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後庭花”是什麼?讀懂了佩服古人的想象力

要讀懂成千上萬首古詩詞到底難不難?筆者的回答是:說難也難,說易也易,一切要看大家遇到的是什麼樣的詩人。

遇到像白居易這樣“平易近人”的,那就容易,畢竟詩魔一生寫詩追求的就是好懂,為了寫出通俗易懂的作品,人家經常唸詩給不識幾個字的老人聽,對方若是聽不懂他便改。若是遇到像辛棄疾這樣愛“顯擺”的,那就難,詞中之龍以好用典故著稱,當年他的一首《破陣子》,共6句用了6個典故,沒點水平要讀懂是真的費勁。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後庭花”是什麼?讀懂了佩服古人的想象力

本期要和大家說的,就是一句很多人以為讀懂了,但事實上卻並不一定理解透了的詩。1100多年前,大詩人杜牧寫了首七言絕句《泊秦淮》,詩是這樣的: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後庭花”是什麼?讀懂了佩服古人的想象力

這首詩的經典程度不用多說,年年入選中學課本,很多人背得是滾瓜爛熟。詩的最後一句“隔江猶唱後庭花”很多人也大概知道意思,指的就是那些賣唱的歌女不知什麼叫失國這恨,隔著江還在唱著後庭花曲。那麼詩中的“後庭花”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商女唱它就不對呢?

事實上,“後庭花”這個曲不只是杜牧忌諱它,唐代的很多大詩人都是如此。李商隱當年寫了一首名叫《隋宮》的七言絕句,也用到了這3個字來諷刺晚唐的腐朽,詩豪劉禹錫的《臺城》也是一樣。這就讓人很不解了,這唐代大詩人如此忌諱和嫌棄的曲子,到底唱了什麼?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後庭花”是什麼?讀懂了佩服古人的想象力

其實後庭花的典故源自陳後主陳叔寶的一首詩,名為《玉樹後庭花》。陳叔寶是個昏君,在位時整日花天酒地、荒廢朝政,導致陳朝為隋文帝所滅。在陳滅前不久,陳叔寶仍醉心聲色,寫下了這首《玉樹後庭花》,讓我們來看一看他到底寫了什麼?

《玉樹後庭花》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後庭花”是什麼?讀懂了佩服古人的想象力

這是一首樂府民歌體,說實話寫得挺“豔”。前兩句由高閣大殿芳草樹林來引出貌美的妃子,這些妃子個個有著傾城的豔質。三、四兩句用窗外的春光與閣內的嬌美之笑對比,搖曳生姿。五、六兩句用了兩個絕妙的比喻,一個是臉似帶著露水的花兒,一個是姿態如流光玉樹般秀麗。最後兩句以花作比,替女子們感慨青春不再。讀完這首詩大家就明白了,這“後庭花”是一語雙關,既是指後宮種的花朵,也是指代美人。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後庭花”是什麼?讀懂了佩服古人的想象力

說實話,論遣詞和意境這首詩寫得水平是很高的,是宮體閨怨詩中的精品。詩中的數個比喻、反襯手法的運用,哪怕是拿到盛唐也不落伍。所以這首詩若是個普通詩人所寫,定是會受到不少名家的點讚的,錯就錯在陳叔寶是個君王,而這首詩又是在陳朝岌岌可危時所寫,這就更為人所不齒了。後來這首詩也就成了一曲亡國之音,為後人所忌諱。

瞭解完這個典故其實筆者是很佩服古人的想象力的。陳後主能看到花想到人,又以花喻人,有想象力;後人讀到這首詩,便聯想到陳朝滅和這些豔麗的詩作脫不了關係,並衍化出“後庭花”這一常用典故,也是夠有想象力。好了,現在大家讀透了杜牧的“隔江猶唱後庭花”了嗎?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