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戰“疫”微掃描丨一個社區戰“疫”者的24小時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後,全國各地的“志願者”舍小家、為大家,活躍在各條戰線上,他們用大愛之心,為千家萬戶撐起一片藍天,送來了安寧與希望。在抗擊疫情大軍中,還有一支重要的生力軍,他們就是街道社區工作者,長春市淨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德正街道農場社區書記張鳳霞和農場社區的工作者們就是這百萬大軍中一抹亮麗的身影。

戰“疫”微掃描丨一個社區戰“疫”者的24小時

早晨:空蕩冷清的大街

早上7點,張鳳霞早早出門上班了。大街上冷冷清清,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來往車輛很少,周圍的行人更是沒有幾個。上班的路上,她一邊走一邊在各物業、黨員的微信群裡轉發著政府、街道等方面發佈的最新疫情信息。

上班:不停入戶排查

一到社區,張鳳霞迅速給全體社區工作者開會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任務。農場社區轄區內共有45棟居民樓,2個棚戶區,2棟寫字間,規劃總戶數8131戶,住宅實際入住3788戶,7500人,企業124家,個體戶150家。這對於人手並不是很充裕的農場社區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農場社區網格長在“線上”依託微信群、QQ群、公眾號等信息渠道,推送致居民一封信,發送疫情防控新聞、公益宣傳片,引導群眾不傳謠、不恐慌;在“線下”,農場社區兩名男同志主動請纓懸掛條幅、張貼政府公告、在出入口播放錄音、發放防疫知識宣傳單,確保居住在轄區的居民知曉此事。

“請問您家近期是否有外出人員,是否有他人從外地來您家?”對未在群裡及時回覆的居民,工作人員侯會豔一一打電話進行排查。除了居民目前的狀況,她還要詢問近期是否有與外省人員接觸,是否知道鄰里有湖北來長人員等。最後,她會叮囑居民注意做好防護措施,並送上暖暖的祝福。

從早上8點30分到中午12點,農場社區的辦公區一直有不間斷的電話聲音。有的住戶一直不接電話,工作人員就會重複撥打三四次,常常是一個半小時坐著一動不動,直到嗓子發乾都顧不上喝一口水。

戰“疫”微掃描丨一個社區戰“疫”者的24小時

為了更好地為居民答疑解惑,農場社區建立了網格群,中午12點到下午1點是休息時間,但趙玉依然處於工作狀態。作為第三網格的網格長,不時有居民詢問小區裡是否有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社區是否有口罩,還有在家的一些生活問題,趙玉都一一作答。“目前我們小區還沒有疑似的病例,但疫情當前,還是要減少出門,注意戴好口罩……”在微信群裡,對居民們發的一些文章進行了闢謠,不知不覺,又到了下午上班時間。

下午:為居家隔離人員送物資

在家獨自隔離的欣欣十分緊張,張鳳霞知道後,不僅自費為欣欣購買食物,還加了微信,每天像關心女兒一樣開導她。“欣欣,你今天感覺怎麼樣?身體沒有什麼不適吧,家裡的食物還有嗎,如果有任何需求都可以給我打電話……”“我感覺挺好,謝謝張姐!”

下午2點,王雪飛在回社區的途中,在中海淨月華庭門口遇到了執意想要出門交話費的李叔,王雪飛趕緊上去勸阻。“李叔,話費我來幫您交,您還是先回家吧!”不到4點,王雪飛趕回辦公室,打開電腦,將每天新增人員錄入到省、市系統,其他人員以摸排為主,登記核對信息……

戰“疫”微掃描丨一個社區戰“疫”者的24小時

晚上:值班巡邏,24點前不會睡

面對疫情,為了讓轄區居民第一時間聯繫到社區,農場社區實行24小時值班制。今天是王延的班,20:30,副主任王曉玲喊上王延又一次出門了。“巡查時,要檢查每個小區有無異常,提醒居民注意防護,有外來人員及時報告……”小喇叭有大作用,在加強轄區安全巡查的同時,更是提高居民的防患和安全意識。

戰“疫”微掃描丨一個社區戰“疫”者的24小時

凌晨:保持清醒,深夜守護

凌晨1:05,忙了一天的張鳳霞剛躺下不到一小時,電話就響了起來。“張姐,我雖然沒有發燒症狀,但心裡好害怕,我會不會感染肺炎呀?”張鳳霞接了電話第一時間進行安撫,並告訴他不要怕,經過1個小時的心理疏導,居民終於安心地掛了電話。可是,張鳳霞並沒有睡,而是對剛剛處理的事件進行了記錄和整理,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對這個來訪者更加照顧。

凌晨2:30,洗漱完畢,張鳳霞終於可以安心地躺下來眯會兒,再過幾個小時,又將迎來新的一天……

危難時刻顯本色,大事難事見擔當。農場社區只是無數個基層社區工作人員的一個縮影,她們在家是父母的女兒,是丈夫的妻子,也是孩子的母親,但在疫情面前,卻毅然扛起了這份守護居民的責任。他們始終堅信,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在無數名黨員和群眾的努力下,疫情終會跑,困難總會倒,一切都會好。

吉林日報全媒體 記者:王皓 編輯:董淑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