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早恋不可怕,家长无知才糟糕!

早恋一般指未进入大学阶段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为多。经过二十年在中国的调查表明,在中学阶段发生过感情的人很多。而大多数都是暗恋、单恋(单相思)。只有相互有好感,才能发展成为早恋。早恋行为是青少年在性生理发育的基础上,也是心理转化为行为的实践。

青春期的学生开始产生了抵触的情绪,开始想要摆脱父母,而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开始有了性的冲动,他们开始对异性充满向往与好奇。这样就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现在各小学的现状,出现了不少“早恋”的学生,那么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并妥善处理学生的这种“早恋”行为呢?

早恋不可怕,家长无知才糟糕!

一提到“早恋”男女生交往问题时,不少家长和教师都甚感棘手,如临大敌,认为这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不顾学生的个人感受。有的老师甚至会限制并禁止男女生交往,并在公众场合公开批评和一处分相威胁,青春期的学生逆返心理强,有一套自己的处事哲学,高压政策往往事与愿违,增添了教育工作的难度。这时小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其职能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小学生走过幸福的童年时光。孩子们已经长大了,某些情感会自然而然地滋生。

伴随着生理与心理上的需要,加上社会影响(启蒙),难免对异性产生“爱恋之情”。少男少女之间的特殊感受,每个成年人都经历过,因为它更多的是“自然属性”,正因为如此,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才指出“恋爱是不能禁止的”。对于这种“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需要,尊重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我就阐述一下我个人对小学教师如何对待“早恋”问题的几点建议

早恋不可怕,家长无知才糟糕!

第一,帮助家长正确看待子女的早恋

目前80%有“早恋”行为的青少年都与家长教育不当或父母关系出现问题有关,因此,防止孩子出现真正的“早恋”应先从家长做起。了解到子女的早恋情况以后,父母不要让孩子背上心理包袱,因为恋爱是由我们无法控制的荷尔蒙决定的,跟道德、年龄无关。平时要使孩子感到父母是可以亲近和倾诉的对象,使他们心情放松,自然就不会只把心思放在某个异性朋友身上了。

第二,帮助早恋的中学生正确看待早恋

由于早恋带有隐蔽性和神秘性,一些早恋的学生往往都是在私下接触和往来,他们自身也有一种负罪感,生怕被家长和老师知道,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班主任和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早恋固然不对,但一旦发生,也并非做了什么坏事和错事。一个人爱别人和被别人爱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只不过处在青春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尚不成熟,现在还不具备处理恋爱、婚姻各方面的条件。

要引导孩子明白早恋的危害性。青春期学生早恋的最大影响就是耽误他们的学业,不可避免地分散了他们的意志和精力,致使学业成绩下降。其次,早恋必然会影响人生的奋斗目标。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积极帮助青春期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关心青春期学生的成长,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团文化,广泛地培养青春期学生的兴趣爱好,尽量提供他们参与实践,服务大众的机会。

早恋不可怕,家长无知才糟糕!

第三,帮助学生学会正常的异性之间相处方式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交往广泛、自然,要孩子和异性公开交往、群体交往,他就不会对个别的异性产生过分的好感。虽然同龄人有谈恋爱的情况,但是家长不要断然让孩子和谈恋爱的同学绝交。因为同龄人的带动力非常大,这种带动力量比家长和老师都要大。家长应该采取宽松的态度,让孩子自然地选择,是否跟着感觉走,还是不进入恋爱的状态,在选择中确立自我。老师和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充分的信息和建议,帮助孩子自己判断:这样做究竟对不对、该不该、值不值。

早恋不可怕,家长无知才糟糕!

第四,帮助早恋的孩子走出困境

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孩子内心充满希望和幻想,他们的内心世界很精彩,可是又不愿表露。这时如果得到积极的引导,他们便会打开美好而神秘的心灵之窗,让热情、才智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如果受到强制的压服,他们便会把受了伤的心灵深藏起来,让压抑、困惑相伴左右。所以,成人不应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他们,批评他们,因为孩子交朋友多数并不是成人的谈情说爱。倒不如在青春期阶段,多教给他们必要的生理和性科学的知识,一方面又增加理智的意识,学会自我感情的调节与控制。我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遵循了以下几点:一是要充分理解,二是保密不加渲染;三是方式可灵活多样;四是不可捕风捉影,上纲上线,不注意方式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