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齊魯怪才、故事簍子——邱二齋

有一位崇禎年間的秀才,是大家眼中的“歪才”、“怪才”。他是個“故事簍子”,肚子裡裝了數百個民間故事;同時自己成為世人口中近百篇故事的主角,在民間流傳三百餘載而不衰。他就是“聊齋先生”蒲松齡的好朋友、齊魯怪才——邱二齋。

齊魯怪才、故事簍子——邱二齋

邱二齋本名邱欀,字澄翠,號二齋。青州府樂安縣石辛鎮(今山東省廣饒縣石村鎮石村)人。 據《樂安縣誌》、《續修廣饒縣誌》和《石村邱氏家譜》所載,邱二齋生於明崇禎元年(1628年),卒於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邱二齋兄弟六人,排行第四。他自幼聰明,秉性剛正,才分過人。少年時期就以優異成績考中了秀才(第七名),遂入學成為一名“諸生”。

清取代明以後,他面對世變鼎革的局面,不再復仕謀進。淡薄名利,憤世嫉俗,整日過著玩世不恭的悠閒生活,或找其摯友敘談,或居家著書自娛,或因人就事而藉故嘲諷。他口才好,擅長說唱,是當地出了名的“故事簍子”,專講鬼神狐怪的故事,情節離奇生動,繪聲繪色,把眾人聽得如醉如痴。

邱二齋與樂安的李象先、淄川的蒲松齡都是好朋友,交往深厚。邱二齋曾為蒲松齡的《鬼狐傳》(後改名《聊齋志異》)提供不少素材。

蒲松齡創作《李象先》的過程尤為有趣。邱二齋以“李象先”為主角編了個故事,後來把故事講給蒲松齡。蒲松齡很感興趣,以此為原型寫了《李象先》,收錄進《聊齋志異》中。因三人是好朋友,說起話來也無拘無束。李象先和邱二齋要求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不準入編帶有“樂安”的故事。蒲松齡故意問道:“我寫樂安又當如何?”李煥章說:“難道你不怕我寫你淄川?”邱二齋緊跟著說,“你要寫樂安,我編的故事裡也必然有你淄川。”因此,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幾乎寫遍了周圍所有縣份的怪異之事,唯獨未涉及到樂安。在寫樂安的《李象先》一文,特意將“樂安”二字避開,把李象先寫為“壽光之聞人也”。

據石村邱姓百姓傳說:蒲松齡曾多次騎驢自百里之外的淄川來樂安縣拜訪邱二齋;邱二齋曾借為其修改《聊齋》所編故事之名,將蒲公準備入編的兩篇“樂安人”故事焚之一炬。該傳說是否真實,暫且不說;但是邱二齋將自己所寫的鼓詞《東郭傳》贈予蒲松齡卻是真事,並且後人已從蒲松齡詩文雜著俚曲中分揀出邱二齋所著的《東郭傳》。

比起“邱欀”這個正宗名字來,“邱二齋”這個的“號”更為世人熟悉。關於“二齋”的由來,也有個說法。蒲松齡世稱“聊齋先生”,李象先的“號”是“織齋”,邱欀與他們交往甚密,三人經常往來於樂安和淄川之間,交流詩文。後期為《李象先》一文,邱欀經常奔波於“織”、“聊”二齋之間。這便是邱欀號為“二齋”之因,自然亦有其兼納“織”、“聊”二齋之意。廣饒舊志記載,邱二齋“以品以學兩皆有當,或亦賢者身處國變而故為此玩世不恭”。說明他與蒲松齡、李象先有著共同的處事心態。。

邱澄翠著有《平心說》、《四書淺注》、《小子吐真》等書,而生平所作彈詞尤多。除彈詞《東郭傳》外,其餘所著皆散佚無存。唯有其鼓詞《東郭傳》及與之題材相類的《子華使於齊》、《子路從而後》、《太師摯適齊》諸篇手抄本傳。《東郭傳》系依據《孟子·齊人有一妻一妾章》改編而成,全文近萬言,此作以誇張和諷刺的手法,描繪世情點滴入微,刻畫人物惟妙惟肖。

在世事所傳的關於邱二齋的故事中,大多看似玩世不恭,輕狂猖傲,這裡麵包含了邱二齋託懷遣興、針砭流弊、勸善遏惡的良苦用心。在這些傳說的故事中,有對封建統治者的醜詆,有對科場舞弊的剖剝,有對封建倫理的嘲弄,有對鄙各之輩的戲謔,有對勞動人民的同情……難怪邱二齋的故事很受民眾歡迎,在民間流傳三百餘載而不衰

邱二齋以別具一格的形式,通過機智巧妙的手法,詼諧幽默、含蓄辛辣地抒發滿腔憤懣,表達對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和反抗。這既表現了邱二齋積極入世、不媚俗諂貴的人格,又表現出他博學多才、聰穎睿智的非凡氣質。正唯如此,世人將他與同時的兩位山東名人相比並,一個是《續金瓶梅》的作者丁耀亢,一個是《木皮散人鼓詞》的作者賈鳧西。

有關邱二齋的諸多傳說多流行在山東東營、濱州、淄博、濰坊等地。在長期的輾轉流傳中,難免有改變了本來面目的地方。有些故事不一定是事實,而是民間口頭文學的記錄。

以下選取一則小故事,以饗讀者。

(一)

石辛鎮北頭,有一戶王姓財主,從外鄉請來一位田姓塾師,教授本家的幾個子弟。這位田先生,自命不凡,時常用文言汙辱他人。

田先生常就聽人講,村南頭有個叫“邱二齋”的小孩子,年僅十四五歲,已是經論滿腹,才華出眾,全村人都為之敬慕。心想:十四五歲的孩子有什麼了不起。等有一天我把他叫來,當眾羞辱他一番,藉以提高自己的聲望。

清明節後的一天,夜裡下過一場小雨。萬物清新,氣溫宜人。

田先生飯前喝上一壺酒,詩興來了,隨口吟道:“夜聞沙沙雨,晨起萬象新。校頭落啼鳥,紅日映白雲。”吟罷,欣然自得。想到:我這樣的才學,恐怕在石辛鎮是首屈一指了!但人們偏要敬慕邱二齋,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飯後,便吩咐學生,“你到村南頭去把邱二齋找來,說我有事叫他。”田先生胸有成竹地叫來幾個學生和幾個家人,一同等待邱二齋的到來。

時間不長,學生在前引路,邱二齋穿一件藍布對襟小襖跟在後面進了門。由於院中地溼路滑,二齋不小心摔倒了,引起田先生等人哈哈大笑。田先生帶有譏諷的大聲吟道:“小小叭狗穿綠襖 ,何必跟頭見師尊。”

邱二齋一聽,田先生汙辱自己,起身還道,“丈二躋螬迎貴客,身著絳袍假裝人。”

第一回合田先生就沒佔上風,覺得很失臉面,沒奈何只好把邱二齋讓至屋內。

坐定後,田先生首先開口道:“久聞邱生才學過人,今日見面,果是不凡。”

邱二齋急忙回答,“學生才疏學淺,不懂禮貌,方才失敬了。”

田先生說:“邱生不必客氣,今日閒暇,咱二人對個聯句作樂,意下如何?”

邱二齋說:“悉聽尊便。”

田先生聞言,早有準備地說道:“那我出上聯你對下聯如何?”

邱二齋說:“可以 !”

田先生話有所指地吟道:“荊棘拓柳,小棵仰頭,何成大器?”

邱二齋聽罷,略加思索,對曰:“黍麥豆谷,雜種下地,哪樣‘先生’?” 王財主家人和幾個學生都拍手說道:“對得好,對得好。歡迎再對一幅。” 這時,田先生已羞得面紅耳赤,無地自容。推說肚子疼,回了自己的臥室。

第二天一早,村北頭就傳出了消息——那位田塾師,夜間揹著行李溜走了。

(二)

一年冬天,邱二齋到遠地一位至交的朋友家走訪。誰知到了那兒以後才知道,那位朋友已經舉家遷居了。邱二齋看看天色已晚,要返回家鄉是不可能了,便在附近找了一家客寓住下。

邱二齋寫好了店簿交給店主。店主看過店簿,立刻滿臉堆笑,“原來是樂安邱學士,久聞大名。今日光臨,小店生輝。您先請坐,我讓夥計給您收抬一間乾淨又清靜的客房。”

邱二齋等店主吩咐完畢,就問:“不知掌櫃的貴姓,臺甫如何稱呼?”店主說:“不敢當,我免貴姓王,兄弟排行第五,人稱王五。”邱二齋有禮地說:“原來是王掌櫃,有勞了。”

邱二齋尋摯友不遇,心情抑鬱,不想又受了點風寒,病倒在王五的客店裡。因為想會會知己朋友,邱二齋並未帶多少錢。異鄉得病,舉目無親,又沒有錢買藥,邱二齋一病就是十多天。

店主人王五頭幾天對邱二齋還顯得殷勤。後來見他包裹空乏,看看連房錢也付不起,態度就變了,殘茶剩羹,冷湯涼飯,讓小夥計端去給邱二齋。邱二齋記在心裡,嘴上並不和他計較。好在邱二齋只是偶感風寒,不是什麼大病,身體漸漸康復起來,便向店主辭行。邱二齋把身上能值幾個錢的東西一起典賣出去,總算湊夠了房錢。

臨行前,邱二齋對店主王五說:“在你店中十餘日,承蒙另眼看顧,深感於懷。臨別無以相贈,我給你這客店寫一方匾,不知肯笑納否”?店主一聽,心想,邱二齋是有名的秀才,他的字拿著錢買都難得一求哩。俗話說,過了的店道難尋宿。這真是難有的機會。趕緊高興地答應,吩咐小夥計捧上了紙墨筆硯文房四寶。

邱二齋好象很謙恭似地說,“我看貴店未有字號,為傳揚您的名聲,意欲以您的尊名作貴店的字號,不知您意下如何?”

店主說:“這樣最好。”

邱二齋提起筆,蘸飽了墨,寫下了“王五庾”三個大字。

店主一看,字寫得是真有風神,可又迷惑不解地問:“請教學士,客寓的‘寓’字不知為何寫成這個‘庾’字?”

邱二齋眨了眨眼晴說:“這個‘庾’是無頂的倉房,《詩經》雲,‘我倉既盈,我庾維億’,借其美意,您會生意興隆,財運亨通。”

店主恭維不迭地說:“邱學士真不愧飽讀詩書,才學滿腹。”

店主送走邱二齋,忙著張羅掛匾。掛匾這天,他特意請來了親朋好友,吃酒慶賀。內中有一個老儒生,看過匾後向店主說,“你一定得罪過這位題匾的邱二齋了。”

店主說,“你怎麼知道?”

儒生說,“他罵你王八蛋呢。一庾是一石六鬥,五庾正好是‘八石’。王五庾還不就是王八蛋(石)!”

【如感興趣,請點關注,多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