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內家拳內功訓練並不神祕,通了站樁,就懂了 教你如何站樁

站樁的姿勢最根本的一條:頭頂百會上提,好像一根繩子把人從天空吊著,尾閭往下垂,一個脊柱兩頭抻,目的是把脊柱拉直,雖然人們脊柱的生理彎曲是為保持人體平衡而自然形成的,但往往是身體很弱的人脊柱的彎曲度較大,脖子往前彎。胸向後凸,腰往前塌;而體魄健壯的人腰板卻挺得很直。因為身體好體內氣足,前面有丹田氣充著,能把上身撐起來,腰可以不往前塌。丹田氣不足,身體撐不起來,就靠腰部的脊骨前曲到丹田部位來撐著,才能保持身體平衡。腰椎前曲,就影響了丹田氣的聚集。要通過練功,把脊柱拉直,丹田那裡就可以容納更多的氣了,氣足了,腰椎自然就後凸挺直了。所以三心並不僅是採氣聚氣,而且是調整形體,改變形體的自然彎曲,使它符合健康人的結構模式。站樁時脊柱要直,練功時腰還要往後凸。(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三心並站樁的姿勢有幾個特點:大腿根那裡空一空,尾閭下垂不能往後翹,丹田要往回收,但不是癟肚子,腰要往後凸,百會往上領,下頦往回收,身體放鬆。同志們如果真想出功夫長本事,不要只盯著什麼高級功,還得從基本功練起來。我練拳時我的老師叫我先練站樁,半年後腰站開了才正式教我練拳。

身形要求:

百會上領,下頦回收,頸項松直,松肩空腋,兩手指尖似接非接如桃狀扣於肚臍(或混元位),也可兩臂呈抱月式站樁,即站樁時兩臂在胸前呈環抱狀。含胸拔背,腰腹部放鬆,命門向後突,尾閭下垂(以兩足跟連線為邊向後做一等邊三角形,三角形中心是尾閭指地點)。兩腳成後八字(內八字)平鋪於地,兩膝放鬆微曲內扣,圓襠,兩大腿根部回收成一空虛三角並有向兩側撐開之意。整個身體下蹲呈似坐非坐狀,姿勢高低依體質而定。一般初習者可站高些,以後隨著練功層次的加深和形體的放鬆(尤其是腰部的放鬆),可在保證姿勢正確的前提下儘量下蹲。其它各部身形要按靜態身形要求調整。姿勢合度後,可體會“四上一下”,即百會上領,舌抵上顎、會陰上提、腳心上提、尾閭下垂,使周身上下氣機平衡、和暢,然後開始定式站樁。

內家拳內功訓練並不神秘,通了站樁,就懂了 教你如何站樁

本功法發動真氣快,富力強身、充足內氣、放鬆形體作用明顯,不僅適於病人鍛鍊,而且是武功基本功,尤其是練動功松腰胯、松尾閭的捷法。

鼻子則以意念向下至會陰,從尾閭沿脊柱向上至頭部,引眼、耳、舌一起至通天穴(百會穴前5分、旁1寸5)一撩,如伸出兩個觸角,在頭項上方相合,然後收入頭內。經此布意,調整了精神境界,使神回收,頭部氣血充足,便於練功者進入氣功態。應該是頭頂向上虛懸或上頂。頭頂百會處似有一根繩子把人吊起來,或百會處如輕輕地頂著一個球,不使球掉下來。頂頭懸時不能梗著脖子,脖子處不能用意念,意念應在百會處。頭頂虛懸要從始至終,站多長時問頭頂就懸吊多長時間。

在頭頂向上虛懸的同時,要拉著下頦往回收、往上提,同時鼻子尖往下一轉找會陰,從會陰那裡往後一轉,往上提,順著脊骨上來到頭頂。會陰往上提時要順勢把膝蓋和腳心帶起來,腳心也往會陰處並。做好三心並先得從會陰那裡並,會陰往上提帶著腳心上來,三心才能並好。這樣往上一提整個人就拉起來了,就象兜子兜起來似的,人懸起來了,站莊時就會覺得輕鬆一點。百會往上提要配合尾間下垂,上下兩頭拉。身體微下蹲,尾閭下垂象立到地底下一樣,支撐著身體,意念要使尾閭和地連結在一起,臀部“似坐非坐”。這時,頭往上一拉,加上會陰上縮,胯往上擠,腰就松過來了。

身體下蹲後容易犯的毛病是兩膝蓋死往裡扣,往裡擠,把襠夾住了。應該是膝蓋往裡擰著往上提,再往外擠往外翻,從大腿根後邊往外撐,把胯給撐開。兩腳站得不能太寬,腳跟比肩稍寬一些,腳尖和肩寬度差不多,也可以稍窄一些。腳太寬,腰不易往後放鬆。寬度適當,站莊時身體會慢慢往下坐,越來越矮。身體不松,腰不松,蹲低了就非常費勁,不過,開始站莊時不論怎麼站都要費力氣,膝蓋、大腿痠痛,這時就要堅持,愛怎麼酸就怎麼酸,就是耗著不動,可以用意念去體會哪裡酸,怎麼酸法,把氣注進去,還可以用百會、會陰、鼻子尖往上提膝蓋。這時的酸正是長力氣、換力氣的時侯,等到氣足了把“拙力”換掉了,以後就不會酸了,身體也會蹲得更低了,身體重心也不會都壓在後腳跟上了。

腿這一關就不太好過,因為上邊有重力壓著,所以身體下蹲時不要勉強往下坐,低到一定程度就行了。身體好的同志應該要求自己嚴一些,因為站莊是給自己站,站直了省勁,可是越直越不出功夫,作用和往下坐一坐差多了。

兩隻手中間抱著一個小球(手裡總要有抱著球的概念),兩臂圍著一個大球,這個球也非常嬌氣,一鬆就掉、一擠就破。百會上頂,尾閭下垂,練功中舌尖要把上顎頂住,而意念要使之頂到百會。百會上領,舌頂上顎,會陰上提,腳心上提,同時尾閭下垂,“四上一下”整體地同時進行,上下氣機平衡,身體會很輕鬆。不注意尾閭下垂,光上不下,氣機上湧,失去平衡會帶來血壓升高。姿式對了,意念對了,身體鬆了,慢慢體內氣機充足、通暢,氣一通,身形自己會往下矮。身形矮注意膝蓋不能過腳尖,這樣站膝蓋上面有兩鶴頂穴,膝蓋放鬆就是用意念上提一點鶴頂穴(就在膝關節臏骨上),膝蓋就輕了些。(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再用意念把臏骨上緣往上一提,從膝蓋到腳這一段就較輕鬆了,如果不這樣做,當你下蹲膝蓋處非常死,腰又沒鬆開,同樣膝蓋是會出毛病的。

關於對肩部的要求:松肩墜肘。松肩必須結合空腋,即腋窩要空要虛,不光松肩還要虛腋,當肩往下松時腋下是空的、虛的,不要挾住胳肢窩,如挾住胳肢窩便是實了,胳肢窩好象挾個氣餅子一樣。這樣松肩和空腋相結,肩可以松,不會往下垂,而且使肩和背更加虛靈了。怎樣虛腋呢?方法是先松肩,把肩往下一鬆,然後以肩胛骨上面的兩個穴:肩骶穴與肩髎穴稍微往外撇點,有一點的意思,腋就空了,這樣肩關節就開了,做到松肩虛腋了。用肩膀上的骨頭尖稍微往上一轉,就有含胸的動作,腋窩空了與開胸結合起來,加上兩肩頭一轉,腋窩就虛了。

內家拳內功訓練並不神秘,通了站樁,就懂了 教你如何站樁

對會陰部位的要求。會陰是內氣變化的重要地方。練功時一定要收縮會陰,只有收縮會陰後精氣才不往下漏。收縮會陰有三部分內容:一是肛門,即提穀道,收縮穀道如忍大便似的,二是前陰,三是會陰上提。這是練精化氣的關鍵。有的人練了精,化不了氣,精足了遺精了。松腰、松胯和垂尾閭是練功的關鍵。周身能不能鬆開,就要看腰、胯和尾閭能不能鬆開。這個地方能鬆開,將來你身體各部分慢慢都可以鬆開。如果這個地方沒有鬆開,去松別處了,還是不行的。這個鬆動是通過垂尾閭第二步功練出來的。會垂尾閭了,以後再講泛臀,練形神莊的松前後胯,是專練松胯的。應該尾閭垂得較好時,要結合提穀道。當尾閭在尾閭往下垂時,千萬不能一味的往下垂,要同時提穀道(提肛門)相結合。這個問題要講清楚,否則出弊病。過去在關鍵的地方誰跟誰配搭就不講。垂尾閭也講,提穀道也講向前扣起來了,這時可以不提了。當尾閭往下垂時,必須提穀道。

練站樁功時,要尾閭如鍾錘。可分為四步:一步是往下垂尾閭;二步是泛臀;三步是尾閭往前扣;第四步是尾閭如鐘擺會動了。先前後動,後轉圈。當尾閭練到第四步,尾閭會轉時,丹田氣就聽使喚了,尾閭一動全身氣就動了。這就是尾閭如鍾錘或鐘擺,什麼是垂尾閭?垂尾閭是將尾閭骨往下垂。松腰垂尾閭是練站莊的,練動功時,開始都有往下垂尾閭的意思。就是要掛著個鐘錘,但不讓它擺動,只是讓它往下垂著就算了。人直立著做垂尾閭時,兩腳平行分開與肩等寬成一直線,這時尾閭骨差不多是跟兩腳跟平著的,而兩腿往下一曲,尾閭骨往後靠去了,錘便靠後了,與兩腳跟形成了等邊三角形。開始時,先找到尾閭骨,在腰俞的尾閭骨跟骶骨相接的地方,從那裡往下來,是以那兒為動點的,所以從那兒往下來了。尾閭骨不是垂著的,是往後斜著翹著的。那個樣子垂尾閭就不行了,且犯了直的禁忌。蹲的越往下,尾閭骨越往後去,功夫再高些,尾閭骨就垂下了,功夫再高,它往前去了,此時尾閭骨會動了,就活了。

怎樣松腰呢?松腰的方法很簡單。即面對牆站立,兩腳分開以肩等寬,腳尖觸牆,慢慢地往下蹲,蹲下去了,腰就鬆開了。做時,不要穿高跟鞋,那太省力氣了,蹲牆就沒有意義了,蹲牆的好處,膝蓋不能過腳尖,鼻子也不能過腳尖,被牆擋住了。開始蹲牆時,失重,容易往後栽,要慢慢地練。這是一種練功的方法,另一種方法是跟垂尾閭一起練。

什麼是垂尾閭?垂尾閭是將尾閭骨往下垂。松腰垂尾閭是練站莊的,練動功時,開始都有往下垂尾閭的意思。就是要掛著個鐘錘,但不讓它擺腰出來就是這麼個意思:正身站著,腰(繫腰帶處)向後突,丹田(小腹處)稍向前突出來,腰就出來了,丹田的容積大了,前後徑大了,氣足了。總之,丹田要往前去,腰往後突,拉開了。這樣子丹田呼吸就有條件了。

要使身體壯,就要慢慢把腰鬆開來,弓出來。人們坐著時,由於骨盆支著,繫腰帶處又容易往後彎了一般身體弱的人的腰是前塌的當你站著的時候,腰要往後突,即後面繫腰帶處往後突,前面繫腰帶處往前彎。這段這麼彎一下,那般那麼彎一下,脊柱彎曲,重力重疊,達到保持平衡。我們練氣功不能讓腰老是彎曲著,要把它伸開、拉開。由於重力壓著怎樣拉開呢?辦法就是松腰松胯。松腰有個標準不練功的人一般情況是從上而下的力量壓在腰上,壓得很實,松不了而講的是些關鍵的東西,你在初學時是關鍵,中級功是關鍵,到高級功時還是關鍵對一般練功者《氣功探邃》夠用三四年的撥背與落膀相結合。你們可以慢慢體會兩條胳膊兩張弓,兩條腿為兩張弓,脊樑骨為一張弓武功還講一身備五弓當撥背時,先把大椎穴往起提,當下頜往回收時大椎穴也往上提,大呼一口氣,就有了含胸的意思,肩頭再往外一拉,開了,就夠了怎樣的開胸法呢?是要藉助兩個肩膀頭往外引,有的人一往外引,肩就往上抬起來了,所以,又不能撥肩往上縱,只能是稍稍往前一引,胸就開了。(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含胸又要開胸就是兩個肩頭往上一拉,就開了,就在那一點點上,不能開大了下頜往回收,通過喉頭找到玉枕,百會往上頂,自然把項堅起來。用下頜往回一收,意念通過喉頭上找百會,很自然地把頭懸起來,從喉頭通過玉枕到達百會古人比方頭如懸磬。廟裡和尚撞的磬,磬是頭向上的站莊是動功(包括武術氣功)的基本功,它不僅是強身壯體的有效方法,而且是打通關竅的有效方法。身形要按各部身形正確姿勢來調整。站莊有高站與矮站兩種,高站是開始練功的姿勢,一般是臀部下坐、膝曲(可參看垂尾閭四步功法之前二步方法);矮莊是大腿保持水平態,膝不要過足尖,上身要直立,不可前傾,能完成這一動作,需長時間下苦功鍛鍊方可。藥無貴賤,中病者良,法無優劣,契機者妙。就是這個道理。一個最簡單的功法,只有專心致志,堅持不懈地去練,也能練出功夫來。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想想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這種現代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深邃,被膚淺的認為落後!由中醫及武術,我心痛哉!很多習武的人,對傳統武術莫名愛好,但卻缺少明師指引,難以客觀正確的認識武術,即便是自己修煉,由於中國傳統武術自帶文化屬性,很多地方很多竅要,非指點無法突破。正因為傳武的誤解氾濫,急需撥亂反正,我師兄應眾人邀請,提筆著書,成《傳統武術答疑解惑錄》一書,廣傳武術思想,點破修煉竅要,為廣大愛好者答疑解惑,幫助廣大愛好者瞭解武術,練習武術,其拳拳之心實為我等欽佩!師兄常說,雖水平有限,但也願做法佈施,以弘武道。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有緣得見者,望惜緣!

內家拳內功訓練並不神秘,通了站樁,就懂了 教你如何站樁

內家拳內功訓練並不神秘,通了站樁,就懂了 教你如何站樁

內家拳內功訓練並不神秘,通了站樁,就懂了 教你如何站樁

內家拳內功訓練並不神秘,通了站樁,就懂了 教你如何站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