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疫情下,化工細分行業分別面對何種困境?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從春節到二月下旬,已經持續了一個月,對化工行業的影響不言而喻。


  • 原油價格下跌,從成本上影響石化產品的價格。
  • 受物流和復工的影響,下游復工率不高,需求降低,上游石化產品部分庫存較足,有一定的銷售壓力。


對化工細分行業的影響又各不相同,今兒重點分析一下疫情下石化各個細分領域所面臨的困境。


油氣


我國石油、天然氣以進口為主,對外依存度較高,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及全球第一大天然氣進口國。


受疫情影響,我國的石油需求已減少約每天300萬桶,約佔總消費的20%,再加上美國頁岩油生產強勁,俄羅斯等產量水平繼續上升,2020年全球石油市場供應過剩的局面將更加嚴重。此次疫情,預計2月份天然氣消費量降幅10%左右,天然氣增長出現困境。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全球石油市場的悲觀情緒加劇。對我國來說,油氣價格走低意味著全球油氣供需寬鬆局面的持續,能源的緊張局面將進一步緩解,油氣進口成本將進一步下降。


煉化


煉化企業屬於連續型生產企業,春節假期不會停工,只會調整負荷,整體來說疫情對供給量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是由於物流的影響,再加上下游復工延長的情況,會使主要產品成品油庫存增加。去年年底,多個煉化一體化項目投產,再加上國際油價下跌,供給大於需求的局面會進一步加深。


據專家預計國內煉廠可能採取降負策略以應對高庫存和銷售難的矛盾,實施降負的煉廠優先順序可能依次為:地方煉廠—內陸主營煉廠—沿海主營煉廠—民營大煉化。  


浙石化一期項目全面生產,二期項目有序建設。舟山綠色石化基地項目體量大、工人多,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加快建設,同時對標國際先進、對應市場需求,拉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努力打造國際化、綠色、煉化一體化的現代石化基地,帶動上下游更多企業順暢地復工復產。舟岱大橋是寧波舟山港主通道的重要一環,目前已經復工。


煤化工


受疫情影響,國內煤礦復工和開工率都受到不同程度衝擊,產地供應嚴重受限,港口資源緊張,市場煤炭資源緊張程度進一步加劇。再加上國際油價低位運行大幅降低了國內石油路線化工產品成本,石化產品競爭力顯著提高,煤化工所具有的原料自主優勢和價格優勢同樣受到衝擊。


依託煤礦就近建設坑口型工廠,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甲醇、煤制合成氨等煤化工路線可以取得比國內同類型進口油氣原料型石化企業更大的競爭力和價格優勢。例如,同樣是生產聚烯烴,國內煤頭工廠的生產成本要比沿海煉化企業低約1000元/噸,乙二醇生產成本也要低約500元/噸。


再加上我國煉油產能過剩日益嚴重,大型煉廠紛紛減油增化,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和煤制芳烴以烯烴、乙二醇和芳烴等大宗化工產品為目標產品,這些產品發展空間越來越小,產能過剩的風險越來越大。


聚氨酯


上游大型原料企業因連續化生產工藝的要求,在供給量上產生的影響較小,但是物流運輸方面存在困難,對原料供應和訂單交付造成一定的影響。


下游企業(聚氨酯製品、包括系統料),多為中小微企業,除極少數涉及抗疫物資生產的企業滿負荷運轉外,大部分處於停工狀態,而且無法明確具體復工時間。


聚氨酯主要應用領域的汽車、建築等企業大面積延遲復工,導致企業的訂單大幅降低,已復工企業也因訂單少處於半停工狀態。


磷化工


我國磷化工目前已邁入成熟期和資源整合期,行業由粗放式發展逐漸向高質量、環保化發展,行業集中度逐漸提高。


近些年我國政策層面重視磷礦石資源,去產能和環保高壓下國內供給端持續收縮,未來中小企業難以復產,行業供給難以大幅回升。


國內高端磷酸鹽快速發展,草甘膦需求平穩;磷肥作為剛性需求,隨著農產品上行有回暖趨勢。


湖北磷化工產品在全國產能中佔比超過三成,疫情引起的復工延遲和交通限制導致近期國內磷化工產品供需失衡。農藥和化肥方面,政策保障及非洲蝗災造成的全球糧食供應問題,使農藥和化肥需求增長。


本次疫情對興發集團湖北區域生產基地供應鏈物流造成一定影響,但湖北主要基地重要原材料結合生產需要進行了科學提前備貨,公司磷酸鹽、草甘膦、有機硅、肥料等主要生產經營裝置受疫情影響較小,處於正常開車狀態,預計本次疫情不會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重大影響。基於黃磷、甘氨酸等原材料保障優勢以及與有機硅產業協同優勢,公司草甘膦生產成本在行業內具備較強競爭力,預計物流恢復後草甘膦出口將恢復正常。


精細化工


精細化工企業一般為間歇性反應,因此疫情期間普遍停工,生產受影響更大。而其需求一般也比較穩定,且佔下遊成本比重不大,即使短期有所過剩也更容易通過庫存來調節,供需情況整體要優於大化工行業。


此次疫情對於資金實力不強的中小企業在現金流上的壓力很大,可能倒逼一些企業退出並加速行業洗牌,對其遠期行業格局會是一個改善。


塑料和橡膠


塑料和橡膠行業喜憂參半,隨著疫情逐漸擴大,口罩及醫用防護需求量大,無紡布專用料和醫用透明料供不應求。部分煉化企業轉變生產計劃,原料供給充足。醫用防護手套多為丁腈膠乳為原料,隨著檢查手套需求增加,丁腈膠乳的使用量自然得以提升。


但是隨著復工的延遲和物流限制的影響,下游企業如家電、電子電器、汽車等企業延遲復工,需求量縮減,而醫療器械等在下游佔比中份額很小,對塑料和橡膠市場還是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疫情下,化工細分行業分別面對何種困境?


相對於餐飲旅遊業,此次新冠疫情對化工行業主要還是物流運輸的限制較大,影響有限。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物流和復工審批問題也在積極解決,確保化工企業的穩定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