直接對土壤和水源造成汙染。

所以並只是在我們吃藥的過程中,而是環境中的細菌無時無刻都在與抗生素鬥爭的過程中不斷產生耐藥性。

這些都是超級細菌產生的源頭。


不過要說超級細菌發生感染最多的地方,還是在醫院,一方面這裡抗生素應用最多,易於產生耐藥細菌,另一方面患病人群免疫力較差,容易感染。

雖然細菌耐藥性產生的速度是遠遠要快於新藥研發的速度,面對超級細菌,過度的恐慌對我們來講並無絲毫的幫助,即使是在沒有抗生素的年代,人類也沒有因為細菌感染而導致滅絕。在人類與細菌的戰爭中,不斷完善以求生存的不僅僅只有細菌而已,這場戰爭曠日持久,還將不斷繼續下去。

超級細菌雖然存在多重耐藥性,但其感染能力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可怕。作為一個普通人,個人認為能做到就三點:第一,從自身做起,杜絕抗生素濫用;第二,加強鍛鍊,提高自身免疫力;第三,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感染。

謝謝,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所幫助。


咚咯隆咚


隨著抗菌藥物的不規範使用,在我國出現了很多的超級細菌。所謂超級細菌就是幾乎對所有抗生素有抗藥性的細菌,這種細菌因為有對抗抗生素的能力,所以超級細菌一旦感染,治療就會十分困難,甚至因感染無法治療而出現死亡。

超級細菌產生的根本原因還是基因變異。也可以說是細菌的適者生存遊戲。廣泛的不規範的使用抗生素,使得剩餘的細菌逐漸具有某種抗生素的抗藥性,進而發展為多種抗生素的耐藥性。

超級細菌耐藥產生的機制:1.產生抗生素滅活酶或鈍化酶,破壞抗生素的結構,使其失去活性。2.改變抗生素作用的靶位蛋白結構和數量,使抗生素因為無法結合靶位點兒失活。3.改變細菌細胞膜滲透性,減少抗生素進入菌體內部。4.主動將抗生素排出菌體。5.形成生物被膜,降低抗生素作用。

現在的超級細菌主要有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耐多藥肺炎鏈球菌(、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萬古黴素腸球菌(、多重耐藥性結核桿菌(以及最新發現的攜帶有NDM-1基因的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等。

針對超級細菌的橫行,人類要積極做好各種措施,以免在和細菌作戰的過程中失利。首先,要儘量減少或者延緩耐藥菌株的產生。也就是要求我們要規範的使用抗生素,不該使用的就不適用,該口服的不肌注,該肌注的不靜脈點滴,該點滴的要選擇合適的抗生素按照規範進行治療。

其次,要積極研發新型的抗生素,以抑制耐藥菌株的橫行。單純的預防肯定不能夠拮抗耐藥菌株的擴張,只有有能夠對抗它們的藥物,我們才能在這場鬥爭中佔據一定的主動權。

最後,細菌的傳播一般要通過接觸才行,因此,積極的做好衛生工作,尤其是個人手衛生是預防細菌感染的有效手段。

超級細菌很可怕,我們人類要想在和它戰鬥的過程中取得勝利,就一定要從現在開始做好對抗超級細菌的各種措施,把主動權牢牢的掌握早我們的手中

注:圖片均下自網絡,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糖尿病聯盟


超級細菌指的是某些細菌發生耐藥性基因突變,導致現有的抗生素對這些細菌沒有效果。超級說的是無藥可治,並不是說這些細菌在感染能力和毒性上有什麼特別厲害之處。

細菌耐藥基因變異是因為抗生素使用造成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抗生素的問世對於細菌界來說是一場浩劫,它們只能用耐藥性基因變異來對抗,由於細菌的繁殖週期很短,加上本來繁殖過程中就容易出錯,使得耐藥性基因出現的幾率很高,加上不同菌株之間的基因交換,耐藥性基因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抗生素濫用只是加速了耐藥性基因出現的頻率和速度。

目前細菌耐藥性基因突變的速度已經超過了新抗生素出現的速度,也就是在這場競爭中細菌已經勝出了,只不過目前耐藥性細菌還基本侷限在住院病人之中,那麼一旦超級耐藥菌進入一般人群,是否就是一場浩劫?

在抗菌藥物出現之前,人類就是這麼生活的,像鼠疫、霍亂等烈性傳染病流行起來屍橫遍野,比如鼠疫引起的黑死病在三年內殺死了歐洲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然而,除了無法治療之外,當時不知道講衛生和消毒是導致瘟疫流行的主要原因,就算超級細菌橫行,還是可以通過講衛生和消毒將其危害減少到最低水平,可能有些感染者因為無藥可醫而去世,或者出現小範圍的流行,不太可能出現像黑死病那樣的瘟疫。

能夠達到黑死病或大流感的殺傷力,僅僅靠無藥可醫是不夠,必須具有能夠很快導致感染者死亡的能力,目前的超級細菌尚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日後會不會出現,則無法預料。

從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還在不斷出現,而且一些老的不再使用的抗生素往往能夠對耐藥菌有效果,真要到超級細菌威脅嚴重的情況,還可以靠疫苗來預防。總之,依靠科學,人類有救。


京虎子


什麼是超級細菌?

超級細菌並不是一個專業的醫學術語,大概是媒體創造出來的吧。“超級細菌”這個詞出現在媒體中大概是在上世紀70年代,超級細菌並不是特指某種細菌,其指的是對抗生素有抵抗力的細菌。所以你可以將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稱為超級細菌。抗生素多種多樣,而超級細菌能抵抗越多種類的抗生素當然問題就越嚴重。2017年,美國內華達州一女子就被一種超級細菌感染,她經過26種抗生素的治療,仍然沒有效果,最終死亡。一旦這樣的超級細菌傳播開來,後果將不堪設想。

超級細菌和抗生素的關係

抗生素是人們最常用的處方藥之一,對細菌感染十分有效,如治療急性咽喉炎、細菌性肺炎、某些類型的腹瀉疾病,耳部感染。但是在一些情況下,使用抗生素不是必要的。例如兒童感冒,大多數都是因為病毒的感染,此時用抗生素是沒效果的。再比如慢性咽炎,也不是細菌感染,大部分情況不應該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也被用於飼養家畜以預防疾病和促進生長。一些養殖戶為了保本,不讓動物患病死去,常常濫用抗生素。如今國家對抗生素的監管已經越來越重視,但也還是面臨著監管人手不足,標準不夠明確,相關法律不夠健全的問題。

抗生素的過度使用和濫用就有助於產生抗藥性細菌。當抗藥性細菌將抗藥性基因分享給別的細菌,那麼別的細菌也有了抗藥性,久而久之“刀槍不入”的超級細菌就產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抗生素可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起碼把人類的平均壽命延長了十年呢。

相關預測

在全世界範圍內,由於因為抗生素耐藥性而死亡的人數不斷增加。目前,全球每年有七十萬人死於抗生素耐藥性,而英國一項對抗菌素耐藥性的評估預測,這一數字可能在2050年之前增加到一千萬人,其中亞洲和非洲的風險最大。超級細菌正在迅速成為人類最大的健康威脅之一。

人類沒救了嗎?

其實我們也不必太恐慌,如今有的抗生素能對抗絕大部分的細菌,而科學家們為了對付超級細菌正在不斷地研究出有效的藥物、新的療法,各國也在越來越嚴格地監管抗生素的使用。

防範超級細菌,從日常做起。為了保護自己,免受有害細菌的感染,請經常用肥皂或者含酒精的洗手液來洗手。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衛生習慣,有足夠的鍛鍊,有足夠的睡眠,將患病的風險降到最低。不要為了趕快治好病就主動要求使用抗生素,實在有需要,請按醫生的指示使用抗生素。

關注“頤福來養老”悟空號,或者微信關注公眾號(頤福來養老),獲取最專業的養老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