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記者調查 5公里長道路竟沒有人行道,這段嘉鬆中路讓人“無路可走

記者調查 5公里長道路竟沒有人行道,這段嘉松中路讓人“無路可走

圖說:嘉松中路約5公里長沒有人行道 新民晚報見習記者 王凱 攝(下同)

近日有市民向新民晚報夏令熱線反映,嘉松中路趙巷出口至佘山地鐵站有一段約5公里長的道路沒有人行道。附近小區居民出行與自行車、電動車共處一道,存在明顯的安全隱患,讓附近居民擔憂不已。新民晚報記者昨天驅車前往現場探訪。

行人與車混行

嘉松中路從趙巷出口往南至軌交9號線佘山站,長約5公里,道路寬闊,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上車流如梭,兩邊都有幾米寬的綠化帶。記者驅車行駛在這條大馬路上,路況良好,周邊綠意盎然,空氣清新,讓人總體感覺心情舒暢。

然而,最大的美中不足,是道路兩旁沒有設置人行道。一旦走下車,在這條路上步行,和開車的感覺迥然不同——多數行人“無路可走”,只能被迫擠到了非機動車道上,助動車、電瓶車從身邊飛馳而過。更有甚者,一些非機動車騎行者不遵守交通法規,迎面逆行駛來,人車混雜,擦肩而過,險象環生。另一些行人則選擇走上了綠化帶,安全性雖然明顯提高,但腳下的綠草卻遭了秧。

記者調查 5公里長道路竟沒有人行道,這段嘉松中路讓人“無路可走

圖說:行人在非機動車道上逆行

必須全程警惕

記者與其他行人一起,在嘉松中路上走了大約1公里,全程左顧右盼,經常需要閃避身旁“嗖”一聲駛過的電動車和自行車。每次經過路口時,都要時刻保持警惕,擦擦冷汗,觀察車況,稍不留神就可能發生危險。

記者還觀察到,近1.5米寬的非機動車道,電動車和自行車約佔三分之二空間,留給行人走路的區域,只剩下不到半米,上下班高峰期更顯擁擠。

公共道路設施殘缺不全,對普通市民出行造成較大影響,特別是對行走不便的老年人和視力障礙等殘疾人士,更是增添了出行阻礙和極大安全隱患。記者在採訪時就看到了好幾位步履蹣跚的老人和推著嬰兒車的婦女,還有兩個市民在非機動車道上遛狗。

記者調查 5公里長道路竟沒有人行道,這段嘉松中路讓人“無路可走

圖說:路邊綠化帶幾米寬

周邊居民眾多

記者瞭解到,這條路周邊以前居住區較少,近些年搬來的居民越來越多,而主幹道嘉松中路屬於出行的必經之路。“出去坐地鐵,都要走這條路。許多非機動車速度快,有時閃躲不及,受驚嚇倒還好,就怕出事故。”住在附近的王女士抱怨道,許多居民都覺得,沒有人行道很不方便。

這一路段位於松江區與青浦區的交界地帶,一端連接軌交9號線佘山站,而另一端隨著17號線去年開通,距離嘉松中路站和趙巷站也都不遠,進一步拉動了周邊的人氣。同時,這段路鄰近佘山北大型居住社區,陸續建成多個小區,規劃入住12.5萬人。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家,可家門口的郊區快速路卻沒有及時改造,給居民們帶來了安全隱患。這與佘北大居“未來佘山中央居住核心地段和大虹橋最佳居住區”的目標顯然還有一定差距。

明年拓寬改造

上海市路政局相關負責人解釋,在建造時,嘉松中路是按照二級公路來建的,因此兩側沒有設計人行道。近幾年,隨著道路兩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口增多、車流量增大,當初的公路設計標準已經跟不上城市化發展的步伐,此前也接到過相關投訴,有必要增設人行道。

市路政局從去年開始接管嘉松中路,結合養護工作實際,從便民角度出發,計劃明年將對嘉松中路拓寬改造,並在道路兩邊設置人行道,明年將實施完成。屆時,困擾居民多年的“行路難”問題有望解決。

新民晚報記者 陸常青 志願者 蔣鴻之 沈添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