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羊水穿刺:是孕媽媽的噩夢,還是孕媽媽的定心丸?

羊水穿刺:是孕媽媽的噩夢,還是孕媽媽的定心丸?

圖片源自網絡

孕期裡每次檢查,都會讓孕媽媽格外擔驚受怕。這就是所謂“愛之深”的緣故吧,因為深愛著胎寶寶,所以才會格外擔心他萬一如何如之何。

而這些所有的檢查裡,最讓孕媽媽牽掛的莫過於“唐氏篩查”和“四維排畸”了。“唐篩”幫助孕媽媽得知胎寶寶是否有先天性智力等缺陷的風險;“四維”則幫助孕媽媽得知胎寶寶是否有先天肢體等缺陷的風險。所以,這兩項檢查對於孕期的準媽媽來講,是一定要進行排查的必檢項目。

當然,“唐篩”因為其結果為“高危”和“低危”兩種,“高危”的結果就需要進一步的進行篩查,而這個篩查就是“無創DNA”(簡稱“無創”)或者“羊水穿刺”(簡稱“羊穿”)了。很多過來人會對“唐篩”的檢查結果“呵呵”,畢竟60%-70%的準確率,也確實讓人無語至極。而針對高齡產婦,一般超過30歲以上的產婦,醫生都會直接推薦“無創”或“羊穿”。

羊水穿刺:是孕媽媽的噩夢,還是孕媽媽的定心丸?

圖片源自網絡

【無創DNA和羊水穿刺的本質區別】

至於“無創”和“羊穿”這兩項來講,對於孕媽媽直接的區別是“羊穿”是有創傷的。即:藉助超聲波的指示,使用一根又細又長的穿刺針依次通過準媽媽的肚皮、子宮壁,最後到達羊水中,抽出適量的羊水,之後做相關的分析以及標本等,據此判斷胎兒在腹中是否發育正常。

而“無創”,則使用靜脈血就好。但是無創只能針對的是13、18、21三條染色體的檢查,不對其他染色體的結果負責,所以在檢測範圍上具有一定的侷限性。

羊水穿刺,目前是最終確診的手段。抽取的羊水,可以做全面的染色體分析,可以做基因芯片,檢測範圍比無創DNA要廣泛。

因此,無創並不能替代羊水穿刺,所以不存在無創和羊水穿刺哪個好的問題。在醫學界的看法是,無創和唐篩都屬於篩查的範圍,而穿刺則是確診。

羊水穿刺:是孕媽媽的噩夢,還是孕媽媽的定心丸?

圖片源自網絡

【孕媽媽關於羊水穿刺的擔心】

上世紀70年代的數據說羊穿的流產率是1/200,所以到現在還在影響著準媽媽對羊膜穿刺的恐懼。

但在2006年一項在美國進行的統計顯示,沒做羊穿的準媽媽組,24周前自然流產率是0.94%,而做羊穿的準媽媽組流產率是1%。而流產率,就成為很多孕媽媽的噩夢!但羊穿的結果,則是孕媽媽的定心丸,不管結果如何都將是對胎寶寶健康判斷的最終結果。

而實際上,羊穿並不像很多孕媽媽想象中那麼可怕,畢竟這是一項非常成熟的技術,安全性能高。

羊水穿刺:是孕媽媽的噩夢,還是孕媽媽的定心丸?

圖片源自網絡

【胎寶寶關於羊穿前後的反應】

根據科學家、婦產科專家的研究和很多準媽媽的口述,會發現一些比較奇怪的現象。

1、在孕媽媽決定做羊穿之後,等待具體羊穿手術之前,胎寶寶異常的活躍。

這是因為打算做羊穿的準媽媽們,在等候的時候心裡大多會有複雜的感受,包含著緊張、擔憂、甚至是恐懼。這些心理情緒都被胎寶寶一五一十的捕捉到。

可想而知,胎寶寶和媽媽一起吃,一起睡,一起運動,一起經歷開心和悲傷,媽媽的情緒就是寶寶的情緒,在相處的過程中,胎寶寶能夠捕捉到媽媽情緒的細微變化。這是因為在孕期,媽媽對環境的意識通過胎盤與胎寶寶進行化學的交流。媽媽血液中的情緒遞質通過胎盤,作用於胎寶寶,這個過程是非常快速的。

因此,在孕媽媽等待做此項檢查時,很多胎寶寶似乎更為活躍的,這個活躍大部分來自於準媽媽內心的緊張情緒。

2、在孕媽媽做完羊穿之後,胎寶寶可能會比較安靜。

有些孕媽媽發現,羊穿做完之後,胎寶寶忽然不動了,似乎被剛才發生的事情嚇著了。同時,通過B超可以看到,胎寶寶的呼吸、運動銳減,可能幾天都無法恢復到原來的水平。這是胎寶寶在表達自己的害怕和痛苦。

通過先進的設備發現,準媽媽在14-16周之間做羊水穿刺時,胎寶寶對進入子宮的針做出反應:胎寶寶能夠退後或者攻擊穿刺針。

曾經一位產科專家發現一個24周大的胎兒意外的被穿刺針扎到了,胎兒立即扭動身體遠離針,用胳膊鎖定針的位置,然後重複的擊打它。這些動作展示了敏銳的感官意識,即時防禦行為和精確進攻。這也是是人類最原始的,與生俱來的身體語言。

羊水穿刺:是孕媽媽的噩夢,還是孕媽媽的定心丸?

圖片源自網絡

總之,羊水穿刺對於孕媽媽來講,是一項非常有必要的檢查,雖有風險,但屬於可忽略和可控制的風險。當然,這是大數據而言的事情,對於個人來講,就是百分百的風險了。

所以,倘若孕媽媽的唐篩沒有報高危,而且並無家族遺傳史,年齡也不算大齡產婦,自身可以承擔唐篩結果的概率,也就這樣好了。

但如果心有慼慼然,總覺得必須要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做到對胎寶寶健康的萬無一失的檢查,那麼就建議去做羊穿。做完之後的三天內保持多休息,多臥床、少運動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