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小學教師可以參評正高級職稱後,特級教師地位是否尷尬了?

-零度易水寒-


1、正高職稱和特級教師是兩個不同的系列。正高屬於教師職稱,屬於職稱裡最高級別。而特級教師屬於榮譽稱號。



2、獲得正高職稱的老師不一定能獲得特級教師稱號,同樣,獲得特級教師稱號的不一定能評上正高職稱。

3、當然兩者關聯性很強,對於目前年齡不太老的特級教師而言,將來退休前評上正高職稱的可能性很大。同理,隨著現有的特級教師逐漸退休,正高職稱教師將來評為特級教師的可能性也大。



4、正高職稱待遇最低是4級,與副高級教師之間收入差距較大。同樣,特級教師每年都享受國家專項補貼,鼓勵他們在業務方面起到帶領作用。具體待遇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致,數額也不一樣。

基於以上幾方面,所以評正高職稱和特級教師並不衝突,不存在尷尬一說。


文軒閣


評正高級教師職稱後並不影響特級教師的地位。

首先兩者是不同系列。正高級教師是職稱,是基礎教育的最高職稱,相當於大學的正教授,其次是高級教師。而特級教育不是職稱,是榮譽稱號,用於表彰師德楷模、教學典範、教育的模範。

兩者有相關性,正高級教育是高級教師中的佼佼者,不少省市評選要求之一是有特級教師稱號,或特級教師優先。

其實所有教師社會地位巳多大差異,專業發展水平沒經濟上有差別。

優秀教師往往有終身追求專業發展的願望,評選特級教師和正高級教師,對於消除高級教師的職業倦怠有積極作用。

附 正高級教師評聘部分要求:

深入系統地掌握所教學科課程體系和專業知識,教育教學業績卓著,教學藝術精湛,形成獨到的教學風格;

具有主持和指導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課程改革、教學方法等方面取得創造性成果,並廣泛運用於教學實踐,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發揮了示範和引領作用;

有較高科研能力,課題研究、論文、論著、科研成果獎有一定要求,各省不一,四川省要求兩篇以上核心刊物發表的論文,有論著,科研成果有省政府一等獎,或市科研成果一等獎兩項。


小云閱讀


目前評正高的硬條件有三個:一個是省級以上榮譽(省優秀班主任、優秀教育工作者丶模範教師、省勞動模範、特級教師、教學成果獎等);第二個是論文著作(三篇以上獨立論文,其中一篇核心期刊或編寫教材);第三個是省級課題(教育行政部門認可的省規劃課題)。其他業務獎勵(評優課、錄像課、說課、課件教具製作等)。因為省優秀和先進勞模大多授予領導和貧困地區教師了,許多一線優秀教師都是依靠特級教師這個榮譽去參評正高級的。所以特級教師不僅是一個很高的教師榮譽也是教師晉升正高級的基礎。你說尷尬嗎!


夢想一枕


不會尷尬。兩者是不同系列的,一個是最高職稱,一個是最高榮譽,評審時一般也不互相牽制,先評正高還是先評特級,是沒有內在關聯的,兩者評審要求差別不大; 此為一。 從待遇上,正高待遇直接體現在工資上,是固定的;特級待遇體現在地方政府的補貼上,各地有所不同,但往往每年的補貼高於評上正高後所獲得的那部分漲資,但特級補貼到退休就沒有,而正高工資是終身的。 此其二。 正高的出現還沒幾年的光景,人們對中小學出現所謂教授心理上還有個適應過程,特級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始已深入人心。此其三。 按教育部規定,有正高或特級稱號的教師出外講課待遇有區別,一般按職稱不按特級,但許多地方把正高特級等同。此為四。 另,我正是正高兼特級,以上回答不知能否解惑。


用戶6118944541518


沒啥可尷尬的。

第一,雖然現在政策是說可以評正高級,但是實際中又有多少指標呢?

第二,評上了正高,也可以當特級,兩者也不衝突;

第三,評不上正高的,如果能評上特級,也算是一個激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