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打贏日俄戰爭全靠“天助神佑”?日本人總結制勝法寶:得捨得花錢

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堪稱世界戰爭史的經典,在這場“大日本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為爭奪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的戰爭中,俄國人被自己眼中的“黃皮膚猴子”暴揍一頓,親自參與創造了黃種人打敗白種人的世界紀錄。

打贏日俄戰爭全靠“天助神佑”?日本人總結制勝法寶:得捨得花錢

打贏日俄戰爭後,大功臣東鄉平八郎呈天皇一份由秋山真之起草的報告,開頭一句話就是“天助神佑”。可見,日本人也在暗自慶幸天神幫助他們贏得了這場戰爭

時至100多年後的今日,人們還對那場戰爭出人意料的結局津津樂道,日本首相安倍就曾在公開講話中對這段歷史大唱讚歌:“日俄戰爭的勝利極大鼓舞了處在西方殖民統治下的亞洲人民。”

戰爭前,與俄國相比,日本的軍事和經濟實力相差甚遠,雖然沒有後來發動太平洋戰爭時與美國之間懸殊,但看上去也像是一隻猴子挑戰一頭大熊。1904年,俄國總人口超過1.4億,陸軍常備軍總兵力高達105萬;而日本總人口4400萬,陸軍總兵力37.5萬人。年財政收入上,俄國更是日本的10倍。

1903年訪問日本後,俄國陸軍大臣得出結論:“一個俄國兵可以對付三個日本兵,而我們只需兩週時間就能在滿洲集結40萬大軍,這已經是擊敗日本陸軍所需數量的三倍了。”據此,這位陸軍大臣向沙皇尼古拉二世保證:“對我們來說,即將到來的戰爭只是一次軍事散步。”

實力相差如此懸殊,精明的日本人心裡當然清楚,那為何還要急於發動這場幾無勝算的戰爭?事實上,這對強盜之間的矛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已不可調和,只能通過戰爭的方式加以解決。而在開戰時間的選擇上,日本人不能再等了。

無賴沙俄

1894年,尼古拉二世上臺,彼時的沙俄正向遠東貪婪擴張,妄圖實施“黃俄國計劃”。侵略中國東北過程中,在遼東沿海奪取一個常年不凍港一直是沙俄的既定目標。甲午戰爭後,沙俄領銜來了一出“三國還遼”,逼著日本人吐出到嘴的遼東半島。

打贏日俄戰爭全靠“天助神佑”?日本人總結制勝法寶:得捨得花錢

此後,沙俄借還遼有功不斷敲詐大清,通過中俄密約索取修築中東鐵路的“特權”。1897年,沙俄艦隊擅自闖入旅順口,之後也不再遮遮掩掩,索性向清政府“強租”旅順、大連,霸佔了整個遼東半島後,沙俄在遠東取得不凍港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日本人坐不住了,沙俄霸佔遼東半島不僅篡奪了自己的“勝利果實”,在遠東對日本也構成強大威脅。然而,日本自知挑戰俄國熊的時機還不到,只好繼續臥薪嚐膽。到了八國聯軍侵華的1900年,沙俄的霸道行徑終於引發其他強盜的一致譴責。

其他幾國侵略軍撤出北京後,出兵最多的沙俄軍隊仍賴在中國東北不走。俄國人意欲何為,世人皆知。迫於多方壓力,沙俄不得不在1902年簽訂《交收東三省條約》,同意分三期撤兵,一年半時間完成從東北撤兵。

從奉天的第一期撤兵如約完成,而到1903年第二期時,俄國人又開始耍賴了。不僅不撤兵,還成立了以旅順為中心的“遠東總督區”,尼古拉二世任命自己的叔叔為總督,隨後俄軍又重佔奉天,擺出一副獨佔中國東北不惜一戰的架勢。

戰前籌備

到這個時候,日本人算是看明白了,條約和外交對俄國人都不好使。要讓這頭大熊消停,恐怕只有打了。

打贏日俄戰爭全靠“天助神佑”?日本人總結制勝法寶:得捨得花錢

好在通過幾年臥薪嚐膽,日本的軍事實力得到長足發展。之前的1902年,日本與英國還締結了“英日同盟”。雖然英國是假手日本在遠東遏制俄國,但英日同盟確實給了日本人挑戰沙俄的信心。

基於對兩個強盜的深入瞭解,後來宣佈“局外中立”的大清其實也偏袒日本,這一點,時任貴州巡撫的李經羲的話最具代表性:俄勝勢必吞併,日勝無非索酬,兩害相形則取其輕。”再加上英美的支持,日本人現在需要做的就是籌錢了。

日本以英日同盟為契機,將國內的黃金儲備存在倫敦,其中有一半提供倫敦存款銀行借貸。日俄戰爭開始前,日本派遣“經濟特使”前往英國發行公債,最終說服英國人出資500萬英鎊購買。同時,前往美國和歐洲的特使也籌得2億美元“戰時國債”,其中大多為猶太金融資本家貢獻。按《日俄戰爭秘史》中的說法:“洛克菲勒石油財團在日本一賭國運的日俄戰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應該說,為了打贏這場戰爭,日本人還是蠻拼的。不僅籌錢大手筆,日本花錢也很捨得。無論是特工天才明石元二郎在俄國大力資助布爾什維克等組織,還是在中國用大量經費搞情報工作,日本人確實沒少花錢。

打贏日俄戰爭全靠“天助神佑”?日本人總結制勝法寶:得捨得花錢

日本人明白,必須趕在俄國的鐵路完全修通前開戰。1904年初,一切準備就緒,日本決定動手了。2月6日,日本宣佈與俄斷交。8日夜,日本人不宣而戰,日俄戰爭爆發了。

從日俄戰爭被稱為“一戰的預演”可以看出,這場戰爭不僅是日俄兩國在真刀實槍地幹,還是背後列強的博弈和較量

戰爭的過程不需贅述,其中有一點頗耐人尋味,那就是與不招人待見的沙俄相比,同為侵略者的日本為何得到如此多的支持?

列強博弈

美國雖口頭上宣稱中立,但行動上也站在日本一邊,財大氣粗的美國給予日本大量經濟援助,不斷為其輸血打氣。

這一點,時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說的很明白了。在日俄戰爭前給英國老朋友的信中,羅斯福指出:“俄國人太貪婪,它實際上要兼併中國東北和朝鮮,而且要取得對北京的保護權,並逐步支配整個中國。我們必須毫無保留地支持日本抵制這一野蠻擴張,因為日本人是為捍衛文明而戰!”

打贏日俄戰爭全靠“天助神佑”?日本人總結制勝法寶:得捨得花錢

英國起的作用自然最大,在關鍵的對馬海戰前,被英國人封鎖了蘇伊士運河,前來增援的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只得繞道好望角,用了大半年時間才趕赴戰場,最終被以逸待勞的日本聯合艦隊全殲。

為對付英日同盟,法國和德國口頭上宣稱支持俄國。當尼古拉二世將波羅的海艦隊東調時,德國表示願在途中為俄艦加煤。然而,德國在太平洋上僅有可憐的幾塊殖民地,而那幾個島嶼還都不在“途中”。

此外,按照國際法,交戰國軍艦不得在中立國港口停泊,這讓俄艦隊叫苦不迭。繞過大半個地球行駛3萬公里,中途一個基地也沒有,補給全靠運輸攜帶。當俄艦隊抵達法屬印度支那進入金蘭灣,日本立即提出抗議,法國只好勒令俄艦出港。

俄德法對陣日英美,本來還是三對三的一場戰爭,在列強的各懷鬼胎下,真正打起來,沙俄竟落得個孤立無援,不得不“以一敵四”,戰爭的結局就可想而知了。

打贏日俄戰爭全靠“天助神佑”?日本人總結制勝法寶:得捨得花錢

最後,一直在幕後的美國人出面收拾殘局了,在羅斯福斡旋下,日俄在1905年9月簽訂了《朴茨茅斯條約》。經此一戰,雖然沒有完全達到目的,但日本人這20億花的絕對值:尼古拉二世在沙俄的統治搖搖欲墜,只得承認日本對朝鮮的“管轄權”,沙俄在東北擴張的勢頭得到遏制,不僅交出了南庫頁島,還把遼東半島的“租借權”和長春至旅順口鐵路及附屬之一切權利、財產和煤礦均“轉讓”與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