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要強的老田》——移民辦主任手記四

“我是個要強人”,這是老田見我們的第一句話,也是重複頻率最高的一句話。老田是銅川新區正陽街道辦田家村的一個建檔立卡移民搬遷戶,馬上70歲的人了,拉扯著老伴和兒子一家三口過日子。/<font>


/<font>

《要強的老田》——移民辦主任手記四

恰巧七夕,雨斷斷續續地下著,老田家的老房子在雨中有些悽惶。院子朝南,傳統的關中四合院格局,門口一擺三間平板房,從中間的過道入院,東西兩側是現在已經少見的土坯房,最北邊是一排子存放雜物和農具的瓦房,院子雨地裡擺著一些早熟蘋果。不打招呼的造訪,讓老田手足無措,甚至激動而語亂:“我是個要強人,唉,你看這日子過的……”。/<font>


/<font>

老田的確是個要強人,1969年到部隊當兵,而且是衛生員,這在當年是非常令人羨慕的,都會讓城裡的小夥子和大姑娘眼熱的,年輕時候的老田應該是春風得意。後來,因為部隊大環境和母親的疾病,1976年老田不得不復員回到村上,娶妻生子,兒女雙全,日子過得也不錯,門口蓋的平房就是見證,這在80年代初期是先富起來的標配。後來,1998年前後,兒子高考失利,在精神上受了些刺激,一家人都跟著受折騰,再加上老田老婆也有病,日子就艱難起來了。坐在西邊的土坯房裡,牆上貼著新版的毛主席畫像,老田說話間眼眶潮紅。按照致貧原因,老田家是因病、缺勞力致貧,沒有安全住房,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font>


/<font>

《要強的老田》——移民辦主任手記四​ 右為老田

要強的人都顧面子。提及過去的事情,老田就說,對不起組織的培養,對不起部隊。更讓老田傷面子的是兒子,38歲了還與父母生活在一起,自己的兒子剛6歲。在我們與老田的交談過程中,老田的兒子三番五次要衝進門來說話,情緒激動,老田嚴厲制止,“領導在這哩,你不要亂說”。父子兩個一說話就劍拔弩張,面紅耳赤。為了緩和氣氛,我們把老田支了出去,讓老田的兒子說話。老田兒子坐在炕邊,雙手抱著自己的頭,“我知道我頭有問題,但我腦子不亂,啥都清楚。”說話的時候,手更用力地抓撓頭皮,“我家的事情都害在我爸那,他一個人說了算,我上學、結婚啥事都管,要不我也不會這樣”。“我大多數時間清楚,就是不能太勞了,不能亂想。我也想學個電工啥的,可以打工掙錢。” 辦事處副主任雷彬,是得到消息過來的,對老田家裡的情況比較清楚,說:“這個不實際,幹這些對安全要負責任,也要給自己負責任。”雷彬不無擔心,說老田還為兒子在家鬧事,找過辦事處。


/<font>

《要強的老田》——移民辦主任手記四

左一為老田兒子

給老田安排的安置房在新區富麗豪庭,是一個成熟小區,100平方米的高層,兩室兩廳,市場價在30萬以上,老田一家最多掏1萬塊錢就可以住進去。老田很是感激,如果搬過去對孫子好,從根本上改善環境,也解決了自己的心病,但老田的兒子卻是另外的想法。為了解情況,給老田兒子出了一個選擇題,在新區給一套新房,或者改造現在住的危房選哪一個,老田兒子說:“把現在這房子收拾一下,可以住。新區的新房子政府給了給,不給了可以退回去。”雷彬告訴他:“這是個單項選擇題,不可能讓你一個蘿蔔兩頭切。”窗外的老田也大聲打斷兒子的話,“你不要亂說,你不是要分家哩,組織給咱房子不是剛好?!”。父子倆又隔窗吵了起來。/<font>

愛操心、能下苦是要強人的“通病”。老田說,“自己還有2畝多蘋果,2畝多櫻桃,好好管,下下苦,日子還能過得去,就是娃讓人操心”。老田看上去身體不錯,不像70的人,乾點農活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在父子兩個的爭吵中,事情漸漸明白了,老田心高,從小對兒女要求嚴,也捨不得放手,兒子無法自立,有病後把怨氣都撒在家裡,父子水火不容卻無法分開。移民搬遷在道理上來說,應該是老田家的一次機會,分到了新房子,住房不操心了,孫子也可以享受城裡同等的教育資源,從根子上解決了問題。可老田擔心的是住到新房後,離自己的地遠了,不方便了。老田的兒子既想脫離父親的管理,又擔心自己找不下事情幹,進城後收入沒有保障。雷彬副主任說,“你家應該有6畝多地呢,都是水地,把地種好,才是咱農民的本色”。/<font>


/<font>

新區不是一級行政區劃,但也有脫貧攻堅的任務。移民搬遷104戶,規模不大,但在這個城市核心區,問題複雜。類似老田這樣的5人戶共有5戶,都安排到富麗豪庭小區。為了以符合政策的價格拿到這些房子,新區管委會和移民辦主任劉益真是下了大功夫了。劉益說,“為了找房子,把人腿都快跑斷了。”這種安置方式屬於進城集中安置,尋找合適房源,讓搬遷戶願意搬遷是一件難事。新區移民戶對搬遷的期望值很高,希望隨行就市,但新區的拆遷補償比較高,扶貧移民搬遷與正常的城市拆遷又兩個概念,內容不同,標準差距很大,所以群眾工作更難做,這讓新區的領導很頭疼,還得下決心想辦法推進。就這5戶就可能有5種情況,從找房到分房,再到動員入住,都要做大量細緻的工作,確保到新房後生活有保障。按政策規定,入住後一戶最少有一人要穩定就業,穩定增收,這在老田家就成了大難題,老田70了不可能去打工,老田兒子要找到一個力所能及的工作,只能依靠一些特殊的崗位了。再難也要辦啊,劉益說,新區計劃在10月份,把這5套房子先分下去,讓群眾住進新房。/<font>


/<font>


/<font>

《要強的老田》——移民辦主任手記四

老田家門口對聯的橫批是“四季平安”,記起看戶口本時老田的孫子就叫四季,很有寓意。老田出門送我們,不停地說著感謝的話,捧著幾個蘋果,我接下一個最大最紅的,對老田說,“有了新房子,最起碼讓你這個家有了新轉機,後面的事情再說。保重好自己,要強的人肯定會有好結果”。出門轉彎就可以看到新區林立的高樓,老田的新房子就隱在其中,很近,老田這個要強的人,要真正進去,還真不近。/<fo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