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中药材白芍简介

白芍药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

中药材白芍简介

在中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外,其根并入药。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地下部块状或粗厚;叶基生或茎生,大,互生,羽状或三出复叶或深裂;花大而美丽,单生于枝顶或有时成束,白色;萼片5,宿存;花瓣5-10,但在栽培种中的常为重瓣;雄蕊多数;花盘环状或杯状;心皮2-5,离心发育,结果时变为蓇葖,每个有种子数颗。

中药属性

中药材白芍简介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根。

【性味】

味苦、酸,性微寒。

【归经】

归肝、脾经。

【功效】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禁忌】

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以及小儿出麻疹期间不宜食用;此外,服用中药藜芦者也不宜食用白芍。

【采集加工】

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炮制方法】

1、白芍,洗净,润逶,切薄片,干燥。

2、炒白芍,取净白芍片,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微黄色。

3、酒白芍,取净白芍片,照酒炙法(附录ⅡD)炒至微黄色。

【生长环境】

1、芍药,生于山坡草地和林下,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及甘肃。各城市和村镇多有栽培。

2、毛果芍药,生于山地灌木丛中,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各地多有栽培。

【鉴别】

中药材白芍简介

药材性状

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踞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饮片性状

1、白芍呈类圆形的薄片。表面淡棕红色或类白色,平滑。切面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可见稍隆起的筋脉纹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酸。

2、炒白芍形如白芍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可见焦斑。气微香。

3、酒白芍形如自芍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可见焦斑。微有酒香气。

作用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d-儿茶精和没食子酸乙酯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2. 护肝作用

对四氯化碳、黄曲霉毒素B1、D-半乳糖胺所致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3. 增强耐缺氧和抗氧化、抗疲劳

白芍水提物腹腔注射可明显延长小鼠常压缺氧情况下死亡时间,可明显延长小鼠减压条件下缺氧存活时间。丹皮总苷和芍药总苷对氧自由基有清除作用,丹皮总苷可显著抑制肝脏脂质过氧化形成和AlT升高。表明白芍的成分具有抗氧化功效。白芍醇提物可显著延长小鼠游泳时间。

1、养血调经

白芍味酸,主入肝经,偏于补益肝之阴血。可以用来治疗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或者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症。

2、敛阴止汗

白芍味酸能收,有敛阴止汗之功。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所导致出汗恶风等症状;亦可用于治疗虚劳而导致的自汗不止等症状。

3、平抑肝阳

白芍可以养血敛阴,平抑肝阳,为治疗肝阳上亢所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的常用之药。

4、解痉作用

对肠管和在位胃运动有抑制作用,显著对抗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

5、镇痛作用

能抑制小鼠扭体、嘶叫、热板反应,对吗啡抑制扭体反应有协同作用,并能对抗戊四唑所致惊厥。

食谱

中药材白芍简介

【加味白芍汤】

原料:白芍25g,当归25g,麦冬15g,生地黄15g,天花粉5g,炒山栀5g。

制法:将上述中药用水煎煮后服用。

作用:收敛肝阳,养血补肝,可治肝血不足等症。

【白芍炖猪肘】

原料:白芍25克,猪肘500克,料酒5ml,食盐、味精、姜片、葱段各适量、

制法:将以上原料按常法入锅炖熟就可以。

作用:活血凉血,消肿止疼,柔肝养血,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虚发热等症效果明显。

【白芍麦枣粥】

原料:糯米(江米)150g,大枣30g,白芍20g,小麦25g,蜂蜜15g。

制法:1.将糯米(江米)淘洗净,用凉水浸泡1h,捞出来沥干水份;红枣去核洗干净,切两半。

2.将小麦、白芍整理干净,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放进锅里,注入适量的水烧沸,接下来小火煎煮30分。

3.拿出药袋,把红枣和糯米一起放进锅里,用大火煮沸,接下来改小火煮到糯米(江米)软烂,下蜂蜜搅拌均匀就可以。

作用:养血,益肾,健脾养胃,比较适用于病后体虚、肝硬化、女士血虚、心血管病患等

观赏价值

中药材白芍简介

都说牡丹百花丛中她最鲜艳,其实芍药一点也不输于牡丹,甚至芍药与其齐名并成为花中二觉。白芍药是芍药中花色洁白最为著称的,白芍药所结出的花外形很大,花姿十分艳丽美观,花型有丰富多变。是一种极富观赏性的花卉,适合园林园艺种植,及家庭盆栽养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