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一部好的影視作品取決於哪些因素?

小馬哥YS


簡而言之,優秀的影視作品中,必定具備好船好帆和一個好舵手!

近年來影視行業的蓬勃發展,主要取決於日漸富裕的人們對精神生活的不斷追求。中國電影每年票房收入總和一年更勝一年,電影票房記錄也一次次被打破,達到令人瞠目結舌望而心畏的地步!正因為電影行業的吸金能力,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其中,這就導致了電影行業的參差不齊,好的電影很多,但爛片也是不少。

那麼怎麼判斷電影是好是壞呢?是不是票房高就是好電影呢?其實可以這麼來說,票房高那麼該影片肯定有可取之處,說是一部好電影也不為過,但是票房低也並不是說電影不好,只能說可能是它受眾低,不被當代多數人接受,所以票房高低不是判斷影片好壞的根本依據!生活在這個快速節奏的社會,人們花錢只為開心,放鬆自己!

所以一部好的電影主要取決於哪些因素呢?我們從下面幾點來淺析一下。

一、劇本是船,好劇本才能揚帆航行

劇本實乃一劇之本。它決定了一部影片的題材選擇、情節構思、人物設置以及對話等等。

首先,劇本在題材選擇上就決定了整個電影的基調及受眾群體。並不是說受眾小影片就不夠優秀,而是時代對影片的選擇,就像是星爺的大話西遊,剛上映時並不被人們認可,可是隨著時代的推進,人們逐漸意識到大話西遊的可貴及優秀。

其次,情節構思在影片故事中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也許整個電影故事並沒有多麼出彩的地方,但只要其中有一個鏡頭能讓觀眾銘記,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那這部影片也是彌足珍貴的。忠犬八公的故事中老教師去世後,八公依舊每天在車站等候,一直堅持了九年時間!時間跨度不說,就是一個趴在地上眼瞅瞅的盯著車站出口,也足以讓人淚目!

再者,每個影片都離不開一個個故事裡的人物。除了幾個主要的角色,一個個配角也是有血有肉的,哪怕只有一個鏡頭!其中人物之間的關係及對話,都使得人物更加飽滿,更貼近我們的生活。優秀的人物設置是能讓觀眾有代入感的,猶如身臨其境!

二、導演是舵,好導演才能決定航線方向

導演可以通過專業的獨特審美意識及其它資源為大家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故事來源於劇本,可是怎麼把故事從幾頁紙上呈現給觀眾,就是考驗導演功力的時候了。

導演不僅需要把控全局,引導劇情的走向,更要考慮每一個片段、細節所呈現的視覺效果及其合理性。其實對於導演的工作一直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但在看了演員類綜藝後,真的對導演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一個同樣的劇本,導演可以通過改動每一個細節,讓整個片段呈現出不一樣的效果,令人耳目一新。

行駛在大海上的帆船,面對一望無際不辨方向的遠方,如果沒有一個優秀的舵手,往往只會迷失於腳下的路!

三、演員是帆,帆好才能追逐遠方

一部影片最終呈現在觀眾眼前的、最直接的視覺衝擊便是銀屏上的演員,他們是劇中人物的直接體現者,而電影藝術最終是以演員所創造的人物形象在屏幕上同觀眾見面的。他們可以根據故事劇本中刻畫的人物,在導演的著色下,結合個人表演藝術塑造出屏幕上一個個飽滿的角色。

有道說一部好的劇本可以成就一個好的演員,而一位優秀的演員也能讓影片更加鮮活!王寶強飾演的樹先生真的很考驗演員的功力,劇本本事講述的故事並不複雜,但王寶強硬是把樹先生演活了,彷彿他就生活在我們周邊,距離我們很近。他的一個眼神,一個吸菸的動作都使人物更加豐滿,也許你不記得劇情了,但你不會忘了樹先生!

【總結】

一部好的影片,根本上來說不是哪一個因素決定的,而是種種聯合在一起所成就的!但是,船、帆、舵必定缺一不可!


根劇弟


影視劇如果按照戲劇層面來講無疑最重要的就是劇作跟投資。

只要劇作足夠優秀,錢足夠多,其他配套起來的也不會太差,像美國以製片人中心製為導向去生產電影也出了很多優秀的電影。就目前電影工業來講無疑是美國首屈一指,但反過來我們相對其他國家的影視劇水平而言有不足但也不差而且前景很好。

為什麼這麼講呢?最根本的原因再於我們不管從資本,劇作,工業體系可以借鑑跟參考學習的太多了,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我們拍的電影越來越不好看了,電視劇跟國外差得十萬八千里的都有。

仔細去分析,我們現在在市場上流通可以稱得上神作的不多,目前中國的影視製作主要為互聯網以及資本作為導向,我們什麼都要求最高效,最具性價比,相對比較浮躁一些,再以目前的生產力水平來說並不足以支撐全球這麼龐雜的市場,我們再全球吃得開的類型片是武俠片,其餘片種很難出現像漫威這樣子的系列電影,因為工業體系不足以支撐這個造夢空間,說白了就是沒有特別突出的強項進行突破。

但我們就沒有我們自己的利器嗎?我覺得是有,華語影視在70-90年代達到了目前為止最輝煌的成績讓我們對內外基本確立了一個印象就是魔幻與現實,魔幻主要是針對國內國外觀眾對於中國文化的認知的程度,但歸根結底它也是現實的,現實主要針對於我們華人與世界周遭碰撞出來那漂亮的煙火氣息,其實它才是真魔幻。

我們目前很難“造夢”我覺得只是暫時的,但我們對夢的追憶能力或者朔本應該是作為文明古國最大的資本,這個可以幫我們很好的去挖掘我們的影視路子應該怎麼去前進,我說三位比較典型的華人導演都是怎麼在我們的文化基礎之上作出新的探索的。

1.張藝謀導演(文化輸出型導演)

2.侯孝賢導演(文化自覺型導演)

3.李 安導演(文化糅合型導演)





亂貢電影


您好,很高興可以回答您的問題。

我覺得一部好的影視作品要天時地利人和都要佔著,劇本、導演、演員、製作等等都要很完美,更重要的是要有這部作品的靈魂所在。什麼是靈魂呢?比如陳凱歌導演製作的電影《霸王別姬》,此片長期霸佔高分榜前三名,並且首次獲得全球戛納電影節多項大獎,主演為張國榮、鞏俐、張豐毅。劇中的拍攝、製作、演技都做到了天衣無縫,剛看第一遍的時候覺著不就是演的唱戲的嘛,有啥好看的。在看第二遍的時候感覺裡面演員的演技是挺好的。再看第三遍的時候看出來了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老百姓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從清朝末年到軍閥時期,再到抗日戰爭,接著民國時期、解放勝利、文革時期等等。看第四遍我又看到了京劇的魅力,和匠人精神。我覺得這就是有靈魂的影視,每當你看一遍,你都會有不同的感悟,就像評分很高的影視一樣,那不是一遍兩遍你就可以看的明白的,它反應出來的東西太多了,不僅僅是劇情、表演、製作這些表面的華麗,更想表現出來的是它的靈魂。我覺得這樣的電影才算的上一部好的作品。





仟仟視界


您好,非常高興能夠回答您的問題,我自己非常喜歡觀看一些影視作品,也喜歡對他們進行一些影評。所以自己對於優秀影片需要具備哪些因素,具有一定的研究。下面給您介紹我的看法,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1.立意

都知道,一個好的立意,往往可以使得自己的作品層次得到昇華,例如,我們看到的2019年徐崢老師的作品(我不是藥神),影片前半段,程勇就是一個倒賣藥品牟取私利的一個小人物形象。

但是後面,影片畫風一轉,他為了救人,不惜觸犯法律,所以正是影片的這種高立意,讓作品在觀看的同時得到了質的昇華!

2.影音融合

我們都知道,一部影音融合效果極佳的電影作品,往往能帶給我們視覺上的緊張感,讓我們在觀看的過程中目不暇接,讓你的感官隨著故事情節一起跌宕起伏。

著名電影(心慌方)(生化危機)都十分善於影視與音效的完美融合,讓你緊跟他們的故事情節,在你放鬆警惕的那一剎那,用聲效和視覺把你的心猛地揪起。

以上是我個人認為一部好的影視作品必須具備的兩個非常關鍵的因素,但是肯定不限於這些因素,有時候演員演技的水平往往也能一定程度上影響影片的質量。最後,疫情爆發時期,大家沒事不要走動,躲在家看幾部意味深長的電影作品,祝各位讀者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德馨影視


一部好的電影要有好的演員,導演,編劇,攝影師,燈光師,特效不一定,還有一個好的剪輯。今天我就來細說一下吧。

第一;編劇,一部好的電影是由好的劇本產生的,沒有好的故事,點影怎麼拍都是白搭。

第二;是導演,一個好的導演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比如異形,一開始只是想拍一個單純地一次性影片,而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接受後硬是將異形拍成了一個經久不衰的系列電影。可見導演也非常重要。

第三;演員一個或一群好的演員可以為一部好的電影錦上添花,比如小李子,萊昂納諾迪卡普里奧,在泰坦尼克號中的演出使經典變得更經典,而他也靠泰坦尼克號一舉爆紅。當然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小李子的經典還有很多這裡就不說了。

最後;當然是一個好的剪輯,可以讓電影更上一層樓,比如守望者剛上映時一片罵聲,但當導剪版出來是才發現這是一部好的電影。直接被譽為超級英雄的天花板。可見一個好的剪輯是多麼重要。

以上是我的觀點。好了。


我來侃遊戲and影視


首先,一部好的影視作品要有一個較好的劇情設計。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影視作品可以把生活中的小事放大,具體描寫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人物,觀眾才會覺得跟自己有密切聯繫,才會深有同感,特別是電視劇,前期不能吸引觀眾的話,後期就沒有人為該劇買單。《都挺好》成功的原因就有貼近生活,蘇明玉作為女兒從小就不受寵,這主要是父母受了重男輕女觀念的影響,在現實中也一樣,人們為了生個兒子,可以把前面的姐姐取名為招弟等,為了生個兒子又迫於生活所迫,不惜把女兒送出去甚至賣出去。直到今天,21世紀,也還是有類似新聞出現,生兒是個寶、生女是根草是20世紀的真實寫照。

其次,一部好的影視作品要有一個好的導演,將鏡頭語言運用的淋漓盡致。鏡頭的視野只有那麼小,你想要表達什麼,想讓觀眾看到什麼,鏡頭就很重要了,不管是鏡頭的拍攝還是鏡頭的銜接,對一部好的影視作品來說都至關重要,畢竟這決定了你最後呈現出來成果,觀眾是否理解該劇的劇情,是否對鏡頭有美感,就看你是否把鏡頭運用得成不成功了。

最後,就屬演員的演技了,一般來說一線演員接戲首先要看劇本,但也有些演員有演技卻沒流量,有些演員有流量卻沒演技。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導演挑演員也會看其流量,至於演技,可能就退居其次了,這就導致很多有劇情的作品卻飽受詬病,只因演員演技太差。但放在人們要求越來越高的時代,緊靠顏值靠流量還是不可取的,所以,演員的演技也佔很大一部分。

好啦,這只是我的拙見,你們有什麼其他看法都可以評論哦


君君



第一:劇本

一部好的作品最重要元素就在於劇本,劇本是一部好的影視劇最核心的文本,如果沒有好的劇本,是不可能拍出好的電影或者電視劇的,為什麼這樣說,一部好的劇本可能拍成好作品,也可能會拍成爛作品,但是一個爛劇本是很難拍成好電影的,如果要想把一個爛劇本拍出好作品,除非就是導演自己改劇本,編劇也會署導演的名字,其實就算導演本人參與編劇工作,也只能說在一個爛的劇本上會提升一個檔次,會是一個合格的劇本,幾乎微乎其微會改成好劇本。由此可以看出,一個好的劇本對一部影視作品的重要作用。

第二:製作成本

一部好作品也跟製作成本有一定的關係,製作成本能夠決定影視作品的觀賞性,也就是畫面質量,畫面質量包括什麼,包括攝影光線,美術道具,置景、;攝影的設備和影視用燈這些需要用有一定資金支撐,美術置景 需要進行場景的佈置和色彩的裝修,這同樣需要資金的支持,這些都會呈現在我們所的影視劇畫面上,例如我們熟知電視劇《琅琊榜》、《延禧攻略》這兩部大劇,不管是劇本還是畫面質量都是上乘作品,所以說製作成本也會是一部好的影視作品的主要因素。

第三:導演

為什麼說導演也會是一部作品重要元素之一,首先導演分兩種,一種是經驗型導演,一種是創作型導演,我們都知道,創作型導演會是影視作品重要因素,創作型導演會自己參與編劇,把片子的類型和方向把控的很好,像諾蘭、李安、奉俊昊、是枝裕和這些導演,都是創作型導演,他們的電影作品都是有質量保證的,所以說導演也會是決定影視作品的只要因素。


以上這三個方面,是我個人對一部好的影視作品的分析,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對於這塊的瞭解。

小易哥本尊


首先非常榮幸能夠回答您的問題,一部好的影視作品取決於第一,劇本創作,好的劇本你決定好的故事!第二,導演,一個好的導演決定了劇本的去向,和電影的拍攝風格!第三,選角,也就是演員!第四,影視拍攝完成後的後期製作!這四個因素

首先就來說一下這一個因素,劇本!

我們就以林正英的殭屍先生為例,首先,這部殭屍先生就是一個很好的劇本,故事聽起來雖然是恐怖片,但是劇中包含有風味趣事,人物故事,打鬥場面環環相連,本來在那個年代這些靈異恐怖片相當的盛行,這個劇本包含著靈異恐怖喜劇動作四大特點,所以說司徒卓漢先生這個劇本寫的非常好,當然大家可能聽到這個名字不是特別熟悉,但是大家肯定看過他寫的很多部作品 包括林正英主演的靈幻先生,李連杰主演的冒險王,鄭少秋主演的新蜀山傳等等,很多影視作品都是出自他手!

導演因素

這部殭屍先生由著名導演劉觀偉先生執導,每個導演的指導風格和思路都是不相同的,所以說導演決定了劇本的去向,更是決定了拍攝效果,所以說導演是決定了電影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演員

可以做演員,在這部劇中相當的重要,首先,演員外形要接近這個角色!其實演技有過關,還要有一定的基礎,才會特別適合這個角色,能把這個角色演的深入人心!可以說,對於殭屍片來說林正英絕對做到了,我們現在每當看到有恐怖電影,或者是道士出現的時候,腦子裡第一回響出來的就是林正英,如果林正英不是拍電影出身,他身穿道服我們肯定會認為他就是道士,沒有比林正英更適合演道士的人!所以說演員絕對是一部劇的決定性的因素!

後期製作

對於後期製作,這點上沒必要多說,相信各位看官都知道一部劇前期拍的怎麼樣?只是決定了演員演的怎麼樣?後期製作才是一個電影的重要部分,前期演員演的時候只是配合的動作來演,而後期的製作需要加上各種特效,讓電影更充神奇色彩,沒有好的後期製作團隊,任憑前期拍的再好也是無用功!

以上四點就是我認為一個影視作品最重要的四個因素!


影視偏見解


很多人認為只要是各界大佬參投的電影因為有他們的後臺就一定會火,難道真的是這樣?事實絕非如此!下面就我個人見解,為大家分析一下,判斷一部影視的幾大因素有哪些!

首先,先要明確的知道,並不是大佬參投的電影他們就因為他們的的強大的背景就能讓一部電影火起來,賺到錢的!幾年前或許多多少少有這樣的電影,但是現在已經不存在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民的對電影的質量也越來越看重了。越來越少的人會因為一個演員而不考慮劇情去追一部電影了。所以電影投資跟它到底是誰投資的關係並不是決定性因素!

一部電影的好壞,並不是單單取決於演員、劇本或者導演的,有很多的電影,因為選擇的演員不當,導致浪費了一個成為經典的機會。不過這點也是很好理解的。試想一下,一部你認識的人拍的電影和一部無名之輩拍的電影,在不知道其他因素的情況下,你會選哪一部電影呢,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選擇一部認識的人拍的電影,所以,演員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否認的。

其次,一個好的電影,導演也是很重要的,要知道,一般得情況下,一個導演拍電影的時候,他們的拍攝人員都是跟著導演進組的,這個時候團隊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如果這個導演之前有產出過很高質量的電影,那跟著他的那些幕後的工作人員,也是不可或缺的!

還有就是社會環境,有些電影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下是會有不同的效果的,就比如說把現在的一寫喜劇放到多年以前去看,可能就沒什麼人看了,因為每個社會環境下人的審美是不同的,所以,一部電影是否能成為經典,那是由很多因素共同決定的!

很多人覺得電影投資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很困難的,大多數人都覺得好的項目是輪不到我們這些普通人手裡的,看了我的這些分析後,你還會這麼想麼!電影投資是看投資者對於這部電影的好感度的,然而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說不定那些大佬投的電影放到你的面前,可能你甚至都不感興趣!


奔波兔子


近年來,業界對演員高片酬的討論此起彼伏。有聲音認為,高片酬的演員意味著具有很高的粉絲流量和票房號召力,能夠成為電影票房的保障;也有聲音認為,演員片酬過高會導致項目投入產出失衡,影響影片的整體質量。

關於其中的原因,以及如何消除,都是影視行業關注的重點。好在隨著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觀眾對於高質量影片審美水平的提高,市場已經逐步迴歸到以優質內容為驅動的理性增長時代,現在的中國電影市場其實正在慢慢降低對流量明星的依賴程度。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中國電影行業從業者更應該意識到,影片高票房取決於多種因素的綜合,而非可以依靠流量明星或者某單一工種的努力得來。


明星片酬為何抬高?

為什麼明星片酬會一再被推高呢?一方面,明星參演影視項目不僅僅是承擔劇中的角色,同時還被製片方視作宣傳、拉投資的重要籌碼。流量越高的明星,意味著能引起的市場影響力越大,這也就造就了流量咖幾乎等同於高片酬的現象。這是市場反映所決定的。

另一方面,很多影視項目因為導演、編劇等能力不足,只能依靠大明星拼盤來獲取流量。而市場現狀是,類似的項目多如春筍,大咖明星數量卻並不多,這就直接助推了這一部分明星片酬的抬高。其實,這一現象可以總結為“供不應求”。它不僅僅是存在於娛樂圈中,更是現在普遍存在的商業經濟規律。但對於影視行業來說,這種現象會導致一個結果,由於此類項目過多,這些演員們只能分散時間和精力到各個項目中去,最終影響影片的整體質量。


決定影片票房的是什麼?

事實上,影片票房的好壞取決於多種因素的綜合,包括影片題材及劇本、主創團隊、影片定位、影片質量、票價、檔期、發行、院線排片、宣傳推廣等多個方面。題材和劇本是一部影片的核心;科幻、魔幻題材一向是票房大熱的選項,貼近生活、打動人心的情感題材也比較受觀眾青睞;主創團隊如導演、主演、製片人和製作團隊等,都是吸引觀眾的重量級籌碼,能夠在影片上映前期對觀眾形成最大的吸引和衝擊;影片定位是指影片為自己影片的市場預估,比如從劇本設置、演員選擇等方面切入設定目標人群定位;影片質量包含了劇本、拍攝、製作、演員表演等綜合因素,是電影藝術成就的衡量標準,是一部電影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等等。①

2017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突破559億元,《戰狼2》、《芳華》等多部影片成為票房產出的主力軍,市場重新迴歸到以優質內容為驅動的理性增長時代。與此同時,中國電影也正在逐步擺脫對明星的依賴,而所謂流量明星的票房拉動作用更是變得非常微弱。

華誼兄弟研究院(ID:HBresearch)整理出了2017年和2018年票房排名前十榜單中的國產影片,我們根據影片類型的不同分類,來看看影響影片票房的決定性因素。

文藝片:《芳華》《無問西東》

華誼兄弟出品、馮小剛導演的作品《芳華》以14.22億元的成績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文藝片,可以說,它是依靠優質內容突破了其題材的票房體量的。電影上映前期,《芳華》吸引觀眾的,一是馮小剛導演的知名度,二就是影片的特殊背景和故事情節。而女主角鍾楚曦和苗等女演員都是第一次出演電影,幾乎沒有任何關注度,但最終她們都通過這部電影得到了廣泛關注,成為了話題度頗高的當紅藝人。這是依賴於影片的質量、口碑,與演員的相互契合得來的美好結果,《芳華》的成功更被業界視為中國電影迴歸理性增長的重要節點。

愛情片:《前任3:再見前任》《超時空同居》《後來的我們》

《前任3》和《超時空同居》都是低成本製作逆襲的典範,《前任3》以19.42億元的票房刷新中國愛情片的最高紀錄。從這兩部影片的演員陣容來看,韓庚、鄭愷、雷佳音和佟麗婭雖然具有一定粉絲基礎,但離流量咖還是具有一定差距,於文文、曾夢雪等人更屬於是新人範疇。但這兩部影片有一個共同點,都講述了當下年輕都市群體遇到的愛情、生活問題,可見有故事內涵,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國產電影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動作片:《戰狼2》《紅海行動》

從《戰狼2》《紅海行動》來看,前者吳京雖然在動作片方面已經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在電影領域的咖位方面,完全算不上一線,女主角盧靖姍此前在中國市場更鮮有觀眾認識;後者演員陣容中,張譯、海清、杜江等人都是電視劇領域的影響力比較大,在電影方面的經驗很少。所以,這兩部影片的成功顯然不取決於演員,而是因為作品本身的題材、製作等各方面具有很高的水準,贏得了市場和觀眾的認可。反過來,反倒是影片成就了演員,比如吳京已經躋身中國票房最高導演和演員“俱樂部”,黃景瑜通過《紅海行動》被觀眾熟知,獲得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喜劇片:《羞羞的鐵拳》《唐人街探案》

從《夏洛特煩惱》到《驢得水》,再到《羞羞的鐵拳》,開心麻花團隊以深厚的喜劇功底,成功將“開心麻花”塑造成了中國電影界的知名喜劇品牌。這種品牌認知度讓觀眾對喜劇明星形成一定的依賴性,但這不是指粉絲流量的吸引力,而是對喜劇演員在演技上以及他們創造內容的認可。王寶強也是屬於這一類。

陳可辛導演曾經說:“高片酬演員並非影片質量的保證。”這是他在電影《七月與安生》中擔任監製所得出的感悟,他認為電影需要引發共鳴,周冬雨和馬思純正好能完美契合“七月”和“安生”的角色。《七月與安生》雖然票房成績只有1.6億元,但在同類型影片中已算是不錯表現。同時,這部影片也實打實的讓兩位女主角同時登上了金馬獎領“影后”獎臺。我們可以理解為,高片酬的演員不一定就能把影片的角色演好,關鍵在於影片的質量,演員與角色的融合和匹配度,以及演員對於角色的把控。

以上,可以總結出這些高票房影片能夠獲得觀眾和市場認可的幾點規律所在:

· 高片酬演員不是電影票房的唯一保障,在影片質量過關的基礎上,他們的存在可以是加分項;

· 電影票房的高低取決於多種因素的疊加效果,但好的內容才是票房的重要保障;

· 高質量影片可以成就演員,好的導演也可以調教和成就演員,同樣好的演員也會給影片加分。

小結

總的來說,一部電影過度依賴明星效應,而忽略了對內容的打磨,最終是無法獲得市場和觀眾認可的。優質的內容是高票房的基礎和前提,高流量明星則可以是錦上添花。對於中國電影來說,只有專注於內容,才是始終不變要堅守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