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媽媽輔導兒子作業,怒將其打死:不會控制情緒的父母,是個災難

看到一則令人心痛的新聞:

去年年初,陝西省咸陽市武功縣一位女子胡某在家輔導兒子郭某學習,嫌兒子學習不用心,遂對其毆打,凌晨發現兒子嘔吐,送醫後搶救無效死亡。

媽媽輔導兒子作業,怒將其打死:不會控制情緒的父母,是個災難

案發後,武功縣公安局調查發現,胡某與郭某系親生母子關係,事發時胡某正處於孕期。

經法醫鑑定,郭某系生前遭受鈍性外力多次擊打頭部,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後嘔吐,因誤吸引起呼吸道阻塞窒息死亡。

武功縣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胡某的行為觸犯了《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之規定,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但被告人系初犯、偶犯,歸案後認罪悔罪,可依法從輕處罰,故判處被告人胡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

心疼孩子,也心疼母親。

當初情緒失控打了孩子,毀了孩子也毀了自己。

情緒失控的危害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提問:父母總是情緒失控,對孩子哪些影響?

有一個高讚的回答:

缺乏信任感、安全感,曾經想過自殺、敏感多疑、經常壓抑自己、甚至心理扭曲……

看過一個關於“作業焦慮”的調查問卷。

數據顯示,90.8%的家長輔導作業時孩子發過火,55%的家長輔導作業時打過孩子,73.4%的家長對陪寫作業感到筋疲力盡。

媽媽輔導兒子作業,怒將其打死:不會控制情緒的父母,是個災難

超九成家長輔導作業時跟孩子發過火,超七成家長心裡鬱悶,過半家長打過孩子。

網友@張菇涼說,父母輔導孩子作業,感覺自己的孩子應該很快就能完成作業,然而真正輔導起來才發現,這完全不是想象的狀態!這就導致父母的脾氣一下就上來了!

其實現在很多家長在陪孩子寫作業時特別容易著急,就是因為家長容易植入自己的經驗,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從而產生了與孩子的矛盾。

那麼,聰明家長應該怎樣緩解“作業焦慮”呢?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能太高

武漢有一位媽媽,因輔導兒子寫作業發生爭吵,氣得吞下7顆安眠藥。

情緒漸漸平復下來,許女士也開始感覺昏昏沉沉,這才有些害怕,趕緊告訴丈夫。隨後,丈夫立刻把她送到武漢市第四醫院就診。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你越怕什麼,就越會來什麼,你越期待什麼,就越難做成什麼。

教育孩子,不能對孩子期望值太高,往往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心理學上有句話叫做,你能,是因為你相信能。

家長對孩子成績的態度,就是一種心理暗示。

媽媽輔導兒子作業,怒將其打死:不會控制情緒的父母,是個災難

比如:孩子考59分時,父母說你再努把力,就可以追上某某同學。

相反,長期考100分的孩子,有一天考99分,回來後受到懲罰,這個孩子就會產生自卑心理。

長期神經緊繃的孩子,在大考的時候,容易發揮失常。

所以與其逼孩子考第一名,不如鼓勵他超越自我,變得更加優秀。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每個孩子都是上帝咬過的蘋果,要懂得欣賞孩子的優點。

奧地利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指出,父母的消極語言,會剝奪孩子的希望。

比如經常對孩子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每次都考一百分。

家長只是拿孩子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較,卻忽略了孩子也有過人之處。

盲目的攀比心理,會毀掉孩子的自信,容易造成孩子怯懦的性格。

教育孩子,要用理性控制情緒

當家長用情緒管教孩子的時候,孩子是不會聽你的話。

比如說,早上起床,有些孩子習慣了磨蹭,要媽媽喊三次也不起來。

等到媽媽真的發火了,才趕緊起來,時間久了你會發現,你吼叫的程度和孩子聽話的程度成反比。

你越吼他越不聽,慢慢地還會和父母對抗,學會了用情緒解決問題。正確的做法是,放下情緒,瞭解孩子的想法,試圖去理解他的內心感受。

提前和他約定,七點十分必須起床,不許磨蹭。

媽媽輔導兒子作業,怒將其打死:不會控制情緒的父母,是個災難

溝通時,家長經常和孩子對視,因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當他有一天撒謊了,你也可以一眼就看出。

獎勵制度,列一份表格,把他每天的行為打分,約定半年下來總分超過多少,就獎勵禮物,給孩子帶來動力。

陪娃寫作業,避免大吼大叫

這幾年,陪娃寫作業一直都是家長們的痛點,有的因為陪娃寫作業氣成腦梗、心臟病,親子關係日漸緊張。

為此,黃岡中學校長表達他的觀點,不讚賞家長天天輔導孩子作業。

我的孩子剛上一年級,回來老師也佈置很多作業,我只給她讀題目,其餘的讓她自己思考。

我們還會一起討論有意思的題目,比如兩個不同形狀裝的水,哪個杯子的水比較多?

我故意和孩子說相反的結果,然後讓孩子的爸爸評評理。

孩子爸爸就會公佈正確答案,然後和孩子慢慢分析,為什麼是這個答案。

這樣一來,孩子通過自主的思考和討論,加深了對這道題的印象,以後再遇到類似題目,就不怕寫錯了。

家長只好做到放寬心,大不了就是孩子沒有完成好作業,在課堂上被老師批評。

忍不住和孩子發脾氣了,記得和孩子道歉

如果你不小心吼了孩子,記得及時安撫,給孩子道歉。父母一句及時的“對不起”, 能使孩子改變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軌道。

在《道歉的力量》這本書中,提到了道歉的3R原則:後悔、責任和補救。

表示後悔是最好的第一步,可以這樣說:寶寶對不起,今天對你發脾氣是媽媽不對,媽媽不應該這樣做。

其次,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不要推卸責任。比如,孩子作業拖拉了,我們對他吼叫了,可以說:我不應該衝你發火,沒考慮到你慢的原因,我感到抱歉。

最後,補救因為我們吼叫造成的傷害,可以告訴孩子:以後我會努力控制自己的脾氣,不再吵你大喊大叫,你原諒媽媽好麼?

父母真心實意的道歉,可以撫平因為吼叫給孩子內心留下的傷痕,下次教育孩子的時候,他們也能感受到我們的內心。

媽媽輔導兒子作業,怒將其打死:不會控制情緒的父母,是個災難

別小看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說不定他就會主動積極的寫作業。

魯迅先生說過,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他就做不了真正的大人。

關於陪娃寫作業,我的建議是,家長學會放手,給她獨立完成作業的機會。

其實養育孩子的過程,真正需要被“教育”的往往是家長。

世界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得管教孩子的父母。

孩子出生在哪個家庭,有什麼樣的父母,他們自己不能選擇。

但作為父母的,卻有得選。

養育子女道路任重而道遠,做父母的永遠走在學習的路上,不斷汲取經驗,充實豐盈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