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看待許多教師備課就是抄教案?

清渣環衛工


現如今課堂上大多是多媒體教學,而教師還是需要紙質教案,許多教師的教案大多是抄寫的,這樣的現象該如何看待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備課?備課不是外行人看來寫教案,對著教案教學。而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針對教材準備一些講課材料。不僅是寫教案,還有製作PPT、視頻、音頻等材料。備課是每個教師需要去做的,但不是每節課都要寫教案的。

其次,紙質教案是根據課程的要求來完成的,有些新任教師經驗不足,會詳細的準備教案。這時便會參照課程的相關優秀教案,這些教案都是優秀教師編寫較為詳細,但不適應於所有的學生。有經驗的教師的教案可能會在原有的教案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修改,這樣的教案可能不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但這些老教師積累的教學經驗是年輕教師所沒有的。

寫教案不僅有助於教導學生學習,還能提升教師自己的專業能力。學校課堂上已實現多媒體教學,但學校要求紙質教案還需要編寫。有些教師來說可能認為沒有必要,但根據要求還是會寫教案,這時可能不會花費大量的時間,會借鑑相關教案來提交。

無論是年輕還是有經驗的老教師,所準備的教案不應該說成是抄教案。一位認真的教師課前準備的教案,都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編寫,可借鑑課程相關的優秀教案來備課,但這並不是抄教案。


決勝網


筆者從教近30年,曾在中學當教務主任多年。自己備課,組織檢查老師備課是常事,因此感觸較深。現就個人經歷和經驗談談看法。



1、備課和講課有關聯,但聯繫不大。備課的目的是為了深鑽教材,把握重難點,設計合理的講課方法,利用合理的教學手段突破難點、加強重點。作為老師必須備好課,把握好每個考點,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課沒備好,教學效率就會很低。作為那些沒經驗的老師更是要重視備課,通過備課迅速掌握知識結構和各個考點,便於在教學中去落實。

課備的好不一定能講好,教學效果也不見得很好。因為講課要看綜合素質,學生組織、語言表達、臨場應變、課堂發揮等都影響教學效果。因而個人覺得當教師知識點都弄通教材吃透之後不必過於看重備課,那種離開備課不會講課的老師,行的是本本主義,效果也不一定好。

2、對於備課的過分要求把老師逼成了“謄寫先生”。有些領導思維固化,以備課節數多少、字數多少、字跡工不工整作為評價教師工作的依據,因而逼出了許多“謄寫先生”。老師們抄教案,忙敷衍,沒有實際效率。



前不久一位教師備課字跡工整,一絲不苟受到網友熱捧,筆者看到未免好笑。我原來的同事也有一個備課字跡清秀一絲不苟的,從來沒考過特別出色的成績,倒是我們不太看重備課的幾次中考獲得全市第一。

逼老師當謄寫先生,耗費了老師大量時間和精力,讓原本可以進一步鑽研教材鑽研試題的事件浪費在機械無效勞動上,不利於教學質量的提升。

因為有上述思想,筆者管理的學校,三年前啟動了電子備課,要求教齡五年以下的老師備詳案,五年以上的可以備簡案,教學成績也一直優秀。當然,實行電子備課也讓部分教師變懶,其他時間並沒有用在教學上,這也是筆者苦惱的地方。



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有利就有弊,這些需要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去創新、去摸索,把握好度,順勢而為,這樣才能不促進工作。你說呢?


文軒閣




備課抄教案是部分老師的做法,主要原因還是工作態度問題。

對老教師來說,由於對所教課程十分熟悉了,為了應付檢查,照抄自己的舊教案還說的過去,但對年輕老師來說,是工作不負責任的表現。

一般來說,學校領導為了促進教學,都很重視老師們的教案。我經歷過我們學校幾種檢查教案的做法。

大多的做法是假期要求備好兩週的課,開學後交到學校供領導檢查。還有幾年是評選出優秀教案,進行展覽,讓老師們都去參觀學習。有時為了防止老師們用舊教案應付檢查,教導主任還要在上面簽字蓋章,註明時間。這些辦法都是用來對付個別老師偷懶的做法。




備課寫教案是多年來的老傳統,不寫不行,寫了又老重複,確實讓老師們忙碌。有幾年曾興起用電腦寫教案,有的年輕老師靈機一動,直接從網上下載教案,然後打印出來交上檢查,有的備課組甚至都是同一份教案的翻版,這確實起不到作用。

我覺得,年輕老師還是應該認真寫教案的,把自己的東西寫出來,有利於更好的課堂教學,通過幾屆的補充修改,形成完美的教案,是對自己課堂教學最好的促進。

而對老教師來說,學校不必要非要求年年重複地寫。多年的教學實踐,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即使不詳細的寫,也能熟練的駕馭課堂教學。年年寫實在讓人受不了。

可以列出教學提綱 ,可以在書本上多寫寫劃劃,也可以放寬要求不檢查。



有的學校做得就挺好,規定五十歲以上的老教師可以自己選擇,寫更好,不寫可以簡單些,但不允許一點不寫。這也是關懷。

沒有教案上課,確實說不過去,學校應當彈性要求,督促年輕老師寫好教案,不允許抄寫別人的,發現這種現象就要提出批評,如果是自己的,再加以改進也未必不可。

如果是抄別人的,如果是從網上直接下載,這就應該制止了。

抄教案是偷懶的表現,特別是年輕老師,更要自覺要求自己。要對教學工作負責任,就應該認真地寫好教案。

以上是個人見解,年輕老師們不要有意見啊!


晨曦145610442


贊同‘’文軒閣‘’等教育同行的回答!本人也曾由教師到教導主任,既自己備課,又檢查指導其他老師的備課,對此深有感觸。

那時老師的備課,好的很實用,差的也存在充數量、完任務、簡單了草、應付檢查的情況。備課既備教材,又備學生,是教師對教材鑽研、理解、把握的體現,又是教師對學生熟悉程度和個人知識經驗能力的綜合檢驗。好的備課和教案,就是一個經過深加工的優質產品,是原創。但拿到課堂上使用,還要靈活掌握,自主發揮。所以教案和課堂教學不能完全劃等號。優秀的教師在備好課之後,完全融匯貫通,備課本拿到課堂上只是個擺設罷了。新入職的青年教師就不同,應認真對待、精心備課,直至熟能生巧。要求教師每堂課都要精備,但不一定每個教案都要詳寫,要注重實際教學效果。教師教學是個良心活兒,學生心裡有杆稱。

那時,我曾試著採用活頁紙備課寫教案,便於修改補充和保存,之後再講這篇課文或內容,省功省力。但眾所周知的原因,未能推廣。現在教學用電腦寫電子教案,實在是方便多了,但備課講課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功夫和精力沒有白費的。

備課抄教案,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備課,只能是應付檢查。有時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作為用心教學的老師,時間確實不夠用的。備課抄教案,也暴露出學校教學管理的無奈。現在抄教案有地方抄,我們當年備課到哪裡去找教案抄?


鷹眼看社會


教師每上一節課都應該先備課。而備課可以心備,但心備只能備某一環節的點滴之事。不可完全代替用筆備授整節課的教案,因為,用筆備寫是預防在工作中碰到問題時而遺忘環節進程。另外,有人認為只要年年上的課是同一個級同一個科目就用不著備課(寫教案),這種認為是不夠正確的,因為,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教育教學工作的技能技巧需要不斷改進和不斷完善,另外,備課不僅僅是備教材,備教程,它還包括備時間,備學生……。備教材,就是備教材裡涉及到的知識,備教程就是備先講什麼,再講什麼,後講什麼……備時間就是備某個環節需用多少時間,計劃什麼時候教學完應該教學的課程,留多少時間讓學生回饋……備學生就是根據不同成績的學生而進行不同程次的要求,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提問啟發時,對於學習成績教好的學生,我們在提問時,設計的問題可深些,對於學習成績有待提高的學生,設計的問題可淺些……

只因備課的內容涉及到多方面,因此,儘管我們已經當了很多年的老師,上了很多年的課,也必須要備課寫教案。而在備課寫教案時還應該從本地,本校本班的實際出發。致於能否借鑑外地的經驗和其它老師的教法呢?可以說如果他地他人的方法適宜自己現任的班級學生也是可以借鑑的,但是如果說整節課的教案完全照搬這就是一種錯誤。


山葉葉


備課很有必要,但抄教案毫無意義。教師抄教案折射出的,是學校管理者的懶政和不思進取,及落後陳舊的教學管理方法。

很多人低估了講課的難度,認為不過動動嘴皮子而已。

事實上,講課比演戲更難。演戲只需按劇本設定走就行,沒有意料之外的變化需要應對。

而講課卻只能設定宏觀路徑,課堂生成的空間極大。

所以,要講好一堂課,必須先備好課。

光備教材不行,還得備學生,備教法。只有充分備課,才能心中有數、氣定神閒地上課。

有人認為,經驗豐富的老師可以不備課,因為教材內容和流程套路皆爛熟於胸,何必多此一舉?

其實不然。且不說教材經常改動,課程標準多次調整,單是學生的社會心理特徵、認知水平,也是與時俱進的。

經驗固然重要,但經驗不一定總可靠。只有通過深鑽教材,認真備課,才能充分挖掘一堂課的價值。

但是,單純地抄教案卻毫無意義,甚至十分有害。

如前所述,一切皆在變化,一切皆在更新,若沿襲老教案上課,無異刻舟求劍,很難完成教學任務。

教師辦公室裡常見這種景象:老師們一邊“備課”,一邊家長裡短地聊天,氣氛十分融洽。

其實他們哪裡是在備課?機械抄寫而已,根本不走心!

這樣的備課,對於課堂教堂沒有任何幫助,因而也毫無價值,反而徒然增加了教師的負擔。

為了上好課,教師還得另外設計實用性教案,或是幾段話,幾幅圖,甚至是隻有自己才看得懂的一些符號。

也就是說,抄的教案與課堂教學是互不相干的兩張皮。

老師們願意這樣做嗎?當然不!

之所以做這種無價值、無意義的工作,無非是因為學校把教案作為常規教學檢查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

有些學校對教師備課的要求詳細到令人髮指!必須有多少個字,由幾個板塊構成,每個板塊都有哪些環節……活脫脫就是八股文的標準,還美其名曰“精細化管理”。

可是,老師抄的是舊教案,他們卻一無所知,或者假裝不知。但老師若書寫潦草,卻一定會提出批評。

前段時間有位老師的手寫教案在網上熱傳,字特漂亮工整,幾可媲美印刷體。

很多人對此讚不絕口,可他們是否想過,該老師寫這種教案,會不會浪費很多精力?還有沒有時間真正備課?

仍有很多教師抄教案的學校,一定有一個不思進取、毫無創新意識的官僚作風的管理團隊。

他們將大量精力用於應付上級檢查的表面文章,卻懶於探索和鑽研更好的課堂教學模式。

他們保守、淺薄、官僚、懶怠,卻對能凸顯政績的工作滿腔熱情。

他們用各種冠冕堂皇的詞彙,將自己的懶政與不思進取包裝得金玉其外,卻敗絮其內。

怎樣的備課最有用?筆者談談自己的構想:

在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思想指導下,結合實際設計出通用課堂教學模式(框架式);

學科組集體打磨每一個教案,分工協作,成果共享(PPT、電子稿、紙質稿);

每週交流實踐經驗,不斷完善;

共享教案的基礎上,教師個人必須要有二次備課。


毫米


王同學上學近20年,在農村小學、鎮初中、縣高中、大學、研究生這幾個階段根據個人經歷來談談關於這個問題的個人看法。

1、農村小學

王同學上村小學時,老師都是當地本村或者鄰村的人,都相當熟悉。

在那時候,老師要經常備課,但是礙於條件,就是自己寫教案,備課。對待這件事情非常認真。

雖然會有上級領導來檢查工作,我認為對於老師來說是一種督促,備課不是抄教案,他們能夠更深層次的理解知識,防止遺漏某些重要的知識點。


2、鎮初中

上鎮初中的時候,上級檢查更加頻繁。所有的老師都必須備課,有備課記錄,對我印象最深的即是我初三語文老師。

這位語文老師的備課是我見過最認真的,他的書上面永遠都會寫滿筆記,旁邊會有註解。而他淵博的知識也正好印證他備課的成功。

如果說教師備課是純粹的抄教案,那這一點不能苟同。


3、縣高中

高中階段的老師都抓得特別緊,尤其是高三,高三主要是以複習前兩年所學為主。

這個階段老師都相當負責,學校也非常重視,所以對老師的要求也特別高。老師課前備課是必須的,萬一遺漏某個重要知識點,那對學生是致命的。即使有老師備課抄備案,那也是為了學生的高考著想。

4、大學階段

自從上大學,大部分老師用PPT講課,而且這些PPT很多應該不是自己做的,用黑板講課的老師大部分是數學類老師。

複變函數老師每次講課都會寫滿黑板,全部是公式和練習題。這個老師講課的時候,偶爾會看下自己用小紙做的筆記,一旦忘了某個知識點,他會立即講。

5、研究生階段

這階段,老師上課使用的全是PPT,我沒有見過老師使用黑板,主要是效率太慢。

我也見過有些老師使用的PPT是從網上下載下來的,就只改了一些關鍵知識點。研究生老師科研都特別忙,備課可能很少。



總之,無論教師是否抄教案,對學生來講百利無一害。只要老師上課講的好,作為學生,即使他們備課抄教案,那也是好老師。對學生負責的老師就是好老師,我為老師點贊!


eeprom王同學


其實,社會上對教師這個職業真的存在很多的偏見和誤解。

如果沒有當過教師的人,根本不太懂得備課這個過程的艱辛。

正如很多人所看到的一樣,備課就是抄抄教案,甚至連教案都不用抄就直接上課。

這種情況的確存在。

但事實是,如果你是一個有責任心的老師,會把備課看得比上課還要重要。

那麼那種真的只抄教案就上課的老師,在我看來,就只有以下幾種情況:

1、已經是老老師了,對上課的很多東西都已經胸有成竹,尤其是經過了多輪帶畢業班的經驗,已經不需要像新老師那樣對教材的細微知識點再去一點點過了,上課的時候已經能夠駕輕就熟,自由發揮。所以抄教案只是整理一下基本思路,上課的重難點,中心思想,已經大的框架全都在腦子裡了。

2、偷懶或者是沒有很強的責任心的老師。當過教師的人一定知道,要把重難點和最新的考試熱點結合,真的需要花上很多心思在備課上。一堂課的效果好不好,真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備課的程度好不好。但還是會有一些責任心不強的老師只是隨便應付,這種人,確實該好好思考一下,當初選擇當老師的目的是什麼。

3、這個老師是真的在認真備課,甚至在家裡熬夜準備備課的資料,但是你看到他只是抄了教案而已。就像有些學霸,看起來從來沒有好好學習,但是考試就是能拿高分。為什麼?他們很多人是在暗地裡花功夫的。有句話叫,你要十分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這種老師對工作的精神是值得讚許的,但是也不要太勞累了。

如果肚子裡沒有墨水,還只是抄抄教案就上課,這種人真的不應該來作老師。


小妹說歷史


其實我個人比較反感寫教案,但是這不代表我不喜歡備課。

在備課過程中,我會先看下一節課要講的主要知識點,看教師參考用書上的重點分析,也會找出相關知識點在歷年高考中出現的題型,會找出很多本配套練習冊從中抽選出一些帶有難度的題和一定要掌握的基礎題型在課堂上使用。

而且我比較喜歡用電腦,把重點知識點講清楚,把題型整理出來,也會網絡搜索題型整理出來,我個人認為這是比較便捷的方式。

但是學校領導總是拿教案寫的工整的程度來說事,無奈之下只有抄教案,為了應付檢查,把歷年的教案拿出來再謄寫一遍,但是在真正備課時,還是用自己的方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其實教了幾年之後,知識點來回來去就那麼多,不用備課也一樣可以在課堂上信手拈來,各種知識點和題型也能完美切換。

但是,備課和不備課的差距其實還是有的,就算是老教師也有。

越來越多的年輕教師不喜歡寫教案,或者把自己的教案打印出來,剪貼一部分+手寫一部分。

形式對管理者重要,內容對老師重要,好像目前還沒找到完美的解決方案,上級檢查就是看紙質教案。所以,只能抄囉!


九鬥學生心理


我是一位一線教師,針對這個問題真是太熟悉了,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

教師的教案為什麼都是抄的,而不是認真去備課呢?教師抄教案是不是就意味著沒有備課呢?

實際上,目前教師的教案與備課完全就是兩回事,不能再去簡單的等同,為什麼?因為現在上課幾乎都用上了多媒體,課件的製作過程就是備課的整個過程。請問,還有必要再把同樣思路的內容抄到教案本上嗎?

對於教案的書寫,我再多說點兒。

教案,顧名思義,也就是教師的教學計劃、方案。我建議剛參加工作的新任教師,在第一輪的教學工作中,或是五年工作以內,必須認真寫教案,甚至寫詳案,寫反思,這有利於自己的專業化成長。

但如果工作經驗豐富了,可以簡寫,甚至不寫,但是課件必須要認真完成。畢竟課件是教學的基本思路!

但為什麼教師不願意認真寫呢?

最主要原因就是有了多媒體教學,完全沒有必要再做重複的勞動,可以節省時間;還有就是教師的時間問題,一週周的過去,會發現,教師很難有靜下來的時間來備課、寫教案。我想這就是最主要原因!

所以,教師的教案沒有以往認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