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今天,你错过了范长江故居的大事,但再也不可错过回放!

 司机,停车,停车!……6月24日上午到范长江故居后,车上的人突然下车来,问,今天是啥子事情哟,咋这么多人?问得好!今天范长江故居确实有大事发生,那就是:我们的纪念馆又迎来了一批新的文物!

一、后人万里回乡,要送来长江先生遗物!

“我在整理我母亲遗物的时候,发现了我父亲用过的东西,我代表我们全家,献给纪念馆,有些遗物都是战争年代传下来的,保存非常不容易。”范长江之子范苏苏介绍说。

此次范苏苏回乡,不辞万里将长江先生的遗物捐献给纪念馆,为文物找了个好归宿,同时也丰富了馆藏,充实了文献,有助于学者、专家进一步研究范长江先生的事迹。

今天,你错过了范长江故居的大事,但再也不可错过回放!

馆前合影

此次范苏苏带回来的东西都有哪些呢,莫急,小编一一为你道来!

今天,你错过了范长江故居的大事,但再也不可错过回放!

捐赠的文物

1、经典思想著作,先生亲自划重点!

此次带来的六本书,是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随身携带的珍爱之物,包括《资本论》《马恩列宁文献》《列宁选集》等,先生熟读马列主义著作,树立了正确的新闻观,奠定了他一生奉献人民的新闻追求。

在书中,遇到重点的论断、句子,先生就用笔划出,有的地方还做了批语。在当时,先生早已名声在外,但是他没有端起知名记者的身份,而是俯下身来,虚心学习。通过先生读书的一面,我们不难明白,为什么他写的《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一版再版了,因为文章全是干货,值得我们细细推敲品读。

2、几本工作证,泛黄的寸照犹可忆!

新中国胜利后,因国家需要,先生在不同的岗位任职,他出任过新华社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社长、国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央新闻总署北京新闻学校校长、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副主任、航空工业部秘书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今天,你错过了范长江故居的大事,但再也不可错过回放!

国务院颁发给长江先生的任命书

在离开熟悉的工作走向新的岗位时,长江先生没有抱怨,而是努力学习原来不懂的东西,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精神,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宗旨。

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在《怀念范长江同志》一文写道:“长江同志坚决服从组织分配,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 ”,就是最好的见证。那几本泛黄的工作证,以及共和国、国务院的任命书还依然清晰,但是睹物思人,通过证件上先生的寸照,犹然可以看见他的自信从容。

3、圆珠笔和眼镜,反映其勤勉节俭一生!

此次送来的遗物,还包括长江先生用过的圆珠笔和眼镜,圆珠笔早已经不能写字,眼镜也是擦了无数次,旧得不能再旧。据范苏苏介绍,这两件物品都是先生在干校期间留下的,我们不难想象,曾经有这样一位老人,握着破旧的圆珠笔,戴着使用多年的眼镜,穿着缝补无数次的衣服,在干校接受“改造”,他勤勉地读着材料、记着笔记、写着检讨,红卫兵递给他的材料越来越多,面对着无数对他的指控,他的手在颤抖,几滴眼泪夺眶而出。

那一支圆珠笔和眼镜,直等到红卫兵把他拖出干校,然后他将它们收进了衣袋,离开了干校。当有一天,他却再也没有回来!人们在河南确山一个农村机井里发现了他的遗体。

二、了解人物事迹,道出先生峥嵘岁月!

在美丽的解说员带领下,东兴区委宣传部领导、多家媒体记者一行陪同范苏苏参观范长江纪念馆,深入了解范长江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

今天,你错过了范长江故居的大事,但再也不可错过回放!

参观纪念馆

在纪念馆,解说员重点讲述了范长江先生1935年5月开始的冒险西北之行,他写下了大量反映西北部人民生活的困苦,少数民族宗教、民族关系等新闻报道;讲述了范长江先生当时顶住国民党新闻压力报道西安事变的真相等。

“他成为了敢于报道西安事变真相的第一人……回到《大公报》的范长江,真实报道了西安事变,毛泽东主席亲笔信致谢范长江。文中这样写‘长江先生:那次很简慢你,对不住得很!你的文章我们都看过了,深致谢意!”女解说员现场为大家解道。

三、此次文物捐赠,听听馆长表达的欣喜!

“这是范苏苏先生第二次回内江捐赠,我们到北京时也收到过捐赠,他无偿捐赠,给我们提供了原件、素材,非常感谢他对我们的支持,目前,我们馆里的珍贵文物有两百多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收集有关先生的遗物,丰富馆藏。”范长江纪念馆馆长段瑞明激动地说道。

今天,你错过了范长江故居的大事,但再也不可错过回放!

范长江纪念馆馆长段瑞明接受采访

内江市东兴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泽清对范苏苏先生的捐赠表示感谢,并颁发捐赠证书,他表示,要号召更多的人将有关先生的遗物捐赠出来,丰富馆藏;希望更多的人学习、研究范长江先生的一生,将范长江精神传承下去。

部分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参加了捐赠仪式,部分学校人员来到纪念馆缅怀先生。游人往来不绝,这个周末,范长江纪念馆热闹得很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