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大家都有沒有覺得過了二十幾歲感覺自己越來越孤獨?

浪天涯L


20幾歲的時候,你可能剛剛和大學畢業,然後在在外面實習,找工作,這個時候你是最孤獨的,因為你需要靠自己去尋找工作機會,以實習。因為這是你自己要經歷的,你自己要選擇的,沒有誰朋友或者家人,只能給出建議,最後做出選擇的是你自己。

人們常說經歷孤獨的人才會更強大

那你20多歲的時候,是你的青春年華,這個時候你就要選擇與孤獨做朋友,因為當你孤獨的時候,你才學會自己獨立思考,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想要的是什麼?未來需要怎樣去發展?這是我們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們需要做的東西。這時候我們只能與孤獨為伍,你不能依靠任何人。

孤獨,是人必須要經歷的過程,一個人如果老是想著依賴他人,這個人是何其的軟弱無能,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孤獨,是一個人成功的必經之路

一首歌唱的好,把孤獨當作晚餐,就像家常便飯一樣,孤獨是我們每天都需要經歷,當你經歷了孤獨,你就會必將變得強大,你就可以經歷大任。


betterthings


兒時的我們最快樂,啥也不懂,有好吃好玩的,就很知足了,每天活蹦亂跳的,童年純真一去不返了。

20歲,青春年少,似懂非懂的年紀。等到經歷30歲,40歲會發現越長大越孤單,也許很多人都深有體會。

曾經在學校時每天有忙不完的功課,顧不上去胡思亂想,更不懂愛情,傻傻的像張白紙,收到情書,還沒看完就撕掉了,心裡還嘀咕埋怨那個寫信的人,有種騷擾的感覺。甚至以後都不想和他說話,很高冷無情的拒絕別人,不管別人有什麼想法,他只能放在心裡,與我無關。畢業後走入社會,最想做的是找份好工作,自己能賺錢養家。從小到大,我都很乖,孝順父母,體諒父母的生養之恩多麼不容易,總想著等我有錢了,一定會報答父母,讓他們儘量少操心。

記憶猶新的是我參加的第一份工作。有一天我拿著積攢的零錢幾十塊揣兜裡,一個人去逛街。呵呵!我打算買件新衣服,為應聘準備的,手裡錢不多,還不知道能不能買到滿意的衣服呢!東看西看,有家女老闆很熱情,要我進店好好看,喜歡什麼都可以試穿,可能我是被這麼熱情的服務態度感動了,在她家店安心試穿,有件衣服我比較喜歡,剛好我就那麼多零錢,不敢買啊,哈哈😄,女老闆和我聊天,問我一些事,她說正想找個看店小妹,問我是不是願意,每月800元工資,還會獎勵一件新衣服。那時候800元,好像也不少啊,本來我就愛美美的,喜歡時尚美衣,真沒想到,自己來買衣服,還能很順利找到工作,很快我就和女老闆愉快的決定了第二天來上班,上班半年時間,盈利還不錯,老闆也很滿意。也許一切來得太容易,也或許我覺得這個職業沒多大發展空間,而且一個人看店從早上8點到晚上9點下班,沒有一點時間和同學閨蜜聚會,我還年輕,應該多方面去鍛鍊自己,我申請離職了,女老闆對我評價很高,懷著不捨的眼神看著我遠去……

這些年,我去過很多不同的城市體驗生活,一直都是獨來獨往,內心的孤獨只有自己知道,也許我一直都是孤獨的存在,因為我喜歡獨來獨往,決定的事,我會承擔責任和後果前行,自己去親身體會一次,才知道對與錯,是與非。

孤獨並不可怕,意境很美,當你孤獨的時候,我們要學會享受孤獨,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充實自己;在未來的日子裡,總會遇見有緣人與你攜手前行,陪你度過往後餘生!

2020年,願所有朋友都不再孤獨,擁抱幸福🙏🙏🙏


湘嶽晨晨


學生時代,我們呼朋喚友。而如今,只能默默在朋友圈內“默默窺探”。

一天結束後,我躺在床上刷著朋友圈,開始給圈內好友“例行點贊”。

突然一條微信消息蹦了出來“親愛的,十一我結婚,一定要來哦!”

高中時最好的朋友丹丹,在微信上通知我她要結婚了,我卻一無所知。

高中的時候,我們連上廁所都要一起,同學們戲稱我們是“連體嬰”,我們買同款的衣服、書包、文具,留著一樣的髮型,我們曾在晚自習互傳紙條,偷偷討論“理想型”男生,還許諾要做彼此的伴娘,一直都要做最好的朋友。

然而,我們去了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大學,我們聯繫的頻率由一天一次變成了三天一次,五天一次,半個月一次……她談朋友了,我是在人人網看到的,她去K歌,身邊有一群我不認識的朋友。

這次她要結婚了,我可能是最後一個知道的。

高中閨蜜結婚了,微信告訴我;大學室友生寶寶了,我刷朋友圈才知道;桌上有盒喜糖,原來同事結婚了……

曾經的摯友,慢慢變成了好朋友,普通朋友,熟人,逐漸退化,成為了通訊錄中的小小符號。

誠如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所說,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夥而行,歡樂地前推後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情形就變了,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

那推推擠擠同唱同樂的群體情感,那無憂無慮無猜忌的同僚深情,在人的一生之中也只有少年期有。

交友的方式有四種,超過半數的人在上學期間交友,五分之一的人通過興趣活動交友,十分之一的人在朋友的聚會上交友,只有極少數的人通過軟件交友。由此看來,青蔥歲月是最讓人懷念的。

然而,現實中,幾年前你覺得這人就是你這輩子最好的朋友了,掏心掏肺兩肋插刀恨不能變成一個人,立誓八十歲一定要在一起的人,轉眼間到了今天,竟然和陌生人沒什麼區別。

關於友誼的誓言,有時候竟比愛情還荒唐。

朋友的標準也在不停的變化

小時候,和一個人交朋友太簡單,互抄作業,下課一起上廁所,喜歡同一個明星,就能情比金堅。

當我們長大了,社會角色不斷變化,這些朋友都莫名地散了。我們不得不接受一些事實,長大後的感情,是做減法的過程。

第一波散在大學。去了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國家,時間和空間的差異,讓我們的聯繫變少,自然從朋友變為熟人。

第二波散在工作。入了不同的行業,能聊的話題太少了。除了將過去反覆訴說,勉強維持著點贊之交,似乎也無話可說。

第三波散在婚姻。成家立業後,柴米油鹽,人情往來,這些瑣碎佔據了全部的閒暇時間。你的一切我都是從朋友圈知道的。

歸結起來,種種原因有:懶、三觀不同、沒有時間、精力維持一段感情、成年人更看重利益、不想為了合群討好別人等等。

也有不少人說,比起交不到新朋友,更扎心的是,與好朋友的關係也變淡了。

我們對朋友的需求分為六大類:陪伴、幫助、親密、可靠、自我肯定。大家對於朋友,最看重的是“能否在對方面前做真實的自己”。

人變得成熟、自覺以後,逐漸會意識到自己是誰,餘生想獲得什麼,並在一定程度上明確了哪些朋友值得全力關注,哪些只是在消耗精力。

這種篩選過程,心理學上叫做“社會情緒選擇理論”。你被一個朋友刪除,也同時會將另一個人“通過好友申請”。生活的不同,環境的差異,三觀的差異,都會讓故友漸行漸遠。

看似殘酷,但也無需避。真正的朋友,資源、地位、見識一定相當。即便看起來超越階級的友誼,但在觀念上,也一定是相近的。

為什麼被刪除,為什麼不想去交新朋友?簡言之就是,對他人失望,交友目的與自身需求不符。

還有一種原因是,大家的境遇不同了,社會將我們磨圓了,只有少數人還保留著稜角。

有一個朋友進入初中同學群不到三天後主動退出了,他說,裡面每天都在求投票,求轉載評或者是吐槽生活、工作的不幸,負能量爆棚。

在學校時,所有人的身份都是同學,大家平起平坐、沒有等級差別。

步入社會之後,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人生軌跡和生活方式,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差距也越來越大,物質生活上的差異、身份階層上的懸殊也愈加明顯。

一場同學會,把千姿百態的人生匯聚在一個狹窄的空間中,尷尬在所難免的。

人生沒有高低,價值觀也沒有對錯,只能說圈子不同,不用強融。年少時的回憶只適合懷念,最怕的是我把你當朋友,你卻把我當資源和人脈。

有了新朋友,也別忘老朋友

處於不同人生階段的人,對朋友的意義,也有著不同看法。未成年人,最看重對方人品,是否值得信賴;而對於成人,他們更看重是否能在對方面前,做真實的自己。

朋友因重大事件老死不相往來的很少,往往因為時間流逝漸漸變得陌生。

因為三觀不合,能談的事越來越少。之前對彼此太瞭解,而現在漸漸與對方的生活脫軌,這種落差又讓她們很失落。

對於有的朋友來說,“友盡”或許是件好事。

針對價值觀真的不符的朋友,不要用舊交情來進行道德綁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畢竟,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三觀不合,不必強求。

只看真人秀與宮鬥劇的人,與閱讀村上春樹、菲茨傑拉德的人,自然難繼續前行;沉迷於聲色犬馬的人,與一個用腳丈量土地的人,自然難以成為朋友;

不如讓牌友繼續尋找麻友,書迷與書蟲惺惺相惜,曾經真心相待過,快樂過,這就足夠了。

至於依舊留戀的朋友,主動了解朋友近況,深度互動,並尋找新的交集。

有孩子的可以交流一下育兒經,有車一族可以約著一起自駕遊,在有老交情的情況下,發展新的記憶。

有機會的話,可以常聯繫,一通電話,出差時的順路拜訪,節日裡寄送一些禮物,都是聯絡感情的好方式。

朋友,你慢慢來

至於還沒有遇上真朋友的人,也無需擔心。知己難求,子期不是人人都有,你能做的是先去找到更好的自己。

社會學裡面有個很著名的定律,叫150定律,也叫“鄧巴數字”理論。

說的是,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圈子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這是人類社交人數的上限。

而精確交往或是深入跟蹤交往的人數僅為20人左右。為了擴展人脈而混進多個低層次的朋友圈,不如用心經營自己質優的小圈子。

和他沒有共同語言,只能尬聊,無非來自於四點——認知層次、身份階層、生活圈子、三觀。

你自己的層次,決定了你所處的層次。你不必“求大神、大咖帶帶我”,而是潛心修煉,等待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路同行。

餘華在《在細雨中呼喊》中說過:

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

有時我也會因為寂寞而難以忍受空虛的折磨,但我寧願以這樣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自尊,也不願以恥辱為代價,去換取那種表面的朋友。

越是自我尊重的人,越慎重認領朋友。因為他知道,一來雙方都要有這份情感認知,二來智識與德行一定相當。

如《生活大爆炸》中的謝爾頓,他的朋友個數用手指頭都能數過來,但個個都是摯友,問問自己,在遇上知己前,你是否有膽識,有智慧與之相配?

友情走到終點並非要有什麼過錯,只是因為,歲月在變遷,而彼此在成長罷了。



你的寶貝時尚


我也感覺到了,人過了二十幾歲就感覺很孤獨,沒有小時候那種無憂無慮!沒有上學時那麼多小夥伴。特別是結了婚之後,感覺失去了很多,以前同學,朋友,兒時的小夥伴們好多都慢慢的失去了聯繫!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由於成了家就為了各自的小家而努力掙錢吧!不管怎麼樣,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和活法,無論如何我們都要過好自己的生活!當你用心去努力生活的時候就不會在感覺那麼孤單,因為你有愛你的父母,兄弟姐妹,和自己的老婆孩子!或許這就夠了,我們要努力讓家人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善良的娜娜


我們已經過了飯桌上有雞,就能吃到雞腿的年紀了。”是啊,90後已經不是之前在網上被說“叛逆”,“驕縱”的群體了,以前我們是弟弟、妹妹,現在走在路上都會被叫叔叔阿姨了,90後已經逐漸進入社會,00後登上舞臺。“小時候我們總和家裡說自己沒錢了,現在我們總是騙家裡自己還有錢”,同學朋友都在忙著自己的事情,工作、考研,大家都換了另一個圈子每天忙碌著,在這個孤單又龐大的高樓林立的城市裡,總是會時刻感到孤獨。從前總是信誓旦旦的說喜歡卻沒錢的工作和錢多但不喜歡的工作自己一定會選擇喜歡的工作,結果沒想到現在的自己卻做著不喜歡的工作,拿著可憐的工資。初入職場的無助,無人訴說喜樂的孤獨,全部化作晚班公車上耳機裡的音樂,伴著窗外一閃而過的路燈,一遍一遍的單曲循環著。這個城市太大,自己太過渺小,就像一片樹葉,以為能夠遮風擋雨,其實只能在風雨裡飄搖。

是啊,我們才20歲,怎麼就感覺這麼孤獨呢?有時候生活真的是在逼著我們成熟,前一刻還是學生的我們,後一刻就要突然變成大人,學校裡,你做錯了最多成績不及格,被老師批評一頓,告訴你該怎麼去改正,下次不要再犯了,職場上沒人把你當做孩子,大家都很忙,不管你付出了多少努力,只要結果是差強人意的,就不被接受,你犯的錯誤,只會變成扣掉的工資,出現在你的工資條上。

爸爸媽媽逐漸發白的鬢角、有著自己努力方向很久不聯繫的朋友、跨越南北的愛人都是自己不得不努力的理由,20歲的你,已經長大了,要學會被依靠,被依賴。這個城市總會讓你感到孤獨的時候又得到那麼一絲溫暖,大概人活得越苦就越想對別人善良吧,感受不到溫暖,就去溫暖別人吧。生活有點苦,總要為自己加點糖的。希望難熬的日子很快就會過去,希望你會快樂。希望我們都是快樂的。




活著49853332


對我來說曾經的花季二十歲,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我以一位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你,感到孤獨時多找好朋友和家人傾訴自己的想法。再次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有失也有得,失去了校園與同學之間的單純歡樂時光,用積極陽光的心態去面對現在的生活,你會迎來同事的友誼及收穫浪漫的愛情,慢慢的生活會越來越精彩,越來越忙碌,可愛的孩子,溫馨的家人⋯

二十歲花一樣的存在,好好珍惜,陽光自信的生活。

《致我們即將逝去的青春》就是生活的寫照!



鐵桿劉嫂


有這個感覺,上高中的時候,雖然學習很累,但是有幾個要好的同學,無話不說,緩解壓力,心情舒暢。有時候一個宿舍聊天會聊到半年。大學也是這樣。但是畢業後,參加工作了,20好幾了,天天忙於工作,照顧家庭。有時候練個說話的知心人都沒有,有時候把手機通訊錄翻個遍,都不知道找誰聊天,孤獨感隨之而來。沒有了20歲錢的率真,多了一份庸俗。精神生活質量也下降了。


晴天的心晴


這個很正常的。說明你在慢慢長大。

1、生活的真相就是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並且將伴隨我們一生。

兒時我們以為孤獨很可怕,好像是獨身老人的專用,很悽慘的樣子。其實不是。孤獨是即使在人群中,熱鬧的氛圍裡我們也會有的感覺。因為沒有人對我們的感受可以感同身受,完全瞭解你 時刻知道你的思想狀態,無論是父母,戀人,朋友都無法做到。

但是不要怕。隨著長大,每個人都要獨自面臨自己的生活,各人的路都不同,感受也會有差異。精神上隨著知識分層、眼界不同三觀也會差異越來越大。

感受到孤獨,那是你開始關心自己是誰的時候。從群體裡抽身出來,好好思考下以後的人生,方向,如何排解這種孤獨感。

2、那麼該怎麼辦呢?

看書,與各個優秀的前輩對話是不錯的方式,你會發現關於這個問題歷史上無數睿智的人都曾深思並給出智慧的指引。看看他們怎麼說的吧:

“人可以在社會中學習,然而,靈感卻只有在孤獨的時候,才會湧現出來。”—歌德(德國)

“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發現自己,因此人們需要不時孤獨和沉思。”—南森(挪威)

“社交場中的閒逸令人厭惡的,因為它是被迫的;孤獨生活中的閒逸是愉快的,因為它是自由的、出於自願的。”—盧梭(法國)

孤獨是自我意識覺醒的時刻,也是自我提升最好的契機。他是我們心靈最自由的時段,讓我們發現自己,找到靈感,真真切切的關注我們的內心。

這樣充分利用時間多涉獵,與眾多優秀的人對話,尋找遙遠的相似性,你會收穫很多。最終學會了與他和平相處。

另外鍛鍊身體、找不同的人聊天分享彼此的想法及感受都會很大緩解奧!希望可以幫到你。[玫瑰][玫瑰]





金陵小禪


大家二十幾歲的年齡,基本上已經從學校走出來,步入社會。曾經在學校裡因為沒有社會上各種煩惱,那個時候同學之間的友情是最真實的。但是當你步入社會工作後,你會發現你要面對各種現實問題,工作上的壓力,生活中的煩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圈子,所面臨的問題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自己的心事越來越重,你會發現這個時候你很難找到一個人跟他訴說自己的事情,畢竟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

曾經的年少無知,現在卻充滿著成長中的煩惱,這個個會使你壓力越來越大,工作生活中的無奈,讓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選擇。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有了自己的家庭,身上的責任也會加重,你的重心也會從朋友轉變到愛人孩子,和朋友在一起的時間也會越來越少。但是很多自己的心事你可能沒發跟自己的愛人訴說,只是當你回過頭來,翻開自己的通訊錄時,你會發現能聊得來的人越來越少,曾經的好友們,也有了自己的生活。你的心事無處訴說,所以你會感覺到越長大越孤單……


汪汪的工地生活


這是從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經的心理過程。從浪漫的校園走向複雜的社會,從滿懷憧憬到面對無情的現實,從無話不談的同學哥們,到遭遇笑裡藏刀的同事,從坦誠直率,到商場裡的爾虞我詐,唯利是圖。這就是夢想與現實的落差,會讓你茫然不知所措,身邊沒有了父母的依靠,獨自處理所經歷的一切,自然有孤獨的感覺,等你歷經生活的風風雨雨,心智越來越成熟,就會拋棄負能量,並且會享受愛上孤獨這種感覺,因為所有繁華過後,終究會是用孤獨來償還!





分享到:


相關文章: