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读出新我,才对得起自己

读出新我

读出新我,才对得起自己

在第12届河南课改先锋公益论坛暨“新教育·新生活”观摩研讨会举行期间,河南教师读书会“带一本书去学校”第009期读书交流活动“读出新我”走进了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山学校。沙龙上,跳动着青年教师阅读智慧,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教师要坚持阅读,读出新我。

每一天都是新的,自己也是新的,多值得庆幸!

读书沙龙上,河南教师读书会的几位会员与洛阳高新区等新教育实验区的教师代表们,围绕新教育实验的一些经典著作,展开了交流。同时,还有一些老师就此主题参与了网络分享会。来看,小编为您呈现读书沙龙上老师们的精彩发言片段。

读出新我,才对得起自己

本期线下海报

读出新我,才对得起自己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如果没有书和新教育

□ 薛志芳

如果没有书和新教育,我本人、我们的教师团队,以及我们学校,绝对走不到今天这个高度。

生命中有很多的“暗处”,我们并无觉察,但它们是我们事业进步、人生跃迁、生命质变的巨大羁绊和真正困难。书就是那一盏盏灯、一颗颗星,照亮我们,使我们看到自己的真实所在,照亮我们行进的前路。

新教育因其朝向生命和生活的宏大使命,及其扎根田野的灵动和鲜活、精准厚实的行动和智慧,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好教育和真教育。我觉得,新教育基于我们的教育哲学和价值取向,是我们内心的真诚抉择。

我读了很多新教育实验方面的书,有朱永新老师的,有新教育实验团队核心成员的,还有很多新教育实验学校及其榜样教师的……大量的阅读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获得很多学习样本,我们的办学思路日渐清晰明确。我认真思考和特别在意的是,如何把这些觉悟到的点点滴滴,真真实实、透透彻彻地“活出来”“做出来”,变成我们自己的套路、动作,从而濡染师生的心智模式,变革学校教育的结构与品质。我们一点点思索,一点点探索,从点到面,从一开始的简单做加法到现如今极力去做顶层设计,从前期的粗枝大叶到当下的精雕细琢,也是从读书悟道到知行合一的过程。

在这期间,我渐渐懂得了什么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与“浮名”“虚利”相比,我觉得我们内心的强大、师生的“自我进化”、对“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追求……那种生命的壮阔、润泽和丰盈,才是我们真正的向往和热切的期待。

(作者系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校长)

阅读改变人生

□ 赵域

朱永新教授的《我的阅读观》是我们学校老师共读的一本书。朱教授在书中用五句话诠释了他的主要阅读观点。其中,直接引领我们教师成长的是这样一句: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读这个章节时,我想到了学校里的一位老师。以前,这位老师除了课本、教参,几乎不读书。后来学校开启读书之旅,他拿到了共读的第一本书《致教师》,没想到他竟然坚持读了下来。近两年每天分享读书心得他从未间断。最近一次的读书分享中,他向新入职的教师介绍了读书经验。他说:“我的阅读之路是从《致教师》开始的。书中教师来信提到的问题,很多都是我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朱永新教授的回信常常让我醍醐灌顶。我就把这些体会记下来,每天坚持写读书感受慢慢就成为习惯。白天工作忙,我就晚上写;外出学习,我就在高铁上写;生病了,边输液便在手机上记录……就这样,不到两年时间,我和老师们互相鼓励着,竟然共读了十几本教育专著,撰写读书评论和心得上千条。去年我参加论文比赛,竟然获得了省级一等奖。我想,这就是坚持读书写作的额外奖赏。”

这位老师的成长是迅速的,也是显著的。他在“共读”中找到了方向,在“写作”中积淀起专业素养,在教师团队互助中幸福成长。

我希望,不仅是在学校,人们都能够开始“共读”“共写”,从而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体系、共同的思想基础。那时,我们将拥有共同的“语言密码”,真正实现“共同生活”。

(作者系洛阳高新区柳行小学校长)

启蒙我专业阅读的一本书

□ 党玲芬

从2009年开始,我在教室里开展新教育儿童阅读课程实践,实践中深切感受到自己知识结构的欠缺。这个时候,我遇到了魏智渊老师编著的《构筑合宜的大脑》(《教师阅读地图》)。

首先,这本书让我学会依据知识结构规划自己的专业阅读。这本书提出,一个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三部分组成:本体性知识(50%)、专业知识(20%)和人类基本知识(30%)。在具体一节课上起作用的,除了本体性知识,还包括教育学原理,以及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对教育的理解。我开始有意识地遵循“阅读地图”,拓展自己的阅读。阅读结构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

其次,对这本书的阅读让我体会到专业阅读的关键是研读“根本书籍”。我寻找到了自己的根本书籍——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通过这本书,我按图索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书,逐渐开拓着自己的读书疆域,形成了自己的阅读体系。在阅读中,借助对作者思想的理解,观照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育认知。

再次,读这本书,我改变了阅读方式,由感性阅读走向知性阅读。感性阅读是一种简单的信息接收过程,仅凭感觉去感受书中的信息而不加以反思、咀嚼。知性阅读是指通过对书籍信息的梳理、批判、选择,在反复对话中,将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从而使原有结构得到丰富、优化甚至重建。阅读方式转变了,思维水平不断提高,反思能力也在逐渐增强。

到现在9年了,我在专业阅读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而这本书成为我专业阅读的启蒙书籍。

(作者系第五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孟州市大定小学教师)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

□ 唐芳

我接触新教育的书籍不多,对新教育的了解多来自于身边的一个朋友。但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是我自己寻来读的。

书中说,理想课堂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即有效教学的基本框架,它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内在魅力,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思”。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它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诗”。干老师用大量的课例证实了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个汉字,任何一个词语,任何一篇课文,都是前人匠心独运,只要用心体察,阅读的过程就是心灵的一次次运筹,是思维的一次次锤炼,是漫长字词史的又一次独特运用。

读完此书,我开始思考自己心中的理想课堂。首先,要拥有优质公开课的课堂活力,而且以一种人性的、人道的、科学的方式来实现。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不可忽视学生的生命价值和活力。再次,教师要敢于否定自我,不断超越自我。

坚持反思,会让我们的教学行为得到进一步完善,业务素质逐步提高,逐步达到理想课堂的至高境界!

(作者系第六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鹤壁市明志小学教师)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读《新教育》,做新教师

□ 李琳

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一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有三点。

第一,新教育的“四大改变”让我学会了将工作分类。四大改变中有三个“因变量”:学生的生存状态、教师的行走方式和学校的发展模式。在“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中,朱永新教授提到:学校管理的灵魂和核心,是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我认为,教师应自觉地把自己在专业上的提升,作为工作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新教育的“每月一事”让我学会了解决班级具体问题。从1月到12月,每月确定一个活动主题,围绕这一个主题深入开展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这种做法对我建设班级有着重要启发。我把班级的各种问题通过主题周、主题月活动来解决。比如“班级卫生月”,全力解决学生的个人卫生和班级卫生问题,养成卫生习惯;“班级故事写作月”,引导学生每天记录班级故事,养成写作的习惯;等等。

第三,新教育在我迷茫的时候给予我力量。从2016年开始,我尝试进行书香班级建设。有人说,班级阅读、班级故事写作、班级背诵活动这些根本不是建设班级的方法,只是语文学科活动。但读了《新教育》之后,我坚定了自己的方向。事实告诉我,阅读、背诵、写作,是建设书香班级的重要方式,也是改变学生生存状态的重要方式。

(作者系林州市市直第三小学教师)

读出新我,才对得起自己

读书交流气氛热烈,精彩金句不断,引发思想共鸣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书有光,照亮教育路

□ 张金平

由新教育书籍顺藤摸瓜,我阅读了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犹如一盏灯照亮了我的学校管理之路。

我从改变教室和改变教师起步,让老师按照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思路去布置教室,教室呈现出不同的精彩,也有利于班级建设。

每学期我们都向老师们赠书,通过阅读,老师们的思想活跃起来,课堂丰富了,学生成长了。同时,学校建了图书室,成立班级图书角,校园里书声琅琅,书香满园。

我自己坚持写作,2016年我写下70多篇文章,10万余字;2017年写了180篇文章,30万字;2018年继续“执笔取暖,煮字疗饥”。

书中的一句话成为我的教育信念:“学校是一个还有无数可能尚待实现的地方。”

(作者系舞阳县辛安镇老蔡小学校长)

“读出新我”精彩发言摘录

01

陈淑鹏(洛阳高新区三山学校):读童喜喜《这一群有种的教师》,我汲取榜样的力量,逐渐养成了每天一记的习惯。同时,我也把这本书推荐给老师们,我们一起营造书香校园,一起开展读书活动,并把每学期的教育故事结集印刷。通过阅读,我们一起成长为有种子潜力的教师,成为一群有故事的教师。

2

毛林英(新郑市新村镇逸夫完全小学):阅读新教育书籍,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做一名行动者,不抱怨,不喊空话。不管外界如何喧嚣,我都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坚守自己的初心,像一朵蒲公英,把希望和力量一点点远播出去。

3

候祎玉(三门峡市第六小学):读新教育书籍,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老师,要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要相信爱心产生奇迹,要在永无止境的探索中构建自我,在永不停步的发展中壮大自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力求做新教育的践行者。

4

朱丹丹(舞阳县育才实验学校):阅读,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读《夏洛的网》的时候,我一直认为,拯救威尔伯的不是夏洛,而是他自己。是他说不想变成火腿的,他努力表现出与“王牌猪”相称的样子。所以,在自发的阅读中,我们将实现内心的强大、润泽、丰盈与明亮。

5

朱春旭(伊川县实验小学):阅读《致教师》,我和学校的老师,特别是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有了交流时的最好话题。《致教师》对于青年教师、刚入职的教师而言,是引领,是方向,是号角。这本书很值得用心研读!

6

程媛媛(洛阳高新区泰和小学):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是新教育实验行动的指南书,为开展新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我作为学校新教育实验负责人,本书更是成为我的“葵花宝典”,无论深入开展书香校园,还是“每月一事”的活动安排,我都可以找寻到理论支撑、方向指引。

7

邢瑞华(滑县半坡店乡南街小学):跟随县里的优秀教师读书会,我读了《教师阅读地图》,了解到阅读是有层次的,如浪漫阅读、精确阅读和综合阅读,不断提醒自己要提升层次。读《我是大西洋来的飓风》,我学会了在阅读中分享自己的观点,感受读书破万卷中“破”的重要性。

读出新我,才对得起自己

读书沙龙结束后,大家合影留念,相约下一次活动

8

籍九联(焦作市许衡中学):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我给自己定下了“做中国最好的老师”的努力目标。“亲其师,信其道”“教学相长,亦师亦友”——我努力把尊重学生放在第一位,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用真诚、爱心和理解搭建师生良好沟通的桥梁。

9

王俊霞(洛阳高新区东马沟小学):我们的班级共读尝试着探索读、创、演模式——师生共读《夏洛的网》,学生读汉语版,教师读双语版,师生一起创编英语剧本,学生共演英语剧。

从2013年9月起,我们老师每学期共读一本书。通过精读,引领教育实践。

我们给学生家长推荐共读书。读《正面管教A-Z》,父母学到了正面引导孩子的实操办法;读《喜阅读出好孩子》,父母明白为什么要阅读、怎样引领和带动孩子阅读;读《家有小学生》,父母更新了家庭教育智慧和方法。

我给自己也定了读书目标:每天影响一个人读书,每月写一篇读书小结,每年读完50本书,每年写下10万字。

读出新我,才对得起自己

原载:《教育时报》

读出新我,才对得起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