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最佳阅读,就是学会真诚并善意的和作者交朋友

最佳阅读,就是学会真诚并善意的和作者交朋友

最近上课的时候,借着课间休息,和几个小伙伴聊阅读。

非常开心,现在喜欢阅读的小伙伴依然很多,但是比较忧心的是,会阅读的小伙伴却不是很多。小伙伴们七嘴八舌聊得热烈,我在边上笑眯眯的听着,也思考着,同时也回忆起当年初中时,第一次看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夜里都把书抱在怀里睡觉的场景。

当时,老师们大都反对我们看大部头的小说,认为会浪费大量时间,耽误学习。

当然,老师们的说法自有道理,但是他们太过高估我们对时间的珍惜程度,想当然的认为,我们不看小说,就会把节省的时间投入到学习当中,殊不知,还有球场、游戏、电视剧在等待着我们。

与其把时间耗费到过度的玩乐之中,真的不如多看几本好书,它不但不会对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更大程度上,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加深对学习理解的深度,拓宽对学习理解的广度。

非常庆幸,我有一个开明、博学、一贯支持我且与我一样酷爱读书的老爸,他对我偷偷看武侠小说非但没有反对,且甚为欣赏。


但是,我们在一头扎入迷人的书海之前,一定要学会如何阅读。

今天就和小伙伴们聊一聊这个看似深奥的话题。

1认清阅读的目的

我在教物理时,给小伙伴们讲解每一个新的物理量时,都务必让小伙伴们明白每个物理量的本质意义,说白了就是要让小伙伴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物理量,这个物理量到底有什么用,能够让我们拥有什么样新的审视这个世界的角度和能力,能够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并在生活中尝试去运用。

这是学好每一个物理量的根本前提,也是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和乐趣的根本前提,当我们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快乐,就像我们玩电脑游戏一样,不知疲倦了,纵然身体很累,但是精神上会很愉悦。

但是,我也见过太多的小伙伴对物理量只是一知半解,只是记忆了几个公式,就一头扎入了题海,到最后物理学习低效且很难取得高分,最重要的是,丧失了对物理的兴趣,甚至失去了学好它的信心,对物理产生厌恶的情绪。

对于阅读,也是如此。我们一定要知道阅读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进而才会知道我们应该读哪些书,怎样把书读透、读好。

①读书绝不仅仅只是看有趣的情节

读书仅读情节,恰恰是我们大部分小伙伴的阅读方式,情节精彩,我们可以一气呵成,快速读完;

但若情节较为平淡,纵然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学功力蕴含其中,我们也往往缺乏耐心,一本好书可能经年亦未读完。

有多少小伙伴读四大名著,只看了《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却缺乏耐心读完《红楼梦》?

就好比我们看见大街上两拨人打架,往往关注打架的暴力精彩程度,却甚少出于好奇之外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去分析打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打架后双方如何解决纠纷,当打架停了,警察到场了,我们也就散场了。

追求表面情节的精彩,追求最表层的视觉愉悦,是我们最浅层的愉悦需求,读书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次里,还不能称为阅读。

②阅读一定要有思考在其中

阅读的本质,是对问题的思考并获得对道理的认知,知书达理,知书达理,通过阅读,我们要获得道理的通达。

我们在看情节的同时,要拥有洞察力和思考力,会读书的人总是时而掩卷,面露深思,便是在思考背后所蕴含的道理,企图搞明白作者抑或角色所行所思的价值主张。

通过这些,我们才能深刻的理解作者对于问题、对于世界的解读,我们才能在这样的理解中,拷问自己的内心,获得自己内在的进步和心灵的力量。

③阅读一定要有内在的收获

我们在阅读时,会因为感动而落泪,因为幽默而开怀,因为豪情而热血沸腾,但我们不应该在擦完泪水的纸巾丢入垃圾箱、开怀的大笑声结束后、沸腾的热血冷却后便不再有然后了。

我们应该汲取到精神养分和心灵力量,慢慢从内在形成我们自己的价值主张,并能用来自我规范,形成自己的做人做事准则。

有所思,有所悟,亦要有所行动。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只是体现在张口吟诵的几句诗词典故,更应是体现在光明磊落、诚心正意、令人钦敬的行为行动。

知行合一,自我锤炼,是稳步进步的保证,所以,通过阅读一定要有所收获,而真正有价值的收获更应体现在行动上。


分享到这里,小伙伴们一定觉得相当枯燥:“你说的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如果刻意去这样做,那读书也未免太过累人了!”

其实,想达成上面所说的阅读目的,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而且百试不爽,那就是:学会和作者交朋友。

2和作者交朋友

每本书,尤其是每本好书,都是一个个牛人在和我们倾情对话,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交流的过程,去用心结交这些好朋友们。

有时候,不单单作者,还有作者笔下的一个个灵动的角色,都值得我们引为莫逆。

读《论语》,很开心,认识了一个睿智博学,却又不古板刻薄相反却勇于自省的可爱小老头,和他相处,你可以揪一揪他的胡子,他会打开你的手,让你别闹、坐下、跟你讲讲道理;

读《庄子》,我们认识了一个充满高冷风、也许沉默寡言但腰杆挺直、骄傲倔强却又充满正义慈悲的酷老头,活脱脱一个风清扬和黄老邪嘛,在他跟前可万万不敢造次,但却不用担心直言有所违逆;

读《李白》,那就更酷了,飘然西来、一袭白衣、一把长剑,腰间一壶酒,长啸满豪情,跟着他混,那还了得?

读《苏东坡传》,那就是一个永葆童心、胸怀宽广、才华横溢、愈挫愈强、名满天下的实力派兼偶像派大明星啊,而且还会瑜伽、会炼丹,那要放在现在,绝对是圈粉无数。

……

我们说和一个人成为朋友,要经历几个阶段:陌生人、朋友、亦师亦友、知己之交。

和作者交朋友亦是如此。

①陌生人

我们对待大部分作者都是止步于此。

太多的有趣的灵魂我们视而不见,太多值得相交的伟大作者,我们无动于衷。

他们的身世、籍贯我们不甚了解,他们的生平、成就我们亦一知半解,他们的价值主张我们模模糊糊,即便这样,我们又经常拿着他们的作品作为谈资,自以为自己很了解对方,自以为自己把他的作品已经读透,有时候想一想,深感汗颜。

我们对于陌生人的事情,是不会真正感兴趣,更加不会真正放在心上的。

那我们谈何真正理解他们的作品呢?

我们充其量是一名看客,看着他们在台上自说自话、忘我表演,却吝啬着我们的回应,懒于予以互动,更别提献出我们的掌声与点赞。

我们只是借助他们的表演打发打发时间,在偶尔的兴致来了,配合着干笑几声罢了。

这样的阅读,就是最浅层次的情节式阅读,是把作者当做与自己毫不相干的陌生人罢了。

②朋友

真正懂得阅读,就是我们知道要和作者交朋友之时。

因为是朋友,所以他们的事情,我们会认真对待。

也正是因为把他们视为了朋友,所以他们的表达我们会认真倾听,他们的经历,我们会有着代入感而感同身受。

对待他们的作品,我们才会有了一丝认真的态度,才有了一丝真正的理解、真正的感动、真正的快乐。

我们才会关心他们为什么这样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去描述、为什么这样去抉择,我们才会真正理解他们的作品,才会真正获取到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思考的力量,所传递的价值主张。

毕竟,一个好友的真情吐露,我们不再可以熟视无睹。

③亦师亦友

其实,更多的时候,作者写书给我们看,他们自己的问题已经解决完毕,他的书是向我们传授经验,传授他们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他们是在通过作品,告诉我们不再走弯路,告诉我们遇到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去思考与面对。

这里面蕴含着很大的善意和倾情的奉献,他们不单单是值得相交的朋友,更是值得尊敬的老师。

我们应该怀揣着敬意,看完书后施以一礼,而不应翘着二郎腿,自诩为付了费的戏院里的贵宾看客。

我们应该在通过阅读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后,对作者这个老师心怀感恩。

当我们能够做到这一份对作者亦师亦友的感激和尊重,当我们带有这样的情感去阅读时,阅读的境界和收获将会非常饱满与丰厚。

④知己

我们总说,生平得一知己足矣。

知己这个词,是对朋友最大的褒奖。

它代表了彼此的认可、尊重、信任、珍惜,更代表了一种榜样的力量。

每个人都会在知己身上看见自己所追求的品质,我们都会在彼此的眼神里看到由衷的敬佩和发自内心的欣赏。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对于作者也应如此。

当一本好书可以让自己一遍遍阅读,而且每阅读一遍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和成长时,这样的书就是经典。

对于每一本经典著作的作者,我们都应该引为知己。

我们要保持尊敬与爱护,更应永葆那一份欣赏和敬佩。


学会和作者交朋友,是最好的阅读方法。

我们总应保持着真诚和善意才能获得好友,与此一样,我们总应保持着敬重和欣赏才能真正阅读到一本好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