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特朗普再放霹靂大招!連任總統可能性急劇上升

為了11月份的美國中期選舉,籠絡人心,特朗普還真是拼了,而且賬算得也越來越精。

昨天(5.12),“Twitter治國”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在Twitter上宣佈了一項重磅惠民工程——《美國病人優先》計劃。

特朗普表示,《美國病人優先》這一計劃意味著,將提高競爭力,降低病人的治療成本。

他表示,美國政府旨在擺脫中間人,並將採取“史上最徹底的行動”來降低處方藥價格,降低病人的治療成本。

其進一步表示,他已經下令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採取措施降低價格,而藥物中間商“不會那麼有錢”,因為他們不會因為不斷提高的藥價而獲益。

而隨後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則表示,“特朗普藥價計劃的大部分內容可以通過行政行動完成。”

這就意味著《美國病人優先》計劃可以很快得到貫徹實施。

眾所周知,半年後的美國中期選舉,將是特朗普就任後第一次全國性的政績檢驗。

如今特朗普也是越來重視自己的民調聲望,在上個月底時,特朗普還在推特上發文炫耀自己的民調成績,此外,他還不忘拉來前任總統奧巴馬來墊背。

特朗普再放霹靂大招!連任總統可能性急劇上升

(博文內容:剛得知最新的民調結果,與奧巴馬執政同期相比,我(的民調結果)高多了。

而我完成的(事情)也更多!)

然而事實上,特朗普上任一年多來,民眾對其執政表現評價不一,多次民調結果也都不理想。

此前的一項民調中,特朗普甚至還被評為二戰以來最差的美國總統。

美國在線(AOL)指出,儘管尚不清楚特朗普所說的民調是哪個,不過在美國民意調查機構拉斯穆森此前的一項民調結果中,特朗普的支持率確實超過了奧巴馬。

而在其他民調上,奧巴馬一直保持著比現任總統特朗普更高的支持率。

所以,現在不管是一鼓作氣地繼續拉昇民望,還是在民調中全面趕超奧巴馬,對特朗普來說,除了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吹噓”自己功績和打嘴炮外,還亟須做些能讓美國公眾感受到切實好處的“政績”。

作為一項惠及普羅大眾的政策,對於提升特朗普民望來說,《美國病人優先》計劃無疑是一粒快速見效的“偉哥”。

而且,很顯然,這一劑“藥”是特朗普團隊精心挑選出來的。

先看一則新聞,受此特朗普《美國病人優先》計劃的影響,截止美股收盤時,醫療保健類股普遍收漲。其中,製藥巨頭輝瑞製藥收漲1.31%、美國CVS Health收漲3.14%、快捷藥方收漲2.59%、AmerisourceBergen收漲1.58%、McKesson收漲1.32%等。

顯然這消息對醫療保健類企業並不是利空,直白地說,《美國病人優先》計劃並沒有損害上游醫藥巨頭的利益。

蛋糕就那麼大,有人多吃,就必然有人要少吃。既然下游民眾得利,上游醫藥廠商不受損,那麼,中游的醫藥分銷商就必然成為冤大頭。

這一點,特朗普自己說的就比較直白。其表示,“美國政府旨在擺脫中間人,並將採取‘史上最徹底的行動’來降低處方藥價格。”

那麼問題來了,在一個“政治獻金”合法的社會,特朗普為何敢向利益龐大的醫藥批發分銷行業入手?

他不怕得罪背後的共和黨金主麼?

在TT財經(ID:ttcj99)看來,這一次特朗普政府顯然是經過精心算計的,準確地說,就是因為醫藥分銷行業利益團體太過於強大,以至於強大到成為特朗普手裡的“軟柿子”。

看看下面這張圖表就知道了,在美國,三家醫藥批發商麥克森、卡迪納、美源伯根,合計佔到美國醫藥批發市場的96%。

說白了,美國醫藥批發分銷市場呈現典型的寡頭壟斷局面,而對特朗普來說,只需要得罪三家公司就能討好千千萬的選民。

極小的損失,大大的收益,對“商人總統”特朗普來說,這顯然是一筆一本萬利的買賣。

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麼結束。

擅長“摟草打兔子”的特朗普,又將這和他發起的全球貿易戰爭聯繫了起來。

其在推文中還表示,是時候終結全球人搭便車了。

他指出,一些國家對藥價設置管制,從美國製藥公司以不合理的低價獲得了藥品。這些國家因此支付的藥價比美國人低,而美國公司對研發進行了大量的投資。

他表示:“美國不會再被外國政府欺騙。”他說,他已經下令美國貿易代表Robert Lighthizer(萊特希澤),將解決這個問題作為重中之重。

考慮到中美貿易戰博弈尚處於膠著狀態,我們不得不警惕,這是不是特朗普拋出的攻擊中國的又一枚籌碼?

特朗普所謂的“一些國家對藥價設置管制,從美國製藥公司以不合理的低價獲得了藥品。”是暗指中國麼?

TT財經(ID:ttcj99)認為,特朗普縱然是有心,在現實中也很難把這把火往中國身上引。若處理不當只會讓美國在亞洲的另一盟友站到中國的船上來。

首先,早在2015年6月1日時,國家發改委取消絕大部分藥品的政府定價

,由市場進行主導定價,力求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藥品價格的直接干預。

所以,此時再大肆指責中國打壓歐美藥企的藥品價格是“師出無名”。

其次,國外藥企在國內銷售的藥基本上是原研藥,國內藥企生產的主要是仿製藥。

但因國內藥企的不給力,抄都抄不好,導致跨國藥企很多專利期過的老品種在市場上依然享受著高溢價,且在定價上普遍遠高於國產仿製藥。

所以,也很難說,政府存在刻意壓低美國藥企藥價的行為。

至於,最近存在的一些國外藥企“退出中國”的行為,本質上是因為它們在中國銷售越來越難做,而不是藥價低,它們出售的也多是一些藥品在中國的銷售權益和網絡。

再次,5月1號的新規是通過降關稅和競標採購的形式來降藥價,也不存在刻意壓低歐美藥企藥價行為。

上個月,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佈,自5月1日起,以暫定稅率方式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為零(之前為5%)。

另一方面,國家又通過藥價談判、納入醫保、規範藥品流通等多個舉措發力,將更有效降低進口抗癌藥價。

如治療乳腺癌的赫賽汀,之前一個療程價格為2.45萬元,經過談判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後7600元,降價幅度達70%。

但這種降價很難成為特朗普說的“從美國製藥公司以不合理的低價獲得了藥品”。

因為納入醫保的抗癌藥實施政府集中談價和採購,是一種公開的市場競標行為。

如3家以上企業生產的,擬開展專項集中招標;

生產企業不滿3家的,通過談判、撮合等方式,鼓勵形成全國統一採購價格。

藥企要是覺得自己虧了,可以放棄參與,也不存在所謂的強制或不合理行為。

事實上,真正“刻意壓低藥品價格”、“不尊重歐美藥企知識產權”是美國在亞洲的盟友印度。

眾所知周,藥品領域都存在專利制度,即一種新藥上市之後,有20-25年的專利保護期。通過這種專利保護制度,才能最大程度的激發藥企研發新藥的積極性。

但在1970年時,印度便對《專利法》進行了修訂:對食品、藥品只授予工藝專利不授予產品專利。

在此基礎上,印度還以“原廠藥物太貴,普通民眾消費不起”為由,要求堅定不移地執行“藥物強制許可制度”

即一種新藥上市幾個月後,印度的同類仿製藥,就可以生產,並以極低的價格很快進入市場,這讓印度迅速成為世界仿製藥大國。

但也成為歐美醫藥巨頭眼中的靶子,如瑞士製藥巨頭諾華就曾把印度相關仿製藥公司告上了法庭,並申請藥品的專利保護。

不過這場長達7年的官司,後來印度最高法院的“偏袒”下直接駁回了諾華專利保護的要求。

當然,不能說我國對藥價一點干預都沒有,但遠不到“大書特書”的地步,反倒是印度才是歐美藥企的眼中釘肉中刺。

尚若特朗普政府真打起醫藥領域的貿易戰來,最先跳出來反對的將會是印度。

屆時,中國在應對特朗普的貿易戰上又將多一位盟友和擋箭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